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日:發病開始「低齡化」 最小患者僅9歲 看他們如何抗...

2020-11-29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杭州4月11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金晨)從1997年起,4月11日成為「世界帕金森病日」,是為紀念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其生日為4月11日)於1997年設立的。帕金森病是排在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的中老年人第三大疾病,成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殺手」。治療帕金森病,不僅要靠醫院,也需要家人的關懷和社會的關愛。

  中國病患超過300萬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嚴重者生活不能自理。

  研究發現,帕金森病的病變部位在人腦的中腦部位,該處有一群神經細胞叫黑質神經元,它們通過合成一種「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對大腦的運動功能進行調控。當這些黑質神經元變性死亡達80%以上時,就會出現帕金森病的症狀。患者在患病初期會感到某一肢體運動不靈活,有僵硬感,並逐漸加重,運動遲緩,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動作都有困難。

  目前,原發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主要與年齡老化、遺傳和環境等綜合因素有關。而繼發性帕金森症候群常常具有外傷、中毒、藥物副作用等誘因。

  通常來說,帕金森病多發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帕金森病患者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加上由於環境因素、遺傳因素、年齡因素及長期精神壓力等,帕金森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目前50歲以下的帕金森發病率正逐年增加。其中,「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約佔病患總人數的10%。

  據調查,中國約有300萬以上的人患有帕金森病,佔世界帕金森患者總數的1/3以上。而中國對帕金森病的診斷和治療研究開始於上世紀60年代,目前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最小帕金森患者年僅9歲

  9歲的童童家住北湖,去年和媽媽同時確診為帕金森病,她也成為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李平接診的「最年輕」帕金森患者。

  最早發現異常的是孩子的媽媽趙女士。原來,童童上小學後曾參加書法培優,寫得一手大方的楷書。但從去年下半年起,孩子作業本上的字越寫越小,筆畫也像蒼蠅腿一樣歪歪扭扭。在趙女士的盤問之下,女兒這才怯生生地說,自己雙手經常不由自主地顫抖。

  女兒描述的症狀,令趙女士心下一驚——從事文職工作的她,最近幾年左手越來越不靈活,敲鍵盤常感到手指無力。與此同時,她走路左腿使不上力氣,漸漸影響到步態。

  去年9月,趙女士帶女兒到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內科就診,副主任醫師李平經過仔細的鑑別診斷,確診母女倆雙雙患上了帕金森病。

  早診斷早治療最有效

  目前,帕金森病還沒有根治的方法,但通過藥物、手術及其他輔助治療,可減緩症狀,讓患者獨立生活,且保持較好的生活質量。

  專家介紹,在治療早期,藥物是首選的治療方法,因為藥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病人的症狀。在國外,內科醫生與外科醫生有著緊密的配合,確保帕金森病患者在最佳時機接受合適的治療。目前,國內很多醫院也在積極探索類似模式,為帕金森病人服務。

  經過3至5年的藥物治療後,患者的病情會較難控制,這時可選擇腦起搏器手術治療。在病人腦部植入針一般粗細的電極,胸部皮下植入脈衝發射器,通過導線把二者連接起來,可以控制帕金森病症狀。

  據了解,腦起搏器技術在歐美各國已經相當成熟,許多研究報告證明其療效顯著。1998年,中國腦神經外科專家在北京完成了國內首例安裝腦起搏器手術,隨後,上海、廣州、西安等許多大城市的多家醫院也相繼採用了這一手術治療方案,中國在外科手術治療帕金森病方面實現了與世界的同步。

  儘管治療方式已經比較成熟,但醫學專家表示,在中國,帕金森病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許多患者都是等到中、晚期才來就診。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寶榮說,社會上對帕金森病有許多誤解,比如治不好、等病情明顯了再就醫、鍛鍊不利於控制病情等,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他表示,雖然帕金森病理論上不能治癒,但並不代表不可治。早診斷、早治療才是有效方法。

