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顫抖但我不怯懦 聽帕金森病友痛述抗病30年

2020-12-06 浙江在線

2019-04-12 11:3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徐小翔

陳沂說,自己得和這個DBS共度餘生了。

4月11日,是第23個「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的成因如何,手抖就一定是此病的症狀嗎?該如何護理與治療?

4月10日,記者專程採訪了一位有著近30年帕金森病史的長者陳沂。聽說,不久前,他剛寫下6000字的長文——《我和帕金森病這30年》。說實話,見到陳老本人時記者還是頗為意外的,老人思維敏捷,手不抖,走路也挺快,與普通人唯一的區別是,陳老先生上身較僵硬,面部表情也稍顯呆板。

「我其實很願意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歷。」陳沂說,相比多數帕金森病患者,他覺得自己稱得上幸運了。如今,74歲的他仍然能站能走,生活基本上能夠自理,甚至還能從事一些基礎的家務活。寫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雖然日漸衰退,但思考能力尚存。

陳沂說,之所以願意把自己在近30年來個人抗衡帕金森頑疾的經驗和感受整理成文,現在拿出來分享,主要是想通過文字給有同樣經歷的帕金森病患者做個參考,同時也想請專家指點一下,讓更多人樹立克服恐懼、戰勝病魔的信心。

(一)

上世紀80年代末

學生說我的板書越寫越小了 我才知道自己得了「帕金森病」

我生於1945年,上世紀80年代末期,在浙江大學任教期間,有學生指出我的板書寫字太小,看不清。如果從那時算起的話,至今,我患帕金森病應已近30年了。

現在,我當然知道是帕金森病使我寫出的字體越來越小,但當時,誰能知道這與名叫「帕金森」的疾病有關係?以後,我在一位醫生朋友的提醒下才逐漸意識到,原來帕金森病是一種屬大腦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一旦得病,便不可逆轉,若不予以控制,後期對患者與家人的生活,將造成嚴重的幹擾和傷害。

以我個人而言,我的「抗帕第一期」,約有20年時間。期間,我全靠服藥來抗衡我的症狀。我在得悉確診帕金森病後,曾在當地醫院開出美多巴、息寧、柯丹、溴隱亭、金剛烷等充足的藥物,藥目繁多,劑量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期間,我的症狀進展並不嚴重。這應該與我大量服用口服藥物有關,使我在相對較長的「第一期」裡平靜地度過了尚有一定質量的生活。

由於帕金森病狀初期表現都較輕微,患者自己未必意識到自己患上了帕金森病。經醫生朋友指導,我還學會了一套確診帕金森病的「自檢法」。

根據帕金森病患者對這類口服藥具有「立竿見影」的敏感性,正好用來確診帕金森病患者。方法如下:先讓測試者口服一粒美多巴,比如,50毫克/片,約1至2小時後症狀消失或減輕了,則可初步定為帕金森病患者。繼續觀察,4至6小時後,若「症狀」又開始逐漸恢復起來,則十之八九為帕金森病患者。此處所舉的測試數據,只供參考,具體的觀察、測定和操作時段長短,將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藥而異進行。

陳沂思維敏捷,手不抖,走路也挺快。

【專家解讀】

寫東西越來越小也是前兆嗎,帕金森的非運動症狀有哪些?

牛煥江(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功能組副組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

帕金森病人出現寫字變慢變小,稱為「小寫徵」,是帕金森病患者手部和手臂肌肉強直的表現。若已經有明顯的症狀就不能認為是前兆了,是運動障礙的表現之一。當然,診斷帕金森病目前的核心臨床表現還是運動遲緩,表現為動作慢、隨意運動減少,尤其是開始動作的時候。非運動症狀多表現為情緒低落、焦慮、睡眠障礙、認知障礙、疲勞感、便秘等。

從專業醫生角度如何看待陳沂的「自檢法」?

