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是否應該補償器官捐獻者?

2020-12-01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21歲的Helene Campbell在經歷過今年的一場雙側肺移植手術後,立志要改變加拿大器官移植的現狀。

根據加拿大健康信息研究所的數據,2011年有超過4500位加拿大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其中約250位患者在等待過程中去世。在發達國家中,加拿大登記在冊的器官捐獻者數量僅處於中遊水平。9月份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了一種可能的方法————採用經濟補償的方式鼓勵器官捐獻。可惜有證據表明這種措施效果並不好。

加拿大在器官捐獻領域表現平平,雖不是最差的,但也無法和其他很多國家相比。目前,加拿大人們通過利他主義的精神成為活體器官的捐獻者,並且在捐獻時不求回報。卡爾加裡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的研究者在9月份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可以採用經濟補償的方式鼓勵器官捐獻。這意味著只要捐獻者和器官接受者的配型相符,並且同意捐獻器官,比如腎臟,那麼就可以拿到一筆錢。該文章還建議對已死亡的捐獻者的親人進行經濟補償。死亡捐獻者在加拿大所有器官捐贈者中佔有很高比例。

文章中提及的經濟補償措施還包含對活體捐獻者提供稅額優惠,如稅收抵免,或者保證捐獻者可以在恢復期間得到就業保險所提供的福利。加拿大腎臟基金會認為活體器官捐贈者不應該承受器官捐獻帶來的任何費用,而對於死亡捐獻者,應該補償給他們親友喪葬費以紀念捐贈者。

卡爾加裡大學研究者調查了不論是否患有腎臟疾病的加拿大人以及醫療專家。調查結果刊登在《美國腎臟病學會雜誌》上。總體而言,70%受訪者同意對死亡捐獻者的親屬進行補償,但只有40%的受訪者支持對活體捐獻者進行補償。這表明加拿大人十分在意活體捐獻的潛在危害,因為捐獻者必須忍受捐獻決定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

另一個結果更加有趣,45%的加拿大人支持對活體器官捐贈者進行現金補償,而在患有腎臟疾病的人群中這一比例下降到了27%。換言之,實施這一措施後最有可能受益的人群反而最不願意看到補償措施的實施。我猜想原因可能是器官接受者及家屬們不願意有人因為錯誤的原因而捐獻器官,因為這樣會讓他們產生負罪感。

加拿大人最能夠接受的經濟補償方式包括支付死亡捐贈者的喪葬費用以及減免活體捐獻者的稅收。這篇調查的作者呼籲研究者對於經濟補償對器官捐獻率的影響做更多研究,但是來自美國的數據顯示前景可能並不是那麼樂觀。美國從2004年開始已經有16個州對活體捐獻者進行稅收減免,例如允許活體捐獻者有最多一萬美元的收入可以免稅。

在投遞他們的調查文章時,研究者並不知道另外有一篇文章被投遞到了《美國移植雜誌》。這篇發表在8月的文章發現,在美國實行對捐獻者稅收減免政策的州中,每十萬人中有2.64位器官捐獻者,而沒有實行這一政策的州捐獻者比例僅僅只低了一點,為每十萬人有2.47位捐獻者,這在統計學上並沒有顯著性差異。可能是目前補償太少,無法打動人們。Kevin O'Reilly發表在《美國醫學新聞》的文章中引用一位醫生的言論,稱更多稅收減免可能產生更明顯的效果。

事實上有很多方法能夠提高器官捐獻數量。加拿大就可以通過效仿歐盟國家的措施增加死亡捐獻者的數量。歐盟國家實行了一項創舉,他們將器官捐獻從「選擇捐獻」(籤署器官捐獻卡)變成了一個「選擇不捐獻」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每個人默認都是一個器官捐獻者,除非他們特別申明不願意。

根據《經濟學人》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統計圖表,西班牙是死亡捐獻者最多的國家,比加拿大的兩倍還多,其中「默認同意捐獻系統」無疑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以心臟死亡為標準也可能會增加捐獻率,因為這意味著只要等到心臟停跳即可捐獻,而不需等到更加正式且漫長的腦死亡。加拿大很多時候是以心臟死亡為標準進行器官移植的。

以色列最近出臺了一項新的鼓勵措施:籤署器官捐贈卡意味著提升自己等待移植的序列。但是為了使這個措施順利實施,政府必須採取一定的措施以防止有些人因為自己需要器官移植而籤署器官捐贈卡。

我有一個朋友向他的兄弟捐贈了一個腎臟。對於他而言,這根本不關乎錢,而是為了幫助自己所愛的人。在無私的捐獻行為之後幾個月,我的朋友進出醫院無數次。他花了很長時間才重新開始工作。我找不出任何理由反對為那些奉獻出生命中最寶貴禮物的人們提供微末的補償。