  據了解,帕金森病分易感期、高危期和運動症狀狀態期3個階段。所謂高危期就是已經患病,但是還沒有出現震顫、運動遲緩等症狀,此時會出現一些症狀:如嗅覺減退、便秘、睡眠障礙、抑鬱等。出現以上症狀的人群應提高警惕,儘早排查帕金森病。

  專家提示,有四類人群需要及早預防帕金森病:一是55—60歲之間的老年人;二是家庭有患帕金森病史者;三是經常接觸農藥的人,因農藥中的殺蟲劑、除草劑等含有與MPTP相似的化學結構,而MPTP是一種已被肯定與帕金森病相關的化學物質;四是重金屬的接觸者,如錳礦工人等。

  九項訓練改善運動功能

  帕金森患者除了規範用藥以外,根據不同的行動障礙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有助於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運動功能。

  1、放鬆和呼吸鍛鍊:閉眼,深而緩慢地呼吸,放鬆全身肌肉。

  2、面部動作鍛鍊:對著鏡子,讓面部表現出微笑、大小、露齒而笑、撇嘴、吹口哨、鼓腮等。

  3、頭頸部鍛鍊:頭部上下運動、左右擺動、左右轉動。

  4、腰部鍛鍊:站立,雙腿分開與肩同寬。左臂彎曲放在腰上,右臂高舉慢慢向左彎曲保持5秒,接著換右側。

  5、上肢及肩部鍛鍊:站立,兩臂向上甩起,至頭部上方時屈肘,雙手搭肩,然後兩臂伸直,往下甩,放在體側。

  6、步態及平衡鍛鍊:步行時雙眼直視前方,起步足尖抬高,先足跟著地再足尖著地,跨步儘量慢而大。雙足分開,分別向左右、前後移動重心,並保持平衡。

  7、下肢鍛鍊:站立,背靠牆,原地高抬腿,連續踏步。

  8、手部鍛鍊:反覆練習手指分開和合併的動作,也可以反覆練習握拳和伸指的動作。

  9、語言訓練:如重複伸舌、反覆張嘴閉嘴,朗讀詩歌、唱歌等。

  【新聞延伸】回顧抗「帕」名人昔日風採

  據統計,全球現有約570萬帕金森症候群患者。我們周圍不少人正倍受這個疾病的困擾,正如那些歷史上的名人一樣。今天讓我們透過影像,回顧那些歷史上曾飽受帕金森病的病痛的名人。

  穆罕默德·阿里(1942年1月17日—2016年6月4日)

  2016年6月3日,在經歷了和帕金森病的長久抗爭之後,曾經的拳王穆罕默德·阿里離世,享年74歲。

  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拳擊手之一,曾三次奪得重量級拳擊冠軍;他同也是著名的反戰鬥士,曾在越南戰爭期間拒絕應徵入伍,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1984年,42歲的阿里被診斷出患有帕金森氏病。在阿里2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的頭部遭受了近3萬次重擊,一些醫生將這視作阿里罹患帕金森病的元兇。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

  「……我有病,寫字困難,提著筆的手不聽指揮……有時候一支筆在我手裡有千斤重……」上面幾句話,摘自1991年5月15日一封《給家鄉孩子的信》。寫這封信的老人正是我國文學巨匠巴金。寫這封信時巴金已87歲,距離他確診患上帕金森病也已經8個年頭。

  儘管帕金森病一直控制的不錯,但巴金晚年還被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惡性間皮細胞瘤等多種疾病糾纏,直到失去工作能力。相比身體上的痛苦,這對巴金來說是更大的痛苦。他曾經充滿激情地這樣說:「士兵常常死在戰場上,我為什麼不可以拿著筆死去?」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

  1978年,《人民文學》元月刊發表了一篇題為《哥德巴赫猜想》報告文學。2月1日,《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同時轉載了這篇文章。一時間,攻克了數學界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1+2)的陳景潤的人在中國變得家喻戶曉。

