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病日,回顧抗「帕」名人昔日風採

2020-12-05 攝影之友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是為紀念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其生日為4月11日)於1997年設立的。

據統計,全球現有約570萬帕金森症候群患者。我們周圍不少人正倍受這個疾病的困擾,正如那些歷史上的名人一樣。今天讓我們透過影像,回顧那些歷史上曾飽受帕金森病的病痛的名人。

穆罕默德·阿里(1942年1月17日—2016年6月4日)

2016年6月3日,在經歷了和帕金森病的長久抗爭之後,曾經的拳王穆罕默德·阿里離世,享年74歲。

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拳擊手之一,曾三次奪得重量級拳擊冠軍;他同也是著名的反戰鬥士,曾在越南戰爭期間拒絕應徵入伍,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1984年,42歲的阿里被診斷出患有帕金森氏病。在阿里2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的頭部遭受了近3萬次重擊,一些醫生將這視作阿里罹患帕金森病的元兇。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

「……我有病,寫字困難,提著筆的手不聽指揮……有時候一支筆在我手裡有千斤重……」上面幾句話,摘自1991年5月15日一封《給家鄉孩子的信》。寫這封信的老人正是我國文學巨匠巴金。寫這封信時巴金已87歲,距離他確診患上帕金森病也已經8個年頭。

儘管帕金森病一直控制的不錯,但巴金晚年還被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惡性間皮細胞瘤等多種疾病糾纏,直到失去工作能力。相比身體上的痛苦,這對巴金來說是更大的痛苦。他曾經充滿激情地這樣說:「士兵常常死在戰場上,我為什麼不可以拿著筆死去?」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

1978年,《人民文學》元月刊發表了一篇題為《哥德巴赫猜想》報告文學。2月1日,《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同時轉載了這篇文章。一時間,攻克了數學界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1+2)的陳景潤的人在中國變得家喻戶曉。

1983年,51歲的著名數學家陳景潤被診斷患帕金森病。患病期間,陳景潤全身僵直,手、腳顫抖,吞咽困難,只有頭腦還是很清醒。他時常靠在病床上,指導他的學生,或者,用生命的餘力,思慮著數學中的問題。1996年,63歲的陳景潤由於突發性肺炎併發症造成病情加重,終因呼吸循環衰竭逝世。

 

薩爾瓦多·達利(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

薩爾瓦多·達利是20世紀最為出名的人物之一。因為其超現實主義作品而聞名。達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把怪異夢境般的形象與卓越的繪圖技術和受文藝復興大師影響的繪畫技巧令人驚奇地混合在一起。

在上世紀70年代達利就患上了帕金森症,病痛的折磨讓他無法執筆作畫。之後他招募了大量的助手。這些助手製作了幾乎所有達利作品中尺寸較大的部分並負責籤名,以此賺取暴利來維持他奢侈的生活。