彭國平(浙江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委員兼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大一院內科專家):

病友所述的實際上就是對個體左旋多巴的反應性,這也是帕金森病診斷標準中很重要的一條支持診斷標準。在臨床上這種方法也被稱為診斷性治療。

不過,不建議使用這樣的自檢,因為帕金森病表現多樣,自檢的盲目性很高,美多巴也並非只對原發性帕金森病有效,當發現有震顫、僵直等表現時,建議到帕金森病專科醫生處就診。

(二)

2010年7月

裝上DBS可以走路了 有種涅槃重生的感覺

我是2010年7月,生平第一次安裝 DBS(腦起搏器)。之前,雖口服藥量增多,但外出跌跤次數仍不斷增加。直到有一回,我在外連跌幾跤,把左肩關節跌成脫臼,我意識到了需要裝DBS。經在上海某醫院住院精心測試,準確定位電極後,又觀察了一天,結果還是比較理想,這才開始動手術安裝DBS。手術成功。之後,醫生建議我試著把手術前的口服藥數量減掉一半以上。我真這麼減了,結果發現,我的行動利索多了,我外出跌跤次數明顯減少了。可見我的症狀是得到控制了。

2014年5月,我的「抗帕第二期」經過3年零10個月,因安裝的腦起搏器電池即將耗盡,我又第二次入院做了將DBS取舊換新的手術。當時,全球只有一家外國公司能生產DBS。這時,我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神經內科了解到,國內進口了一款歐洲的「抗帕」新藥「妙樂柏」(國內名稱「森福羅」)。此後,我一直服用從醫院開出的這「一老一新」兩款藥(老藥,美多巴250毫克/片。新藥,妙樂柏0.75毫克/片。)並且將其他藥全部停掉。在相對平靜的、裝有DBS的日子裡,我度過了這段難得的時光……

在常人看來,從「第一期」上升到「第二期」,不就是安裝了一隻DBS嗎?但對一個帕金森病患者來說,這幾乎是枯木逢春般的轉折和重生。只有在「第一期」裡,曾深受帕金森病「症狀」折磨過的患者,才能切身體會到這隻小巧精緻的DBS,對於還巴望像正常人那樣活下去的生命是多麼重要!

安裝DBS手術的情形是這樣的。一切檢查和準備工作完畢後,上午動手術,把DBS植入體內,下午從全麻中甦醒過來,渾身便感到手腳突然輕鬆起來,驚喜地發現自己可以起身下床了,可以下地走路。雖然這一切都在預料之中,但我仍感到喜出望外。至今,我換過3次DBS,每一次我都嘗到了那種難得一遇的驚喜交加、喜極而泣的感覺。

【專家解讀】

哪些人適合做DBS手術?

彭國平:選擇合適的患者是DBS手術成功前提。2012年,由中國帕金森病腦深部電刺激療法專家組制定並發布了《中國帕金森病腦深部電刺激療法專家共識》,有詳細的帕金森病患者植入DBS的入排標準。

一般來說,符合英國帕金森病協會腦庫原發性帕金森病或中國原發性帕金森病診斷標準。遺傳性或各種基因型帕金森病,對復發左旋多巴反應良好的。病程5年以上,確診的原發性帕金森病患者,以震顫為主,經規範藥物治療震顫改善不理想,且震顫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如患者強烈要求儘早手術以改善症狀,經評估後可放寬至病程已滿3年以上。

年齡上,最好不超過75歲。老年患者進行受益和風險的個體化評估後可放寬至80歲左右,以嚴重震顫為主的老年患者可適當放寬年齡限制。對複方左旋多巴曾有良好療效,已經進行了最佳藥物治療,目前不能滿意控制症狀,療效明顯下降或出現嚴重的運動波動或異動症,影響生活質量或藥物難治性震顫,或對藥物不能耐受。

藥物「蜜月期」一般有多久?

牛煥江:早期患者可以通過服用抗帕金森藥物獲得較好的控制症狀,左旋多巴複方製劑的有效期一般為4至6年,此階段被稱為「蜜月期」,之後藥效就會逐漸減退,並出現藥物的遠期併發症,如劑末現象、開關現象及異動症等。通過藥物的調整,部分患者仍能維持較好的日常生活能力。

這時候,可以通過在患者腦內特定的神經核團植入電極來緩解帕金森病症狀,但不是所有的帕金森病人都可以手術,在術前應進行嚴格的評估,如進行美多巴衝擊試驗等,確保手術療效。

