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掌握:帕金森病中軸體徵的管理要點

2020-11-29 醫脈通

晚期帕金森病(PD)的併發症隨著疾病的進展可出現所謂的中軸體徵,伴語言、步態、姿勢和平衡障礙,還有執行功能以及警覺性和情緒調節能力的下降。這些運動和認知功能障礙往往相互影響,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什麼是中軸體徵?


運動中軸體徵通常概括性描述為「姿勢不穩和步態異常(PIGD)」。但這個名稱似乎有些不合理,理由如下:首先,雖然步態、平衡和姿勢障礙常常同時發生,但並非彼此相關,即使是同時出現,某個體徵可能會更明顯從而掩蓋另外的體徵。因此,一些患者可能存在步態障礙而沒有平衡障礙,而其他患者可能會出現明顯的姿勢異常而沒有嚴重的步態障礙。


其次,更重要的是,這個概括性術語提示步態、平衡和姿勢體徵具有共同的發病機制,並由此會對同樣的治療有反應。其實這樣的結論具有誤導性,事實上雖然目前機制未明,但目前普遍認為運動中軸體徵的發病機制可能涉及到幾種神經遞質系統的功能障礙。


此外,有研究表明有些治療可改善某個體徵但對另外的中軸體徵則無效果。因此,將姿勢和步態障礙混為一談可能會影響患者的管理。


平衡障礙的管理


晚期PD經常會發生靜態平衡功能改變。任何機體功能障礙(肌肉萎縮或無力、感覺喪失、感覺閾值增加、運動協調改變以及認知能力下降等均常見於PD),以及任務或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導致平衡調節能力的變化並增加跌倒的風險。


關於左旋多巴對身體重心晃動影響的結果尚不一致。一些研究顯示多巴胺能藥物治療後穩定性有所改善,而另一些則顯示增加姿勢不穩定性。這可能意味著左旋多巴恢復了靜態平衡的某些方面,而另一些方面卻惡化,也意味著平衡不穩定性可能取決於不同患者潛在的不同功能缺陷。


深部腦刺激(DBS)似乎並不能給晚期PD患者帶來顯著和長期獲益。相反,蒼白球內側核(GPi)刺激可能會有療效,甚至可以抵消左旋多巴的一些副作用。針對康復和體育鍛鍊療效的研究結果最為一致。研究者強調,活動計劃越具挑戰性,功能改善越大。此外,適應性體育活動的項目能改善生活質量。 


更多內容☛預防PD跌倒,從了解平衡不穩定性開始


步態障礙的管理


雖然普遍認為步態障礙在晚期PD才出現,但實際上在確診4個月內PD患者和對照之間大量步態參數存在差異。早期帕金森病步態的特點是在沒有寬步基的情況下步長(跨步長度)減小,不對稱手臂擺動幅度減小以及身體前傾。


關於臨床管理,多巴胺能藥物能改善步長和不對稱性,但對步長變異無改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步態障礙逐漸變為多巴抵抗性。關於金剛烷胺和阿樸嗎啡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哌甲酯可能會改善某些經STN DBS治療的FOG。


表1 藥物對凍結步態的影響


DBS可以減輕未用藥時的步態障礙,其療效大於單側蒼白球切開術;而STN DBS療效稍大於GPi刺激。腳橋核(PPN)刺激對步態的療效起初讓人充滿期望,但後來的對照研究則顯示出不一致的結果。脊髓刺激可能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外科治療。


關於體育活動和鍛鍊,既往研究表明,定期鍛鍊計劃可以改善PD患者的步態障礙。一些研究還表明基於音樂的治療有助於步態改善。太極拳被證明比抗阻訓練或拉伸訓練更有效減少跌倒的頻率。這些活動除了能提供特定的運動協調性和平衡訓練之外,其社交互動也有助於提高療效,也有助於患者堅持活動計劃。


更多內容☛從機制到治療,一文詳解PD患者的步態障礙


姿勢畸形的管理


姿勢畸形是PD進展相關的併發症,但也與藥物或手術有關。軀幹前曲症和Pisa症候群(比薩症候群)是PD兩個最突出的姿勢畸形,前者是一種非自主性的姿勢,在站立或行走時胸腰椎極度向前彎曲,臥位時完全消失;後者是一種軀幹明顯的側向彎曲,通常在運動時表現明顯。


臨床醫生對於軀幹前曲症及其相關的疼痛顯得束手無策。口服左旋多巴可改善關期和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但結果完全不可預測。此外,抗肌張力障礙藥物療效不盡人意。肌肉鬆弛劑可以嘗試,在一小部分患者(6/22個患者)中可以改善姿勢和/或疼痛。最後,注射利多卡因聯合康復治療可使8/12例患者的症狀得到緩解。


