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帕金森病的「那些事」

2020-11-29 中華網家電頻道

對於帕金森病,想必各位都有所耳聞,它是一種神經系統變性、退行性疾病,以老年人多見,雖然其本身並不致命,但卻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

帕金森病的人數眾多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大約有600多萬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我國的PD總患病人數在300萬以上,佔世界PD總人數的一半以上。調查表明,我國65歲以上人群的PD發病率大約是1.7%,而其就診率和確診率卻一直處於較低水平。因此,加強對公眾的帕金森病的科普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帕金森病的病因與發病機制

對於帕金森病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研究表明,其病因與遺傳、環境、年齡老化、氧化應激等因素有密切關係。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與其病理改變有關。PD患者中腦黑質和紋狀體內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不斷變性、壞死,導致腦內多巴胺分泌減少、乙醯膽鹼相對增多,這引起多巴胺能與膽鹼能系統的平衡失調,患者表現出肢體不自主震顫、僵硬、運動遲緩及姿勢平衡障礙等臨床症狀。這種疾病一般呈進行性加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不斷下降。

1. 帕金森病的運動症狀

 帕金森病的表現不僅僅是手抖(顫)

一說起帕金森病的臨床症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手的顫抖(靜止性震顫),其實,PD病人的臨床表現還有運動遲緩(運動變慢)、肌強直(肌肉僵硬)和姿勢步態障礙(走路不穩)等。

 運動遲緩(慢)

運動遲緩是指肢體動作變慢、始動困難、主動運動喪失。當面部表情減少,瞬目動作減少時被稱為面具臉。說話聲音可單調低沉、吐字欠清晰。寫字可變慢變小,稱為「小寫徵」。洗漱、穿衣和其他精細動作也變得笨拙、不靈活。早期患者會覺得 「我最近發現自己的右手(或左手)不對勁,不如以前利落,寫字不像以前那麼漂亮了,打雞蛋的時候覺得手不聽使喚,不如另一隻手靈活。走路的時候覺得右腿(或左腿)發沉,似乎有些拖曳的感覺。」

 肌強直(硬)

患者常常會覺得 「我的肢體發僵、發硬」。醫生檢查患者的肢體時,可發現其肢體如 「鉛管樣強直」或「齒輪樣強直」。

 姿勢步態障礙(倒)

患者常常會覺得:「我很怕自己一個人走路,別人稍一碰我或路上有個小石子都能把我絆倒,最近我摔了好幾次了,以至於我現在走路都很小心。」 這是因為姿勢反射正確感覺消失,患者不易維持身體的平衡,稍不平整的路面即有可能跌倒。有些人還會覺得:「我經常會越走越快,止不住腳步。」這被稱為慌張步態。

2.非運動症狀

此外,PD患者還會有嗅覺減退、睡眠障礙、慢性便秘、焦慮、抑鬱等症狀,他們可以出現在運動症狀之前,也會伴隨疾病始終。這些非運動症狀比運動症狀,更讓PD患者痛苦不堪。

帕金森病的常用治療方法

一旦確診帕金森病,患者應該儘早開展針對性治療,以延緩帕金森病的病情進展、獲得較好的生活質量。

1、 內科藥物治療

我們知道,帕金森病的發病原因是由於內源性多巴胺的不足,所以藥物治療常用補充「外源性多巴胺」的方式,但服藥三、四年後,人體對藥物產生耐藥性,藥物逐步失效,需要增加藥量及服藥次數來維持療效,這種藥物增量逐漸引發副反應。如果藥物療效差,出現嚴重副反應,甚至病情已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則可考慮外科微創手術治療。

2、 外科微創手術治療

腦深部電刺激治療:療效明確、可根據臨床症狀隨時調控刺激參數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調控DBS,受環境影響因素大,需反覆住院調整治療參數。損傷範圍相對較大,其療效平均維持5年左右。如果臨床症狀復發,需要再次手術,其手術費用和手術風險相對較高。該手術適合身體條件好,經濟條件優越的人群。

小靶點射頻毀損治療:療效明確、立竿見影;術後生活自理能力好,生活質量高。一次性完成神經調控,無需再次住院。手術損傷不可逆,但損傷範圍小,僅相當於腦深部電刺激治療損傷範圍的十七分之一。極少有後遺症發生,療效平均維持5-7年。如果症狀復發,再次手術的風險較小,費用較低,適合廣泛人群。

神經幹細胞腦內移植治療:神經幹細胞,在腦內移植生存後,可以分泌多巴胺,從而實現對因治療。療效相對較慢。但一旦幹細胞在腦內正常生長並分泌多巴胺,理論上將實現持久療效。採用對因治療,是帕金森病的治療方向。但目前尚處於臨床研究、科研轉化階段。需要選擇適合的帕金森受試者,其治療經費由臨床科研費用提供。