  1983年,51歲的著名數學家陳景潤被診斷患帕金森病。患病期間,陳景潤全身僵直,手、腳顫抖,吞咽困難,只有頭腦還是很清醒。他時常靠在病床上,指導他的學生,或者,用生命的餘力,思慮著數學中的問題。1996年,63歲的陳景潤由於突發性肺炎併發症造成病情加重,終因呼吸循環衰竭逝世。

  薩爾瓦多·達利(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

  薩爾瓦多·達利是20世紀最為出名的人物之一。因為其超現實主義作品而聞名。達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把怪異夢境般的形象與卓越的繪圖技術和受文藝復興大師影響的繪畫技巧令人驚奇地混合在一起。

  在上世紀70年代達利就患上了帕金森症,病痛的折磨讓他無法執筆作畫。之後他招募了大量的助手。這些助手製作了幾乎所有達利作品中尺寸較大的部分並負責籤名,以此賺取暴利來維持他奢侈的生活。

  (綜合人民日報、長江日報、東方網等消息)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猴子也會自發罹患帕金森病,發病機制與人類患者相似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研究人員對其圈養的實驗猴大群體進行了篩選,在對篩選出的60隻食蟹猴和恆河猴進行對比實驗後,他們發現,其中一隻10歲的雄性食蟹猴自發地表現出典型並且嚴重的帕金森病症狀,這是國際上首次在
  •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時間:2020-04-11 16: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     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 帕金森病趨於年輕化 40歲以下患者比率高達10%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昨日特別邀請患者、家屬,通過視頻與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帕金森患者進行互動交流。據專家介紹,目前帕金森病年輕化趨勢明顯,40歲以下患者已佔到10%左右。
  • 世界帕金森日 | 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世界帕金森日 | 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2020-04-07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世界帕金森日」 醫生:越聰明越易得這病沒科學依據
    ■天府早報記者馮濜今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的每年一度的「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之後嚴重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殺手,我國帕金森病患者數量居世界第一,但公眾對該病認識嚴重不足,一些人認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患病,但天府早報記者在昨日的採訪中了解到,也有不少年輕人患上帕金森,一位患者年僅16歲。
  • 猴子也會自發罹患帕金森病
    猴子也會患上帕金森病嗎?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研究人員對其圈養的實驗猴大群體進行了篩選,在對篩選出的60隻食蟹猴和恆河猴進行對比實驗後,他們發現,其中一隻10歲的雄性食蟹猴自發地表現出典型並且嚴重的帕金森病症狀,這是國際上首次在
  • 面孔│世界帕金森病日:原來他們都得過帕金森
    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近年來,我國帕金森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但很多人對帕金森病仍然知之甚少。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他們會成為彼此的「影子」嗎?因為有「寵」著他的妻子,這個患者的生活質量很高?凡此種種,讓我們再次發問:距離治癒帕金森病還有多遠?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 你我同行」。我們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目前的醫療手段只能緩解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對科學家們來說,始終沒有放棄尋找早期發現和最終治癒的方法。
  • 如何預防帕金森?多喝茶和咖啡!
