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長期僵硬對身體的危害

2020-12-15 騰訊網

帕金森病患者下肢僵直常伴有陣發性痙攣,行走時可伴有足趾痙攣並伴有疼痛。腰背部疼痛的患者常伴有屈背樣站立姿勢,當站直或躺下後,疼痛緩解;坐位背部前傾常更加明顯,伴有疼痛加劇,這反映出身體姿勢和肌肉僵直是疼痛的主要原因,還可以表現為頸肩部疼痛、頭痛、手臂酸痛。

治療帕金森病肌肉僵直引起的疼痛時,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常常療效欠佳;在應用左旋多巴改善運動症狀的同時,多數患者的疼痛常常會隨肌肉張力的降低而緩解。

在用藥的後期,少數患者在左旋多巴起效的高峰期,反而會出現下肢,尤其是足趾的痙攣性疼痛。這種情況下,減少左旋多巴單次劑量而增加給藥次數,或者增加多巴胺受體激動劑,一般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嚴重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專家介紹,對于震顫型帕金森病,如果老人出現手腳震顫,往往會引起家人注意,而帶其就醫。疾病能及時得到積極有效治療。而對於僵直型帕金森患者而言,經常會延誤病情。主要是由於肢體的僵硬外人無法看見,往往被忽視。

一般來講,在病情初期患者會感覺肢體活動不靈活,不愛運動,頸肩部肌肉酸痛。經常認為是老年化的一種表現,有的患者甚至因頸部肌肉僵直酸痛而去骨科就診,久治而未得到改善。

帕金森病患者長期僵直對身體的危害

1、肢體和軀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很僵硬。

2、早期多自一側肢體開始。初期感到某一肢運動不靈活,有僵硬感,並逐漸加重,出現運動遲緩、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動作都有困難。

3、頸肩部、手臂或腿部酸痛。

4、肢體攣縮,畸形

肢體攣縮,畸形,關節僵硬等主要見於本病的晚期,故對早,中期病人應鼓勵其多運動,為晚期病人多做被動活動。

5、導致消化系統併發症的發生。

表現為:營養障礙和水電解質紊亂,與吞咽困難,飲食減少,液體補充不足有關,吞咽困難是因為咽部肌肉的協調動作發生障礙,進食過快則可導致噎塞和嗆咳,小腸運動功能不良,便秘,其高發生率(50%~67%)和頑固性給病人帶來痛苦,消化系統的各種併發症有其相同的病理生理基礎,都是由於胃腸平滑肌過度緊張,運動緩慢,相互協調不良所致。

帕金森手術治療的方式有兩種

一是微創數位化腦立體定向下神經調控術或DBS植入,二是精準定位下的大腦神經核團毀損術。

兩者的適應證不同,利弊分明。毀損術主要適用於有單側症狀的患者,醫療開支比較經濟;腦深部電刺激術主要適用於雙側症狀的患者,效果可逆且可調試,腦深部電刺激的電極植入帕金森病患者腦深部的基底節核團,目前常用的靶點為丘腦底核和蒼白球內側部,丘腦底核核團小,耗電量少,是最常用的靶點。

無論哪種手術,手術的成功與否取決於術前針對靶點核團的精準定位。專家介紹,患者術前要確認是否符合手術條件。符合手術條件的患者在術前獲取影像數據。需注意的是,安裝DBS後患者不能在有強磁場、高壓線、發動機等特殊環境下活動,避免幹擾電極正常工作。

術後大多數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狀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震顫、僵直和遲緩改善的效果相對更好。專家提醒,術後患者仍需堅持藥物治療,藥物種類和用量明顯減少。同時術後患者情緒大為改觀,這也能促進藥物更好地發揮效用。

