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在發病前三四年就有蛛絲馬跡可尋

2020-11-29 大粵網

本報訊(記者伍仞 通訊員魏星)帕金森病主要發生在50歲以上人群中,以震顫、肌肉強直、姿勢異常、行動遲緩四大運動症狀為主徵,近年醫學界還發現,患者在這些運動症狀出現前的三四年,可能早已出現一些非運動症狀,加以追蹤觀察,有機會早期發現帕金森病。剛開始接受藥物治療的帕金森患者,可能為了追求最好地控制療效而擅自加藥,專家介紹,帕金森病藥物治療不應追求「全效」,以避免毒副作用過早出現。

非運動症狀早三四年出現

帕金森病的高發年齡在50歲以後。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潘小平介紹,震顫、肌肉強直、姿勢異常、行動遲緩是帕金森病的四大主徵,但是近年的帕金森病診斷新概念認為,帕金森病的一些非運動症狀,可能比「四大主徵」還要早三四年出現,是早期帕金森病的重要信號。這些非運動症狀包括:嗅覺下降,如香臭不分;睡眠異動症,深睡期夢囈、吵架、手舞足蹈、踢人等;抑鬱、焦慮等情感障礙;便秘、多汗等植物神經紊亂症狀。

這些非運動症狀並不具有特異性,但提示患者及家屬要跟蹤觀察,不要錯過早期發現帕金森病的機會。「帕金森病早期的抑鬱、焦慮和普通的抑鬱、焦慮表現沒有區別,在未出現帕金森病的主徵前,也還是按照常規的方法來處理,但抑鬱、焦慮的出現提示患者和家屬,最好及時看醫生,追蹤觀察,觀察有無出現手震、行動緩慢等主徵,有時候症狀不太突出,可能還要定期複查,看看症狀有無變化,有助於早期發現和治療。」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餘健敏說。

「年老手震」並非都正常

震顫是帕金森病的主徵之一,而臨床上總會遇到一些老人認為「年紀大了,手震很正常」。餘健敏介紹,「手震」其實分為很多類,像沒有特殊原因引起的特發性震顫,1/3有家族史,往往是在年輕時就已出現,從年輕到老年的數十年間症狀沒有加劇;長期大量喝酒,也可能引起撲翼樣震顫;而帕金森病引起的震顫,可能進展較快。帕金森病的高發期在老年,老年人出現手震,不要掉以輕心,應該及早就醫。

餘健敏表示,目前SPET、MRS等影像學手段可以用於觀察多巴胺的代謝情況,早期判斷有無發展為帕金森病的可能,然而這些方法一來比較昂貴,二來尚缺乏大規模人群研究證據顯示其有效性,還不是太準確。「帕金森病的確診,臨床追蹤觀察是金標準。」潘小平說。

治療不求全效,要細水長流

潘小平介紹,內科治療藥物包括多巴胺替代治療和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由於患者開始治療用藥時運動症狀可以得到明顯改善,一些患者喜歡自己調整醫生的處方來使症狀「消失」。潘小平指出這個做法非常不可取,「早期大量使用多巴胺藥物,時間長了會出現很多毒副反應,導致異動、開關現象、劑末現象等,很難控制。因此帕金森病藥物的治療原則是『不求全效,細水長流』。」

餘健敏表示,現在人均期望壽命提高了,不少帕金森病患者壽命長達20年,為了以後治療考慮,一開始用藥就不能太「猛」,目前治療指南推薦70歲以下的帕金森病患者,一線藥物是多巴胺受體激動劑。

相關連結:

世界帕金森病日當天,即4月11日下午2:30,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將在該院影像樓6樓舉行帕金森病健康講座,主講人:潘小平、餘健敏。

