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磅!揭示帕金森病中的腦細胞死亡機制

2020-11-30 生物谷

2018年11月3日/

生物谷

BIOON/---根據帕金森病基金會(Parkinson's Foundation)的數據,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系統進行性疾病,影響美國大約100萬人。早期症狀包括震顫、睡眠困難、便秘和移動或行走困難,最終過渡到更嚴重的症狀,如運動功能喪失和說話能力喪失,以及痴呆症。 大多數人在60多歲時開始出現症狀,但是據報導,這種疾病也可發生在年僅2歲的患者身上。帕金森病的一種標誌是神經細胞退化。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以小鼠作為研究對象,鑑定出導致與帕金森病相關的身體和智力退化的一連串細胞死亡事件。這一結果可能為開發阻斷帕金森病進展的藥物提供新的靶點。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11月2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oly(ADP-ribose) drives pathologic α-synuclein neurodegener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論文通信作者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細胞工程學院主任Ted Dawson博士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神經學教授Valina Dawson博士。論文第一作者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Tae-In Kam、Xiaobo Mao和Hyejin Park。

圖片來自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at8407。


這項研究著重關注一種特定的稱為Parthanatos的「程序化(programmed)」細胞死亡通路。這種通路是神經細胞退化的關鍵驅動因素。它不同於其他已知的程序性細胞死亡形式,比如

細胞凋亡

和壞死性凋亡(通常由於疾病或損傷導致的細胞死亡)。在帕金森病中,Parthanatos通路的第一步是在大腦神經元中錯誤摺疊蛋白的堆積。這些稱為α突觸核蛋白(alpha synuclein)的蛋白長期以來一直與帕金森病進展有關,但是人們並不清楚它們是如何特異性地影響腦細胞的。

為了更多地了解帕金森病中細胞死亡經歷的「道路」,這些研究人員用預先形成的α突觸核蛋白團塊處理實驗室培養的小鼠腦細胞,觀察它們在14天內作出的反應。隨著這些腦細胞開始死亡,他們觀察到它們「啟動」了一種名為PARP1的蛋白,這種蛋白是通過Parthanatos通路發生細胞死亡的入口。

這些研究人員隨後測試了阻斷PARP1是否能夠拯救這些腦細胞免於死亡。在另一項實驗中,他們再次將α突觸核蛋白團塊添加到健康小鼠的腦細胞中,接著用阻斷PARP1功能的三種藥物---維利帕尼(veliparib, 別名ABT-888),魯卡帕尼(rucaparib, 別名AG-014699)和他拉唑帕尼(talazoparib, 別名BMN 673),當前被

腫瘤

學家用於治療

乳腺癌

和卵巢癌---中的一種處理這些腦細胞。他們發現,利用這些藥物處理的細胞在14天內免受死亡。

為了在活的哺乳動物中測試這一點,這些研究人員將α突觸核蛋白團塊注射到正常小鼠和經過基因改造缺乏PARP基因的小鼠的大腦中。他們發現,正常小鼠開始表現出肌肉無力,協調感缺失和運動減少,正如在注射三個月後測試它們的握力和從一根垂直杆子上爬下來的能力中觀察到的那樣。然而,缺乏PARP的小鼠和正常小鼠接受PARP阻斷劑治療後均未表現出這些能力的下降。

Kam說,「阻斷Parthanatos通路中的這個關鍵步驟保護這些腦細胞免受死亡的證據表明帕金森病就是通過這種機制殺死腦細胞的。」

過去的研究已表明,PARP會導致神經元產生一種稱為多聚ADP 核糖(PAR)的糖,PAR與α突觸核蛋白結合併增加α突觸核蛋白聚集在一起的速率。Kam想知道他在受帕金森病影響的腦細胞中觀察到的PARP1增加是否會導致類似的效果。

為了驗證這一假設,這些研究人員將PAR與預先形成的α突觸核蛋白團塊一起添加到實驗室培養的小鼠腦細胞中。他們發現PAR和α突觸核蛋白的組合使用形成了一種不同的更具神經毒性的α突觸核蛋白團塊。經過這種組合使用處理的腦細胞的死亡速率要比那些僅接受α突觸核蛋白處理的腦細胞快25倍。

為了驗證這一觀察結果,這些研究人員在正常小鼠中重複了這項實驗。他們將預先形成的α突觸核蛋白團塊或者毒性更強的PAR/α突觸核蛋白組合物注射到這些小鼠的大腦中並再次觀察它們6個月的時間。那些僅注射α突觸核蛋白團塊處理的小鼠在注射後6個月開始出現退化跡象。然而,接受這種組合物注射的小鼠經歷著兩倍快的退化,僅在三個月時就表現出顯著的退化。