相關焦點

  • 衛生部副部長:對器官捐獻者採取經濟補償政策
    我國擬以經濟補償刺激器官捐獻「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將考慮採取對器官捐獻者進行經濟補償的政策。11月13日,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18歲青年袁振的母親陳愛雲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上簽字按手印。這是媒體報導的菏澤市首例器官捐贈案例。幾日後,11月22日,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廣州表示,我國正在創建符合國情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系,並擺脫對死刑犯器官捐獻的依賴,中國的器官捐獻體系將考慮納入一定的刺激機制,給予一定的人道救助經濟補償。
  • 衛生部:考慮給器官捐獻者人道救助經濟補償
    ,給予一定的人道救助經濟補償。全球器官捐獻率最高的是西班牙,平均每百萬居民中有34名捐獻者,我國內地只有0.03名,兩者相差1000倍。僅1%患者能等到器官作為國家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多年來為創建符合中國國情的器官捐獻與移植體系不懈努力。
  • 晶報評論: 解讀新加坡人體器官捐獻第三方補償
    記者在查閱國內外相關法規時發現,新加坡在人體器官移植立法方面的一段歷程,或許值得借鑑:  2009年,新加坡通過了人體器官移植修正法令,並於同年11月1日起生效自此,器官捐獻者最高將會得到2.6萬新元(約13萬元人民幣)的保健補償。對此,新加坡媒體的評價是:這項措施保障了器官捐獻者與接受者雙方的利益,受到普遍歡迎和支持。
  • 我國將逐步形成人體器官捐贈體系 生前可獲補償
    來源:山東商報  商報北京消息(山東商報—山東新聞網記者 楊芳) 為腦死亡立法,一直是這幾年大家關注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器官移植專家。他們認為如果國家能為腦死亡立法,就能推動器官移植事業的發展,為越來越多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提供二次生命。
  • 致敬器官捐獻者及家屬
    2010年,我省啟動實施器官捐獻,至今,通過遺體和器官捐獻者挽救的生命已經有近5000人。近日,浙江省紅十字會在杭州錢江陵園為10位捐獻者舉行了一場集體安葬儀式,向他們以及家屬的大愛致敬。浙江大學醫學院醫學生宣誓:「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 器官捐獻與獲取的倫理問題
    堅持知情同意的原則  知情同意原則從兩個方面得到倫理學支持,即尊重捐贈者的人格和保護捐贈者的權利。有效的知情同意有利於維護良好的醫患關係,知情是做出自主選擇的前提。在獲取捐獻器官之前,對於潛在的器官捐獻者,要充分告知其家屬病情及預後,是否撤出生命支持應徵得家屬同意,並與捐獻者家屬籤訂器官捐獻知情同意書。
  • 骨髓捐獻者悔捐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四)基於器官捐獻的規定賦予之撤銷權之所以想要將骨髓捐贈者反悔,拒絕捐獻的行為以撤銷權賦予之,則是因為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規定:「公民捐獻其人體器官應當有書面形式的捐獻意願,對已經表示捐獻其人體器官的意願,有權予以撤銷」。由此可知,《條例》中對器官捐獻者賦予撤銷權,從法律上明確了其權利。
  • 昆明:祭奠器官捐獻者 傳遞人間大愛
    原標題:祭奠器官捐獻者 傳遞人間大愛 昨日,由昆明市紅十字會、昆明市衛生計生委、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共同舉辦的「攜手·生命接力」2018年清明緬懷紀念活動在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甘美醫院器官捐獻者紀念園舉行。
  • 器官捐獻的7個秘密:器官是否定向分配、是否有償,死囚是否可捐
    120公裡珠廣心臟速遞、醫院職工捐獻器官……近日,廣州器官捐獻與移植的故事,牽動了無數人的心,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器官捐獻與移植的關注。2015年,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器官捐獻由誰決定?捐獻者和受捐者為何不能見?器官如何分配?南都為您揭秘。
  • 「南方都市報」捐獻者媽媽:將來的我,會是器官捐獻者紀念碑上的一...
    黃潔夫:因為器官捐獻者 我國移植事業今年一枝獨秀2016年,我國的公民捐獻器官2776例;2017年達到了4080例;2018年達到6302例;2019年5800多例,今年維持了去年的捐獻量。「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因新冠疫情影響,器官移植處於停頓、半停頓狀態時,中國一枝獨秀。這其中,離不開器官捐獻者和他們家屬的貢獻。」
  • 山東明確器官捐獻不實行「腦死亡」標準
