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就醫:一次治療,維持3年!首個基因療法有望讓帕金森患者擺脫...

2020-11-29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數十年來,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療標準一直沒有顯著進步,而NBIb-1817能持續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而且降低患者口服藥物的需求,有望成為帕金森病的首個基因療法,造福患者及家庭。對於通過漢鼎好醫友赴美參加臨床試驗的患者,可享受中美專業醫療及生活團隊提供的一條龍醫療及生活服務。

近日,在2020年國際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大會(MDS)虛擬會議上,一次性基因療法NBIb-1817(VY-AADC)的臨床數據引起廣泛關注。

中美跨境醫療行業領導者漢鼎好醫友了解到,長達3年的研究表明:

NBIb-1817能持續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顯著延長了「開啟」時間並顯著縮短了「關閉」時間,降低了患者口服藥物需求,還顯示出疾病分期的改善。

01、全球帕金森,中國佔一半

帕金森病是僅次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第二大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了全球600萬人,其中中國就佔了近一半。

該病的特徵是多巴胺的丟失和神經元的變性,同時還缺失了大腦中合成多巴胺所需的芳香族L-胺基酸脫羧酶(AADC),進而導致運動、神經精神病和自主神經功能的相關損害。

多巴胺主要參與運動的控制,借AADC酶將左旋多巴轉化而來。但隨著疾病進展,AADC酶減少,多巴胺合成降低,運動症狀出現。目前,臨床上控制運動症狀的金標準是用左旋多巴替代丟失的多巴胺,來改善患者運動症狀。

不過,疾病的進展會導致左旋多巴的有效性加速消減,患者可能在兩次服藥之間經歷「關閉」期,並導致運動波動出現。

所謂「開關現象」,是指帕金森患者長期服藥產生的一種常見副作用,身上好像裝了個開關:「開啟」期藥物有效,運動症狀得到控制,一切如常;「關閉」期運動症狀出現,像被「點了穴」一樣,極大影響日常生活。

他們亟需一種更穩定持久的療法來控制運動症狀。

02、基因療法:NBIb-1817

知名跨境醫療平臺漢鼎好醫友表示,NBIb-1817是一種在研的腺相關病毒2型(AAV2)血清載體,編碼人類AADC基因,該基因旨在幫助在大腦產生AADC酶,從而將左旋多巴轉化為多巴胺。

03、長期臨床試驗,療效顯著

為期三年的Ib期PD-1101臨床試驗,15名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接受了一次性NBIb-1817治療(分為3組,接受不同劑量的基因療法治療)。

結果顯示:

1、接受治療3年後,患者運動波動的「關閉」時間平均減少0.15~1.91小時(基線為4.28~4.93小時);

2、患者未出現運動症狀的「開啟」時間平均增加了0.26~2.23小時(基線為10.32~10.46小時);

3、根據Hoehn & Yahr量表評估,15例患者中有14例在接受基因治療的三年後,仍經歷疾病分期的改善。

而且,患者每日口服左旋多巴的等同劑量平均降低322.0和441.2 mg/天(基線為1507.0和1477.0mg/天),對口服用藥的需求量減少。

兩項研究的初步安全性數據表明,NBIb-1817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一次性基因療法有助於恢復大腦將左旋多巴轉化為多巴胺的能力,並且幫助患者減少「關閉」期,增「開啟」期,改善對運動症狀的控制。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部分臨床試驗終止。不過,在今年第四季度,已註冊的臨床試驗RESTORE-1將計劃重啟,進一步評估NBIb-1817在帕金森病患者的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數十年來,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療標準一直沒有顯著進步,而NBIb-1817能持續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而且降低患者口服藥物的需求,有望成為帕金森病的首個基因療法,造福患者及家庭。

知名跨境醫療平臺漢鼎好醫友提醒:赴美就醫目前仍存在較高的費用門檻,對患者身體條件也有較高的要求,不宜衝動赴美就醫。患者不妨先通過中美遠程會診,請美國權威專家評估新療法的適用性再做打算。

作為上市公司漢鼎宇佑(300300SZ)旗下跨境醫療平臺,漢鼎好醫友在美擁有官方營業執照和健康險公司,籤約管理32個專科領域上萬名美國醫生。在國內,依託全國300餘家合作三甲醫院,漢鼎好醫友為患者提供了從線上會診到線下治療、隨訪、康復的一站式閉環服務。國內患者最快24小時就可享受中美頂級專家的醫療服務,在國內條件允許的情況時,可直接在當地醫院落地治療,美國專家參與後續隨訪,實時跟進治療情況。

經中美專家評估,確有必要時,也可通過漢鼎好醫友赴美就醫,直接預約匹配的美國腫瘤專家。對於通過漢鼎好醫友赴美參加臨床試驗的患者,可享受中美專業醫療及生活團隊提供的一條龍醫療及生活服務。患者回國後,再返回當地合作醫院接受後續治療,有效避免了赴美就醫前後「斷檔」的問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他媒體或為企業宣傳文章,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具體行為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聯繫郵箱:783207631@qq.com