為了評估這種機制是否可以在人類帕金森病中發揮作用,這些研究人員收集了來自21名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疾病階段的腦脊髓液樣本和來自33名健康人的相應液體樣本。他們隨後測量了每個樣本中的PAR濃度。他們發現帕金森病患者的腦脊髓液樣本中的PAR濃度大約為健康人中的兩倍。這表明PAR濃度與這種疾病的進展存在著關聯。

這些研究人員強調,在將他們的研究結果應用於人類之前還需開展更多的研究,但是如果進一步的實驗支持他們的結果,那麼他們希望與當前製造靶向PARP的藥物的製藥公司合作開展

臨床試驗

以測試這些藥物減緩甚至阻斷人類帕金森病的能力。(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Tae-In Kam1,2,3,*, Xiaobo Mao1,2,3,*, Hyejin Park et al. Poly(ADP-ribose) drives pathologic α-synuclein neurodegener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Science, 02 Nov 2018, 362(6414):eaat8407, doi:10.1126/science.aat8407.Patrik Brundin1, Richard Wyse. Cancer enzyme affects Parkinson's disease. Science, 02 Nov 2018, 362(6414):521-522, doi:10.1126/science.aav3986.

相關焦點

  • Science:鑑定出導致腦細胞死亡的罪魁禍首
    2016年10月10日/生物谷BIOON/--儘管存在不同的觸發物,相同的一連串分子事件似乎導致中風、腦損傷和甚至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腦細胞死亡。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說,他們精確地發現一種位於這一連串事件末端的蛋白,即一種通過切割細胞的DNA給予致命性打擊的蛋白。
  • Nature:揭示ATP13A2基因缺陷導致帕金森病機制
    2020年2月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ATP13A2基因缺陷通過破壞多胺的細胞運輸導致細胞死亡。當這種情形發生在控制身體運動的大腦部分中時,這會導致帕金森病。
  • 科學家揭示腦深部電刺激治療帕金森病的關鍵機制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郭穎)中國科學家領銜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近日揭示了腦深部電刺激治療帕金森病的關鍵機制,為開發帕金森病新療法、進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供參考。腦深部電刺激療法,又稱腦起搏器,通過植入大腦中的電極可以直接調控大腦不同的功能網絡,在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精神類疾病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能有效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症狀。
  • 2018年11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1.Science:重磅!揭示帕金森病中的腦細胞死亡機制doi:10.1126/science.aat8407; doi:10.1126/science.aav3986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以小鼠作為研究對象,鑑定出導致與帕金森病相關的身體和智力退化的一連串細胞死亡事件。
  • 帕金森病真的要被治癒了?這項重磅研究被NEJM公布
    首次用新型腦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近期,一項秘密實驗被公布:神經外科醫生將新型神經細胞移植到帕金森病患者腦內,這種新型神經細胞是由該男子自己的皮膚細胞在實驗室中誘導成幹細胞,幹細胞分化形成的,這些移植的新型神經細胞可以分泌出多巴胺,來改善帕金森病症狀。
  • PNAS:帕金森病並不是一種朊病毒病,而是一種澱粉樣變性病
    朊病毒是致命性的,這是因為它們具有傳染因子的特徵,在整個健康組織中傳播,並誘導先前正常蛋白發生錯誤摺疊。在帕金森病中,一些科學家已經提出朊病毒樣機制有助於驅動與這種疾病相關的神經退行性過程。帕金森病的進一步特徵是大腦基底神經節的退化和重要的神經遞質多巴胺的缺乏。此外,同樣重要的一個特徵是α-突觸核蛋白的聚集物。在帕金森病中,α-突觸核蛋白聚集在一起而形成一種稱為路易氏體的結構。這些損傷組織的結構與腦細胞死亡有關。Araki及其同事們在這篇論文中寫道,「近期據報導,α-突觸核蛋白和交叉β結構的聚集物能夠以類似朊病毒的方式在大腦中傳播。
  • 帕金森症候群是什麼病?
    該病一般表現為錐體外系統的症狀和體徵,與帕金森病的症狀體徵相似,大多數表現為肌張力的障礙,患者的臨床表現,比如症狀和體徵,一般情況下較帕金森病進展為快,主要症狀有震顫、肌肉強直、動作遲緩和姿勢反應異常,失眠等。目前RSHWHO渡氧腦細胞營養補劑腦細胞營養補劑進行了帕金森伴失眠的研究資料並明顯改善帕金森疾病進展導致的抑鬱、焦慮、失眠等症狀。
  • 分子醫學研究所周專課題組揭示parkin相關帕金森病的分子機制
