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留光明在人間 郴州24歲青年捐獻角膜

2021-01-13 紅網

紅網時刻11月8日訊(通訊員 周瓊)「我身上唯一沒有被病毒感染的部位就只剩下眼角膜,我希望將我的眼角膜、我的光明捐獻給需要的患者!」這是一位剛滿24歲青年最後的心願。

這位青年叫歐陽明,17歲那年在長沙湘雅醫院被確診為郎格罕組織細胞綜合症,這是一種全球罕見的病。被確診為組織細胞綜合症,給這個本來就貧困的家庭經濟上更是雪上加霜。歐陽明4歲的時候,父親因肝癌去世,由母親一人將其撫養長大。在患病期間,他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幫助,希望能回報社會,回報這些好心人。歐陽明說:「如果捐出角膜能給失明者帶來光明,為別人解除痛苦,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也是生命的一種延續,就算是離開這個世界,也不覺得遺憾了。」

10月28日下午5點,郴州愛爾眼科醫院接到了楊媽媽打來的電話,歐陽明即將走完他人生的最後一刻,為了幫助他完成人生最後的心願,郴州愛爾角膜接收站的工作人員於當天下午趕往了宜章縣瑤崗仙鎮。

郴州愛爾眼科醫院高度重視這一眼角膜捐獻義舉,這意味著那些正在等待受贈的人們將重新獲得光明。「當我離去時,願留光明在人間」,這不僅僅是愛爾眼庫存在的意義,更是眼角膜捐獻者及他們家庭共同心願。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400至500萬人因各種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30%以上急需角膜移植手術,否則將面臨失去眼球的危險。但每年能實施的移植手術不到5000臺,與龐大的需求相比,杯水車薪。 人們去世後捐獻的眼組織,交由專業眼組織接收保存庫(簡稱"眼庫")進行檢驗、處理、保存和分配,即可獲得用於移植手術的角膜。但傳統思想的制約及專業眼庫的稀缺,造成角膜捐獻的嚴重匱乏,許多角膜盲症患者也許等待一生,都等不到重見光明的機會。

愛爾眼科集團眼庫成立於2006年,至今已為上千名角膜病患者進行了角膜移植手術。愛爾眼科接收登記站郴州分站將接收並提供相關的角膜移植材料,為因角膜病致盲或致殘的患者帶來復明的希望。愛心市民可以到郴州市紅十字會或郴州愛爾眼科醫院填寫捐獻志願書(諮詢電話0735-8880120)。