相關焦點

  • 帕金森病是什麼症狀,它的危害有哪些
    在生活中,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過,一些老人走路拖著腿,手抖,面部表情僵硬,說話含糊不清,這可不是年老的原因,而是一種叫「帕金森」的病作的怪病!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在早期出現震顫,但並不影響到正常生活,也就沒能引起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手抖的情況愈發嚴重,直到影響了吃飯。飯菜送不到嘴裡;走路突然左側的腿感覺無力。
  • 帕金森病並非突然出現,老年人應該多注意身上的這幾大細節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每年帕金森病新增患者人數都在增加,帕金森病對人影響巨大,容易出現肢體僵硬、行動不協調的問題,晚期還會導致生活難以自理,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患抑鬱症的風險增加,不僅影響治療,還會對家庭造成比較大的影響,那麼,我們早期就應該做好帕金森病的預防工作,做好準備,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本報梳理了近年來針對帕金森病診治的部分研究成果,並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析。距離治癒帕金森病,我們還有多遠?幹細胞移植技術有望根治帕金森病是一種危害中老年身體健康的慢性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徵為腦內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進行性喪失,導致紋狀體多巴胺含量缺乏,從而引起運動障礙。
  • 帕金森病患者不可忽視「痛」這一症狀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 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特徵包括動作遲緩、震顫、肌強直等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 (NMS)。長期以來,運動症狀一直是帕金森病的研究重點,但隨著對帕金森病患者的長期觀察研究發現,伴發有疼痛的非運動症狀也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 了解你不知道的帕金森病的秘密,關愛身邊的老人
    了解患者的症狀表現,才能更好給予治療1、運動症狀首先,帕金森病患者在肢體運動方面表現較為明顯,存在運動和協調障礙,包括肢體僵硬、雙手顫抖、行為異常、行動遲緩、面部表情缺失等。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跌倒,或是發生骨折、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症狀。顫抖是帕金森病最為普遍的症狀,時常會感覺身體麻木、後背乏力、身體前傾,連想要直起腰都感覺很困難,走路時會常伴有小碎步,而且越走越快,甚至往前衝不能及時停下來。
  • 一文讀懂帕金森病的「那些事」
    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與其病理改變有關。PD患者中腦黑質和紋狀體內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不斷變性、壞死,導致腦內多巴胺分泌減少、乙醯膽鹼相對增多,這引起多巴胺能與膽鹼能系統的平衡失調,患者表現出肢體不自主震顫、僵硬、運動遲緩及姿勢平衡障礙等臨床症狀。這種疾病一般呈進行性加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不斷下降。1.
  • 帕金森患者應知道
    帕金森病一種進行性的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這種病還有隱匿的特性。在疾病發展初期只是可能存在輕微程度的顫抖,隨著疾病發展僵硬、行動緩慢可能會體現出來,最後嚴重時患者治能靠人照顧。而且如果長期臥病在床還可能產生抑鬱、害怕等消極的心理,身體也產生一些肺部感染、口腔炎等併發症。
  • 家有帕金森病患者,居家照護記住六要點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在會造成運動障礙的神經疾病中,帕金森病非常具有代表性,對人類健康危害很大。 該病的常見臨床症狀是: 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異常,以及自主神經障礙、認知損害、精神症狀等非運動損害。
  • 得了帕金森病,就活不久了?一個病人的真實經歷告訴你答案!
    黃宏回憶,直到11年再讀研究生的時候,才被發現是帕金森病。「我是一名老師,需要對著學生講一堂課,可講著講著身體就開始顫動起來,有時候覺得自己就像個猴子一樣被講臺下的學生取笑,服藥後效果開始還不錯,後來出現了嚴重的異動,不服藥就凍結,整個人幾乎不能動,但服了藥效果只能維持一下下,一天7、8次服藥對身體產生的危害也不輕。」
  • 不是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手抖,這個症狀才是診斷的必要條件
    說到帕金森病,很多人都會想到手抖,確實這個症狀是大家比較熟知的,但也不是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手抖,動作緩慢、走路慢才是診斷帕金森病的必要條件。帕金森病的表現主要就是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運動症狀就是這些表現會影響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能力,也就是患者出現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步態異常等。靜止性震顫就是身體在靜止,不活動的時候出現震顫明顯,典型主訴就是「手經常抖動,越是不動越是抖得厲害,幹活的時候反而不抖了」。