相關焦點

  • 赴美就醫:死亡風險降低70%!首個TIGIT單抗有望改變肺癌免疫治療...
    02、首個抗TIGIT療法Tiragolumab是一人源化的單克隆抗體,可靶向結合免疫細胞(包括T細胞、NK細胞)上表達的免疫檢查點蛋白TIGIT。總的來說,Tiragolumab聯合阿替利珠單抗在肺癌治療中,患者的客觀緩解率和無進展生存期都有顯著改善。
  • 赴美就醫:停藥1年後,仍能抑制B肝活動!新RNAi療法有望實現B肝...
    最後一次給藥後,B肝表面抗原(HBsAg)低水平維持時間更是長達一年,值得赴美就醫患者期待。  B肝大國,也是肝癌大國  慢性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世界最常見的嚴重感染性肝臟疾病,全球共有超2.92億慢性B肝患者,僅在中國就有8600萬患者。
  • 一次治療,3年後仍持續改善患者症狀,帕金森病基因療法長期臨床結果...
    在15名接受1次基因療法治療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中,14名患者在接受治療3年之後,仍然經歷疾病分級方面的改善。NBIb-1817不但能夠持續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而且降低患者口服藥物的需求。這款在研基因療法在2018年已經完成關鍵性臨床試驗的首例患者給藥,然而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這一關鍵性臨床試驗的患者註冊暫時停止。
  • 赴美就醫:期待!這類特殊的EGFR突變肺癌患者,即將迎來首個雙抗靶向藥
    通常EGFR外顯子20突變被認為是耐藥突變,因為這種突變驅動的癌症通常對已獲批的EGFR TKIs不敏感,與常見EGFR突變(19號外顯子缺失/L858R替代)患者相比,預後更差。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不到17個月,轉移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6%。因此,不少患者無奈選擇赴美就醫,尋求新的診療方法。
  • 赴美就醫:首個PI3K抑制劑,讓晚期耐藥乳腺癌患者有了新選擇
    乳腺癌是女性第一大惡性腫瘤,靶向療法讓乳腺癌治療有了明顯改觀,許多赴美就醫的患者也因此受益。然而,耐藥問題成為靶向治療無法避免的弱點。 Piqray的獲批給這些患者帶來了新的選擇。 據漢鼎好醫友了解,目前,美國還有多個治療SMA的在研藥物正在開展臨床試驗,赴美就醫的患者可以了解詳情。
  • 赴美就醫:新溶瘤病毒「以毒攻毒」,治療晚期黑色素瘤緩解率達67%...
    近日,一款新的溶瘤病毒療法在一項臨床試驗中表現驚豔,治療PD-1難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總緩解率達67%,再次展現出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領域的巨大潛力,值得赴美就醫患者關注。2005年,針對鼻咽癌的腺病毒H101雖在中國獲批上市,但目前臨床療效還未得到國際認可。  直到2015年,美國FDA批准了首個溶瘤病毒藥物T-VEC(Imlygic),用於治療晚期黑色素瘤,是首個獲得FDA批准的溶瘤病毒治療藥物,已有部分赴美就醫患者受益於該療法。隨後又分別在歐洲和加拿大獲批上市,意味著對這一技術的正式認可。
  • 赴美就醫:疾病控制率100%!KRAS G12C靶向藥治療肺癌前景可期
    第1 / 1b期和2期的結果顯示:Adagrasib作為單藥療法治療接受過化療和一種PD-1/PD-L1免疫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達到了45%的客觀緩解率(ORR)和96%的疾病控制率(DCR)!值得赴美就醫患者期待。
  • 赴美就醫:腦轉移率降九成!「鑽石靶點」非小細胞肺癌,有望迎來一線...
    近日,美國FDA宣布接受第三代ALK抑制劑蘿拉替尼(Lorlatinib,商品名Lorbrena)的補充新藥申請(sNDA),用於一線治療ALK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值得赴美就醫患者期待。
  • 赴美就醫科普:你沒聽說過的乳腺癌基因
    赴美就醫科普:你沒聽說過的乳腺癌基因市場信息網   2020-11-10 16:19:05   來源:    評論: 研究人員估計,5%-27%的乳腺癌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在這裡分類介紹幾個與乳腺癌相關的最常研究的基因。赴美就醫專業服務機構盛諾一家每年也會幫助很多乳腺癌患者轉診至美國醫院。乳腺癌是一種常見癌症,國內很多醫生會選擇全乳切除,而美國醫生卻常常會選擇保乳治療。據赴美就醫的患者反饋,在美國的治療方法跟國內有很大差別,她們很慶幸自己選擇選擇盛諾一家,選擇赴美就醫。因為赴美就醫給她們一個新的選擇機會!
  • 患者的福音!幹細胞成為治療帕金森的關鍵
    新趨勢:幹細胞是根本性治療帕金森的希望幹細胞技術被認為具有更為持久治療的可能性,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植入新的、能夠生成多巴胺的細胞來替代退化的神經元,是根本性治療帕金森的新希望。從1979年開始,人類首次用細胞替代療法治療帕金森病[2],從此開啟了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新紀元,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治療帕金森病的目光轉向幹細胞療法。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6期:全球首個血友病基因療法監管遇阻...
