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到底有多可怕?如何減緩病情發作?

2020-12-05 騰訊網

抖僵慢」是指,肢體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運動遲緩,均是帕金森病患者的典型症狀。因為帕金森病屬於一種退行性疾病,病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加重,會出現一些其他的症狀,因個體差異性而顯得不同。

經常會遇到有患者問便秘是不是帕金森病症狀?疼痛是不是帕金森病症狀?流口水是不是帕金森病症狀?等等問題,實際上,帕金森病除「抖僵慢」之外,有一些非運動症狀

例如,以下這些症狀。

1、靜止性震顫 約70%的患者以震顫為首發症狀,多始於一側上肢遠端,靜止時出現或明顯,隨意運動時減輕或停止,精神緊張時加劇,入睡後消失。手部靜止性震顫在行走時加重。典型的表現是頻率為4~6Hz的「搓丸樣」震顫。部分患者可合併姿勢性震顫。

2、肌強直 檢查者活動患者的肢體、頸部或軀幹時可覺察到有明顯的阻力,這種阻力的增加呈現各方向均勻一致的特點,類似彎曲軟鉛管的感覺,故稱為「鉛管樣強直」。患者合併有肢體震顫時,可在均勻阻力中出現斷續停頓,如轉動齒輪,故稱「齒輪樣強直」 。在疾病的早期,有時肌強止不易察覺到,此時可讓患者主動活動一側肢體,被動活動的患側肢體肌張力會增加。

3 身體運動機能的逐漸喪失。帕金森患者症狀一般先從單側發病,然後逐漸波及到對側肢體,藥物治療的效果也逐漸降低,副作用越來越明顯。到中晚期會影響到吞咽發聲,晚上翻身困難,失眠等。嚴重的患者到晚期會因為肌肉攣縮、關節強直而臥床。

4、姿勢步態障礙 姿勢反射消失往往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現,患者不易維持身體的平衡,稍不平整的路面即有可能跌倒。檢查者站在患者的背後,囑患者做好準備後牽拉其雙肩。正常人能在後退一步之內恢復正常直立。而姿勢反射消失的患者往往要後退三步以上或是需人攙扶才能直立。帕金森病患者行走時常常會越走越快,不易止步,稱為慌張步態。

5、非運動症狀 帕金森病患者除了震顫和行動遲緩等運動症狀外,還可出現情緒低落、焦慮、睡眠障礙、認知障礙等非運動症狀。疲勞感也是帕金森病常見的非運動症狀。

那麼這種疼痛如何緩解呢?既然是肌肉僵直以及異常姿勢引起的,這兩個症狀緩解了,疼痛自然也就緩解了,

應該在接受治療的前提下多關心患者

引起帕金森的病原非常複雜,有遺傳因素,生活因素,環境因素等都可能引起帕金森具體什麼原因還要去醫院檢查

很多醫院長期以來,對的帕金森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手術等治療這些治療可以短時間起到一個控制作用長時間下去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從中醫角度來理解帕金森形成歸根結底是肝腎陰精虧虛,陰不制陽,以致虛風內動。只有滋補肝腎陰精,恢復陰陽平衡,才能熄風止顫。

五龍震顫湯通過分析帕金森發病的病灶和病理,進行分型、分類、分期評估,採用「純中藥調理,改善患者震顫,肢體僵硬等帕金森的症狀。

中醫五龍震顫湯治療帕金森,根據每個患者 的具體情況靈活調配,治療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是鎮肝息風,平復異動的肝陽,緩解主訴症狀。為患者戰勝疾病樹立信心。

第二階段:補腎養精養血滋陰,消除症狀形成的基礎,治病求因。從本源入手,鞏固療效。

第三階段:調節臟腑、平衡陰陽,古語言「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通過對臟腑功能的健運,正氣的培固,情志的調攝 。達到抵禦邪氣,恢復健康、防治復發的目的。

