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病日 | 遠離顫抖,不要「帕」

2020-11-29 澎湃新聞

2020年4月11日

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

今年的主題為「抗疫抗帕,你我同行」

看過電影《瘋狂動物城》的童鞋們

都對那隻叫「閃電」的樹懶印象深刻

總是慢半拍的動作讓人忍俊不禁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

一些老年人也會出現動作緩慢吃力的現象

或者手總是忍不住顫抖

沒辦法拿住筷子和勺子

情緒有些不穩定

說話音調時高時低

但臉上總是毫無表情

這個時候就要警惕是不是得了帕金森病了

原發性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尚未引起足夠重視的運動障礙性疾病,是中老年「三大殺手」之一(腫瘤、心腦血管病、帕金森病)。世界上近一半的帕金森病患者在中國,並且每年新發病例近10萬人。

但公眾對該病認識嚴重不足,認為顫動、走路不穩、動作慢和僵硬都是人老了以後的正常現象,造成帕金森病患者就診率很低。因此,了解帕金森病的相關信息,對帕金森病的早發現、早治療至關重要。

帕金森病是啥?

帕金森病病因目前還不清楚,推測是遺傳代謝、環境毒素及衰老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人體大腦的黑質神經細胞死亡,這些神經元能產生一種物質——多巴胺。這種物質對於調節人的動作靈活性、維持身體姿勢等有重要作用。當大腦黑質神經元死亡,產生的多巴胺不足時,就出現了帕金森病的症狀。

帕金森病的症狀是啥?

運動症狀

靜止性震顫:就是常說的「抖」,手抖,腳抖,頭抖,都算,安靜時明顯,活動後反而能緩解。

運動遲緩:早期可以發現患者精細動作緩慢,比如走路、刷牙、打雞蛋、繫鞋帶等動作明顯變慢。

姿勢平衡障礙:起立的時候很困難,而且容易往後面跌倒。有時候患者開始走路,步伐極小但步速極快,且不能及時「剎車」。

肌強直:部分患者肢體會出現類似彎曲軟鉛管的狀態,稱為「鉛管樣強直」;在有靜止性震顫的患者中,可出現斷續停頓樣的震顫,如同轉動齒輪,稱為「齒輪樣強直」。嚴重時患者可出現特殊的屈曲體位或姿勢,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書寫障礙:不管以前字寫得好好看,現在寫字就變得困難,或者字越寫越小,小得都看不清楚,自己也不認識。

非運動症狀

自主神經系統的症狀:如頑固性便秘、直立性低血壓、性功能障礙、夜尿增多等。

神經精神症狀:如抑鬱、焦慮、視幻覺等。

認知損害:如記憶力下降、注意力減退等。

感覺症狀:疼痛、嗅覺減退等。

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易醒、多夢、白天嗜睡等,有些病人會出現睡眠中打人、打床,大吼大叫等,患者往往認為自己在做「惡夢」,出現這些症狀,應及時到專科就診。

帕金森病怎麼早期識別?

帕金森病提倡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但是,大多數人對帕金森病還不了解,等到病情嚴重時才意識到自己是不是得了帕金森病,從而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國際上目前通用篩查問卷,只需回答9個簡單問題,可以幫助儘早揪出帕金森病。

①你從椅子上起立有困難嗎?

②你寫的字和以前相比是不是變小了?

③有沒有人說你的聲音和以前相比變小了?

④你走路容易跌倒嗎?

⑤你的腳是不是有時突然像粘在地上一樣抬不起來?

⑥你的面部表情是不是沒有以前那麼豐富?

⑦你的胳膊或者腿顫抖嗎?

⑧你自己系扣子困難嗎?

⑨你走路時是不是腳拖著地走小步?

以上每個問題如果回答「是」計1分,如果超過3分,建議及時就醫進一步診斷。

帕金森病怎麼治療?

