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世上僅十幾天,卻成為鶴壁最小的器官捐獻者……

2020-11-30 澎湃新聞

來到世上僅十幾天,卻成為鶴壁最小的器官捐獻者……

2020-11-27 1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小花是我市最小的器官捐獻者

也是全省最小的捐獻者,

出生十幾天因為先天發育不足,

經搶救無效死亡。

其捐獻的兩個腎臟

挽救了兩個重症患兒的生命。

2014年,我市24歲的青年李陽

被確診患上蛛網膜囊腫。

2016年,他走了,

但是他捐獻了3個器官,

挽救了3個人的生命。

2018年11月25日,

我市第三例器官捐獻

在市人民醫院完成。

捐獻者捐贈了肝臟和雙腎。

捐獻者家住淇濱區,

是一位有擔當、有愛心的鶴壁漢子。

他突發疾病倒在工作崗位上,

被初步判定為腦死亡。

家屬難以接受也不願相信眼前的一切,

了解了器官捐獻後,

他們最終同意

讓捐獻者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

▲我市醫務工作者一起向捐獻者默哀、致敬。

▲2018年9月26日,器官捐獻手術後,鶴壁的醫護人員向捐獻者遺體鞠躬。

11月26日,市衛健委、市紅十字會聯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共同舉辦了2020年人體器官捐獻業務培訓會,培訓會上,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張紅霞介紹了我市的器官捐獻情況。截至2020年10月,我市已有10例人體器官捐獻,捐獻器官30個,成功挽救了30位重病患者的生命。

▲市紅十字會志願者每年都會看望捐獻者家屬,圖為市紅十字會志願者看望我市首例器官捐獻者李陽的母親(左三)。

我市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李陽的母親,

成為一名器官捐獻宣講員,

希望通過宣講李陽的故事

能夠感染更多人,

引起更多人關注。

「器官捐獻神聖而偉大,在我協調的案例中,有不少家屬因為習俗放棄捐獻,造成器官資源的浪費。我國每年約有30萬名危重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有1萬例左右。」省紅十字會、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器官捐獻協調員範芮說,器官捐獻就是和家人永別之後把大愛留在人間。

相關內容

據了解,人體器官捐獻是指公民不幸逝世後,根據本人或家屬意願,將其功能良好器官,以自願無償的方式,捐獻給因器官功能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讓他們能夠延續生命,改善未來生活質量,並且能繼續為社會做貢獻。

捐獻器官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由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通過書面自願申請器官捐獻登記,並且沒有撤銷登記,待其身故後進行器官捐獻;另一種是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其人體器官,待其身故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以書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的器官捐獻。

已捐獻或決定捐獻3年以上者

親屬及本人需要移植器官時有優先權

「愛能給予,也能獲取。為鼓勵公民去世後捐獻器官,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已出臺文件:

●公民去世後器官捐獻者的直系親屬、配偶、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和登記成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3年以上者,如若出現為危重病情亟需健康器官移植來延續生命,在排序時將獲得優先權。

●器官捐獻完成後,貧困捐獻者家屬可向省紅十字會、市紅十字會申請救助基金。

●器官捐獻完成後,貧困捐獻者家屬可向省紅十字會申請人道救助,每年清明節省紅十字會都會在河南省福壽園舉行緬懷紀念活動,紀念那些平凡又偉大的器官捐獻者。

怎樣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

微信登記

關注公眾號「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點擊「志願登記」進行登記。

網站登記

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官方網站(www.codac.org.cn)進行登記。

現場登記

提供自己的身份證、戶口簿,到市、縣的紅十字會填寫《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即可,也可以在網上載表格填寫,然後交到或寄到當地的紅十字會。也可聯繫所屬醫院的醫務人員。

生命不因死亡而終結

有愛就能得到延續

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向所有的器官捐獻者致敬!