依靠「腦起搏器」,陳沂依舊過著有質量的生活。

2014年第3次更換DBS電池

每當電池用盡,整個人就突然僵硬,是最恐懼的時候

2017年8月,我進入「第二期」已經7年了,一直過著平靜的生活。但我最害怕的就是DBS電池的電源突然耗盡,這對於像我這樣已裝了DBS的患者來說是極其痛苦和無助的。因為,整個人就像突然被「凍住」一樣。這種由於DBS從正常工作狀態,突然進入停機狀態的突變,使患者猶如時光穿越,一下子回到「第一期」。患者立即返回到四肢顫抖不已,全身僵直無力的狀態。生活小事,如進食、喝水、絞毛巾、掀被子等全都做不到了,更別說起床、走路了。

2010年時,當時全球唯有一家外國公司能生產DBS,推銷時他們號稱電池可以管用4年,結果3年10個月後,就必須更換電池。第二次,更是只用了3年5個月還不到。怎麼辦?這時再靠口服藥行嗎?實際上,我已經把每天的服藥次數由3次增加到7次,但有效時間實在太短,效果有限。

這時,我的大腦雖能思維,卻無法指揮身體各部位的活動與配合,剛剛吃過藥,但很快藥性就過去了,又什麼也動不了,意識越清晰,心理越焦慮,內心越苦楚。晚上,厚重的被子壓得我大汗淋漓,但我卻依然無力掀動被子。床邊喚人的警鈴就在身邊,雖然明白,也想伸手去按鈴,可我一點都沒法動彈。只能一個固定的僵硬姿勢,直挺挺地躺著,睜大雙眼,望著窗外,苦盼天亮……

大約一周後,我又被送進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醫院安排我做了生平第3次植入DBS手術,換了另一隻國產DBS。於是,我的這場可怕的經歷,又一次消失了,從我的「第二期」重新又穿越回「第一期」。生活一下子又變得那麼平靜了,那些可怕的、受盡磨難的日日夜夜的一切,待到新DBS植入我體內之後,又都悄悄地歸於平靜。從此,我對於突然失去DBS將造成的嚴重後果,確信不疑並心有餘悸。

【專家解讀】

關於帕金森病目前主流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彭國平:帕金森病目前主流的治療方法仍然是藥物治療。當然一些非藥物治療,包括運動療法、康復療法、特殊飲食療法(低脂飲食、生酮飲食等),可以作為輔助。尚有針對患者非運動症狀的很多治療方法。比如睡眠障礙的認知行為療法、康復療法。

其他治療方法還有核團毀損術,由於併發症多,遠期療效不佳,已較少應用。

哪些人不宜做DBS手術?

牛煥江:對左旋多巴無反應或反應不良,繼發性帕金森病或帕金森症候群;明顯的認知障礙;無法治療的抑鬱症或其他精神病;不願或無法配合手術及術後隨訪;整體健康狀況不佳;神經外科手術風險大或手術禁忌。

患者可以自行調整DBS嗎,還是每次都需要到醫院?

牛煥江:DBS術後首次開機以及開機後症狀波動明顯時還是建議到醫院由專科醫生來進行參數調整,雖然目前也有遠程程控,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也許5G網絡應用後會有所改善,由醫生設定範圍,病人在家進行調整。