帕金森病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手術和康復訓練,其中藥物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藥物的作用機制主要是補充腦內缺乏的多巴胺,或者抑制相對增多的乙醯膽鹼。

常用藥物分為六大類:

①複方左旋多巴,包括多巴絲肼(商品名美多芭)和卡左雙多巴(商品名息寧);

②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常用普拉克索(商品名森福羅)和吡貝地爾(商品名泰舒達);

③COMT抑制劑(恩他卡朋,商品名珂丹);

④MAO-B抑制劑(司來吉蘭,商品名咪多吡);

⑤抗膽鹼能藥物(苯海索,商品名安坦);

⑥金剛烷胺。

帕金森病患者平時需注意什麼?

除了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之外,生活上的一些細節也需要格外關注。體育鍛鍊可以保持關節靈活,維持身體平衡,還有助於保持良好心情,促進夜間睡眠。每次的運動量及運動時間可根據自己的感覺調節,以不太疲勞為度,關鍵在于堅持每天鍛鍊。晚期走路不穩的患者,可以增加平衡訓練;起步困難的患者,可以喊著節拍邁步,或者在地上劃上格子線,讓患者踩著線走路。有直立性低血壓的患者,站立時可能出現頭暈、眼前發黑,甚至昏倒。一般首選非藥物治療,包括白天下床活動時穿上彈力襪,夜間睡覺時抬高床頭,起床要緩慢,逐漸站起。

合理飲食對於帕金森病患者特別重要。絕大多數帕金森病患者會逐漸消瘦,主要與胃腸道吸收不良有關,也與肢體持續抖動,身體消耗較大有關。服用左旋多巴時,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比如牛奶、雞蛋、廋肉,會影響左旋多巴的吸收,導致服用左旋多巴後起效遲緩,甚至不起效。為了克服這一矛盾,可以將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放在晚上,錯開與左旋多巴的服用時間。有便秘的患者,可以多喝水,多吃水果(比如香蕉)、蔬菜(比如芹菜),避免吃辛辣食物;平時多按摩腹部,增加腸蠕動。這些方法無效時,再考慮使用緩瀉藥或開塞露。有直立性低血壓的患者,吃飯要稍微鹹一些,炒菜多放點鹽,有利於維持較高的血壓水平。

總之,帕金森病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相當複雜的疾病。帕金森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戰鬥,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經濟負擔,迫切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關愛。

東昌府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簡介

神經內科是醫院重點科室,全區最大的腦血管病防治中心,中國卒中學會協作單位,聊城市優質護理示範病房,現有兩個病區,醫護人員共43人,擁有經顱彩色都卜勒、肌電圖、多導睡眠腦電儀、經顱磁刺激、經顱微電流刺激、中頻電刺激、生物反饋治療儀等設備及心理測評、智力測評等系統。2016年9月成立聊城首家頭暈門診,系統、規範治療頭暈眩暈患者,甄別良、惡性眩暈,尤其對耳石症患者的綜合診治療法,效果顯著。2018年1月,納入聊城市卒中急救地圖單位,開通綠色通道,完善溶栓治療,為群眾提供及時、精準、高效的救治服務。

專科特色:

神經內科成立完善的卒中單元,擅長治療各種腦血管病(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開展了急性腦梗死的超早期靜脈溶栓急診綠色通道。對癲癇、各種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周圍神經病、各種類型的頭痛、頭暈、帕金森氏病、各種痴呆、焦慮症、抑鬱症、恐懼症、強迫症、疑病症、失眠等心理、精神疾病有較高造詣。2017年引進IOE技術,系統治療吞咽障礙。

科室聯繫電話:8222135 8222812

劉培茹

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神經內科一病區主任,從事神經內科專業20餘年,山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聊城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委員、聊城市心理學會心理治療與精神衛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心理衛生協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曾獲聊城市第十屆青年科技獎、聊城市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擅長急性腦血管病、面神經麻痺、多發性神經炎、頭痛、眩暈、帕金森病、癲癇、痴呆、失眠、各種常見神經症(焦慮症、神經性抑鬱症、癔症等)的診斷和治療。