來源:鶴壁日報

原標題:《來到世上僅十幾天,卻成為鶴壁最小的器官捐獻者……》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清明緬懷 致敬人體器官捐獻者
    &nbsp&nbsp&nbsp&nbsp「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隨,蟲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nbsp&nbsp&nbsp&nbsp3月29日,清明節即將到來之際,省紅十會、省衛計委、省民政廳聯合舉行緬懷活動,向四川人體器官捐獻者致敬
  • 浙江省舉辦線上緬懷活動向人體器官和遺體(組織)捐獻者致敬!
    打開浙江省紅十字會網站的「器官捐獻網上紀念」專欄,這裡有2600餘位人體器官和遺體(組織)捐獻者,他們讓人懷念,讓人追思!遺體捐獻者俞春華曾經說:「是黨培養了我,對黨沒有什麼能報答的,把遺體捐給社會,希望讓科學更先進、讓醫學更發達。」帶著《遺體捐獻志願書》住院的楊存泓老人曾經說:「若我不在了,我的器官還能為醫學研究做貢獻,多好啊!」器官捐獻者陳鳳蘭醫生曾說:「萬一發生什麼意外,我願意捐獻我的器官。」
  • 加拿大是否應該補償器官捐獻者?
    在發達國家中,加拿大登記在冊的器官捐獻者數量僅處於中遊水平。9月份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了一種可能的方法————採用經濟補償的方式鼓勵器官捐獻。可惜有證據表明這種措施效果並不好。加拿大在器官捐獻領域表現平平,雖不是最差的,但也無法和其他很多國家相比。目前,加拿大人們通過利他主義的精神成為活體器官的捐獻者,並且在捐獻時不求回報。
  • 「南方都市報」捐獻者媽媽:將來的我,會是器官捐獻者紀念碑上的一...
    作為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事業的開拓者,黃潔夫對於器官移植事業一直傾注了高度的關注。在中山一院的千例器官捐獻感恩會上,黃潔夫不僅出席了活動,也再一次以專家的身份對器官捐獻者家屬表達了感謝之情。他表示,器官移植工作進入到中國後,經歷了一段非常艱難的發展過程。「這個由西方傳入的外科技術,怎麼在中國紮根,關鍵需要捐獻者。沒有捐獻,就沒有器官移植。」
  • 衛生部:考慮給器官捐獻者人道救助經濟補償
    吳華靜的事跡再次引發了社會對於我國器官捐獻事業的關注。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透露,我國自2010年3月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截至今年2月22日,共實現捐獻659例,捐獻大器官1804個。拯救了數以千計的患者。其中,捐獻例數在前三甲的省份分別是廣東、浙江和湖南。據悉,目前,我國人體器官移植數量僅次於美國,但隨之而來的器官來源問題成為目前的最大障礙。
  • 2020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人體器官及遺體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在...
    4月3日,2020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人體器官及遺體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在都江堰市味江陵園隆重舉行,該活動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辦,都江堰市民政局等單位支持,都江堰市味江陵園承辦,相關部門領導、捐獻者家屬、醫務工作者等向人體器官及遺體捐獻者表達了哀思和敬意。
  • 昆明:祭奠器官捐獻者 傳遞人間大愛
    原標題:祭奠器官捐獻者 傳遞人間大愛 昨日,由昆明市紅十字會、昆明市衛生計生委、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共同舉辦的「攜手·生命接力」2018年清明緬懷紀念活動在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甘美醫院器官捐獻者紀念園舉行。
  • 江蘇南京舉辦2020年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日特別公祭活動
    3月30日上午10時,江蘇省和南京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來到「南京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林」,對南京市2526名遺體器官捐獻者進行了緬懷紀念。江蘇省紅十字會、南京市紅十字會、南京醫科大學、東南大學醫學院、南京紅十字眼庫、南京紅十字醫用組織庫中心的工作人員參加。
  • 致敬器官捐獻者及家屬
    2010年,我省啟動實施器官捐獻,至今,通過遺體和器官捐獻者挽救的生命已經有近5000人。近日,浙江省紅十字會在杭州錢江陵園為10位捐獻者舉行了一場集體安葬儀式,向他們以及家屬的大愛致敬。浙江大學醫學院醫學生宣誓:「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 中國器官移植事業:不讓窮人成為富人的器官庫
    過去十幾年,從年均寥寥無幾的自願遺體捐獻數量到現在高達四五千例一萬多個器官捐獻的數量,從一度停滯的器官移植困境到現在每年一萬餘例移植手術,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正悄然從備受詬病到有序發展,走向機制化、法治化。
  • 中國人體器官買賣調查:供需矛盾催生產業鏈
    19歲的楊念也來到了這裡,成了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名。  楊念是被一個叫王佔偉的人帶來的,那是他最初的聯繫人。在決定賣器官賺錢後,楊念在網絡上認識了王佔偉,諮詢了器官價格——賣腎4.5萬元、賣肝4萬元。並沒有想好賣什麼的楊念先行來到了河南鄭州,成了王佔偉手中所謂的供體。但半個月後,王佔偉稱其醫院關係斷了,就將包括楊念的供體們都轉給了在鶴壁淇縣一個叫楊世海的人。
