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考慮給器官捐獻者人道救助經濟補償

2020-11-26 騰訊網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中國的器官捐獻體系將考慮納入一定的刺激機制,給予一定的人道救助經濟補償。 CFP供圖

本報訊(記者代麗麗)為期三年的器官移植試點終於要在全國全面鋪開了。昨天,衛生部和中國紅十字會舉行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視頻會議,會上傳來消息,我國目前已初步建立全國器官移植和捐獻體系,從本月開始,人體器官捐獻將從之前的19個試點省份擴展到全國所有省份,目前已確立了164家有資質和能力的醫院承擔捐獻和移植工作。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的信息,將實現全國聯網。

試點實現捐獻659例

2012年11月,17歲的廣東女孩吳華靜遭遇車禍死亡,父親代女兒完成了她生前曾許下的捐獻器官的心願。當時正在廣東開會的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被她的大愛所感動,趕赴醫院,親自主刀幫她完成了器官捐獻的心願。最終,她的肝臟、腎臟讓三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她的角膜讓兩位患者重見光明。吳華靜的事跡再次引發了社會對於我國器官捐獻事業的關注。

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透露,我國自2010年3月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截至今年2月22日,共實現捐獻659例,捐獻大器官1804個。拯救了數以千計的患者。其中,捐獻例數在前三甲的省份分別是廣東、浙江和湖南。

據悉,目前,我國人體器官移植數量僅次於美國,但隨之而來的器官來源問題成為目前的最大障礙。全球器官捐獻率最高的是西班牙,平均每百萬居民中有34名捐獻者,我國內地只有0.03名,兩者相差1000倍。

僅1%患者能等到器官

作為國家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多年來為創建符合中國國情的器官捐獻與移植體系不懈努力。在昨天的視頻會議上,談到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即將全面推開時,已經67歲的他幾度哽咽,「有了自己的器官捐獻體系,中國就能揚眉吐氣、光明正大地在世界器官移植的舞臺上發言,這也是中國器官移植醫生的夢。」黃潔夫說,一直以來我國的器官匱乏,而且來源混亂,制約了器官移植事業的發展。

據了解,我國目前的器官移植主要還是依靠死囚捐獻,移植死囚的器官佔到總量的60%到70%左右,而公民間的自願捐獻目前只佔極少的一部分。

昨日,武警總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醫師劉煜,市政協常委、首都醫科大學放射科主任李昆成透露,目前,我國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已經達到了100萬左右,而真正能夠做上移植手術的只有1萬人,其中需要做肝移植的患者是每年20萬到30萬,但是達到願望的人只有3000到4000人。很多需要心臟、肝臟、肺臟這些器官的患者都在等待中就不在了。

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落戶天津

據了解,上個月全國統一的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已經成立,目前該中心已經正式開展工作。今後醫院如果獲得了一個器官,就必須通過衛生部器官分配和共享系統進行統一的分配。

趙白鴿透露,3年試點期間,我國成立了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委員會,以及由多學科人才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而最近剛剛成立的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雖然註冊在北京,但辦公地點將設在天津。這是因為天津不僅出臺了我國首部人體器官捐獻法規,同時還擁有全國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未來,該捐獻管理中心將集合醫療、衛生、倫理、信息、經濟學、醫政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為整個國家的器官捐獻和移植管理工作奠定組織學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器官捐獻試點實施前,志願捐獻者器官來源的比例約低於5%,而根據2012年我國肝腎移植情況的統計結果,志願捐獻者器官來源的比例已經達到13%。

「如果我們從三甲醫院開始,捐獻體系達到中等水平,每年至少有4萬人可以捐獻約11萬個器官,可以滿足1/3的器官捐獻要求。美國是4:1,中國很快就能做到3:1,超過美國。」黃潔夫說。

器官捐獻將全國聯網

趙白鴿透露,今年整個器官捐獻的信息將全國聯網,力爭在研究、借鑑國外成功模式的基礎上,將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的信息管理系統研發成功並上線,以期在最短時間內,使我國的整個人體器官捐獻的動態變化及時反映出來。

