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日」 醫生:越聰明越易得這病沒科學依據

2020-11-30 四川在線

■天府早報記者馮濜

今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的每年一度的「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之後嚴重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殺手,我國帕金森病患者數量居世界第一,但公眾對該病認識嚴重不足,一些人認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患病,但天府早報記者在昨日的採訪中了解到,也有不少年輕人患上帕金森,一位患者年僅16歲。「她到好多地方檢查都查不出病因,後來才確診是多巴胺反應性肌張力障礙。」醫生透露,通過幾天的藥物治療後,這位患者就可以慢慢起身走路了,顫抖得也沒那麼厲害了。

年輕人也患病?16歲學生患病走路就會顫抖

目前,不少臨床醫生認為,帕金森有年輕化的趨勢。廣州一家醫院接到的最小患者年僅6歲,為何會如此小的年齡就患上這樣的「老年病」,一位醫生表示:「這一般與遺傳、體內重金屬含量高以及飲食上攝入過多的添加劑等因素有關。」

不過從事帕金森病20多年臨床康復治療的李曉紅醫生認為,帕金森總體來看,依然是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但年輕人患病的也不少,「我見過最小的患者,年僅19歲。不過,總體來說,年輕患者還是是少數。」對於年輕患者,李醫生提醒,一定要適當為自己減壓,「我還遇到過一位患者,三十八九歲就開始出現右手不自主地震顫的症狀,來治療時,已經發展到了下肢震顫。」李醫生透露,這位患者是為經商的女性,「生意做得很好,一看就是個精幹的女強人,找到我時,她已經早中晚各用藥一片,後來配合物理治療,將藥量減半,震顫的狀態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從事帕金森臨床康復治療17年的徐嘉醫生告訴記者,她治療過最小的帕金森患者年僅16歲,「這孩子當時還在讀書,覺得全身無力好幾年了,後來走路都會顫抖,到好多地方都沒查來病因,最後確診為多巴胺反應性肌張力障礙,通過幾天藥物治療後,她可以慢慢起身走路了,顫抖得也沒那麼厲害了。」至於發病原因,徐醫生說,「當時我認為是遺傳原因,但是為她查了基因,卻沒有找出病因。」

聰明人易患病?或與用腦過度壓力過大有關

從著名作家巴金、數學家陳景潤到美國前總統杜魯門等,眾多名人都得了帕金森病,不少人戲稱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得這病。針對這個說法,李醫生表示,「這沒有什麼科學依據,臨床上既有聰明人、高智商的人患這個病,也有普通人甚至弱智的人患病。」

不過,李醫生隨即解釋說,高智商的人之所以多發帕金森病,可能和用腦過度、壓力過大有關,「目前帕金森病的發病原因不是特別清楚,有人認為和遺傳有關,有人認為和環境有關,還有人認為和腦血管的病變有關。」她進而解釋說,「高智商人可能閒著的時間相對要少些,可能會不停地給自己找事情做,不停地工作,壓力也就會無形地增加,這時候血壓也會相對更高,時間長了,可能發生不同層度的腦血管功能的改變,比如患上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的概率增加,使得腦部局部供血改變,也就有可能導致多巴胺神經元的變性,這也就使得患上帕金森病的概率增加。」

李醫生提醒說,現在許多疾病都和壓力增加有一定的關係,「所以一定要調整心態,學會科學地工作,正確面對壓力,合理地鍛鍊身體,規律生活、正常飲食,把事業做到最大極致的同時,也要把身體儘量做到長壽的極致。」

關於治療

醫生:注重物理治療儘量減少藥物用量

李醫生表示,如今帕金森病的治療技術在不斷地向前改進,「到現在已經發展到第四代抗帕金森藥物治療了,如今更有一些醫院開展了物理康復治療,配合藥物治療,改善患者的肌張力,緩解震顫等症狀。」

