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健康第3殺手帕金森症,醫生:沒這5種表現就不「帕」!

2020-12-05 南方健康

全世界帕金森症患者中國佔一半,迄今為止,帕金森症已是中老年人第三大疾病,成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元兇,並且正將魔爪伸向年輕人。

儘管已經發現200多年了,禍害中國兩三百多萬人,但它的普及程度仍然很低。

國內一半的人分不清霍金是患上了漸凍症還是帕金森病,更多人把老年痴呆症誤認為是帕金森症。

老人手抖就是帕金森?

帕金森症又叫震顫性麻痺(以下簡稱PD),是一種緩慢進行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會發生手抖等進行性功能紊亂。

但這並不意味手抖就是PD,事實上沒出現手抖,也可能被確診PD,手抖只是出現頻率較高的一種症狀,PD和大腦內多巴胺大量減少有關。

除手抖外PD還有哪些症狀?

運動遲緩是PD比較典型的一個表現,比手抖更多見。主要表現為各種動作緩慢,如穿衣等動作緩慢或吞咽困難。

肌強直也是PD的主要表現症狀之一,主要表現為肢體僵硬,運動時笨拙、不靈活,面癱,情況嚴重時,日常的一些常見動作也很難完成,比如:繫鞋帶。

睡眠障礙。不少PD患者在睡覺的時候,會經常大喊大叫,甚至大幅度的拳打腳踢,甚至誤傷同床的伴侶。另有一些患者則表現為經常失眠。

情緒低落。失去大量多巴胺意味著快樂的因子變少了,人就變得淡漠,開心不起來,走向抑鬱。因此對患有PD的病人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

上面這些症狀是PD的典型表現,如果這些功能都正常,說明你還很健康!

PD到底是怎麼得上的?

大多數中老年人患病是由於衰老導致體內的多巴胺減少,但還有部分人是因為家族性遺傳而患PD。如果懷疑患有PD,請儘早去神經內科就診。

如何治療PD?

手術治療:在國內,因患者認識不足,內、外科醫生缺乏密切合作,只有千分之三的PD患者接受手術,遠遠低於美國8%的比例。但手術同樣無法根治 PD,無法解決 PD的所有症狀。

藥物治療:PD目前主要採取藥物治療,只是患者一定要記得規範用藥,醫生大多堅持 「劑量滴定 」、「細水長流、不求全效」的用藥原則。[1]

康復治療:針對不同的活動障礙進行不同程度的康復訓練,有利於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運動功能。

做好這2點不用「帕」!

適度用腦。日常需要注意腦力工作適度做一做,用腦過度壓力過大等也會影響腦部健康,因此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用腦,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及時釋放用腦壓力等,以避免帕金森病的發生。

多活動。不一定非要慢跑、跳舞廣場舞,但是可以儘量多散步,每天花20-30分鐘走6000-8000步就足夠了。

您還有哪些健康養生方面的問題,關注南方健康,三甲醫院醫生顧問持續為您提供專業的健康知識!

參考文獻:

[1]張振馨,帕金森病的診斷 [J].中華神經科雜誌 2006,6(39):408-409

相關焦點

  • 世界帕金森日:不只是手抖?早期的這些症狀,很多親屬都沒察覺到
    今天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你我同行」。多數人只是聽說過帕金森病,但對其並不是十分的了解,尤其是帕金森病的原因和症狀。對於這種疾病,我想很多人都通過一部美國電影《愛情與靈藥》而有所認識。
  • 世界帕金森病日丨中老年健康第三大殺手,症狀不只是手抖
    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統計數字顯示,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為1.7%。帕金森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後危害我國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殺手。 病因尚不清楚,與年齡、遺傳等有關北京中關村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爽介紹,帕金森病是一種影響大腦中控制運動功能的神經細胞的疾病。「由於該病進程緩慢,早期症狀和人類的自然老化症狀非常相似,因此極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期。」王爽說。 帕金森病患者主要表現為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
  • 金醫健康|老年健康宣傳周——關注老年「肌少症」
    金醫健康|老年健康宣傳周——關注老年「肌少症」 2020-08-25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顫抖但我不怯懦 聽帕金森病友痛述抗病30年
    現在,我當然知道是帕金森病使我寫出的字體越來越小,但當時,誰能知道這與名叫「帕金森」的疾病有關係?以後,我在一位醫生朋友的提醒下才逐漸意識到,原來帕金森病是一種屬大腦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一旦得病,便不可逆轉,若不予以控制,後期對患者與家人的生活,將造成嚴重的幹擾和傷害。以我個人而言,我的「抗帕第一期」,約有20年時間。
  • 世界帕金森病日 | 遠離顫抖,不要「帕」
    2020年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為「抗疫抗帕,你我同行」看過電影《瘋狂動物城》的童鞋們都對那隻叫「閃電」的樹懶印象深刻總是慢半拍的動作讓人忍俊不禁
  • 十大症狀辨別帕金森氏症,生活飲食與復健改善生活
    最近,她發現王伯伯在看八點檔時,擱在腿上的手指開始不自覺地抖動,至於每天例行性的散步運動,王伯伯也越走越慢,昨天傍晚甚至在河堤上跌了一跤,額頭險些撞到路旁的座椅。隔日一早,王媽媽越想越不對,便拉著王伯伯前往醫院進行檢查。檢驗報告出爐後,醫生診斷出王伯伯是患了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那是什麼?他身體狀況一向良好,怎會突然得病呢?」王阿姨不解。
  • 帕金森氏症可能是腸道微生物「惹的禍」
    新華社華盛頓12月3日電(記者林小春)        帕金森氏症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大腦疾病,但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
  • 帕金森醫生排名2.0
    陳生弟 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診治國際名醫【所在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醫生概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科主任、臨床醫學院神經病學教研室主任、神經病學研究所所長、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神經變性疾病研究組組長
  • 是藥三分毒,帕金森藥物副作用有哪些?吃還是不吃藥?這是個問題
    在接診時,經常會有患者向鵬哥抱怨,說有的藥吃了過後口乾口苦,頭暈,甚至還有幻覺,說比得帕金森病還要令人難受,有時都不敢吃藥、也不想吃藥。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對於需要長期服藥的帕金森患者來說,藥物的副作用是他們最擔心也是最關心的問題。
  • 帕金森的症狀有這些?
    很多人會把運動遲緩症狀誤解為無力,若這樣跟醫生主訴,就會被誤診為其他心腦血管疾病或是頸椎病。因此若患者動作開始緩慢,同一側肢體出現無力,並伴隨有肌張力增高時,應警惕可能患上帕金森病。 3 下肢腫脹 帕金森氏症病人有時會出現下肢腫脹現象
  • 原來帕金森氏症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兩種
    然而,仍不確定初始α-突觸核蛋白聚集體起源於何處。最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症狀之間有非常大的差異,這引發了科學家的猜測:帕金森氏症是否包括不同的亞型?健康的老年對照數據(HC)顯示在右上角。患有孤立性REM睡眠行為障礙(iRBD)的帕金森氏病前驅患者最初會喪失心臟MIBG信號,而他們的多巴胺系統卻相當完好。由於多巴胺系統逐漸受損,因此iRBD患者會轉變為新的伴有REM睡眠行為障礙(RBD)的帕金森氏病(PDRBD +)。相比之下,沒有RBD的新帕金森氏病(PDRBD–)最初表現為黑紋狀體多巴胺系統受損,後來僅表現為心臟交感神經系統受損。
  • 我「帕」痛!帕金森病患者不可忽視「痛」這一症狀
    其中普遍提及的有5類:  1.肌肉骨骼性疼痛:主要包括肌肉痙攣性疼痛和關節痛。  2.肌張力障礙相關性疼痛:肌張力相關性疼痛表現為肌肉強直性疼痛,同時伴有局部姿勢的異常,可發生於踝部、面部、頸部、腹部和背部,活動後緩解。
  • 靜悄悄的殺手——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被稱為靜悄悄的殺手,是一種嚴重危害骨骼健康的慢性疾病,尤其以中老年女性為主。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速,我國骨質疏鬆症患病人數已位於全球第一。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超過2.1億(約佔總人口的15.5%),65歲以上人口近1.4億(約佔總人口的10.1%),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絕對數最大的國家。隨著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骨質疏鬆症已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公共健康問題。早期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患病率女性為20.7%,男性為14.4%; 6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患病率明顯增高,女性尤為突出。
  • 「世界帕金森日」 醫生:越聰明越易得這病沒科學依據
    ■天府早報記者馮濜今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的每年一度的「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之後嚴重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殺手,我國帕金森病患者數量居世界第一,但公眾對該病認識嚴重不足,一些人認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患病,但天府早報記者在昨日的採訪中了解到,也有不少年輕人患上帕金森,一位患者年僅16歲。
  • 世界帕金森日:警惕早期信號 提早治療不要「帕」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5c81eee2a2644aea8135747dffa53be3
  • 帕金森症可以治癒嗎
    帕金森氏病一直是老年人關注的疾病,因為帕金森氏症的主要患者人群是老年患者。具有各種身體機能的老年人衰弱,更容易患疾病。因此,老年人應多注意預防疾病。許多人關心帕金森症是否可以治癒。讓我們看一下下面的文章。
  • 世界帕金森日:發病開始「低齡化」 最小患者僅9歲 看他們如何抗...
    浙江在線杭州4月11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金晨)從1997年起,4月11日成為「世界帕金森病日」,是為紀念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其生日為4月11日)於1997年設立的。帕金森病是排在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的中老年人第三大疾病,成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殺手」。
  • 面孔│世界帕金森病日:原來他們都得過帕金森
    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近年來,我國帕金森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但很多人對帕金森病仍然知之甚少。
  • 化療中使用的強效藥物可減輕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幻覺
    帕金森氏症英國公司是歐洲最大的帕金森氏症研究慈善機構,該公司正與倫敦大學學院合作,投資100萬英鎊進行一期開創性的二期臨床試驗,以探索昂丹西酮(ondansetron)藥物對幻覺是否安全有效。 目前,英國有14.5萬帕金森病患者,其中75%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會出現視覺幻覺。
  • 60歲以後的人要注意帕金森,如果發現3種徵兆,及時去醫院治療
    每年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之後,嚴重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殺手,可是大多數人對於帕金森病並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