「我們希望今年完成這個任務,否則『器官從哪兒來,到哪兒去』都不明晰。」趙白鴿表示,信息系統在國外包括四部分,分別是申請、註冊、分配和評估,我國整個系統也是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但全部完成需要一定時間。「到今年年底,我們希望能把註冊、申請部分完成,然後再逐漸發展到分配和評估。」

據悉,中國器官捐獻信息管理系統和已上線試運行的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將形成覆蓋全國的兩套並行網絡。器官捐獻協調員從捐獻信息系統發現潛在捐獻者,並協調完成相關法律工作。

器官分配將遵從3大原則

據介紹,我國目前正在衛生部的主導下,建立人體捐獻器官的分配系統。它將主要以三個原則為基礎。第一是病情原則,會做專業的器官評分。第二是就近原則,比如在本市獲取的器官,可優先由北京市的各個移植醫院來分配。第三個是年齡的原則,孩子要優先於老人。由於該分配系統是公開的,所有的器官移植的單位,要把等待病人的相關信息都錄入到網上去,分配系統根據在網上登記的這些病人的排名進行工作。系統包括器官移植等待者預約名單系統和器官捐獻者登記以及器官匹配系統。

平均26分鐘分配一個器官

與此同時,每一次分配痕跡都將被永久地保留在資料庫中。如果有疑義,可以隨時重建任何一次的分配。同時整個分配過程,受到身體器官捐獻工作委員會監督。系統不僅從技術上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分配的公平性,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匹配的質量和效率。根據統計,經過分配系統進行分配,從錄入提供者信息後開始分配,到器官真正分配到等待者身上,整個分配過程平均用時26分鐘,其中匹配環節的平均用時僅為0.96秒。

捐獻救助不是器官買賣

在人體器官捐獻中,堅持自願無償捐獻是一個基本原則,但是在實際捐獻中,對困難捐獻者家庭的人道救助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

「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我國的器官捐獻同樣適用無償原則,即捐獻者本身不應也無法從捐贈中獲得直接利益,這是必須強調的。」衛生部部長陳竺明確表示,對一些捐獻者故後的家庭老人、子女的捐獻救助,絕不是器官買賣,而是符合社會學、醫學和倫理學準則的人道主義救助。「我們正在探索一個有中國特色的完善的捐獻救助體系,逐步完成救助政策,形成捐獻後救助工作機制。」

作為非試點城市,北京有望於年內正式建成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中心建成後,將整合全市20餘家器官移植醫院,公開專門的熱線,利用這個統一的平臺受理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和聯繫。

花絮

陳竺要做器官捐獻首個志願者

「早在幾個月前,陳竺部長曾向我表示,要做衛生部首個籤訂人體器官捐獻協議的志願者,讓我非常感動。」黃潔夫在發言中透露。

對此,在場的衛生部部長陳竺的回答顯得很低調。他由衷地說:「這是我的一個心願。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在上世紀80年代出國留學期間,在法國親眼看到了導師之一、諾貝爾獎獲得者親手創建法國移植技術的開創性工作。我本人也十分願意向器官捐獻者、志願者學習,加入到這一隊伍中,同時要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接受必要的培訓。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是渺小的,但是我想,如果我們的社會很多人都能夠投入到這項事業中,那麼涓涓細流就能匯成大江。」

隨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也鄭重表示:「我願意重申三年前開展這項器官移植試點工作時的心願,當一名器官捐獻的無償志願者。」