(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帕金森病發病前很隱秘,發現這些症狀,最好不要耽誤,及時就醫
    這是一個患者來到醫院問診時的話,他已經六十五歲了,立刻引起醫生的注意,進行一番檢查後,醫生診斷這位老人患了帕金森病。為什麼在患病前,很多患者都察覺不到異常,當發現身體症狀明顯後去看醫生,就已經發展成中後期了。帕金森病究竟是什麼病?
  • 帕金森病在冬季發病或加重,往往有這些特徵,不可忽視
    氣溫降低,有些帕金森病患者震顫加重,身體更加僵硬,抬腿行走等日常活動更加困難。任傑表示:帕金森病與心腦血管病不同,它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病。但氣候的變化,對病情會有影響。夏天,天氣溫暖,僵硬的肌肉相應會鬆弛,強直沒有那麼明顯。天氣寒冷,氣溫降低,病人原本得到控制的震顫和強直又會復現,有些病人還會出現肌肉關節疼痛現象。
  • 9個帕金森自測表現,儘早發現帕金森病症狀
    目前中國的帕金森病患者已超過200萬,並且隨著我國老年化加劇,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還在不斷上升,帕金森病不再是個陌生詞彙。但是很多患者都不能在發病初期意識到自己患上了帕金森病,主要是很多老人在出現肢體顫抖、動作緩慢的情況下首先歸咎於是年紀大的因素,沒有引起重視,那麼如何早期發現帕金森病呢?下面就是一套國際通用的帕金森篩查問卷,9個小問題,可幫助儘早發現疾病的蛛絲馬跡。1.你從椅子上起立有困難嗎?
  • 霍金的病!帕金森究竟是什麼?有傳染嗎?發病原因、症狀全方位揭秘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全球已有超過1000萬名帕金森病患者,其中3成的帕金森病人在中國,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病、腫瘤之後的中老年人致殘第三大殺手。那麼,什麼是帕金森病?如何預防?在治療上,又有什麼新的進展?
  • 帕金森病具體有哪些症狀?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在60歲以後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的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僵硬。最早系統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生詹母帕金森,當時還不知道該病應該歸入哪一類疾病,稱該病為「震顫麻痺」。這個名稱在我國舊的教科書中也是這樣的,至今仍有一些非專科醫生在使用這個名稱。
  • 帕金森是什麼病?有什麼症狀?
    帕金森病是種不死的「癌症」,雖然目前病因不明,但是中晚期通過龍元熄顫湯也夠改善症狀,能提高帕金森病病人的生活質量。大家應該學會如何與帕金森病共處。 目前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並不清楚,有各種各樣的假說,比如:基因突變,炎性/免疫反應:炎性因子、小膠質細胞,環境毒素,氧化應激,線粒體功能障礙:複合體I、TAC,蛋白降解功能障礙,年齡老化,興奮性胺基酸等等;但都沒有最終定論。從病理特徵看,帕金森患者的中腦黑質緻密部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缺失(帕金森患者出現運動症狀時,多巴胺能神經元常丟失70%以上)。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用中醫針灸有可能突破治療瓶頸?因為有「寵」著他的妻子,這個患者的生活質量很高?凡此種種,讓我們再次發問:距離治癒帕金森病還有多遠?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 你我同行」。我們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目前的醫療手段只能緩解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對科學家們來說,始終沒有放棄尋找早期發現和最終治癒的方法。
  • 帕金森病怎麼改善?有方法麼?
    帕金森病又稱為震顫麻痺,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性疾病。多在50歲以後發病,隨年齡增長其患病率逐漸增高。1817年首次報導本病以來,雖對帕金森病的診斷與治療有長足進步,但迄今為止,其病因和病理機制尚不明確、主要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桉(DA)能神經元變性脫失,DA遞質分泌減少,殘留神經元胞漿中形成路易小體。
  • 研究發現猴子也會自發罹患帕金森病,發病機制與人類患者相似
    人類以外的動物身上觀察到自發罹患帕金森病的案例。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群的帕金森病患病率為1%,55歲以上中老年人中約有200多萬帕金森病患者,目前帕金森病的發病已經開始呈現低齡化。「我們對帕金森病已知的11個風險基因進行測序分析後發現,這隻10歲食蟹猴攜帶了帕金森病風險基因的突變,功能實驗證實該突變具有明確的生物學功能,可能參與了疾病發生過程。」論文第一作者、昆明動物所博士李浩告訴《中國科學報》。