李醫生說,帕金森治療最關鍵的是用藥美多芭,「但美多芭在人體的有效期也叫蜜月期,治療效果一般只能持續5—8年,最多10年,過了這個時間段就沒效果了,病情會越來越重,等到晚期,全身肌力正常但就是不能動,全身僵硬。」李醫生說,現在治療帕金森儘可能晚些用藥,儘量少些用藥,「所以現在有很多醫生都倡導物理康復治療,降低肌張力,減少藥物用量,使得藥物的治療有效期儘可能地延長。」

值得一提的是,帕金森病並不能痊癒,需要長期治療,可以說藥不能停,很多病人對此難以接受,徐醫生建議說,「你就想想飯也是需要一輩子吃的,這並沒有什麼不妥,但在服藥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藥物的副作用和併發症。」

相關焦點

  •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時間:2020-04-11 16: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     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 騰訊AI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帕金森病了
    前幾天,我們推出了一個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帕金森病的AI輔助診斷技術。原本需要30分鐘甚至更久的帕金森病診斷過程,在這個AI技術的幫助下提速,只需要3分鐘就能完成。它長這樣(局部):醫生跟患者溝通後,指導患者完成動作,然後依據患者的完成情況進行逐項打分。
  • 世界帕金森日 | 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世界帕金森日 | 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2020-04-07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世界帕金森病日,回顧抗「帕」名人昔日風採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是為紀念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其生日為4月11日)於1997年設立的。據統計,全球現有約570萬帕金森症候群患者。我們周圍不少人正倍受這個疾病的困擾,正如那些歷史上的名人一樣。今天讓我們透過影像,回顧那些歷史上曾飽受帕金森病的病痛的名人。
  • 世界帕金森病日 | 遠離顫抖,不要「帕」
    2020年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為「抗疫抗帕,你我同行」看過電影《瘋狂動物城》的童鞋們都對那隻叫「閃電」的樹懶印象深刻總是慢半拍的動作讓人忍俊不禁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凡此種種,讓我們再次發問:距離治癒帕金森病還有多遠?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 你我同行」。我們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目前的醫療手段只能緩解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對科學家們來說,始終沒有放棄尋找早期發現和最終治癒的方法。本報梳理了近年來針對帕金森病診治的部分研究成果,並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析。
  • 世界帕金森日,瑞金醫院成立我國首家帕金森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
    人民網上海4月11日電 (記者田泓)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我國首家帕金森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暨中國帕金森診療培訓基地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建成啟動。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人群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我國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約為1.7%。目前,我國帕金森病患者已達250萬人,佔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總人數的一半。且每年新增患者10萬人,預計至2030年患者人數將達500萬左右。
  • 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生活中有很多疾病都是因另一種疾病而引起的,因此疾病本身也可以成為引發帕金森病的病因。有研究顯示,帕金森病的抑鬱與非多巴胺能神經元生化改變有關,是一種器質性抑鬱。抑鬱的發生與病情及病程有關,病程越長,病情越嚴重,抑鬱發生率越高。症狀嚴重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鬱藥物。
  • 帕金森病並非老年人專利 40歲患者接近總數10%
    明明手不想動,可是它卻總是不由自主地發抖,這是怎麼回事?  不久前,新橋醫院神經內科門診來了一位40歲的陳先生。幾個月來,手抖的毛病一直困擾著他,經醫生診斷患了帕金森病。  今天是第十八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新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清武介紹,在很多人眼中,帕金森病是六七十歲老年人的「專利」。如今,它已日益年輕化,40歲左右的患者不少。  昨天,楊清武說,根據他的觀察,基本上每30個患者中,會有一兩位是帕金森病患者。「一個月下來,會遇到二三十個門診病人,但大多症狀不算重,更不需要住院治療。」
  • 帕金森病日專家提醒:帕金森病不僅是「手抖」