相關焦點

  • 衛生部副部長:對器官捐獻者採取經濟補償政策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將考慮採取對器官捐獻者進行經濟補償的政策。比如住院醫療費用的減免、捐贈者家庭的醫療保險、困難救助、學費優惠、稅收減免,包括殮葬費用等都可以納入考慮。」11月13日,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18歲青年袁振的母親陳愛雲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上簽字按手印。這是媒體報導的菏澤市首例器官捐贈案例。
  • 每年30萬患者等器官源 捐獻器官志願年內可在線登記
    通過移動終端登錄捐獻信息系統,與醫院上報的信息比對,可迅速確定潛在器官捐獻者的基本情況;確定捐獻後,捐獻者信息還可通過移動終端,自動進入全國統一的捐獻器官分配系統,實時進行公平分配。籌建器官捐獻人道救助金針對器官捐獻者身後的救助問題,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劉維新表示,正在籌建我國的人體器官捐獻人道救助基金,並探討出臺這個公益基金的使用和管理辦法。但劉維新強調:器官捐獻本身是無償的,基金對捐獻者身後的經濟困難家庭給予一定物質上的幫助,是人道救助,而非「經濟補償」或「經濟激勵」。
  • 晶報評論: 解讀新加坡人體器官捐獻第三方補償
    當時,新加坡衛生部對該國人體器官移植法案提出四項修訂時,雖獲得絕大多數該國議員贊同,三讀通過,但期間經過多次激烈辯論。  針對當時該國的修正法案允許,在新加坡的活體器官捐獻者,日後可獲得合理補償,為此,在三讀時,該國議員在兩天時間裡,針對器官移植法案進行激烈辯論。多數議員同意給予捐獻者合理補償的做法公平,能協助腎病患者更快找到適合移植的腎臟。
  • 加拿大是否應該補償器官捐獻者?
    在發達國家中,加拿大登記在冊的器官捐獻者數量僅處於中遊水平。9月份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了一種可能的方法————採用經濟補償的方式鼓勵器官捐獻。可惜有證據表明這種措施效果並不好。加拿大在器官捐獻領域表現平平,雖不是最差的,但也無法和其他很多國家相比。目前,加拿大人們通過利他主義的精神成為活體器官的捐獻者,並且在捐獻時不求回報。
  • 我國將逐步形成人體器官捐贈體系 生前可獲補償
    來源:山東商報  商報北京消息(山東商報—山東新聞網記者 楊芳) 為腦死亡立法,一直是這幾年大家關注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器官移植專家。他們認為如果國家能為腦死亡立法,就能推動器官移植事業的發展,為越來越多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提供二次生命。
  • 長江日報:器官管理 捐贈可補償 交易須提防
    日前,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中國正在創建符合中國國情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系,器官捐獻體系將考慮納入一定的刺激機制,給予一定的人道救助經濟補償。這一機制將主要由紅十字會部門運作,衛生部門、醫院、醫生都不參與其中。   器官捐獻補償問題並不是生命倫理學裡的新議題。
  • 記者調查74例人體器官捐獻 近八成出於經濟考量
    因此,家屬該得到的權益(主要是經濟利益),他們一分都不願少。  在這類捐獻行為中,因為畢竟涉及到了補償、撫恤等問題,經濟因素也成了促成捐獻的引擎。  按國際通行標準,器官移植中心要負擔捐獻人確定移植後的生命體徵、器官維護和評估費用。
  • 讓生命更具光輝 中國紅基會等啟動器官捐獻者子女助學項目
    原標題:讓生命更具光輝 中國紅基會等啟動器官捐獻者子女助學項目記者2日從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獲悉,器官捐獻者子女助學項目已正式啟動。項目負責人表示,希望更多關注人體器官捐獻的有識之士加入這項生命接力的工程中來,讓生命更有尊嚴、更具光輝。
  • 子女享上學補助,致敬器官捐獻者,水滴公益這項目太暖了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紅基會」) 和山東省紅十字會、水滴公益聯合發起的器官捐獻者子女助學項目在山東省濟南市正式啟動。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副主任侯峰忠副主任表示,器官捐獻堅持「自願、無償」的原則,人體器官捐獻者在去世後捐獻器官,挽救垂危患者生命,他們的大愛善舉值得全社會的尊敬和頌揚,他們之中有些家庭的生活陷入困境,理應得到社會的關懷和幫助,器官捐獻者子女助學項目的啟動,正是社會對捐獻者家庭表達關懷的重要舉措,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精神、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具體體現,對人體器官捐獻事業的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 衛生部副部長:死囚是我國器官移植主要來源
    昨日,在全國政協小組討論會上,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在衛生部和紅十字會組織下,我國即將建立器官移植應對系統,增加器官移植的分配公信力和執法力度。黃潔夫說,器官緊缺是我國器官移植髮展的瓶頸。由於缺乏公民自願捐獻,死囚器官成了器官移植的主要來源。