相關焦點

  • 世界帕金森病日 | 遠離顫抖,不要「帕」
    2020年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為「抗疫抗帕,你我同行」看過電影《瘋狂動物城》的童鞋們都對那隻叫「閃電」的樹懶印象深刻總是慢半拍的動作讓人忍俊不禁
  • 世界帕金森日:發病開始「低齡化」 最小患者僅9歲 看他們如何抗...
    浙江在線杭州4月11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金晨)從1997年起,4月11日成為「世界帕金森病日」,是為紀念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其生日為4月11日)於1997年設立的。帕金森病是排在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的中老年人第三大疾病,成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殺手」。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凡此種種,讓我們再次發問:距離治癒帕金森病還有多遠?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 你我同行」。我們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目前的醫療手段只能緩解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對科學家們來說,始終沒有放棄尋找早期發現和最終治癒的方法。本報梳理了近年來針對帕金森病診治的部分研究成果,並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析。
  •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時間:2020-04-11 16: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     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 我「帕」痛!帕金森病患者不可忽視「痛」這一症狀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 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特徵包括動作遲緩、震顫、肌強直等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 (NMS)。長期以來,運動症狀一直是帕金森病的研究重點,但隨著對帕金森病患者的長期觀察研究發現,伴發有疼痛的非運動症狀也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 「世界帕金森日」 醫生:越聰明越易得這病沒科學依據
    ■天府早報記者馮濜今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的每年一度的「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之後嚴重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殺手,我國帕金森病患者數量居世界第一,但公眾對該病認識嚴重不足,一些人認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患病,但天府早報記者在昨日的採訪中了解到,也有不少年輕人患上帕金森,一位患者年僅16歲。
  • 山東省首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成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通訊員 謝靜1月8日,由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內科牽頭、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指導成立的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暨中國帕金森診療培訓基地建成啟動。據悉,這是我國北方地區第一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也是全國第五家高級中心。
  • 世界帕金森日:警惕早期信號 提早治療不要「帕」
    2020年04月11日 10:54:49 | 作者:胡豔 | 來源:荔枝網 | 點擊:正在獲取...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我們一起來關注這一話題。   淮安市民晏奶奶今年71歲,患有帕金森病已有近十年。
  • 定顫散風湯說帕|早期帕金森病的四個早期症狀,帕金森如何解救
    那麼,人們出現什麼症狀的時候預示著可能患上帕金森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杭州同世堂中醫定顫散風湯的介紹吧。 帕金森病4個早期症狀 帕金森主要是由於人們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神經遞質嚴重減少,並低於正常水平的50%而造成的。
  • 世界帕金森日 | 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世界帕金森日 | 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2020-04-07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世界帕金森日:不只是手抖?早期的這些症狀,很多親屬都沒察覺到
    今天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你我同行」。多數人只是聽說過帕金森病,但對其並不是十分的了解,尤其是帕金森病的原因和症狀。對於這種疾病,我想很多人都通過一部美國電影《愛情與靈藥》而有所認識。
  • Nature新進展:帕金森源於腸道又添新證,帕金森病患者腸道中有過量...
    早在2003年,德國科學家海科·布拉克(Heiko Braak)博士及其同事就提出,帕金森病可能開始於腸道,由病原體觸發,然後傳播到大腦。最近,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研究人員關於帕金森病與腸道的關係研究有了新的發現。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進行性的、使人衰弱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還無法預防或治癒。
  • 世界帕金森日,瑞金醫院成立我國首家帕金森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
    人民網上海4月11日電 (記者田泓)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我國首家帕金森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暨中國帕金森診療培訓基地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建成啟動。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人群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我國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約為1.7%。目前,我國帕金森病患者已達250萬人,佔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總人數的一半。且每年新增患者10萬人,預計至2030年患者人數將達500萬左右。
  • 面孔│世界帕金森病日:原來他們都得過帕金森
    本期主持 茉小花今年4月11日是第19個世界帕金森病日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近年來,我國帕金森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但很多人對帕金森病仍然知之甚少。
  • 臨沂打造帕金森病 「旗艦智慧醫院」
    記者從臨沂衛計委獲悉,臨沂帕金森協會聯合濟南腦科科醫院神經外科開展了腦立體定向手術,為越來越多的帕金森病患者創造了生命奇蹟,曾經被困在輪椅上的他們獲得了新生。為此,臨沂市也將聯合濟南腦科醫院開展帕金森多學科、異地聯合診療模式,打造臨沂市首個帕金森病治療的 "旗艦智慧醫院 "。四年前,52歲的楊喜豔大叔得了一種怪病,左手沒勁兒,不能幹活。
  • 第十六章 抗帕金森病藥--第一節 擬多巴胺類藥
    第十六章 抗帕金森病藥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又稱震顫麻痺。臨床主要症狀為進行性運動徐緩、肌強直及震顫,此外尚有知覺、識別及記憶障礙等症狀。   現認為帕金森病是因紋狀體內缺乏多巴胺所致,主要病變在黑質-紋狀體多巴胺能神經通路。
  • 哪些帕金森藥物作用更穩定持久?醫生:帕金森藥物總結都在這裡了
    抗帕之路漫長且充滿挑戰,左旋多巴的出現是帕金森病治療的第一個裡程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人類充分發揮了智慧的力量,控制了帕金森在人體的肆虐。藥物治療目前仍然是帕金森病的首選治療方案,並貫穿整個治療過程。我們一起來聊聊抗帕金森藥物的策略吧。為什麼會得帕金森呢?知其然必須要知其所以然。
  • 帕金森沒那麼可怕,如何與帕為伍?
    ,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  數據顯示,帕金森病病人的壽命並沒有明顯減少,但是漫長的病程卻異常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調查數據顯示,約八成帕金森病患者認為患病對其工作和社會交往妨礙較大;約七成帕金森病患者在患病之後感到心情抑鬱,孤單寂寞;已知六成帕金森病患者會發生抑鬱。
  • 抗帕金森新藥發力 佔20億藥物市場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數據,全球範圍內大約有400萬~600萬帕金森(PD)患者,其中40%~60%的帕金森患者在疾病折磨下,伴有抑鬱、孤癖、痴呆、妄想和狂燥等精神性綜合症,承受著普通人無法想像的痛苦,還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
  • 帕金森病的中醫辨證治
    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痺,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臨床表現主要為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步態異常等;晚期還可以出現抑鬱、焦慮、睡眠障礙、便秘等症狀。本病當屬祖國醫學「顫證」、「震顫」、「振掉」等範疇。帕金森病在老年人尤多,病理性質為本虛標實,本虛指肝腎陰虛、脾胃氣血兩虧,實指風、火、痰、瘀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