中國科學家用精原幹細胞獲得世界首隻轉基因樹鼩

2020-12-05 IT之家

記者27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學家最近首次建立樹鼩精原幹細胞體外培養體系,並利用體外培養的樹鼩精原幹細胞成功獲得世界首隻轉基因樹鼩,實現了樹鼩基因修飾技術的重大突破。

樹鼩是一種具有重要潛在應用價值的實驗動物。相較於嚙齒類實驗動物,樹鼩在遺傳進化地位及生理生化特徵上均更接近於靈長類。並且,樹鼩相比於靈長類動物在生物醫學研究中有著諸多優勢,包括體型小、生殖周期短、飼養成本低等。然而,缺乏遺傳操作手段嚴重製約了樹鼩作為實驗動物的廣泛應用和推廣。

(樹鼩)

由於樹鼩早期胚胎收集和胚胎移植技術的難題目前均未解決,通過樹鼩精原幹細胞進行遺傳修飾,可為樹鼩遺傳操作另闢蹊徑。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鄭萍課題組、趙旭東課題組和姚永剛課題組,成功篩選到可用於富集樹鼩睪丸中的精原幹細胞,並發現信號通路及樹鼩睪丸支持細胞對於精原幹細胞維持其增殖及幹細胞特徵至關重要,據此改善了樹鼩精原幹細胞體外擴增培養體系,並建立了多株可長期穩定傳代培養的樹鼩精原幹細胞系。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體外長期培養的樹鼩精原幹細胞可穩定表達外源基因,也可進行基因編輯。將基因修飾後的樹鼩精原幹細胞移植到經白消安處理的雄性受體樹鼩睪丸內,可以產生基因修飾精子,通過自然交配從而獲得基因修飾子代樹鼩。

