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發病前很隱秘,發現這些症狀,最好不要耽誤,及時就醫

2020-12-04 範醫生談

導語:「我開始睡不著覺,好幾天無法排便,情緒非常差勁。我還會感覺到我的一側手臂開始顫抖,只有在我拿東西和睡覺時,才會停止抖動。醫生我是怎麼了?」這是一個患者來到醫院問診時的話,他已經六十五歲了,立刻引起醫生的注意,進行一番檢查後,醫生診斷這位老人患了帕金森病。為什麼在患病前,很多患者都察覺不到異常,當發現身體症狀明顯後去看醫生,就已經發展成中後期了。帕金森病究竟是什麼病?

01帕金森病發病前很隱秘,一旦發現這些症狀,不要耽誤,請及時就醫

1、靜止性震顫

大概約70%的帕金森患者以震顫為主要特徵,會感覺到一隻手開始不自覺顫抖,越是靜止不動越抖動厲害,反而在提重物時,顫抖的狀況有所緩解。還有的患者,在產生強烈的情緒波動時,身體的顫抖也會加劇,在情緒平靜或者入睡時,顫抖症狀就會消失。

2、肢體活動產生阻力

當帕金森病早期時,患者不會明顯感覺到四肢運動時有強烈阻力,但是患者主動活動一側肢體,會發現活動的肢體有明顯的阻力產生。患者之所以會覺得肢體僵直發硬,就是因為大腦發出的放鬆信號,無法直接傳達到肢體的肌肉處,所以肌肉無法及時緩解疼痛和放鬆。

3、行動緩慢

患者在帕金森中期時,行動緩慢無力,主動運動喪失。在做重複運動時,運動幅度減少,而不同的部位又會有不一樣的表現。首先是面部表情減,患者逐漸變得呆板,說話吐字不清晰,聲音低沉無力,嘴裡的口水也無法正常吞咽。然後在洗漱換衣時,細節動作變得笨拙、不靈活。行走的速度緩慢,常有一側肢體需要拽行,手臂擺動幅度減少至消失。

4、無法維持身體平衡

當帕金森病晚期時,患者最常見的表現,就是無法維持身體平衡,極易容易在不平整的路段摔倒。最開始的判斷方法,可以站在患者身後,告訴患者要向後拉動他的雙肩,如果無法在一步之內站立,甚至需要旁人的攙扶才能站住,那患者已經失去了姿勢反射。患者會逐漸演變為越走越快,很難止住步伐。當病情再嚴重一些時,患者就會在看見障礙物時,無法進行躲避,僵在當場。

5、長期便秘

正常人應該是每天進行一次排便,如果長期排便困難就是便秘,便秘還容易引發痔瘡,對身體的損傷非常大。如果是老年人開始長期便秘,那就要及時就醫診斷,排除是否有其他疾病,因為便秘是誘導帕金森病的因素之一

02帕金森病明確病因至今為止,但是在平時生活中,這幾種因素都有可能引起

1、年齡過大

帕金森病又被稱為「老年病」,當年齡越來越高,患病的概率也在提高。當人的年齡達到65歲之後,身體的基礎功能逐漸老化,而腦神經中的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也逐漸減少。而老齡化的基礎病也增加了,如高血壓、糖尿病、支氣管炎等病,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就會促使帕金森病的發生。

如果是獨居老年人,也會使患病概率升高,因為沒有人陪伴的生活,容易導致老人的情緒狀態發生巨大的變化。長期獨居的老人,在情緒方面會產生心情低落、狀態不佳等現象,極易患上帕金森病。

2、家族遺傳

帕金森中僅有5-10%的家族史,大部分都不是聚集性發病,而是隔代發生一兩個,但是遺傳基因也是發病因素之一。有個患者三十歲時,右臂開始僵硬震顫,且並沒有及時治療,延誤三年之久。後期發展成右邊一側的肢體都開始震顫,去醫院診斷是帕金森症。調查家族病史時,發現患者的爺爺就曾是帕金森病人,所以這個患者的病很有可能是遺傳因素導致的。

3、發生嚴重的腦外傷

曾經有個患者在從事戶外安裝工作時,不慎從高七米的地方摔落倒地,對腦部造成了嚴重撞擊。雖及時送至醫院就醫,可是在半個月後,患者的手指開始震顫,活動不靈敏,寫字也無法提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個症狀延續到下肢,肌肉無法協調,站立行走開始前傾跌倒,導致患者開始無法下床行。甚至連他的面部表情也變得呆板,說話含糊不清,十分緩慢。後期醫生診斷,確定為帕金森症候群。

03當家人患了帕金森病,除了藥物治療外,其他人還可以幫助患者做什麼呢?