目前還沒有發表的前瞻性研究針對DBS對軀幹前曲症的療效。有研究提示手術應在脊柱畸形固定或椎旁肌改變之前儘早考慮進行。骨科脊柱手術應在最嚴重的情況下(如疼痛是最主要的問題)才考慮。事實上,雖然大多數脊柱手術可以改善疼痛和矯正姿勢,但都會出現手術併發症。


對於比薩症候群,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因為左旋多巴或多巴胺激動劑也可能誘導它,椎旁肌注射肉毒桿菌毒素的研究結果尚不一致。關於康復治療,現有的數據表明高強度的訓練(包括伸展、力量、步態和平衡訓練)計劃,5天/周,超過2至4周可以改善同時出現前屈和側彎患者的軀幹屈曲和傾斜。


因為所有姿勢畸形具有潛在的可逆性,所以在不可逆因素發生之前早期識別和管理非常必要,出現輕微畸形的患者可能是康復鍛鍊的最佳對象。


更多內容☛圖文|關於PD患者的姿勢畸形,這些你應該知道


總結


姿勢不穩定和步態障礙隨著PD進展而不可避免地惡化,並變得難以治療和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目前尚難以對緩解步態和姿勢障礙取得滿意效果。這些運動併發症可用的治療手段並不多,並且效果往往不顯著和持久。


對於晚期PD患者有三種主要的臨床策略可考慮,即藥物、手術和適應性體育活動或物理治療幹預。康復治療和適應體育活動是藥物和神經外科治療的重要輔助治療手段。帕金森病一旦診斷就應該進行包括體育鍛鍊在內的聯合治療。雖然多年來體力實踐已顯示出一定療效,並且為薈萃分析所證實,但這種治療在很大程度上仍很少應用。


研究顯示如果某個鍛鍊方案為醫生所開處,則患者更可能遵循。另外,體育鍛鍊也有助於預防或延緩症狀的發生,因此應該探討一下為什麼臨床醫生不願意開「體育鍛鍊」這個處方。總而言之,現有證據表明需要結合不同的方法來更好地改善PD患者的中軸運動體徵。