  • 帕金森病具體有哪些症狀?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在60歲以後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的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僵硬。最早系統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生詹母帕金森,當時還不知道該病應該歸入哪一類疾病,稱該病為「震顫麻痺」。這個名稱在我國舊的教科書中也是這樣的,至今仍有一些非專科醫生在使用這個名稱。
  • 帕金森病早期三大症狀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它主要影響到大腦中一個叫做黑質的特定區域產生多巴胺能的神經元。多巴胺在調節身體運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巴胺的減少是導致帕金森病的許多症狀的原因,比如無意識的顫抖,目前可以龍元熄顫湯來治療。
  • 年輕人如果有這些症狀,很可能是帕金森病!
    據統計,全球約有一半的帕金森患者在中國。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中國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將達到500萬。 帕金森發病原因不明,普遍認為與遺傳、環境汙染、感染、藥物、長期接觸農藥、化學溶劑或重金屬有關。
  • 越來越多帕金森患者受益
    目前,國產和進口的腦起搏器已納入省市醫保,緩解了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讓越來越多帕金森患者受益。    「國內權威機構統計,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發病率為1.7%。據此推算,目前國內帕金森病患者已超過300萬名,雲南有超過10萬名帕金森病患者。」昆醫大附二院神經外科二病區主任醫師趙寧輝說,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導致患者逐漸喪失自主行動能力。
  • 滬帕金森病患者生存率高 太極拳等運動能改善病情
    【新民網·最新報導】調查顯示,上海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率和健康人群無明顯差異,而儘早發現疾病,在藥物或手術治療的同時,科學合理進行健康管理,能切實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愈後。在第20個世界帕金森病日前夕,瑞金醫院多學科聯合於今天(4月5日)舉辦了主題為「綜合治療,品質生活」的帕金森病患者關愛活動。專家表示,太極拳等科學運動能有效抗擊帕金森病。
  • 帕金森病趨於年輕化 40歲以下患者比率高達10%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昨日特別邀請患者、家屬,通過視頻與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帕金森患者進行互動交流。據專家介紹,目前帕金森病年輕化趨勢明顯,40歲以下患者已佔到10%左右。
  • 帕金森病患者,除了手腳震顫外,這些早期的隱匿症狀你要知道
    但是,對於一些僵直性的帕金森病患者來說,尤其是老年人群體來說,這個就經常會被延誤病情,為什麼呢?主要是兩個原因,其一就是本身這種類型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狀肢體僵硬,這個一般來說是比較難以看到或者留意到的,就很容易被忽視了,其二就是老年人這個群體本身身體的機能會變弱,因此動作肢體變得不靈活,大家可能還覺得可能只是年紀大了的問題,並不會聯想到是帕金森病,所以也容易被忽視掉。
  • 如何做好帕金森病的日常護理,這幾點家屬早知道,有備無患!
    1.帕金森症一般會造成患者的肌肉僵硬,運動受限,並且會出現因為肌肉僵硬造成發音困難,手指不能自由屈伸,生活受到限制,不能自理等症狀,並且會出現齒輪性強直或者是鉛管式強直。  2.帕金森患者會出現震顫或者是靜止性震顫,這種震顫一般發生在患者的頭部與手部,特別是手部的震顫尤其明顯,震顫會不斷發展,嚴重的甚至會引起軀幹與四肢的震顫。
  • 世界帕金森病日丨中老年健康第三大殺手,症狀不只是手抖
    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統計數字顯示,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為1.7%。帕金森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後危害我國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殺手。 病因尚不清楚,與年齡、遺傳等有關北京中關村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爽介紹,帕金森病是一種影響大腦中控制運動功能的神經細胞的疾病。「由於該病進程緩慢,早期症狀和人類的自然老化症狀非常相似,因此極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期。」王爽說。 帕金森病患者主要表現為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
  • 帕金森是什麼病,一般有什麼症狀?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病變在黑質和紋狀體。震顫、肌強直及運動減少是本病的主要臨床特徵。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 帕金森病症狀主要有四肢僵硬、行走困難、容易摔跤、不能自理等。患者會隨著病症加劇逐漸出現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