    因為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手抖症狀,因此很多人提起帕金森病就會想到手抖,專家提醒,帕金森病早期識別很重要,手抖不是帕金森病的唯一症狀,其他的非運動症狀如睡眠異常、嗅覺障礙、抑鬱等也是帕金森病的早期信號,它們比「手抖」出現得更早,更值得我們警惕。
  • 嗅覺失靈動作變慢快去篩查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症狀及治療關鍵點
    「我母親最近幾年動作越來越慢,嗅覺還失靈了,沒想到她這是得了帕金森病。」11月4日,李女士將母親趙阿姨送到醫院治療。65歲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約為1.7%。帕金森病的突出表現為抖、慢、僵,患者的運動速度和幅度下降,行為動作受到很大限制。目前我國帕金森病的早期就診率較低,誤診率較高。
  • 一文讀懂帕金森病的「那些事」
    disease,PD)患者,我國的PD總患病人數在300萬以上,佔世界PD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因此,加強對公眾的帕金森病的科普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與其病理改變有關。PD患者中腦黑質和紋狀體內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不斷變性、壞死,導致腦內多巴胺分泌減少、乙醯膽鹼相對增多,這引起多巴胺能與膽鹼能系統的平衡失調,患者表現出肢體不自主震顫、僵硬、運動遲緩及姿勢平衡障礙等臨床症狀。這種疾病一般呈進行性加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不斷下降。1.
  • 帕金森病具體有哪些症狀?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在60歲以後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的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僵硬。最早系統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生詹母帕金森,當時還不知道該病應該歸入哪一類疾病,稱該病為「震顫麻痺」。這個名稱在我國舊的教科書中也是這樣的,至今仍有一些非專科醫生在使用這個名稱。
  • 了解你不知道的帕金森病的秘密,關愛身邊的老人
    越聰明的人越容易得這種病。知名數學家陳景潤、著名作家巴金、一代偉人鄧小平、拳王阿里等都患有帕金森病,這也不全無道理,可能與用腦過度和工作壓力相關。帕金森病還有很多的秘密值得我們去探究。01帕金森病你真的了解嗎?請從認識它開始,一起走進帕金森病的世界1、什麼是帕金森病?
  • 帕金森醫生排名2.0
    陳彪 神經退行性疾病、運動障礙病、帕金森氏病、神經遺傳病的診治國際名醫【所在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醫生概述】首都醫科大學老年醫學系主任,宣武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神經內科副主任、神經生物室主任,國家老年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腦重大疾病研究院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長
  • 中藥能治療帕金森病嗎?
    患者問,我媽媽今年68歲,得帕金森病已經有五年多了,四年前開始吃森福羅和美多芭,生活能夠自理。最近聽說中藥有效果就想試下中藥治療,已經開始喝中藥和針灸。同時帕金森藥量減量,由原來的每日森福羅一片半、美多芭三片總量分三次服用,減少為每日早晨一次性服用美多芭一片,森福羅半片。
  • 世界帕金森日:發病開始「低齡化」 最小患者僅9歲 看他們如何抗...
    浙江在線杭州4月11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金晨)從1997年起,4月11日成為「世界帕金森病日」,是為紀念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其生日為4月11日)於1997年設立的。帕金森病是排在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的中老年人第三大疾病,成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殺手」。
  • 帕金森病有最新療法
    帕金森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長期引發醫學界和民間的廣泛關注。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行的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病最新療法。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Alim Louis Benabid)是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對帕金森病及其他運動障礙腦深層刺激手術的發展產生了全球性影響。
  • 手抖就是帕金森嗎?哪些症狀能確診是得了帕金森病?
    手抖就是帕金森嗎?帕金森因為有些症狀與腦萎縮、老年痴呆等疾病相似,很容易被誤診,還有些人以為帕金森是小毛病,直接忽視了治療,那麼,到底出現哪些症狀說明是得了帕金森呢?帕金森病有哪些臨床表現?顫抖常從一側手部起病,在安靜的時候顫抖明顯,慢慢發展到上肢、下肢、頭部和軀幹部位。運動中顫抖可減輕或消失,入睡後消失,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時加重。肌肉僵硬就像身體被繩子捆住一樣,有這種症狀,不要忽視,要及時就醫檢查。
  • 帕金森病 提倡早發現早治療
    從1997年開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早期發現,並堅持全程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周健康周刊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