圖文編輯:於江濤

責任編輯:王景壯

郵箱 | dcfrmyyxck@126.com

醫院地址:松桂路128號,東昌府區人民政府西1公裡

諮詢電話:400-0635-120

8223822

接診電話:8222120

發熱門診電話:8228052

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 遠離顫抖,不要「帕」》

相關焦點

  •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時間:2020-04-11 16: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     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凡此種種,讓我們再次發問:距離治癒帕金森病還有多遠?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 你我同行」。我們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目前的醫療手段只能緩解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對科學家們來說,始終沒有放棄尋找早期發現和最終治癒的方法。本報梳理了近年來針對帕金森病診治的部分研究成果,並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析。
  • 世界帕金森病日,回顧抗「帕」名人昔日風採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是為紀念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其生日為4月11日)於1997年設立的。據統計,全球現有約570萬帕金森症候群患者。我們周圍不少人正倍受這個疾病的困擾,正如那些歷史上的名人一樣。今天讓我們透過影像,回顧那些歷史上曾飽受帕金森病的病痛的名人。
  • 「世界帕金森日」 醫生:越聰明越易得這病沒科學依據
    ■天府早報記者馮濜今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的每年一度的「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之後嚴重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殺手,我國帕金森病患者數量居世界第一,但公眾對該病認識嚴重不足,一些人認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患病,但天府早報記者在昨日的採訪中了解到,也有不少年輕人患上帕金森,一位患者年僅16歲。
  • 世界帕金森日:警惕早期信號 提早治療不要「帕」
    2020年04月11日 10:54:49 | 作者:胡豔 | 來源:荔枝網 | 點擊:正在獲取...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我們一起來關注這一話題。   淮安市民晏奶奶今年71歲,患有帕金森病已有近十年。
  • 世界帕金森病日丨中老年健康第三大殺手,症狀不只是手抖
    資料圖片顫抖 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統計數字顯示,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為1.7%。帕金森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後危害我國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殺手。 病因尚不清楚,與年齡、遺傳等有關北京中關村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爽介紹,帕金森病是一種影響大腦中控制運動功能的神經細胞的疾病。「由於該病進程緩慢,早期症狀和人類的自然老化症狀非常相似,因此極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期。」王爽說。 帕金森病患者主要表現為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
  • 帕金森病發病前很隱秘,發現這些症狀,最好不要耽誤,及時就醫
    我還會感覺到我的一側手臂開始顫抖,只有在我拿東西和睡覺時,才會停止抖動。醫生我是怎麼了?」這是一個患者來到醫院問診時的話,他已經六十五歲了,立刻引起醫生的注意,進行一番檢查後,醫生診斷這位老人患了帕金森病。為什麼在患病前,很多患者都察覺不到異常,當發現身體症狀明顯後去看醫生,就已經發展成中後期了。帕金森病究竟是什麼病?
  • 一文讀懂帕金森病的「那些事」
    disease,PD)患者,我國的PD總患病人數在300萬以上,佔世界PD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因此,加強對公眾的帕金森病的科普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帕金森病的運動症狀 帕金森病的表現不僅僅是手抖(顫)一說起帕金森病的臨床症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手的顫抖(靜止性震顫),其實,PD病人的臨床表現還有運動遲緩(運動變慢)、肌強直(肌肉僵硬)和姿勢步態障礙(走路不穩)等。
  • 手抖就是帕金森嗎?哪些症狀能確診是得了帕金森病?
    手抖就是帕金森嗎?帕金森因為有些症狀與腦萎縮、老年痴呆等疾病相似,很容易被誤診,還有些人以為帕金森是小毛病,直接忽視了治療,那麼,到底出現哪些症狀說明是得了帕金森呢?帕金森病有哪些臨床表現?顫抖常從一側手部起病,在安靜的時候顫抖明顯,慢慢發展到上肢、下肢、頭部和軀幹部位。運動中顫抖可減輕或消失,入睡後消失,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時加重。肌肉僵硬就像身體被繩子捆住一樣,有這種症狀,不要忽視,要及時就醫檢查。
  • 定顫散風湯說帕|早期帕金森病的四個早期症狀,帕金森如何解救
