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眼科中心醫生開展相關講座,普及圓錐角膜防治知識。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江雨豐通訊員王正新)每年寒假期間,廈門眼科中心都會接診不少學生患者。其中,部分學生出現了近視、散光的情況,但戴眼鏡後矯正效果不佳。醫生檢查後發現,導致他們視力下降的「元兇」是圓錐角膜。
為了讓更多市民了解圓錐角膜,該院圓錐角膜俱樂部將於2月3日下午開展圓錐角膜知識講座及公益篩查活動。
早期症狀不明顯易漏診
任其發展可能導致失明
廈門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專科主任吳護平教授說,圓錐角膜是一種常見眼病,以角膜擴張、中央變薄向前突出,呈圓錐形為特徵。
據統計,圓錐角膜多發生於10歲至25歲的青少年,其主要表現為視力進行性下降,但早期症狀不明顯,視力可以通過框架眼鏡矯正,導致很多患者誤以為只是單純的近視加深,因此容易被漏診,發現時往往已經處於中晚期,導致視力不可逆性損害,最終可能導致角膜穿孔,甚至失明。散光度數較大、近視度數進展加快的青少年,最好進行篩查,確認有無圓錐角膜。
部分患者帶致病基因
篩查確認可及時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圓錐角膜是由環境和基因因素共同導致,有的患者雖然帶有致病基因,但未到發病期,也沒有任何症狀。圓錐角膜像「隱形殺手」一樣潛伏著,逐漸傷害眼睛。通過基因篩查,可以發現基因缺陷類型,讓「隱形殺手」現形。
未確診的患者通過篩查,可以及時進行早期幹預,延緩圓錐角膜的發展,並防治併發症。對於已確診的患者,通過篩查也有利於防止基因遺傳給下一代。吳護平說,家族多人患病的,基因篩查顯得尤其必要。廈門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科室近期將開展「圓錐角膜基因篩查」,可便捷高效地篩查致病基因。
不同階段有不同療法
晚期可進行角膜移植
圓錐角膜發病緩慢,一般雙眼先後發病,部分患者發病急劇,會出現突發視物不見、重影等。該病一般有潛伏期、初期、完成期、瘢痕期四期,階段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
吳護平介紹,近年來,廈門眼科中心開展的角膜交聯療法,在國際上已經成為以圓錐角膜為代表的角膜擴張疾病的標準治療之一。而角膜移植是治療晚期圓錐角膜的最終途徑。依託全國知名眼庫豐富的角膜供體優勢,以及國際上主流的飛秒角膜移植設備,廈門眼科中心憑藉「量身定製」的手術方式,已幫助數名角膜盲患者重見光明。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