  • 《自然》子刊:帕金森病的發病或與腸道「第二個大腦」密切相關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帕金森病的發病與腸道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科學家進一步支持了這一理論,他們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的細胞行為進行了研究,發現了該病早期階段可能存在的跡象。
  • 帕金森是什麼病,一般有什麼症狀?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病變在黑質和紋狀體。震顫、肌強直及運動減少是本病的主要臨床特徵。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 帕金森病症狀主要有四肢僵硬、行走困難、容易摔跤、不能自理等。患者會隨著病症加劇逐漸出現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
  • 帕金森發病症狀是哪些
    成都西南腦科醫院 顱內腫瘤、腦血管等神經外科疾病診治 帕金森發病症狀是哪些?
  • 帕金森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帕金森病是一種中老年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歸屬於慢性疾病,其主要發病於45~65歲左右的中老年。帕金森病歸屬於發展類疾病,病況如果不及早治療好,會越來越嚴重,對日常生活和生理上產生非常大的危害。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現代科學對於其詳細的病因並不充分確定,現階段已知的許多能夠造成帕金森病的因素如下:一、疾病或併發症產生帕金森病自身歸屬於多發疾病,其症狀表現能夠發病於全身。而許多病人經常會造成別的疾病而造成帕金森病的症狀。
  • 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16版)
    近10年來,國內外對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技術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認識。該項可通過MDS-UPDRS中手指敲擊(3.4)、手部運動(3.5)、旋前-旋後運動(3.6)、腳趾敲擊(3.7)和足部拍打(3.8)來評定。
  • 年輕人如果有這些症狀,很可能是帕金森病!
    醫學上的界定是:40歲以下人群觸發帕金森病,臨床上都被稱為「青少年型帕金森病」。這個群體人數十分龐大,佔據了帕金森總患者的5%-10%。 而且青少年帕金森,大多都有家族遺傳背景。他們會早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變,而不只是因常見的單純缺乏多巴胺而導致。
  • 帕金森病症狀都有什麼表現
    帕金森是危害性非常大情況比較複雜的疾病,帕金森患者在發病的時候身體會慢慢的僵硬,嚴重的會無法活動,有的連說話都不能更不用說日常的起居了,帕金森給患者帶來的傷害是致命的,下面要為大家介紹一下帕金森的症狀都有哪些。
  •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
  • 帕金森病腸道微生物群紊亂的研究進展
    帕金森病發病率形勢在我國日益嚴峻,隨著帕金森病病人起病隱蔽且逐漸年輕化,因此,如何更好地理解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提高帕金森病的早期診斷率一直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已有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帕金森病病人在確診之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功能障礙。臨床觀察提示:帕金森病病人出現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胃排空延遲、便秘等消化道症狀,且發生時間比運動症狀提前,並呈逐漸加重趨勢。大多數帕金森病病人存在胃腸動力異常,胃固體食物排空延遲;1/3的帕金森病病人腸道通透性增加,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也是帕金森病致殘的重要原因之一。
  • 新療法層出不窮 治癒帕金森病未來可期
    我們如何理解帕金森病及其病因?美國國立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NINDS)將帕金森病定義為「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退行性疾病,屬於運動障礙疾病」,是由於產生多巴胺的腦細胞喪失而引起。這種疾病對男性的影響比女性高出50%,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此時通常出現的症狀包括震顫,僵硬,運動遲緩和平衡受損。
  • JCB:揭秘帕金森發病的原因
    2016年8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科學家們通過細胞水平了解帕金森症的發病原因,並幫助開發未來治療帕金森的方法帕金森症是一組疾病的總稱,特指各種原因(腦血管病、腦動脈硬化、感染、中毒、外傷、藥物以及遺傳變性等)造成的以運動遲緩為主的一組臨床症候群,主要表現為震顫、肌僵直、運動遲緩和姿勢不穩等。包括原發性帕金森病、帕金森疊加症候群、繼發性帕金森症候群和遺傳變性病性帕金森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