相關焦點

  • 將大愛與光明留在人間!47歲尿毒症患者捐獻眼角膜延續光明
    年僅47歲,卻因為尿毒症導致器官衰竭不幸逝世,經歷過於病魔的抗爭,在生命最後的時間裡,她決定用愛回報社會,捐獻自己的角膜與遺體。 2020年12月,楊萍聯繫到衡陽市紅十字會,詢問身後捐獻角膜遺體的相關事項。
  • 65歲老人捐獻角膜讓2位病患重見光明 醫生呼籲角膜捐獻
    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角膜移植專家王科華主任為患者手術紅網時刻11月23日訊(通訊員 李倩)11月16日上午,經過3個多小時的手術,來自邵陽武岡48歲王阿姨以及湘西鳳凰40歲楊大姐成功移植角膜,將重見光明。角膜與眼表專科副主任醫師王科華仔細查看後,確診王阿姨左眼真菌性角膜炎,需要儘快進行角膜移植手術,否則將永遠失去光明。幸運的是,僅僅一個月,醫生告知有合適的眼角膜。「再晚一個星期,我媽媽就要摘掉眼球了。」對於老人的捐獻,王阿姨及其家人都非常感激!
  • 55歲的他捐獻角膜讓兩患者重見光明
    27歲的小趙說起父親,眼角馬上就泛起淚光。14日,當得知父親趙鐵軍去世後捐獻的角膜,已成功幫助兩名眼角膜穿孔患者完成移植手術,她和家人悲痛之餘感到十分欣慰。今年55歲的趙鐵軍,生前就職於武鋼中冶技術公司,1998年5月入黨,在職期間曾獲得「優秀共產黨員」「2001年度紅旗班組」等榮譽稱號。
  • 衡陽47歲尿毒症患者捐獻角膜遺體,已助兩人重見光明
    這是47歲患有尿毒症的衡陽女子楊萍留在世間最後一個願望,1月11日,她的生命被病毒按下了終止鍵,今天,記者從省紅十會字了解到了她的故事。2020年12月,重病的楊萍主動聯繫到衡陽市紅十字會,詢問身後捐獻角膜遺體的相關事項。據楊萍生前介紹,她是在2018年3月因腦中風住院接受治療,治療期間又被查出患有尿毒症。隨後的時間裡,她與病魔持續鬥爭,不僅掏空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也耗盡了她的身體。
  • 我市角膜登記捐獻人數倍增
    女孩的爺爺心急如焚,他說,如果等不到角膜,他願挖出自己的眼睛給孫女。那一刻,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我的心在顫抖,也就是在那一刻,我萌發了要捐獻角膜的想法。」  「月湖金座」說,捐獻角膜,造福他人,需要的僅僅是一點勇氣。她呼籲更多愛心人士行動起來,加入到角膜捐獻志願者隊伍中來。  「月湖金座」的發言感動了許多人,大家紛紛表示支持和鼓勵。
  • 永州65歲老人捐獻角膜遺體:我看到有的孩子眼睛看不見光明,心中不...
    「看到有的孩子眼睛看不見光明,心中不是滋味。」65歲的周國清老人家住湖南永州藍山,12月24日12時25分,因腦出血搶救無效與世長辭。周老的家屬根據他生前的遺願,第一時間與永州市藍山縣紅十字會取得聯繫,捐獻老人眼角膜和遺體。
  • 堅強母親抗癌半生,捐獻角膜留下光明
    11月9日下午4時02分,揚州高郵市50歲的曹春紅平靜地走了。在高郵市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外的走廊裡,她的兒子陳宇坐在椅子上,悲痛不已。但對於他來說,這時最重要的就是完成母親的心願,捐獻她的眼角膜,給他人帶去光明。「媽媽,放心,我一定會完成你的心願。」陳宇說:「前來送別母親的人特別多,心裡特別感動。母親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卻留給我了一輩子的財富,那就是堅強、勇敢、愛心。」「母親30多歲患上癌症,病退後,自己一邊做生意,一邊與病魔作鬥爭。
  • 廣東省眼庫去年接受800餘例角膜捐獻 患者等兩年
    歌手姚貝娜死後捐出的角膜能幫助7個人重見光明。 C FP圖  日前,青年歌手姚貝娜捐獻了自己的角膜。  1月17日,東莞光明眼科醫院眼底外專科醫生鍾偉友也籤署了志願同意書,決定身後捐獻角膜。如果病變嚴重或反覆發作,留下瘢痕,就只能將已混濁的角膜去除,換上透明的角膜。「就像給照相機換上新鏡頭。」  但目前,眼角膜移植手術開展的數量不多。  2003年4月24日,東莞光明眼科醫院設立了東莞首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眼庫,接受角膜捐獻。  直到2007年9月,才出現了第一個捐獻者。  「他是時年75歲的東莞離休幹部張老先生。」
  • 65歲孤寡老人捐獻角膜,讓2位病患重見光明
    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角膜移植專家王科華主任為患者手術角膜移植術後醫生為王阿姨檢查眼睛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角膜與眼表專科主任王叢香教授看診11月16日上午,經過3個多小時的手術,來自邵陽武岡48歲王阿姨以及湘西鳳凰40歲楊大姐成功移植角膜,將重見光明。
  • 遺願捐獻角膜遺體的24歲大學生開學日去世,卵黃囊瘤是種什麼病?
    健康時報記者 趙萌萌9月1日,湖南24歲大學生鄧澤中因罹患卵黃囊瘤不幸離世。他的家人強忍悲痛,按其遺願捐獻他的眼角膜和遺體。其父親說,卵黃囊瘤屬罕見的病例,當代醫學對之有針對性的藥物研發較少,故捐獻出遺體,希望拯救更多的生命。