    江蘇有超20萬帕金森疾病患者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帕金森病發病與年齡密切相關:60歲以上人群當中,每100人中就有1個患有帕金森疾病,目前江蘇有超過20萬的帕金森疾病患者。  南京腦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劉衛國也告訴記者,他曾經遇到過一名患者,剛開始就是每到半夜睡不安穩,總是拳打腳踢,他這樣的行為引起了家人的注意,不久後就被確診患上了帕金森病。「研究中發現,相當部分的帕金森病患者在發病前數年,有過非常顯著的睡眠障礙表現,例如入睡困難,或者在睡眠中大喊大叫。」  除了睡眠異常外,抑鬱也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見的一類非運動型症狀。
  • 世界帕金森日:不只是手抖?早期的這些症狀,很多親屬都沒察覺到
    今天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你我同行」。多數人只是聽說過帕金森病,但對其並不是十分的了解,尤其是帕金森病的原因和症狀。對於這種疾病,我想很多人都通過一部美國電影《愛情與靈藥》而有所認識。
  • 帕金森發病症狀是哪些
    成都西南腦科醫院 顱內腫瘤、腦血管等神經外科疾病診治 帕金森發病症狀是哪些?
  • 帕金森病有治癒的可能嗎?老年患者需注意護理,避免意外傷害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屬於老年人常見的椎體外系疾病,以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平衡障礙為主要臨床特徵。主要的病理改變是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和路易小體的形成。帕金森病屬於一種全身性疾病,在出現明顯運動症狀之前,患者會表現出一些非運動症狀,如便秘、失眠、多汗、嗅覺喪失等。病情逐漸進展,出現震顫、僵直,如果沒有採取有效治療,病情繼續發展,最終會導致患者臥床、痴呆。因此患者應該在確診後積極治療,改善患者症狀,延緩病情發展。
  • 帕金森病並非老年人專利 40歲患者接近總數10%
    不久前,新橋醫院神經內科門診來了一位40歲的陳先生。幾個月來,手抖的毛病一直困擾著他,經醫生診斷患了帕金森病。  今天是第十八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新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清武介紹,在很多人眼中,帕金森病是六七十歲老年人的「專利」。如今,它已日益年輕化,40歲左右的患者不少。  昨天,楊清武說,根據他的觀察,基本上每30個患者中,會有一兩位是帕金森病患者。
  • 新冠疫情延誤手術,世界上最年輕帕金森患者死亡,年僅四歲
    據外媒報導,世界上最年輕的帕金森氏症患者年僅4歲,因新冠疫情推遲了可能挽救生命的手術,現已去世。他的母親麗貝卡·馬什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在得知兒子死亡的消息後,她傷心欲絕,在醫院和四歲的兒子雅裡爾告別。
  • 阿爾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是腦變性疾病,患者有什麼表現?如何預防?
    導語:腦變性疾病是一種慢性損害腦神經的一種疾病,它包括很多種疾病,但大多數人都聽過這兩種最常見的:阿爾茲海默症和帕金森病。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它是大腦神經元的異常大量丟失。帕金森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這兩種都不是一種致命疾病。
  • 帕金森病發病前很隱秘,發現這些症狀,最好不要耽誤,及時就醫
    導語:「我開始睡不著覺,好幾天無法排便,情緒非常差勁。我還會感覺到我的一側手臂開始顫抖,只有在我拿東西和睡覺時,才會停止抖動。醫生我是怎麼了?」這是一個患者來到醫院問診時的話,他已經六十五歲了,立刻引起醫生的注意,進行一番檢查後,醫生診斷這位老人患了帕金森病。
  • 帕金森究竟是什麼?有傳染嗎?發病原因、症狀全方位揭秘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全球已有超過1000萬名帕金森病患者,其中3成的帕金森病人在中國,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病、腫瘤之後的中老年人致殘第三大殺手。那麼,什麼是帕金森病?如何預防?在治療上,又有什麼新的進展?
  • 世界帕金森病日 | 遠離顫抖,不要「帕」
    2020年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為「抗疫抗帕,你我同行」看過電影《瘋狂動物城》的童鞋們都對那隻叫「閃電」的樹懶印象深刻總是慢半拍的動作讓人忍俊不禁
  • 帕金森病具體有哪些症狀?
    PD多在60歲以上發病,這提示衰老與發病有關。資料表明隨年齡增長,正常成年人腦內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會漸進性減少。但65歲以上老年人中PD的患病率並不高,因此,年齡老化只是PD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在PD發病機制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重視。
  • 約50%的帕金森氏病患者會抑鬱,如何治療?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