1、培養好的生活習慣

早期的帕金森患者,生活還能自理,日常行走也許會受限,但是也可以運動。所以這時就要加強鍛鍊,增強肌肉的力量、靈活性和平衡感,這樣可以減少患者的摔倒狀況。患者可以嘗試做太極、瑜伽、跳舞、散步、遊泳或者園藝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患者的心情變得積極樂觀,還能使預防患者得抑鬱症精神疾病,對帕金森病的治療有很大的好處。

2、改善飲食習慣

帕金森患者不能吃溫性食物,如牛羊肉和狗肉,都屬於溫性食物,這些食物吃後容易加重患者身體不適的症狀,還會引起便秘。除了溫性食物外,患者還不能吃辛辣刺激和過於油膩的食物,辛辣刺激的食物對身體損傷最為嚴重,不僅會導致患者腸胃消化出現問題,還會使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出現異常。而油膩的食物更是會使胃的排空能力降低,破壞藥物的藥性

3、維持重要器官的功能

對於帕金森晚期患者來說,此時保護住身體裡的那些器官,就顯得格外重要了。由於患者晚期身體會越來越僵硬,不僅無法下床行動,生活也不能自理了。患者長期臥床,更加容易引發肺炎等併發症,一旦感染併發症,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

所以,對於帕金森病的晚期患者,家屬應該勤些幫助他們更換體位,防止長時間的臥床引起壓瘡、泌尿系統感染或靜脈血栓的發生。

結語:帕金森固然可怕,但是如果個人意識強大,任何疾病都可以阻擋住。不僅是老年人,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持之以恆的事情,讓強健的體魄為我們豎起一個堅固的盾牌,將帕金森阻擋在外面。如果不幸得了帕金森病,也不要對生活失去信心,仍要充滿熱情珍惜每一天,不要被帕金森病奪走那本該精彩炫目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帕金森病在發病前三四年就有蛛絲馬跡可尋
    本報訊(記者伍仞 通訊員魏星)帕金森病主要發生在50歲以上人群中,以震顫、肌肉強直、姿勢異常、行動遲緩四大運動症狀為主徵,近年醫學界還發現,患者在這些運動症狀出現前的三四年,可能早已出現一些非運動症狀,加以追蹤觀察,有機會早期發現帕金森病。
  • 年輕人如果有這些症狀,很可能是帕金森病!
    有一個特殊工種,電焊工,被發現因長期接觸錳導致錳超標,也有可能導致帕金森病。因此,在臨床上有帕金森的家族史或者是帕金森易患人群,最好不要選擇電焊工這個工種。 所以在環境汙染、精神壓力又比較大的情況下,再加上遺傳易感,都會使帕金森發病的年齡提前。
  • 帕金森發病症狀是哪些
    成都西南腦科醫院 顱內腫瘤、腦血管等神經外科疾病診治 帕金森發病症狀是哪些?
  • 帕金森病 提倡早發現早治療
    從1997年開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早期發現,並堅持全程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周健康周刊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
  • 霍金的病!帕金森究竟是什麼?有傳染嗎?發病原因、症狀全方位揭秘
    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帕金森病的相關知識,同您一起將健康進行到底!什麼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種進行性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原稱震顫麻痺,最早由英國醫生Parkinson在1917年描述。帕金森病的發病原因?人腦的中腦部位有一群神經細胞叫黑質神經元,它們通過合成一種「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對大腦的運動功能進行調控。
  • 手抖就是帕金森嗎?哪些症狀能確診是得了帕金森病?
    手抖就是帕金森嗎?帕金森因為有些症狀與腦萎縮、老年痴呆等疾病相似,很容易被誤診,還有些人以為帕金森是小毛病,直接忽視了治療,那麼,到底出現哪些症狀說明是得了帕金森呢?帕金森病有哪些臨床表現?顫抖常從一側手部起病,在安靜的時候顫抖明顯,慢慢發展到上肢、下肢、頭部和軀幹部位。運動中顫抖可減輕或消失,入睡後消失,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時加重。肌肉僵硬就像身體被繩子捆住一樣,有這種症狀,不要忽視,要及時就醫檢查。
  • 帕金森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狀表現,以手腳不能控制的發抖和身體僵硬為主要表現,全身肌肉僵硬,肌張力障礙,行走不便,翻身困難。伴隨著時間的增加,也會造成許多非運動症狀,如嗅覺失靈、抑鬱、便秘等等。對於帕金森病,早發現及早解決是最好的選擇。帕金森病嚴重危害日常生活,病到底是由於哪些因素引起的?
  • 帕金森是什麼病,一般有什麼症狀?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病變在黑質和紋狀體。震顫、肌強直及運動減少是本病的主要臨床特徵。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 帕金森病症狀主要有四肢僵硬、行走困難、容易摔跤、不能自理等。患者會隨著病症加劇逐漸出現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
  • 9個帕金森自測表現,儘早發現帕金森病症狀
    目前中國的帕金森病患者已超過200萬,並且隨著我國老年化加劇,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還在不斷上升,帕金森病不再是個陌生詞彙。但是很多患者都不能在發病初期意識到自己患上了帕金森病,主要是很多老人在出現肢體顫抖、動作緩慢的情況下首先歸咎於是年紀大的因素,沒有引起重視,那麼如何早期發現帕金森病呢?下面就是一套國際通用的帕金森篩查問卷,9個小問題,可幫助儘早發現疾病的蛛絲馬跡。1.你從椅子上起立有困難嗎?
  • 帕金森是什麼病?有什麼症狀?
