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帕金森病會導致一些運動症狀,比如肢體震顫、僵直緩慢和步態異常等,還會引起失眠和抑鬱症。
二、什麼叫錐體外系疾病?
不為人的意志控制的不自主運動和肌張力改變,情緒激動、緊張時加重,安靜時減輕,睡眠時消失。這一類現象疾病稱錐體外系疾病。它主要包括(1)帕金森病及各類帕金森症候群;(2)小舞蹈病、亨廷頓舞蹈病;(3)肝豆狀核變性;(4)特發性肌張力障礙;(5)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6)扭轉痙攣(7)痙攣性斜徑(8)特發性震顫(9)遲發性運動障礙(10)紋狀體黑質變性(11)橄欖腦橋小腦萎縮、(12)妊娠舞蹈病等。
三、肢體震顫有幾種類型?
(一) 肢體震顫按行為分為三類:
1.靜止性震顫:為節律性靜止性的震顫,見於帕金森病。
2.姿勢性震顫:是指身體受累的部分處於某種姿勢時出現震顫,如肝豆狀核變性、肝昏迷及尿毒症等。
3.意向性震顫:是指出現於隨意運動時的震顫。
(二)按病因分為二類:
1.生理性:如勞動、發脾氣後出現肢體震顫。
2.病理性:帕金森病,肝豆核變性,藥物或中毒震顫,中腦性震顫,小腦性震顫,疼痛性震顫等。
四、肢體僵硬(強直)有哪幾種形式?
1.鉛管樣強直:當關節被動運動時,肌張力增高所產生的阻力是均勻的。
2.齒輪樣強直:當關節被動運動時,肌張力增高所產生的阻力有頓挫感,像齒輪一樣。
3.折刀樣強直:是錐體束損害所產生的肌張力增高,伴有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當關節被動運動時,肌張力增高所產生的阻力開始大終末時減輕。
五、確診帕金森病依靠什麼?
確診帕金森病主要依靠病人主訴,是否有震顫,僵直,運動過緩現象。再通過臨床醫生的觀察和檢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特異性的儀器或化驗檢查手段能確診帕金森病,如CT,核磁共振,腦電圖,血常規,血生化等。主要通過專家臨床檢查來判斷。
六、帕金森病有哪些臨床症狀和體徵?
典型的帕金森病症狀如下:
1."搓丸樣"震顫即靜止性震顫:靜止時加重,運動時減輕,睡眠時消失。
2.肌肉強直:檢查者活動患者的肢體、頸部或軀幹時可覺察到有明顯的阻力,類似彎曲軟鉛管的感覺,故稱為「鉛管樣強直」。患者合併有肢體震顫時,可在均勻阻力中出現斷續停頓,如轉動齒輪,故稱「齒輪樣強直」 。患者典型的主訴為「我的肢體發僵發硬。」
3.運動緩慢:運動遲緩指動作變慢,始動困難,主動運動喪失。根據受累部位的不同運動遲緩可表現在多個方面。面具臉。說話聲音單調低沉、吐字欠清。寫字可變慢變小,稱為「小寫徵」。洗漱、穿衣和其他精細動作可變的笨拙、不靈活。行走的速度變慢,常曳行,手臂擺動幅度會逐漸減少甚至消失。步距變小。
4.姿勢異常:姿勢反射消失往往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現,患者不易維持身體的平衡,稍不平整的路面即有可能跌倒。
5.其他:還可出現情緒低落、焦慮、睡眠障礙、認知障礙等非運動症狀。
七、帕金森病分幾型?
1.按病程分:良性帕金森病,病程較長,平均達4~12年以上,才喪失工作和部分生活能力,運動症狀波動。惡性帕金森病,病程短,平均達2~4年,就喪失工作和生活能力,運動和精神症狀出現較早。
2.按症狀分:震顫型,強直型,震顫-強直型,運動緩慢型。
八、帕金森病應與哪些疾病相鑑別?
1.帕金森病疊加症候群:帕金森疊加症候群包括多系統萎縮(MSA)、進行性核上性麻痺(PSP)和皮質基底節變性(CBD)等
2.繼發性帕金森症候群:此症候群是由藥物、感染、中毒、腦卒中、外傷等明確的病因所致。
3.特發性震顫:此病隱襲起病,進展很緩慢或長期緩解。約1/3患者有家族史。震顫是唯一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姿勢性震顫和動作性震顫,即身體保持某一姿勢或做動作時易於出現震顫。
4. 其他:另外還要鑑別的是繼發性帕金森症候群的疾病,如病毒性腦炎、一氧化碳中毒、某些藥物過量、腦血管病、腫瘤等。
九、帕金森病會遺傳嗎?
帕金森病是否會遺傳,目前還沒有確切的定論,有些研究支持有遺傳傾向。5%~10%的帕金森病患者是有家族遺傳病史的。
五龍震顫湯在用藥當中是大夫的準確辯證,如使用:熄風止顫法、滋肝補腎法、活血通絡、化瘀熄風法、清熱化痰法、益氣養血熄風法等,取得的效果是大夫多年治療帕金森病的經驗總結。中醫五龍震顫湯治療帕金森,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