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成功抑制帕金森病原因物質生成 有望助推療法

2020-12-04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

日本大阪大學和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研究團隊在21日的英國科學雜誌網絡版上發布成果,稱開發出能抑制「帕金森病」原因物質生成的物質,在使用小鼠的實驗中成功改善症狀。帕金森病是出現手足顫抖、身體僵硬的疑難病症。作為有助於抑制發病和病情發展的根治療法的成果備受期待,團隊稱將經過使用靈長類的動物實驗,推動向患者使用並調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臨床試驗。

據日本「共同社」5月22日消息,帕金森病是腦內產生傳遞信息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神經細胞減少引起的。α-突觸核蛋白這一蛋白質在腦部神經細胞內異常積聚等被視為原因。

日本團隊考慮把細胞內合成α-突觸核蛋白相關的核糖核酸(RNA)分解,使其不能生成α-突觸核蛋白,人工製作了與該RNA結合引導分解的「核酸」這一物質。

向帕金森病狀態的小鼠使用該物質後,小鼠在步行、懸吊和咀嚼食物的功能方面症狀改善。據稱,這是α-突觸核蛋白的合成和積聚受到了抑制所致。

日本國內的帕金森病患者估算約有16萬人,全球約有1000萬人。雖然存在補充多巴胺的藥劑,但並未確立根除原因的療法。大阪大學研究分子遺傳學的特任助教津田浩史表示:「希望作為並非以往那樣的對症療法的治療方法,投入實際運用。」

圍繞帕金森病,京都大學已經實施了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製作神經細胞,移植至患者腦內的全球首例臨床試驗。