這項研究解決了樹鼩研究中缺乏基因操作技術的瓶頸難題,為樹鼩作為新型實驗動物的廣泛應用打下良好基礎。

相關焦點

  • 昆明動物所利用樹鼩精原幹細胞獲得世界首隻轉基因樹鼩
    of tree shrew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in culture and successful 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offspring的研究論文,該文報導了他們首次建立的樹鼩精原幹細胞體外培養體系,並利用體外培養的樹鼩精原幹細胞成功獲得世界首隻轉基因樹鼩,實現了樹鼩基因修飾技術的重大突破。
  •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獲得世界首隻轉基因樹鼩
    12月2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鄭萍課題組、趙旭東課題組和姚永剛課題組共同完成了首次建立的樹鼩精原幹細胞體外培養體系,並利用體外培養的樹鼩精原幹細胞成功獲得世界首隻轉基因樹鼩
  • 小鼠精原幹細胞體外減數分裂研究取得進展
    (SSC)在RA和Sertoli Cell的作用下形成誘導分化型精原細胞(idSG)和正在進行減數分裂的誘導型精母細胞(iSC) 不育症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困擾。男性不育約佔人類不育病例的50%,由多種遺傳和表觀遺傳變異所致,主要表現為生殖細胞缺失以及減數分裂啟動、完成和單倍體發育異常。長期以來由於缺少精原細胞幹細胞的體外培養、基因修飾以及分化模型,人類對精子發生以及男性不育的機理研究進展緩慢。
  • 動物所在小鼠精原幹細胞體外減數分裂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來,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韓春生研究團隊成功建立了在體外將小鼠精原幹細胞誘導形成精母細胞的技術體系,發現視黃酸(RA)是這個體外系統的充分必要條件;在分化系統中添加外源RA同時進行精原幹細胞和睪丸支持細胞(Sertoli Cells)的共培養,能夠以約30%的效率獲得正在進行減數分裂的細線期和偶線期精母細胞。
  • 昆明動物所在樹鼩基因組研究中取得進展
    目前,樹鼩已被用於感染性疾病如B型肝炎、C型肝炎、皰疹病毒感染、禽流感病毒感染等模型創建,在視覺系統研究、近視模型,以及一些腫瘤模型構建方面,顯示了很好的前景。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對樹鼩開展了長期而深入的研究,先後主導完成了樹鼩高質量基因組測定、基於樹鼩精原幹細胞的轉基因技術突破、樹鼩特殊遺傳特性和生活習性的解析等工作,拓展了人們對於這一新型實驗動物的認識。
  •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團隊完成最新版樹鼩基因組高精度測序組裝及注釋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近年來,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對樹鼩開展了長期而深入的研究,先後主導完成了樹鼩高質量基因組測定、基於樹鼩精原幹細胞的轉基因技術突破、樹鼩特殊遺傳特性和生活習性的解析等工作,拓展了人們對於這一新型實驗動物的認識。
  • 《幹細胞》:精原幹細胞可直接轉變成其它細胞
    《幹細胞》:精原幹細胞可直接轉變成其它細胞
  • 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精子的能力
    代育父系技術背後的理念是將來自具有選定性狀的動物的精原幹細胞移植到絕育的雄性宿主體內,從而培育出能夠持續提供所需精子並自然地將它輸送給雌性的動物。Hansen說,這「本質上是一種利用代育克隆雄性動物的方法。」Spencer指出,有了在體外培養精原幹細胞的能力,甚至可能有機會進行直接的基因修飾,這將是「最終目標」。
  • 研究發現:吸菸損害男性的精原幹細胞會影響後代
    研究發現:吸菸損害男性的精原幹細胞會影響後代
  • PNAS: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精子的能力
    代育父系技術背後的理念是將來自具有選定性狀的動物的精原幹細胞移植到絕育的雄性宿主體內,從而培育出能夠持續提供所需精子並自然地將它輸送給雌性的動物。Hansen說,這「本質上是一種利用代育克隆雄性動物的方法。」Spencer指出,有了在體外培養精原幹細胞的能力,甚至可能有機會進行直接的基因修飾,這將是「最終目標」。
  • 李勁松教授:生殖幹細胞介導的基因編輯
    已有的生殖幹細胞有兩類,一是能代替精子使用的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二是精原幹細胞。CRISPR-Cas9技術由於其簡單高效的特點很快在生命科學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012年,我們建立了只攜帶精子來源遺傳物質的小鼠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並證明這一細胞能代替精子在注入卵母細胞後能支持胚胎發育產生健康的半克隆小鼠,即半克隆技術。
  • 【精彩回顧】陝西篇Vol.3-精原幹細胞與男性不育症治療
    【精彩回顧】陝西篇Vol.3-精原幹細胞與男性不育症治療 2020-07-09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Stem Cell Rep:科學家成功鑑別出精原幹細胞自我更新因子的新功能...
    2018年7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信州大學(Shinshu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FGF2)的新功能,FGF2是精原幹細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的一種自我更新因子,而精原幹細胞是精子產生的起源
  • 科技部發布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原標題:科技部發布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月20日,科技部基礎研究司與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聯合召開解讀會,發布「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精原幹細胞微環境維持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其恩課題組以小鼠為模型,揭示RNA甲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精原幹細胞微環境維持的新機制。精原幹細胞是一類經典的成體幹細胞,是哺乳動物精子發生的基礎。精原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間的精準平衡依賴於體細胞信號,尤其是支持細胞分泌的生長因子,如GDNF、FGF2和CXCL12等。精原幹細胞命運決定異常引起的生殖細胞枯竭導致不育,而生殖細胞過度增殖導致腫瘤的出現。目前,支持細胞特異表達微環境因子的轉錄和轉錄後調控機制仍未知。
  • 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精子的...
    美國密蘇裡大學生殖生物學家Thomas Spencer(未參與這項研究)說,「這是一項非常棒的研究,它首次證實可以在多種大型動物中進行精原幹細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移植。」
  • 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
    美國密蘇裡大學生殖生物學家Thomas Spencer(未參與這項研究)說,「這是一篇非常棒的論文,它首次證實你可以在多種大型動物中進行精原幹細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移植。」
  • 樹鼩KLF基因家族特點及進化分析
    昆明動物所在2013年解析出樹鼩基因組以後,近年來陸續建立了樹鼩乳腺癌、非酒精性脂肪肝、2型糖尿病、皰疹病毒感染的腦炎和肌膜炎、抑鬱症等疾病模型。KLF基因家族是一類含有三個高度保守的串聯鋅指結構的轉錄因子家族,KLF因子調控基因的表達,在動物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死亡以及癌變中起著重要作用。前期研究發現KLF5在基底型乳腺癌幹細胞維持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 體細胞可逆轉成全能幹細胞
    原標題:體細胞可逆轉成全能幹細胞南方日報訊 近日中國科學家在克隆技術研究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哺乳動物細胞只有在胚胎早期發育階段才具有分化為各種類型組織和器官的「多潛能性」,而隨著生長發育成為成體細胞後會逐漸喪失這一功能。人類一直在尋找方法讓已分化的成體細胞逆轉,使之重新獲得類似胚胎發育早期的「多潛能性」。
  • 樹鼩的小腦袋裡在想什麼?
    ,研究樹鼩的大腦工作原理受到了很多的關注。樹鼩的大腦皮層結構更高級,所以它們的大腦功能也比小鼠的更加高級,比如樹鼩有社交情緒和空間學習記憶。因此,將樹鼩用作疾病模型可以得出更接近臨床狀況的結果,也可以將這些結果更多地轉化和應用於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