一次性小靶點毀損治療+神經幹細胞腦內移植治療:射頻毀損治療可以發揮起效快的特點,即立刻消除臨床症狀,馬上恢復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同時移植神經幹細胞,它會分泌多巴胺,以實現長期有效的治療目的。該手術治療方式風險小、患者術後恢復快,目前正處於臨床探索階段,期盼該技術成為廣大帕友治癒的新方法。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東方醫院(南院)功能神經科團隊,在科主任吳景文教授的帶領下,對手術治療帕金森病頗有建樹。該科專家團隊已完成近千例的腦立體定向微創手術,長期有效率均在95%以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療效,與該科室專家團隊的科技創新有關。在微創外科手術治療上,他們將第五代腦立體定向技術與神經導航、手術機器人、微電極、神經調控等技術進行了完美的結合,實現了對神經核團毫米級誤差的精確定位和神經核團的亞分區的精準調控,這些措施是確保手術高效的關鍵所在。

案例一則

患者老薑,男性,49歲。9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手偶爾間歇性抖動,在情緒激動或緊張時症狀加重,未予以重視。約1年後左手抖動較前加重,就診於當地醫院,診斷為帕金森病並給予美多巴,每日1粒進行治療,症狀有所改善,藥物持續時間約為3-4小時。3年後,患者病情逐漸加重,服藥劑量和藥物種類不斷增加,但肢體震顫、僵硬的症狀不見改善。

2019年6月,老薑的病情進一步加重,抖動由左手發展至四肢,伴左側肢體動作遲緩,行走時感覺左下肢無力,步態緩慢。老薑就診於東方醫院功能神經科,經吳主任專家團隊行「第五代腦立體定向射頻熱凝手術」治療。術後,老薑的左側震顫症狀完全消失,肢體僵硬獲得顯著緩解。術後至今1年多,老周的左側肢體未見顫抖、僵硬和動作遲緩等症狀。

雖然,老薑的左側肢體症狀獲得有效治療,但右側肢體仍時有顫抖,伴僵硬感,行走時步態遲緩;服藥治療效果不佳。為進一步擺脫帕金森病的生活困擾,老薑再次來到東方醫院,尋求手術治療對側肢體症狀。2020年8月,科室專家團隊再次為老周進行了微創手術治療。

術後,老薑右側肢體抖動、身體僵硬、運動遲緩等症狀消失,睡眠獲得了顯著改善。兩側肢體動作靈活、走路平衡好,可自行完成扣衣扣、端碗吃飯等日常動作。觀察7天後,老薑的身體狀況恢復良好,經過專家組同意,老薑順利康復出院。

專家簡介:

吳景文,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南院)功能神經科主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現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從事神經外科專業近30年,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1工程」基金、863、973課題4項;已發表學術論文96篇。現擔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立體定向和功能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微侵襲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發表專著4部。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哈爾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瀋陽軍區後勤部優秀黨員,瀋陽軍區學雷鋒標兵,榮立三等功2次。