醫脈通編譯自:Debû B, Godeiro C D O, Lino J C, et al. Managing Gait, Balance, and Posture in Parkinson’s Disease[J]. Current Neurology & Neuroscience Reports, 2018, 18(5):23.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帕金森病具體有哪些症狀?
    故又把帕金森綜合症稱為「繼發性帕金森病」。 病因 帕金森病的確切病因至今未明。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氧化應激等均可能參與PD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過程。 年齡老化 PD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均隨年齡的增高而增加。
  • 家有帕金森病患者,居家照護記住六要點
    新冠疫情不僅給生產、生活帶來了不便,也給一些系統性疾病患者的治療和預防保健工作帶來了一系列的困難。 患者可能因為擔心交叉感染風險,不願意到醫院定期複診;醫生也因為無法監測疾病進程,不能夠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 一文讀懂帕金森病的「那些事」
    因此,加強對公眾的帕金森病的科普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帕金森病的病因與發病機制對於帕金森病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帕金森病的運動症狀 帕金森病的表現不僅僅是手抖(顫)一說起帕金森病的臨床症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手的顫抖(靜止性震顫),其實,PD病人的臨床表現還有運動遲緩(運動變慢)、肌強直(肌肉僵硬)和姿勢步態障礙(走路不穩)等。
  • 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16版)
    為了更好地規範我國臨床醫師對帕金森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我們在英國UK腦庫帕金森病臨床診斷標準的基礎上,參考了國際運動障礙學會(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臨床診斷新標準,結合我國的實際,對我國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診斷標準進行了更新。
  • 帕金森病怎麼改善?有方法麼?
    帕金森病又稱為震顫麻痺,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性疾病。多在50歲以後發病,隨年齡增長其患病率逐漸增高。1817年首次報導本病以來,雖對帕金森病的診斷與治療有長足進步,但迄今為止,其病因和病理機制尚不明確、主要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桉(DA)能神經元變性脫失,DA遞質分泌減少,殘留神經元胞漿中形成路易小體。
  • 帕金森病日專家提醒:帕金森病不僅是「手抖」
    因為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手抖症狀,因此很多人提起帕金森病就會想到手抖,專家提醒,帕金森病早期識別很重要,手抖不是帕金森病的唯一症狀,其他的非運動症狀如睡眠異常、嗅覺障礙、抑鬱等也是帕金森病的早期信號,它們比「手抖」出現得更早,更值得我們警惕。
  • 帕金森症候群是什麼病?
    帕金森症候群是什麼病?帕金森症候群是指排除帕金森病之外,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臨床症狀和體徵,類似於帕金森病的一組疾病。臨床上可以分為繼發性帕金森症候群、帕金森疊加症候群和遺傳變性性帕金森症候群。帕金森症候群是什麼病?
  •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時間:2020-04-11 16: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     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 一文掌握:腦穿支動脈病診治策略
    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付建輝教授就《腦穿支動脈病診治策略》這一話題,為我們帶來了精彩講座。 快來學習! 各種治療—包括血壓管理、抗凝、雙重抗血小板治療和溶栓等,尚無定論。
  • 山東省首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成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通訊員 謝靜1月8日,由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內科牽頭、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指導成立的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暨中國帕金森診療培訓基地建成啟動。據悉,這是我國北方地區第一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也是全國第五家高級中心。
  • Brain:MRI的發展讓早期診斷帕金森病成為可能
    作為神經科常用的影像學檢查,MRI具有其獨特優勢,而隨著技術的發展,使用影像學手段診斷帕金森病前驅期也逐漸成為了可能。醫脈通編譯,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在帕金森病前驅期,雖然患者已出現症狀或體徵,但尚未進展到足以診斷臨床帕金森症候群的時間,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檢測運動和非運動體徵的情況來診斷。最近帕金森病前驅期的診斷標準已公布,不同於其他疾病,前驅帕金森病診斷主要依靠臨床檢查。目前只有PET / SPECT掃描和黑質(SNpc)超聲具有一些預測價值的前瞻性證據。
  • 帕金森病的症狀、藥物你了解多少?早發現早治療
    帕金森病一旦發生,就會造成患者正常活動能力受限,行走不便的情況。且隨著患者病情的不斷加重,給患者正常生活帶來越為嚴重的影響。多數患者到了中後期後,行走能力完全喪失,長期臥床後就會出現繼發性感染的症狀,甚至因為某些併發症的存在而威脅生命安全。
  • 關於帕金森病,你需要知道這幾點,不容忽視
    一、什麼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帕金森病會導致一些運動症狀,比如肢體震顫、僵直緩慢和步態異常等,還會引起失眠和抑鬱症。 二、什麼叫錐體外系疾病?
  • 帕金森病除了手顫抖,非運動症狀來得更早,再不注意就晚了
    帕金森病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症狀、以及體徵,常規的化驗檢查往往不會發現異常,帕金森病起病比較隱匿,進展比較緩慢。首發的症狀主要是患者會出現一側的手或者腳出現震顫,手部的震顫最常見,逐漸進展到對側,多為靜止性震顫,就是放鬆或者靜止不動的時候震顫,活動時減輕或消失。
  • 帕金森是什麼病?有什麼症狀?
    你是否還記得自己初次聽見帕金森病這一診斷時候的體驗嗎?是難過,是無可奈何,是崩潰,亦或是坦然接受?經常出現由于震顫、僵直、或行動緩慢的病人來到盧老這裡,當他們初次聽聞帕金森病的時候,最直接的反應是驚慌失措,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 Nature新進展:帕金森源於腸道又添新證,帕金森病患者腸道中有過量...
    ,並且常常先於運動體徵。早在2003年,德國科學家海科·布拉克(Heiko Braak)博士及其同事就提出,帕金森病可能開始於腸道,由病原體觸發,然後傳播到大腦。最近,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研究人員關於帕金森病與腸道的關係研究有了新的發現。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進行性的、使人衰弱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還無法預防或治癒。
  • 帕金森病 提倡早發現早治療
    從1997年開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早期發現,並堅持全程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周健康周刊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凡此種種,讓我們再次發問:距離治癒帕金森病還有多遠?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 你我同行」。我們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目前的醫療手段只能緩解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對科學家們來說,始終沒有放棄尋找早期發現和最終治癒的方法。本報梳理了近年來針對帕金森病診治的部分研究成果,並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析。
  • 得了帕金森病應該怎麼辦?
    如果發現自己出現帕金森症狀,及時就醫,儘早治療,掌握疾病治療的關鍵時機。手術方法主要包括神經核損毀術和腦深部電刺激(DBS)康復和運動療法康復與運動療法對疾病症狀的改善乃至對延緩疾病的進展可能都有一定的幫助如健身操 太極拳 慢跑等;運動、語言障礙訓練、步態訓練、姿勢平衡訓練等帕金森能徹底治癒嗎
  • 一文搞定PD與不典型帕金森症候群的鑑別診斷
    導讀:與特發性帕金森病(PD)不同,不典型帕金森症候群包括路易體痴呆(DLB)、多系統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