1555039846000

相關焦點

  • 帕金森病趨於年輕化 40歲以下患者比率高達10%
    之後,他嘗試了多種治療方法,但效果都不明顯。「他一發病,我就完全沒辦法。」鍾先生的妻子鄧女士稱,丈夫發病時除了僵硬倒地外,還會手腳抽搐。丈夫患病20年來,她再也沒有出門旅行過,「要扶他上廁所、要餵他吃飯、要定時給他吃藥……」  帕金森病年輕化·數據  100名帕金森病人 10人在40歲以下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系統變性疾病,55歲以上老人發病率在1%左右。
  • 斯隆的晚年被帕金森折磨卻仍堅強:別為我傷心!曾每天步行4英裡
    在斯隆生前,他曾患上帕金森綜合症和路易體痴呆症。在2016年的時候,斯隆才向大家透露了這一悲傷的消息。當時,斯隆是在接受家鄉電視臺的採訪時,正式宣布了這一消息,妻子塔米一直坐在他的身邊支持他。斯隆說:「我是在2015年秋天被查出患上帕金森症和路易體痴呆症。之所以現在才公布,是因為我不想別人為我難過。」
  • 世界帕金森病日 | 遠離顫抖,不要「帕」
    2020年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為「抗疫抗帕,你我同行」看過電影《瘋狂動物城》的童鞋們都對那隻叫「閃電」的樹懶印象深刻總是慢半拍的動作讓人忍俊不禁
  • 傳奇主帥患帕金森+痴呆症 斯隆:別為我難過
    據鹽湖城當地媒體報導,NBA傳奇名帥、前爵士主教練傑裡-斯隆正式宣布他患上了帕金森症和路易體痴呆症。這位作風強硬的老帥,之前一直保守這個秘密,他表示不希望別人為他難過。「我是在去年秋天被查出患上帕金森症和路易體痴呆症。」斯隆說道,「之所以現在才公布,是因為我不想別人為我難過。」但由於斯隆身上的帕金森症狀越來越明顯,比如手會顫抖、聲音變低以及失眠,逐漸被人們注意到。因此,斯隆決定向外界公布這一消息。目前,世界上沒有能徹底治癒帕金森症的藥物,最多也就是改善症狀。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斯隆的症狀是越來越明顯。
  • 面孔│世界帕金森病日:原來他們都得過帕金森
    在那屆奧運會開幕式上,當患有帕金森病阿里顫抖地接過火炬時,全世界人都能看到他因為病痛而止不住抖動的雙手。在聖火映照下,儘管老阿里行動遲緩、雙手顫抖,但他的面孔顯得無比堅毅,充滿了感染力,那一刻成為奧運會史上最感人的鏡頭之一。1982年,40歲阿里在退役的第二年便被確診患上了帕金森病。
  • 【維基必看】就因為開三缸車,妹子懷疑我得了帕金森
    「以後別再開著你的拖拉機來接我了,順便去醫院檢查一下吧,我懷疑你有帕金森,你開車時手一直在抖。」妹子摔門而去,而此時,我們也只約會了三次。回家的路上,我挪開方向盤上顫抖的手,打開車窗,聽著發動機傳來的嘶吼聲,我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得了帕金森,又是否在開著一臺拖拉機。
  • 一文讀懂帕金森病的「那些事」
    帕金森病的運動症狀 帕金森病的表現不僅僅是手抖(顫)一說起帕金森病的臨床症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手的顫抖(靜止性震顫),其實,PD病人的臨床表現還有運動遲緩(運動變慢)、肌強直(肌肉僵硬)和姿勢步態障礙(走路不穩)等。
  • 年輕人也會患帕金森病 警惕右手反應遲鈍
    浙江在線04月12日訊機械操作時,右手反應總是慢一拍;寫一行字,從左到右竟逐一變小……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現不僅僅是手顫。昨天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溫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提供的數據顯示,醫院掌握的近300名「帕金森病」患者中,60歲以上佔多數,然而近年來年輕化趨勢明顯,40歲以下就有10餘人。
  • 「無喉人」:我要回到有聲世界(圖)
    病人們康復以後,往往很難適應喉部構造發生的變化,連自己都覺得那個「洞」很可怕,躲在家中不願意見人;而許多人,甚至有病人的家屬也害怕,嫌棄他們,有人還問醫生:同飯桌吃飯會不會傳染?  失去喉嚨將近十年的另一位病人黃伯則告訴記者,那年當他得知自己得了喉癌並要把喉嚨割掉時,就覺得「喉嚨都沒有了,還怎麼活喲!」,認為自己是快要死了。最後在兒子的勸說下做了手術。
  • 30歲銀屑病人跳樓自殺,病友:能感受到他非常痛苦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從前,我們每天都在沙灘上曬太陽,也願意聽他天南海北的侃大山,他是一個很開朗很活潑的人。」
  • 廣州帕金森病友看病不用跑來跑去了!這家醫院開展一站式診療服務
    一站式診療中心成立,遵循統一診療指南、統一管理流程,為帕友們提供國內領先的帕金森診療服務,將使廣州乃至華南地區的帕金森患者獲益。據了解,廣醫一院的「帕金森一站式專病中心模式」每周四下午專科出診。這裡有國內首家由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共同組建的帕金森病與DBS治療中心。診療中心由教授、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海外特聘教授、博士後組成強大的研究隊伍,不僅積極開展帕金森及運動障礙病等神經疑難病的基因檢測、診斷,還牽頭研發了全國第一個帕金森前驅期高危疾病篩查軟體及帕金森病患者資料庫。