    本報記者 劉軍 攝  器官捐獻是否實行「腦死亡」標準?   捐獻者是否可反悔?  如何做到讓捐獻者和家屬都滿意?   山東試點何時開始?「器官捐獻這條路遲早要走,晚走不如早走,但不能急於求成。」玄興華說,他對此持樂觀態度,「現在願意登記捐獻遺體的人那麼多,他們連自己的遺體都同意捐出來搞科學研究,難道還會在乎把器官移植給別人?」  應該給捐獻者一個「說法」  「在對捐獻者的人文關懷方面,我們肯定會認真研究,讓捐獻者的價值得到體現,並讓捐獻者的家屬滿意。」
  • 清明緬懷 致敬人體器官捐獻者
    &nbsp&nbsp&nbsp&nbsp「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隨,蟲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nbsp&nbsp&nbsp&nbsp3月29日,清明節即將到來之際,省紅十會、省衛計委、省民政廳聯合舉行緬懷活動,向四川人體器官捐獻者致敬
  • 新華網:千萬別讓器官捐獻又毀在紅會手裡
    人體器官作為稀缺資源,是各方爭奪對象。地方紅會是器官捐獻的第三方機構,掌握捐獻者資源。據報導,廣東、江蘇等多地紅會存在要求醫院認捐來換取器官捐獻資源的現象,一例器官甚至要捐10萬。醫院認為紅會對捐款帳目沒有做到公開,有為自己牟利之嫌。
  • 中國器官捐獻數量世界第二 是否可給捐贈人部分補償?
    中國器官捐獻數量世界第二 是否可給捐贈人部分補償?2月28日,2019年中國器官獲取組織大會在武漢召開。2018年我國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6302例,加上2545例親屬間移植,每百萬人口年捐獻率(PMP)達到6.8,創歷史新高;182家具備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共完成器官移植手術20201例,較2017年增加21%,捐獻、移植數量均位居世界第2位。本次大會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聯合主辦。來自全國器官移植界的380多名專家和多名國際器官捐獻和移植專家參加會議。
  • 馬來西亞22萬器官捐獻者個人信息遭洩露
    新華社吉隆坡1月24日電(記者劉彤 林昊)馬來西亞媒體日前報導,該國超過22萬名器官捐獻者及其親屬的個人信息遭洩露,在網上被兜售。  率先報導此次個人信息洩露事件的媒體Lowyat.net是一家技術新聞網站,該網站23日晚間報導稱,洩露的信息包含器官捐獻者的名字、個人身份證號、電話號碼以及家庭住址。
  • 來到世上僅十幾天,卻成為鶴壁最小的器官捐獻者……
    >▲市紅十字會志願者每年都會看望捐獻者家屬,圖為市紅十字會志願者看望我市首例器官捐獻者李陽的母親(左三)。我市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李陽的母親,成為一名器官捐獻宣講員,希望通過宣講李陽的故事能夠感染更多人,引起更多人關注。「器官捐獻神聖而偉大,在我協調的案例中,有不少家屬因為習俗放棄捐獻,造成器官資源的浪費。
  • 每年30萬患者等器官源 捐獻器官志願年內可在線登記
    全國已實施人體器官捐獻整700例,僅1/3捐獻器官同步進入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中進行分配今年6月底,中國人體器官捐獻信息管理系統有望上線運行,首步啟動器官捐獻志願者的在線登記註冊功能。這意味著,今後,中國公民可在線登記自己在身後自願無償捐獻器官的志願。
  • 為什麼器官捐獻者和受捐者永遠不能見面?
    俗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捐獻器官,挽救一個生命,是積攢的大功德,在大家的心理中,被挽救的病人和家屬也應該很感激器官捐獻者,但是除非捐獻者和病人是直系親屬,否則醫院永遠不會讓他們知道對方是誰,更不會見面。
  • 清明將至,致敬角膜器官遺體捐獻者
    由於受疫情影響,今年各地針對遺體器官捐獻者的緬懷活動,大多採用 " 雲緬懷 "" 雲祭奠 " 的形式,向捐獻者表達哀思。在各地紅十字會與衛健委等有關部門主導下,愛爾眼科積極參與各類線上、線下紀念活動。4 月 2 日,由長沙市紅十字會主辦,長沙愛爾眼科醫院等捐獻接收單位聯合開展的 " 『生命迴響 · 雲上緬懷』 2020 年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緬懷活動 " 在紀念廣場舉行。活動採用線上直播、線下互動的形式,由參與單位代表向紀念牆敬獻花籃,鞠躬致敬。同時,婁底、嶽陽愛爾眼科醫院也在紅十字會組織下,參與角膜器官遺體捐獻緬懷活動。
  • 2020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人體器官及遺體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在...
    4月3日,2020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人體器官及遺體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在都江堰市味江陵園隆重舉行,該活動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辦,都江堰市民政局等單位支持,都江堰市味江陵園承辦,相關部門領導、捐獻者家屬、醫務工作者等向人體器官及遺體捐獻者表達了哀思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