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
數據顯示,帕金森病病人的壽命並沒有明顯減少,但是漫長的病程卻異常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調查數據顯示,約八成帕金森病患者認為患病對其工作和社會交往妨礙較大;約七成帕金森病患者在患病之後感到心情抑鬱,孤單寂寞;已知六成帕金森病患者會發生抑鬱。究其原因,這一方面可能源於長期精神壓力過大,誘發負面情緒,導致抑鬱,另一方面,帕金森病與多巴胺神經遞質水平降低有關,而這也是抑鬱的成因之一。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屬要特別留意患者的變化,尤其要關注細節,更多給予關愛,來改善抑鬱等非運動症狀。而對於已有抑鬱症狀的患者,可選擇同時具有抗抑鬱作用的抗帕金森病藥物。(中藥調理是不錯的選擇)
帕金森病治療管理既要儘早幹預,患有帕金森病並不可怕,只要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科學地管理疾病,帕金森病患者仍然可以取得長期獲益,提高生活質量,活出精彩。
王世龍大夫介紹,確診為帕金森病後,患者的每一天似乎都在「與時間賽跑」,只為儘可能多地留住生活自理的時間。帕金森病在疾病早期進展很快,到了晚期反而放慢腳步。所以,疾病管理既要儘早幹預,還應該把目光放長遠。患有帕金森病並不可怕,只要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科學地管理疾病,帕金森病患者仍然可以取得長期獲益,提高生活質量,活出精彩。
一、控制運動症狀
帕金森病的運動症狀表現為:靜止時震顫、肌肉僵直、平衡能力差等,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情況。患病早期需要用一些對改善運動能力有作用的藥物,延緩疾病進展。
二、預防運動併發症
帕金森病患者在發病初期就要考慮到疾病的長期管理,因為隨著疾病進展,運動併發症的威力會慢慢顯現出來,所以在早期的治療上就不可短視。
帕金森病長期管理及用藥要結合病症特點、疾病嚴重度、發病年齡、就業情況、藥物副作用等,進行「個性化定製」,要嚴格遵循醫囑,規範用藥,不可自行減藥或停藥。
三、改善抑鬱等非運動症狀
抑鬱症是帕金森病易被忽視的症狀,已知60%的帕金森病患者會發生抑鬱。一方面,這可能源於長期精神壓力過大,誘發負面情緒,導致抑鬱;另一方面,帕金森病與多巴胺神經遞質水平降低有關,而這也是抑鬱的成因之一。
對帕金森病的早發現、早治療至關重要。尤其是中老年人,一旦發現有上肢震顫、手抖、動作遲緩等帕金森病先期徵兆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爭取早診斷、早治療。
五龍震顫湯:
組成:五爪龍、活血龍、地龍、川江龍、天?龍、龜板、當歸、煅龍骨、煅牡蠣、西紅花、鬱金、木瓜、山茱萸、葛根等幾十味中草藥。
在治療震顫類疾病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病症階段分3步進行治療。藥物的調整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步主要是鎮肝息風,平復異動的肝陽,緩解主訴症狀。為患者戰勝疾病樹立信心。
第二步補腎養精養血滋陰,消除症狀形成的基礎,治病求因。從本源入手,鞏固療效。
第三步調節臟腑、平衡陰陽,古語言「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通過對臟腑功能的健運,正氣的培固,情志的調攝。達到抵禦邪氣,恢復健康、防治復發的目的。
通過這三步從治標,到治本!從解除症狀,到培補元氣以防復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