    那麼,人們出現什麼症狀的時候預示著可能患上帕金森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杭州同世堂中醫定顫散風湯的介紹吧。 帕金森病4個早期症狀 帕金森主要是由於人們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神經遞質嚴重減少,並低於正常水平的50%而造成的。
  • 面孔│世界帕金森病日:原來他們都得過帕金森
    本期主持 茉小花今年4月11日是第19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天,讓我們來看看那些「抗帕」名人的故事,看完之後,或許你會對這種疾病有更多的了解。而如果你身邊有帕金森病的患者,也希望你用這些故事帶給他們更多鼓勵。
  • 年輕人也會患帕金森病 警惕右手反應遲鈍
    浙江在線04月12日訊機械操作時,右手反應總是慢一拍;寫一行字,從左到右竟逐一變小……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現不僅僅是手顫。昨天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溫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提供的數據顯示,醫院掌握的近300名「帕金森病」患者中,60歲以上佔多數,然而近年來年輕化趨勢明顯,40歲以下就有10餘人。
  • 我「帕」痛!帕金森病患者不可忽視「痛」這一症狀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 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特徵包括動作遲緩、震顫、肌強直等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 (NMS)。長期以來,運動症狀一直是帕金森病的研究重點,但隨著對帕金森病患者的長期觀察研究發現,伴發有疼痛的非運動症狀也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 世界帕金森日 | 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世界帕金森日 | 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2020-04-07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我顫抖但我不怯懦 聽帕金森病友痛述抗病30年
    4月11日,是第23個「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的成因如何,手抖就一定是此病的症狀嗎?該如何護理與治療?4月10日,記者專程採訪了一位有著近30年帕金森病史的長者陳沂。聽說,不久前,他剛寫下6000字的長文——《我和帕金森病這30年》。
  • 世界帕金森日:發病開始「低齡化」 最小患者僅9歲 看他們如何抗...
    浙江在線杭州4月11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金晨)從1997年起,4月11日成為「世界帕金森病日」,是為紀念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其生日為4月11日)於1997年設立的。帕金森病是排在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的中老年人第三大疾病,成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殺手」。
  • 日成功抑制帕金森病原因物質生成 有望助推療法
    (觀察者網訊)日本大阪大學和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研究團隊在21日的英國科學雜誌網絡版上發布成果,稱開發出能抑制「帕金森病」原因物質生成的物質,在使用小鼠的實驗中成功改善症狀。帕金森病是出現手足顫抖、身體僵硬的疑難病症。
  • 9個帕金森自測表現,儘早發現帕金森病症狀
    目前中國的帕金森病患者已超過200萬,並且隨著我國老年化加劇,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還在不斷上升,帕金森病不再是個陌生詞彙。但是很多患者都不能在發病初期意識到自己患上了帕金森病,主要是很多老人在出現肢體顫抖、動作緩慢的情況下首先歸咎於是年紀大的因素,沒有引起重視,那麼如何早期發現帕金森病呢?下面就是一套國際通用的帕金森篩查問卷,9個小問題,可幫助儘早發現疾病的蛛絲馬跡。1.你從椅子上起立有困難嗎?
  • 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由於帕金森病會直接影響人的神經系統,導致人的肢體出現震顫或是肌肉出現僵直的現象,這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也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帕金森病患者常有封閉自己,不願與外界交流,或是過分擔心自己的病而造成的情緒低落。如果及早積極治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抑鬱情緒會隨著治療後症狀的改善而減輕或是消失,這也是帕金森的病因。
  • Nature新進展:帕金森源於腸道又添新證,帕金森病患者腸道中有過量...
    早在2003年,德國科學家海科·布拉克(Heiko Braak)博士及其同事就提出,帕金森病可能開始於腸道,由病原體觸發,然後傳播到大腦。最近,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研究人員關於帕金森病與腸道的關係研究有了新的發現。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進行性的、使人衰弱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還無法預防或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