  • 人間大愛!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人間大愛!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2020-11-20 23:05:10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1月19日,在莒縣遺體捐獻紅十字志願服務隊隊長趙連翠的家中,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莒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上門為志願者辦理登記。
  • 留美讀博前夕患癌病重 毅然捐獻角膜回報社會
    易躍的哥哥在捐獻志願書上簽字。紅網時刻5月16日訊(通訊員 周巧)「生病期間,社會給了我太多的幫助和溫暖,我希望在自己離開之後,能夠盡最大可能的回報社會,回報幫助過我的人們。」5月14日,寧鄉市東湖塘鎮31歲的易躍因癌症醫治無效離世,按照其生前遺願,家人將她的遺體和一雙角膜捐獻給了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和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登記接收總站,用於攻克醫學難關、幫助角膜病患者重見光明。據易躍的哥哥介紹,妹妹從小勤奮好學,一直是班裡的優等生。本科畢業後,妹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連醫科大學解剖系,全家人都為此驕傲不已。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
    陳琦媽媽籤署角膜遺體捐獻志願書。 紅網時刻1月6日訊(通訊員 楊麗紅)「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
  • 長沙46歲女子捐獻遺體角膜,最後一條微信讓人淚目
    2020年11月21日凌晨3時,在長沙市三真康復醫院的病房,年僅46歲的蔣琳鳳因患癌症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愛人的陪伴下,她安詳地閉上了眼睛。我死後,請將我的遺體無償捐獻紅十字會,器官用於救治患者,遺體用於科研和教學。死而無憾!蔣琳鳳。」這是蔣琳鳳在生命的最後給丈夫發來的微信。人生如白駒過隙,在時間的長河中,短短的文字記載著夫妻兩人與病魔鬥爭的深刻記憶,更濃縮了夫妻兩人深厚的情意與念掛,讓人無不動容。 「尊敬的捐獻者家屬:蔣琳鳳女士自願去世後捐獻遺體和角膜,造福社會。
  • 讓全球 180 萬人重見光明的角膜,人人都能捐獻嗎?
    但這個僅2100萬人口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眼角膜捐獻國。斯裡蘭卡在1961年成立的眼捐獻協會(Eye Donation Society),每年向全世界超過57個國家捐贈3000多個眼角膜,讓無數雙眼睛重見光明。斯裡蘭卡已經向中國20多個城市捐贈了1000多枚眼角膜。那麼,如此重要的眼角膜是如何發揮作用?現階段角膜的捐獻情況又是怎樣?你了解嗎?
  • 黑龍江角膜捐獻第一人的眼角膜將有望第三次傳遞!
    一向為別人帶去光明和希望的她,做了一個決定,捐獻自己的眼角膜。把你的眼睛,能看見光明的眼睛,去捐給那些看不到光明的人,讓他們看到祖國美好的大好山川,去享受光明,那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兒啊。2004年11月12日,閆阿紅停止了呼吸。同一天,像她希望的一樣,她的眼角膜被移植成功。
  • 難以跨越的瓶頸期:角膜捐獻在中國
    萱萱是一名雙眼先天性角膜白斑和白內障的患者,年僅3歲的她,還未曾看過清晰的顏色、分辨出路途的方向。在今年五月底,她將開始做第三次角膜移植手術,她母親阿華告訴記者,這孩子不但得了比別人更嚴重的眼病,甚至連角膜移植的數量也超出一般人。三次角膜移植,分別是左眼、右眼,以及右眼排斥後重新移植。
  • 漢中22名醫務人員集體籤下眼角膜捐獻書!
    >「我願意成為一名眼組織捐獻志願者,弘揚人道、彰顯博愛、崇高奉獻,踐行志願精神,傳播捐獻理念,履行生命之約,傳遞人間大愛。」句句鏗鏘的誓詞是勉縣醫院眼科全體醫護人員對「大愛無疆」的最好詮釋,也是他們呼籲讓光明事業能得到社會重視、讓更多人也參與進來的最大呼聲!當前,我國有大量的終末期患者和角膜盲患者需要器官移植和角膜移植,但是我國的器官捐獻量還非常低,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器官捐獻是挽救病人生命、推動醫療事業發展的重要工作,同時也是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需要全社會關注和參與。
  • 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眼看著流淚
    #健康守護者##湖南醫聊超能團##長沙愛爾眼科#「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她和老伴要捐角膜捐遺體
    ,西安市灞橋區狄寨街辦張洪寨村,當天過70歲生日的劉碧霞和老伴李明波正在填寫角膜捐獻登記表 華商報記者 黃利健 攝 " >、遺體     華商報訊(記者 李琳 攝影 黃利健)昨日,劉碧霞老人迎來了70大壽,也送給了自己一份最美的生日禮物——和老伴李明波一起籤下了角膜捐獻志願書和遺體捐贈志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