相關焦點

  • 每周3次高強度運動竟能減緩帕金森病惡化
    帕金森病是除阿茲海默病之外第二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了我國超過270萬人。雖然藥物可以控制病情,但長時間用藥帶來的副作用會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而且藥物的有效性也會降低。近期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周進行3次高強度運動能幫助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減少症狀惡化。這一結果發表在著名醫學雜誌《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內科學》(JAMA Neurology)上。
  • 帕金森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狀表現,以手腳不能控制的發抖和身體僵硬為主要表現,全身肌肉僵硬,肌張力障礙,行走不便,翻身困難。伴隨著時間的增加,也會造成許多非運動症狀,如嗅覺失靈、抑鬱、便秘等等。對於帕金森病,早發現及早解決是最好的選擇。帕金森病嚴重危害日常生活,病到底是由於哪些因素引起的?
  • 滬帕金森病患者生存率高 太極拳等運動能改善病情
    ,90%病情有顯著改善。   【新民網·最新報導】調查顯示,上海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率和健康人群無明顯差異,而儘早發現疾病,在藥物或手術治療的同時,科學合理進行健康管理,能切實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愈後。在第20個世界帕金森病日前夕,瑞金醫院多學科聯合於今天(4月5日)舉辦了主題為「綜合治療,品質生活」的帕金森病患者關愛活動。專家表示,太極拳等科學運動能有效抗擊帕金森病。
  • 帕金森的發作原因是什麼,5個因素逐一對照,家裡老人注意一下
    帕金森是一類中老年人常見的神經功能退行性病症,屬於慢性疾病,其主要發作於45~65歲左右的中老年人。帕金森屬於發展類病症,病情如果不及時控制,會越來越嚴重,對生活和生理上造成很大的影響。帕金森的主要症狀表現,以手腳不可控制的顫抖以及身體僵硬為主要表現,肌肉僵直,肌張力障礙,行動不便,翻身困難。隨著時間的增長,也會引發一些非運動症狀,如嗅覺失靈、抑鬱、便秘等等。對於帕金森,早發現及時應對是最好的選擇。帕金森嚴重影響生活,病到底是因為哪些因素引起的?
  • 帕金森病有最新療法
    帕金森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長期引發醫學界和民間的廣泛關注。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行的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病最新療法。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Alim Louis Benabid)是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對帕金森病及其他運動障礙腦深層刺激手術的發展產生了全球性影響。
  • 為了緩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其家人應怎樣調節其飲食呢?
    對於帕金森病大家可能都不了解。帕金森病多在60歲以後發病,患者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其他部分的震顫,身體僵硬,也會有語言障礙。為了緩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其家人應怎樣調節其飲食呢?
  • 新療法層出不窮 治癒帕金森病未來可期
    Prothena公司正在開發針對特定蛋白質的單克隆抗體,這種蛋白質被認為與帕金森病發生有關。根據ParkinsonsDisease.net提供的患病率數據,帕金森病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經退行性疾病。MJFF提到,美國有近100萬名帕金森病患者,針對該疾病的醫療花費每年估計高達260億美元。
  • 帕金森患者接受首次幹細胞治療後病情好轉
    本文轉自:博雅幹細胞近日,美國每日健康新聞(HealthDay News)報導了「帕金森患者接受首次幹細胞治療後病情好轉」的案例。科學家首次用帕金森患者自己的皮膚細胞來治療這種疾病,將皮膚細胞改造成關鍵的腦細胞,這中間起到關鍵作用的是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
  • 帕金森病、漸凍人症和老年痴呆,到底有何不同?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2017年也是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這讓「帕金森病」再次成為熱詞。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將它和另外兩種疾病混淆,一個是老年痴呆,一個是因為冰桶挑戰紅遍全球的漸凍人症。它們之間有哪些異同,應該如何區別呢?其實,這三種疾病都歸屬於同一個類別,可以被統稱為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
  • 帕金森用左旋多巴療法會有什麼副作用?
    原標題:帕金森用左旋多巴療法會有什麼副作用?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障礙,同時伴有抑鬱、便秘和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症狀都是其主要表現。目前帕金森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左旋多巴是其中應用最多的藥物,但服用左旋多巴可能有什麼副作用?
  • 帕金森病有10大症狀,如何改善病情及日常生活飲食要求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在60歲以後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的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僵硬。最早系統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生詹母帕金森,當時還不知道該病應該歸入哪一類疾病,稱該病為「震顫麻痺」。
  • 如何判斷老年人是不是患了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在人們當中已經不是個陌生的名詞。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目前,我國的帕金森病患者人數已經超過了200萬,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進一步攀升。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的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僵硬。
  • 未來5年 帕金森病療法將有重大研究突破
    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在北美有超過100萬人、在全球有600萬人受到帕金森病的影響。在美國,每年有6萬例新病例被確診。Sherer博士於2011年開始擔任MJFF的執行長。
  • 腦病科專家談中醫如何治療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中醫病名為:顫病、拘病、震顫、顫拘病。其主要發病機制為氣血不足和肝腎虧虛引起的內風、痰、火、瘀等的改變,從而導致經脈肢體失控、心神失主等症狀。其主要中醫治療方法概括起來有:中醫藥物、中醫針灸、中醫推拿和功能鍛鍊治療等。
  • 帕金森病治療莫錯過最佳時機—新聞—科學網
    帕金森病又被稱為「震顫麻痺」,它是由於腦內被稱作「黑質」的部位出現急劇功能退化,不能產生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得腦部指揮肌肉的活動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大大阻礙患者的活動能力。 「該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年齡越大,患病的風險越高。」
  • 帕金森病會死亡嗎?如何減少併發症,改善預後
    帕金森病是一種危害人們健康的慢性進行性疾病,病情累及大腦,影響生活質量,並且多數帕金森病患者在60歲或更高齡被診斷,因此很多人對帕金森病與壽命之間的關係很在意。其實這個疾病本身並不致命,但是相關的併發症會降低患者的預期壽命。
  • 中醫治療帕金森病宜滋補肝腎 積極、耐心地配合醫生 共同對抗疾病
    據2019年《帕金森病基層診療指南》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為1.7%,並且這個數據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大。全國名老中醫、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醫院名譽院長馬雲枝指出,帕金森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屬於中醫顫證。
  • 運動、飲食 如何調理老人帕金森病?
    近年來,我國帕金森病發病率日益上升,成為老年人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隨著帕金森患者逐年增多。帕金森病目前還不能根治,控制病情發展、改善現有症狀是治療目的。由於治療方法有限,目前絕大多數病人是居家保守治療,因此除藥物之外,以運動訓練和飲食調理為主的科學的家庭康復對病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帕金森沒那麼可怕,如何與帕為伍?
    ,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而對於已有抑鬱症狀的患者,可選擇同時具有抗抑鬱作用的抗帕金森病藥物。(中藥調理是不錯的選擇)  帕金森病治療管理既要儘早幹預,患有帕金森病並不可怕,只要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科學地管理疾病,帕金森病患者仍然可以取得長期獲益,提高生活質量,活出精彩。
  • 帕金森症候群是什麼病?
    該病一般表現為錐體外系統的症狀和體徵,與帕金森病的症狀體徵相似,大多數表現為肌張力的障礙,患者的臨床表現,比如症狀和體徵,一般情況下較帕金森病進展為快,主要症狀有震顫、肌肉強直、動作遲緩和姿勢反應異常,失眠等。目前RSHWHO渡氧腦細胞營養補劑腦細胞營養補劑進行了帕金森伴失眠的研究資料並明顯改善帕金森疾病進展導致的抑鬱、焦慮、失眠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