  • 她只存活了74分鐘 器官捐獻好處有哪些
    這個剛出生的小嬰兒名叫「希望」,她只在這個世界上活了74分鐘,但是,她卻成為了英國歷史上年齡最小的器官捐獻者。和希望一同出生的,還有弟弟「喬希」。希望的媽媽曾經在孕檢後被告知,其中一個孩子患有先天性腦畸形,出生後也無法存活,醫生當時問這對準父母,是不是要將這個孩子流產,他們堅定的拒絕了。
  • 四川省舉辦線上緬懷偉大的遺體和器官、角膜捐獻者活動
    尊敬的遺體和器官、角膜捐獻者家屬: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四川省管理中心向廣大的遺體和器官、角膜捐獻者及家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謹以此紀念那些無私奉獻遺體和器官、角膜的捐獻者們。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悼念。
  • 衛生部副部長:對器官捐獻者採取經濟補償政策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將考慮採取對器官捐獻者進行經濟補償的政策。11月13日,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18歲青年袁振的母親陳愛雲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上簽字按手印。這是媒體報導的菏澤市首例器官捐贈案例。幾日後,11月22日,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廣州表示,我國正在創建符合國情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系,並擺脫對死刑犯器官捐獻的依賴,中國的器官捐獻體系將考慮納入一定的刺激機制,給予一定的人道救助經濟補償。
  • 子女享上學補助,致敬器官捐獻者,水滴公益這項目太暖了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紅基會」) 和山東省紅十字會、水滴公益聯合發起的器官捐獻者子女助學項目在山東省濟南市正式啟動。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副主任侯峰忠副主任表示,器官捐獻堅持「自願、無償」的原則,人體器官捐獻者在去世後捐獻器官,挽救垂危患者生命,他們的大愛善舉值得全社會的尊敬和頌揚,他們之中有些家庭的生活陷入困境,理應得到社會的關懷和幫助,器官捐獻者子女助學項目的啟動,正是社會對捐獻者家庭表達關懷的重要舉措,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精神、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具體體現,對人體器官捐獻事業的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 馬來西亞22萬器官捐獻者個人信息遭洩露
    新華社吉隆坡1月24日電(記者劉彤 林昊)馬來西亞媒體日前報導,該國超過22萬名器官捐獻者及其親屬的個人信息遭洩露,在網上被兜售。  率先報導此次個人信息洩露事件的媒體Lowyat.net是一家技術新聞網站,該網站23日晚間報導稱,洩露的信息包含器官捐獻者的名字、個人身份證號、電話號碼以及家庭住址。
  • 貴州省舉辦2020年線上人體器官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
    開展公民逝世後人體器官捐獻紀念緬懷,是《貴州省人體器官捐獻條例》賦予紅十字會的一項重要工作職責。為表達對人體器官捐獻者的崇高敬意,向社會各界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讓更多人關注人體器官捐獻事業。貴州省紅十字會已經連續三年舉行了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緬懷活動。
  • 清明將至,致敬角膜器官遺體捐獻者
    由於受疫情影響,今年各地針對遺體器官捐獻者的緬懷活動,大多採用 " 雲緬懷 "" 雲祭奠 " 的形式,向捐獻者表達哀思。在各地紅十字會與衛健委等有關部門主導下,愛爾眼科積極參與各類線上、線下紀念活動。4 月 2 日,由長沙市紅十字會主辦,長沙愛爾眼科醫院等捐獻接收單位聯合開展的 " 『生命迴響 · 雲上緬懷』 2020 年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緬懷活動 " 在紀念廣場舉行。活動採用線上直播、線下互動的形式,由參與單位代表向紀念牆敬獻花籃,鞠躬致敬。同時,婁底、嶽陽愛爾眼科醫院也在紅十字會組織下,參與角膜器官遺體捐獻緬懷活動。
  • 怎樣成為一名器官捐獻志願者?
    一定要跟家屬商量 登記後你會看到這樣一段話:「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僅意味著您表達了器官捐獻的個人意願。最終捐獻與否,取決於公民是否達到了符合器官捐獻的醫學狀態,同時最終還需要公民近親屬的同意。所以完成登記後請記得將您這份愛心告知您的家人,獲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 為什麼器官捐獻者和受捐者永遠不能見面?
    俗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捐獻器官,挽救一個生命,是積攢的大功德,在大家的心理中,被挽救的病人和家屬也應該很感激器官捐獻者,但是除非捐獻者和病人是直系親屬,否則醫院永遠不會讓他們知道對方是誰,更不會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