相關焦點

  • 新療法層出不窮 治癒帕金森病未來可期
    儘管「細胞丟失死亡的實際原因」尚不清楚,但NINDS指出,帕金森病與基因突變有關,如α-突觸核蛋白基因突變,此外還有環境因素,如接觸毒素和線粒體損害,線粒體是細胞內產生能量的細胞器。目前,帕金森病的主要藥物療法是20世紀60年代開發的左旋多巴,它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使腦細胞能夠產生多巴胺。然而,這些藥物只能緩解一部分症狀,並且不會阻止疾病的進展。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凡此種種,讓我們再次發問:距離治癒帕金森病還有多遠?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 你我同行」。我們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目前的醫療手段只能緩解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對科學家們來說,始終沒有放棄尋找早期發現和最終治癒的方法。本報梳理了近年來針對帕金森病診治的部分研究成果,並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析。
  • 帕金森病有最新療法
    帕金森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長期引發醫學界和民間的廣泛關注。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行的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病最新療法。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Alim Louis Benabid)是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對帕金森病及其他運動障礙腦深層刺激手術的發展產生了全球性影響。
  • 未來5年 帕金森病療法將有重大研究突破
    事實上,MJFF在研究帕金森病的療法方面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Sherer博士說,帕金森病的病因被認為是遺傳傾向和環境觸發因素的綜合作用,研究揭示了該病與其他神經系統疾病之間的聯繫。他補充說:「我們還發現帕金森和非腦部疾病(如戈謝病和克羅恩病)之間的基因相似性,這可能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治療各種疾病。」
  • 基因療法治療帕金森氏症再添新研究:抑制PTB可促進神經元生成,替換損傷細胞
    6 月 24 日,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大學 (USCD) 研究人員宣布: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抑制 PTB 表達,中腦星形膠質細胞可轉變為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
  • JMT-治療帕金森病——DBS療法(腦起搏器)|脈衝發生器|帕金森病|...
    DBS療法,是美國斯科特斯德梅奧臨床醫學中心的神經病學專家們現在施行的一種深度腦刺激(DBS)療法,用於治療一種遺傳性的肌張力障礙,可明顯改善病情。DBS療法主要是將電極植入到患者腦內,運用脈衝發生器刺激其大腦深部的某些神經核,糾正異常的大腦電環路,從而減輕這些神經方面的症狀。
  • PNAS:天然化合物角鯊胺有望用於帕金森病臨床治療
    2017年1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據科學家報導一種天然化合物能夠通過阻斷導致帕金森病的分子途徑從而抑制毒性物質的產生。這些初步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叫做角鯊胺的化合物有望得到多種途徑開發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PNAS上。角鯊胺發現於20世紀90年代,是一種存在於角鯊科動物體內的類固醇物質。科學家通過合成更安全的類似物,曾將這種化合物用於癌症和眼部疾病的臨床試驗,目前一項針對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試驗正在計劃當中。
  • 幹細胞移植技術有望根治帕金森病
    生物谷綜合:通過人工移植人類幹細胞,可以減輕患有帕金森病的猴子的病症。哈佛醫學院一研究小組的報告稱,幹細胞的作用不僅僅是取代那些發生病變的壞細胞,它還可能「勸說」大腦自我治療。此項研究使得幹細胞移植技術向著人體試驗又邁進了一大步。       帕金森病破壞神經細胞,使其不能產生多巴胺,從而導致人體運動和平衡系統發生障礙。
  • 近期帕金森病相關研究進展
    2019年5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帕金森症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Cell Res:意外發現!維生素B12或許可以治療遺傳性帕金森!
  • 世界帕金森日 | 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世界帕金森日 | 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2020-04-07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一次治療,3年後仍持續改善患者症狀,帕金森病基因療法長期臨床結果...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9月11日,Neurocrine Biosciences和Voyager Therapeutics公司聯合宣布,雙方共同開發的在研基因療法NBIb-1817(VY-AADC),在治療帕金森病患者的1b期臨床試驗中顯示出積極的長期療效。
  • 睡眠障礙可能是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
    (原標題:為什麼睡眠障礙可能是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
  • 帕金森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現代科學對於其詳細的病因並不充分確定,現階段已知的許多能夠造成帕金森病的因素如下:一、疾病或併發症產生帕金森病自身歸屬於多發疾病,其症狀表現能夠發病於全身。而許多病人經常會造成別的疾病而造成帕金森病的症狀。
  • 得了帕金森病應該怎麼辦?
    如果發現自己出現帕金森症狀,及時就醫,儘早治療,掌握疾病治療的關鍵時機。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藥物治療的一種有效補充治療,手術方法主要包括神經核損毀術和腦深部電刺激(DBS)康復和運動療法康復與運動療法對疾病症狀的改善乃至對延緩疾病的進展可能都有一定的幫助
  • 首個基因療法有望讓帕金森患者擺脫...
    數十年來,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療標準一直沒有顯著進步,而NBIb-1817能持續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而且降低患者口服藥物的需求,有望成為帕金森病的首個基因療法,造福患者及家庭。對於通過漢鼎好醫友赴美參加臨床試驗的患者,可享受中美專業醫療及生活團隊提供的一條龍醫療及生活服務。
  • 「腦起搏器」之父本納比: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成為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
    中證網訊(記者 王輝 徐金忠)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帕金森氏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
  • 幹細胞療法:分泌多巴胺神經元神經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前景廣闊
    幹細胞療法是用一種特定方式將細胞移植到病灶處並進行分化,重建功能正常細胞或組織,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目的,為包括帕金森病在內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治療提供新思路。帕金森病會引起運動障礙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種危害中老年身體健康慢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全球有600多萬人患有帕金森病,它是阿爾茨海默病之後第二常見神經退行性疾病。
  • Eur J Neurosci:經過CRISPR/Cas9n編輯的幹細胞有望治療帕金森病
    2018年12月31日/生物谷BIOON/---在英國,帕金森病的發病率大約為1/350。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和UCB製藥公司(UCB Pharma Ltd.)的研究人員在改善一種新出現的治療帕金森病的方法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 帕金森病,時刻威脅著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需要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一代偉人鄧小平患帕金森病的時間長達幾十年,拳王阿里也在42歲時被診斷出患有帕金森病。隨著許多人口的總體壽命延長,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將繼續增加,此病的發病率處於不斷上升趨勢。據統計,帕金森病全人群患病率約為0.3%,65歲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為1%-2%、85歲以上為3%-5%。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並且MSC是一種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幹細胞,具有良好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取材方便,易於分離培養以及有自體移植無免疫原性等優點,以上特點使MSC為治療帕金森病提供一種新的可能。本文就MSC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作用機制綜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