    全球首個血友病基因療法valrox在歐盟監管遇阻礙在歐盟監管方面,BioMarin公司收到了EMA的一份聯合評估報告,報告要求公司向EMA提交正在進行的III期研究中接受6e13vg/kg劑量valrox治療的134例患者的完整52周結果。BioMarin預計,最後一例患者將在2020年11月達到52周的隨訪期。
  • 赴美就醫:癌細胞都跑哪去了?
    90%的癌症患者死於復發轉移,它是癌症治療最大的絆腳石,也是許多患者選擇赴美就醫的原因所在。那麼,癌細胞都轉移到了哪裡?轉移後出國看病的意義大嗎?聽聽中美跨境醫療領航者漢鼎好醫友怎麼說。原發癌治療後,表面上腫瘤消失了,但還有一些「殘餘勢力」會四處「流竄」,引起復發轉移,包括:直接擴散、淋巴管轉移、血道轉移、種植性轉移等,轉移可近可遠,任何部位都有可能發生。
  • bluebird基因療法獲歐盟批准 用於治療β地中海貧血
    由於編碼「β球蛋白」的基因發生突變,患者體內的血紅蛋白水平會出現明顯下降,甚至缺失。為了生存,患者不得不終身接受輸血治療。然而輸血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且由於輸血帶來的鐵過載現象,這些患者容易出現多器官損傷。因此,這些不幸的患者急需安全有效的創新療法,緩解他們的病情。由bluebird帶來ZYNTEGLO就是這麼一款新型治療方案。
  • 基因療法提高多巴胺水平,帕金森創新藥要來了?
    昨天,基因治療公司Voyager Therapeutics宣布正在進行的針對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1b期臨床試驗,在6個月和12個月隨訪中獲得陽性結果。在晚期帕金森病中,黑質中的神經元退化並且AADC酶在殼核中顯著減少,這便限制了大腦將左旋多巴轉化為多巴胺的能力。VY-AADC01是Voyager的創新型基因治療載體,主要含有編碼AADC酶的基因。
  • 帕金森病基因療法!NBIb-1817一次性給藥後3年:持續縮短OFF時間/...
    2020年09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Neurocrine Biosciences與合作夥伴Voyager Therapeutics近日在2020年國際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大會(MDS)虛擬會議上公布了評估一次性基因療法NBIb-1817(VY-AADC)治療帕金森病(PD)療效和安全性的一項為期3年的開放標籤Ib
  • 盤點| 2020年FDA叫停的基因療法|凝血因子|FDA|B型血|療法|基因|...
    Voyager Therapeutics的亨廷頓舞蹈症基因治療(VY-HTT01)IND申請由於CMC問題也被FDA拒之門外。除此之外,已上市的基因療法產品Strimvelis由於接受治療的ADA-SCID患者被診斷患上了T淋巴細胞白血病而被暫時下架。經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基因療法正在逐漸成為未來醫學的重點方向之一。
  • 1210萬元,全球首個β地中海貧血基因療法上市!藍鳥生物在德國推出...
    在歐盟,Zynteglo於2019年5月獲得有條件批准,成為全球首個治療TDT的基因療法。在美國,Zynteglo尚未獲得批准,藍鳥生物已啟動向FDA滾動提交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預計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BLA提交。
  • DMD基因療法首個3期臨床試驗完成第一例患者給藥
    輝瑞公司(Pfizer)今日宣布,其治療杜氏肌營養不良(DMD)的在研基因療法PF-06939926完成3期臨床試驗的首例患者給藥。這一名為CIFFREO的3期臨床試驗預期在15個國家的55個臨床試驗中心入組99例4-7歲的非臥床男性患者。
  • 基因療法治療帕金森氏症再添新研究:抑制PTB可促進神經元生成,替換損傷細胞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目前還未完全清楚病因。其中,帕金森氏症早期運動症狀主要是由於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患者相關腦區多巴胺不足造成的。據世界帕金森協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共有 570 萬帕金森患者,其中中國患病人數約 270 萬,年增新發患者 10 萬。
  • 治療帕金森 延長癌症患者生存期 維生素還有哪些神奇的功效?
    【2】JAMA:高劑量維生素D的攝入或會讓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獲益doi:10.1001/jama.2019.2402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AMA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進行一項小型臨床試驗發現,在化療過程中補充高劑量的維生素D或能通過減緩疾病的進展使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獲益,這是研究人員完成的首個隨機臨床試驗來分析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