吳主任門診:每周二、 周四全天 (張醫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疫情防控期產檢那些事
    一文讀懂疫情防控期產檢那些事 瀋陽晚報 2021年01月14日 10:22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凡此種種,讓我們再次發問:距離治癒帕金森病還有多遠?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 你我同行」。我們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目前的醫療手段只能緩解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對科學家們來說,始終沒有放棄尋找早期發現和最終治癒的方法。本報梳理了近年來針對帕金森病診治的部分研究成果,並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析。
  • 一文掌握:帕金森病中軸體徵的管理要點
    晚期帕金森病(PD)的併發症隨著疾病的進展可出現所謂的中軸體徵,伴語言、步態、姿勢和平衡障礙
  • NMN抗衰到來,這個不算事!帕金森症候群是什麼病?
    帕金森症候群是什麼病?帕金森症候群是指排除帕金森病之外,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臨床症狀和體徵,類似於帕金森病的一組疾病。臨床上可以分為繼發性帕金森症候群、帕金森疊加症候群和遺傳變性性帕金森症候群。帕金森症候群是什麼病?
  •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時間:2020-04-11 16: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     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 山東省首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成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通訊員 謝靜1月8日,由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內科牽頭、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指導成立的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暨中國帕金森診療培訓基地建成啟動。據悉,這是我國北方地區第一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也是全國第五家高級中心。
  • 帕金森病=帕金森症候群?
    06 十月 星期二 健康謠言 :帕金森病=帕金森症候群? 十月六日 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症候群都可以表現為動作遲緩
  • 幹細胞移植技術有望根治帕金森病
    生物谷綜合:通過人工移植人類幹細胞,可以減輕患有帕金森病的猴子的病症。哈佛醫學院一研究小組的報告稱,幹細胞的作用不僅僅是取代那些發生病變的壞細胞,它還可能「勸說」大腦自我治療。此項研究使得幹細胞移植技術向著人體試驗又邁進了一大步。       帕金森病破壞神經細胞,使其不能產生多巴胺,從而導致人體運動和平衡系統發生障礙。
  • 帕金森病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帕金森病能治好嗎?
    帕金森是中老年人比較高發的疾病,多數患者在發病期間,會伴隨不同程度的手抖、肌肉強直以及活動能力受限等情況,從而讓患者的生存質量嚴重下降。除此之外,疾病長期存在還會讓患者產生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增加結腸類疾病的發生率,還容易讓患者的嗅覺能力減弱,情緒以及智力發生明顯的改變。
  • 帕金森病日專家提醒:帕金森病不僅是「手抖」
    因為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手抖症狀,因此很多人提起帕金森病就會想到手抖,專家提醒,帕金森病早期識別很重要,手抖不是帕金森病的唯一症狀,其他的非運動症狀如睡眠異常、嗅覺障礙、抑鬱等也是帕金森病的早期信號,它們比「手抖」出現得更早,更值得我們警惕。
  • 運動神經元病的併發症是帕金森病
    在臨床上運動神經元的症狀主要以動作不協調、鷹爪手、動作僵硬為表現,這些表現跟帕金森的症狀很相同,所以在治療時這兩種病可以採取定顫散風湯的治療方法。所以,在運動神經元病中,有許多臨床症狀具有與帕金森病相同的臨床症狀和表現,而帕金森病成為運動神經元病的併發症就不足為奇了。也正是因為帕金森病是運動神經元病的併發症,所以帕金森病和運動神經元病可採用類似的方法治療,而取得相同的治療效果。
  • 帕金森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狀表現,以手腳不能控制的發抖和身體僵硬為主要表現,全身肌肉僵硬,肌張力障礙,行走不便,翻身困難。伴隨著時間的增加,也會造成許多非運動症狀,如嗅覺失靈、抑鬱、便秘等等。對於帕金森病,早發現及早解決是最好的選擇。帕金森病嚴重危害日常生活,病到底是由於哪些因素引起的?
  • 英國科學家開發改良版西紅柿,有望成為帕金森病藥物來源
    但是你能想像西紅柿有朝一日會被用來治療帕金森病嗎?近日,由英國諾維奇研究園(Norwich Research Park)代謝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系教授Cathie Martin 與其合作者,開發了一種轉基因西紅柿,可提供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
  • 一文讀懂電容傳感器
    藍色標題,獲取文章】 10、一文讀懂光纖傳感器 11、一文讀懂溫溼度傳感器 12
  • 2020年有望根治帕金森病
    當你的醫生告訴你,你有神經系統即便疾病叫做帕金森病(PD)。是的,順便說一句,目前沒有特效辦法,但你會很幸運的,因為時時刻刻都有大量的研究在進行。運氣和它沒有任何關係,黑暗時期無疑地躺在前面,但我想帶你沿著這條路去了解一下。 「希望」不僅僅是另一個描述性的詞,用來讓沮喪或受折磨的靈魂振作起來,試圖控制他們的症狀。這是一個動作詞,一個動詞。
  • 騰訊AI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帕金森病了
    前幾天,我們推出了一個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帕金森病的AI輔助診斷技術。原本需要30分鐘甚至更久的帕金森病診斷過程,在這個AI技術的幫助下提速,只需要3分鐘就能完成。三步輔診輔助醫生診斷的過程也只有三步:患者站在攝像頭面前——依照指示做一系列動作——等待帕金森病運動功能智能評估系統的評估結果
  • 帕金森病有最新療法
    帕金森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長期引發醫學界和民間的廣泛關注。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行的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病最新療法。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Alim Louis Benabid)是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對帕金森病及其他運動障礙腦深層刺激手術的發展產生了全球性影響。
  • 一招教你鑑別帕金森病和特發性震顫!
    要怎麼分辨是得了特發性震顫還是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一定會發展成為帕金森病嗎?」 對此王世龍大夫想說:帕金森病多在老年發病,此時期也是特發性震顫的多發年齡,因此許多特發性震顫常被誤診為帕金森病。雖然兩者都有震顫的症狀,但是這是兩種不同的疾病。
  • 揭示帕金森病中的腦細胞死亡機制
    2018年11月3日/生物谷BIOON/---根據帕金森病基金會(Parkinson's Foundation)的數據,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系統進行性疾病,影響美國大約100萬人。早期症狀包括震顫、睡眠困難、便秘和移動或行走困難,最終過渡到更嚴重的症狀,如運動功能喪失和說話能力喪失,以及痴呆症。
  • 約50%的帕金森氏病患者會抑鬱,如何治療?
    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下肢、唇、下頜等處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