    日前,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生物膜國家重點實驗室、麥戈文(北大)腦科學研究所周專實驗室發表論文「Synaptotagmin-11 is a critical mediator of parkin-linked neurotoxicity and Parkinson’s disease-like pathology」,揭示了20年未解的parkin失活導致帕金森病
  • Nature和Cell共同揭示:與帕金森病相關的蛋白LRRK2作用機制
    一種難以捉摸的蛋白被許多人認為是全面了解遺傳性帕金森病病因的關鍵,而且如今卻更加清晰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帕金森病影響著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它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會逐漸攻擊運動功能,導致運動和協調等方面的持久損害。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研究小組分析對比了49名健康人和186名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液樣本,發現患者血清中精胺含量大幅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無論年齡大小,其血清中精胺生成量都顯著減少。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結果有望使通過血液檢測早期診斷帕金森病成為可能,也有助於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相關藥物研發。
  • 新療法層出不窮 治癒帕金森病未來可期
    我們如何理解帕金森病及其病因?美國國立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NINDS)將帕金森病定義為「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退行性疾病,屬於運動障礙疾病」,是由於產生多巴胺的腦細胞喪失而引起。這種疾病對男性的影響比女性高出50%,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此時通常出現的症狀包括震顫,僵硬,運動遲緩和平衡受損。
  • 成功治療帕金森 幹細胞是腦細胞再生之「原力」
    導讀:目前,面對治療帕金森等腦病,其病變的根源即腦細胞發生變性壞死,幹細胞移植技術成功的解決了腦細胞再生的難題,成為治療帕金森使腦細胞再生的「原力」。 綜合外媒11月24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幹細胞研究所的傑弗裡·馬克利斯及其研究團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神經元移植能夠修復受損的大腦迴路。
  • Science:研究揭示大腦與眼睛神經元再生機制
    2020年10月6日訊/生物谷BIOON/---神經元的死亡,無論是在大腦還是在眼睛中,都會導致許多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包括失明以及帕金森病。目前對這些疾病的治療只能減緩疾病的進展,因為一旦神經元死亡,就無法替代。
  • 血液分析揭示在帕金森病診斷前10年就可能出現自身免疫的跡象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2017年,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第一個直接證據,證明自身免疫可能在帕金森病的發病過程中扮演了一個角色。
  • 定顫散風湯說帕|早期帕金森病的四個早期症狀,帕金森如何解救
    帕金森一種神經運動障礙,在中老年群體中較為常見。它的發生是從腦細胞開始,這部分腦細胞稱為神經元,控制運動。神經元產生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當神經元死亡一定程度,腦中多巴胺水平降低時,帕金森的症狀就會出現。
  • Frontiers最新綜述:帕金森病中的線粒體穩態和信號轉導
    帕金森病(PD)的主要病理改變是黑質緻密部多巴胺能神經元進行性丟失並伴有紋狀體內多巴胺水平的下降。已有的研究顯示,PD 的發病機制可能是線粒體功能障礙。在生理和病理條件下,機體通常通過線粒體自噬清除功能障礙的線粒體、降低氧化應激水平、防止細胞死亡。
  • 美國研究發現眼淚可用來診斷帕金森病:一蛋白質是常人5倍
    「雖然帕金森病的發病部位在大腦,但它會影響身體其他部分的神經信號」,研究團隊的馬克·盧博士(Dr. Mark Lew)介紹,「我們預測,在患者大腦之外也能找到異常的蛋白質分子。」 眼淚中便含有淚腺分泌細胞產生的多種蛋白質。於是,團隊找到55名患者和27名健康人,對比了他們的淚液樣本。
  • 白天昏沉沉,晚上睡不著,可能是帕金森病前驅症狀
    本文提要:老年人晝夜節律紊亂,或許是帕金森病的前驅症狀要診斷短暫性全面性遺忘症,MRI最好第二天做帕金森病對心臟也有損害駐大腦前線特工我發現:老年人晝夜節律紊亂,或許是帕金森病的前驅症狀晝夜節律紊亂在老年人之中非常常見
  • 幹細胞移植技術有望根治帕金森病
    生物谷綜合:通過人工移植人類幹細胞,可以減輕患有帕金森病的猴子的病症。哈佛醫學院一研究小組的報告稱,幹細胞的作用不僅僅是取代那些發生病變的壞細胞,它還可能「勸說」大腦自我治療。此項研究使得幹細胞移植技術向著人體試驗又邁進了一大步。       帕金森病破壞神經細胞,使其不能產生多巴胺,從而導致人體運動和平衡系統發生障礙。
  • 科學家研發或能阻止帕金森病進展的藥物 人體臨床試驗從明年開始
    據外媒SlashGear報導,一項新發表的研究詳細介紹了一種能夠阻止帕金森病進展的實驗性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