    帕金森病是種不死的「癌症」,雖然目前病因不明,但是中晚期通過龍元熄顫湯也夠改善症狀,能提高帕金森病病人的生活質量。大家應該學會如何與帕金森病共處。 目前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並不清楚,有各種各樣的假說,比如:基因突變,炎性/免疫反應:炎性因子、小膠質細胞,環境毒素,氧化應激,線粒體功能障礙:複合體I、TAC,蛋白降解功能障礙,年齡老化,興奮性胺基酸等等;但都沒有最終定論。從病理特徵看,帕金森患者的中腦黑質緻密部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缺失(帕金森患者出現運動症狀時,多巴胺能神經元常丟失70%以上)。
  • 帕金森病具體有哪些症狀?
    後來,人們對該病進行了更為細緻的觀察,發現除了震顫外,尚有肌肉僵直、寫字越寫越小等其它症狀,但是四肢的肌肉的力量並沒有受損,認為稱麻痺並不合適,所以建議將該病命名為「帕金森病」。自90年代後期第一個帕金森病致病基因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PARK1)的發現以來,目前至少有6個致病基因與家族性帕金森病相關。但帕金森病中僅5~10%有家族史,大部分還是散發病例。遺傳因素也只是PD發病的因素之一。
  • 帕金森病在冬季發病或加重,往往有這些特徵,不可忽視
    氣溫降低,有些帕金森病患者震顫加重,身體更加僵硬,抬腿行走等日常活動更加困難。任傑表示:帕金森病與心腦血管病不同,它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病。但氣候的變化,對病情會有影響。夏天,天氣溫暖,僵硬的肌肉相應會鬆弛,強直沒有那麼明顯。天氣寒冷,氣溫降低,病人原本得到控制的震顫和強直又會復現,有些病人還會出現肌肉關節疼痛現象。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凡此種種,讓我們再次發問:距離治癒帕金森病還有多遠?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 你我同行」。我們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目前的醫療手段只能緩解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對科學家們來說,始終沒有放棄尋找早期發現和最終治癒的方法。本報梳理了近年來針對帕金森病診治的部分研究成果,並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析。
  • 白天昏沉沉,晚上睡不著,可能是帕金森病前驅症狀
    本文提要:老年人晝夜節律紊亂,或許是帕金森病的前驅症狀要診斷短暫性全面性遺忘症,MRI最好第二天做帕金森病對心臟也有損害駐大腦前線特工我發現:老年人晝夜節律紊亂,或許是帕金森病的前驅症狀晝夜節律紊亂在老年人之中非常常見
  • 帕金森病非運動症狀易被忽略 需加強早期識別
    某些非運動症狀組合有助於協助判斷帕金森病發生的風險《中華神經科雜誌》刊文指出,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帕金森病的部分非運動症狀常在帕金森病典型運動症狀之前出現,有報導76.2%的帕金森病患者在運動症狀出現前至少存在1項非運動症狀。非運動症狀早期出現可能發生在帕金森病前驅期(prodromal),即Braak1期和2期。
  • 出現帕金森症狀就是帕金森病?並不是,很多疾病都會導致該症狀
    這些藥物很有可能會刺激體內的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系統功能紊亂,進而引發後天性的帕金森綜合症的產生主要表現在四肢顫抖機強直甚至出現肌無力等症狀上面。大部分患者都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少部分患者可能會呈現急性或亞急性發病。
  • 研究發現猴子也會自發罹患帕金森病,發病機制與人類患者相似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研究人員對其圈養的實驗猴大群體進行了篩選,在對篩選出的60隻食蟹猴和恆河猴進行對比實驗後,他們發現,其中一隻10歲的雄性食蟹猴自發地表現出典型並且嚴重的帕金森病症狀,這是國際上首次在
  • 世界帕金森病日 | 遠離顫抖,不要「帕」
    世界上近一半的帕金森病患者在中國,並且每年新發病例近10萬人。 但公眾對該病認識嚴重不足,認為顫動、走路不穩、動作慢和僵硬都是人老了以後的正常現象,造成帕金森病患者就診率很低。因此,了解帕金森病的相關信息,對帕金森病的早發現、早治療至關重要。帕金森病是啥?
  • 帕金森病有10大症狀,如何改善病情及日常生活飲食要求
    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發病原因帕金森病的好發人群集中在60歲之後,年紀越大,越容易得病。事實上,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所知是患者腦內生產多巴胺的神經細胞退化所致,但真正的致病原因仍然未明。如果多巴胺分泌發生問題(低於正常人濃度80%),無法與另一種神經傳導物質γ-氨基丁酸取得平衡時,就會產生帕金森氏症症狀,影響患者的行動能力。大部分的患者是腦內黑質發生病變才患病,所以又稱為原發性帕金森病。另外,40歲之前也有可能患帕金森病,醫學上稱為早發性帕金森病,這種案例較不常見,但如果有動作變得緩慢、肌肉僵硬症狀,還是要馬上就醫比較好。
  • 《自然》子刊:帕金森病的發病或與腸道「第二個大腦」密切相關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帕金森病的發病與腸道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科學家進一步支持了這一理論,他們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的細胞行為進行了研究,發現了該病早期階段可能存在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