  • 好人有好報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終身免交用血費用
    2.對家庭經濟困難的捐獻者,給予一次性人道慰問經費2000-20000元/人。3.按規定享受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保障等相關政策,在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保障中納入優先保障範圍。4.給予捐獻者一次性慰問經費2000元,給予上年度捐獻者回訪慰問經費1000元。
  • 萍鄉建設生命之花紀念園 將給遺體器官捐獻者一個溫暖的"家"
    ,用於安放遺體器官捐獻者的靈魂,讓家屬有所念想。紀念園的建設,讓全社會對捐獻者的奉獻精神有了敬仰之所,為捐獻者的親屬提供了寄託哀思的瞻仰之地,是助推殯葬改革事業的重要一環,也是服務遺體器官捐獻事業、給予捐獻者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能有效弘揚和傳播人道文化。
  • 來到世上僅十幾天,卻成為鶴壁最小的器官捐獻者……
    >▲市紅十字會志願者每年都會看望捐獻者家屬,圖為市紅十字會志願者看望我市首例器官捐獻者李陽的母親(左三)。我市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李陽的母親,成為一名器官捐獻宣講員,希望通過宣講李陽的故事能夠感染更多人,引起更多人關注。「器官捐獻神聖而偉大,在我協調的案例中,有不少家屬因為習俗放棄捐獻,造成器官資源的浪費。
  • 器官捐獻與獲取的倫理問題
    現今,我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器官移植大國,其種類和成功率也都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近年來,為規範器官移植倫理 Donation and Procurement 工作、擴大器官來源,我國積極探索公民逝世Citizen Death後器官捐獻體系。
  • 衛生部原副部長:器官移植有望納入大病醫保
    8月6日至8日,2015年中國器官移植大會在武漢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表示,中國器官移植迎來新的拐點,移植數量已經超過歷史紀錄,越來越多的公民將加入自願捐獻的隊伍,我國也準備著手將器官移植納入醫保大病救助的範疇。
  • 骨髓捐獻者悔捐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除了自願、無償原則,骨髓捐獻中還有一重要原則,捐獻者無特定對象原則。該原則是指中華骨髓庫對於每一個捐獻者捐獻的骨髓,起初並沒有特定的救助對象,而是為了所有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正是因為其沒有特定的救助對象,所以該合同還是一種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贈與合同。為了進一步了解骨髓捐獻行為的法律性質,需要了解骨髓捐獻的一般流程。
  • 醫院器官移植缺口大 每年做100臺手術500人排隊
    省醫院器官移植缺口恁個大 100臺手術 500人排隊苦等  領駕照登記器官捐獻意願有望年內實現 市交管部門:收到通知就執行  近日,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受訪時表示,我國有望在年內實現申領駕照時進行器官捐獻意願登記
  • 雲南出臺新規 將設人體器官捐獻救助金
    11月26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的《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明確:我省紅十字會將設立人體器官捐獻救助金,救助經濟困難的捐獻人家庭或者接受人。,恢復原貌的;未經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進行人體器官分配的,人體器官獲取組織將被責令改正並暫停其3個月人體器官獲取活動,情節嚴重的,停止其人體器官獲取活動,所屬醫療機構3年內不得再申請成立人體器官獲取組織。
  • 捐獻器官 家屬有望獲補助
    衛生部《中國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日前經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討論通過,近期印發全國。  新規對器官獲取組織予以規範,今後器官移植試點醫院如獲得器官,需要由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來分配。
  • 衛生部:謹慎對待活體器官移植 實行從緊管理原則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介紹基本情況  (中國網 趙娜/攝影)    2008年4月11日(星期五)上午,衛生部在五樓新聞發布廳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此次例行發布會主題為衛生部要求各地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貫徹實施有關工作。發布會還公布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聞發言人名單及新聞發布工作機構電話,並回答記者提問,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