  • 手抖就是帕金森嗎?哪些症狀能確診是得了帕金森病?
    手抖就是帕金森嗎?帕金森因為有些症狀與腦萎縮、老年痴呆等疾病相似,很容易被誤診,還有些人以為帕金森是小毛病,直接忽視了治療,那麼,到底出現哪些症狀說明是得了帕金森呢?帕金森病有哪些臨床表現?顫抖常從一側手部起病,在安靜的時候顫抖明顯,慢慢發展到上肢、下肢、頭部和軀幹部位。運動中顫抖可減輕或消失,入睡後消失,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時加重。肌肉僵硬就像身體被繩子捆住一樣,有這種症狀,不要忽視,要及時就醫檢查。
  • 世界帕金森病日,回顧抗「帕」名人昔日風採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是為紀念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其生日為4月11日)於1997年設立的。據統計,全球現有約570萬帕金森症候群患者。我們周圍不少人正倍受這個疾病的困擾,正如那些歷史上的名人一樣。今天讓我們透過影像,回顧那些歷史上曾飽受帕金森病的病痛的名人。
  • 帕金森怎麼治療,你可能不知道這些「黑幕」
    帕金森的早期症狀表現為緩慢節律性震顫,往往是從一側手指開始。典型的震顫表現為靜止性震顫,就是指病人在靜止的狀況下,出現不自主的顫抖。帕金森是一種多見於老年人中的非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它嚴重的危害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由於該疾病發病初期的症狀不是很明顯常常被人忽視,所以很多時候檢查出來的都是中晚期。
  • 「世界帕金森日」 醫生:越聰明越易得這病沒科學依據
    「她到好多地方檢查都查不出病因,後來才確診是多巴胺反應性肌張力障礙。」醫生透露,通過幾天的藥物治療後,這位患者就可以慢慢起身走路了,顫抖得也沒那麼厲害了。年輕人也患病?16歲學生患病走路就會顫抖目前,不少臨床醫生認為,帕金森有年輕化的趨勢。
  • 拳王阿里患帕金森病32年,真正元兇已被中國人找到,厲害了我的國
    帕金森患者一般能活多久帕金森是一種影響運動的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人們普遍認為帕金森病不會影響預期壽命,但最近的研究發現,患有帕金森病的人和正常人比壽命較短。為了得到澄清這項事實,研究小組調查了182名新診斷的帕金森病或其他類型的帕金森病患者。該研究對患者進行了近14年的跟蹤研究。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凡此種種,讓我們再次發問:距離治癒帕金森病還有多遠?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 你我同行」。我們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目前的醫療手段只能緩解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對科學家們來說,始終沒有放棄尋找早期發現和最終治癒的方法。本報梳理了近年來針對帕金森病診治的部分研究成果,並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析。
  • 帕金森病發病前很隱秘,發現這些症狀,最好不要耽誤,及時就醫
    導語:「我開始睡不著覺,好幾天無法排便,情緒非常差勁。我還會感覺到我的一側手臂開始顫抖,只有在我拿東西和睡覺時,才會停止抖動。醫生我是怎麼了?」這是一個患者來到醫院問診時的話,他已經六十五歲了,立刻引起醫生的注意,進行一番檢查後,醫生診斷這位老人患了帕金森病。
  • 帕金森症常用藥再次面臨全國斷貨
    作為帕金森症最主要的治療藥物之一,息寧自2016年全國大面積斷貨後,再次出現「藥荒」。自從今年年初開始斷貨以來,關於息寧的求藥帖在網絡上也快速發酵,微博、論壇等社交途徑均可見求藥的信息。息寧是緩解和治療帕金森症狀的主要藥物之一,是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的複合製劑,被患者視為長期藥物。
  • 9個帕金森自測表現,儘早發現帕金森病症狀
    目前中國的帕金森病患者已超過200萬,並且隨著我國老年化加劇,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還在不斷上升,帕金森病不再是個陌生詞彙。但是很多患者都不能在發病初期意識到自己患上了帕金森病,主要是很多老人在出現肢體顫抖、動作緩慢的情況下首先歸咎於是年紀大的因素,沒有引起重視,那麼如何早期發現帕金森病呢?下面就是一套國際通用的帕金森篩查問卷,9個小問題,可幫助儘早發現疾病的蛛絲馬跡。1.你從椅子上起立有困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