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原副部長:器官移植有望納入大病醫保

2020-11-30 央廣網

  黃潔夫在2015年中國器官移植大會上發言。本報記者 胡夢 攝

  長江商報消息中國自願捐獻器官者6年增40倍,今年移植數量超歷史紀錄

  □本報記者 胡夢 實習生 胡依雯

  「今年我國的器官移植數量已超過歷史最高水平,預計將超過1萬例。」

  8月6日至8日,2015年中國器官移植大會在武漢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表示,中國器官移植迎來新的拐點,移植數量已經超過歷史紀錄,越來越多的公民將加入自願捐獻的隊伍,我國也準備著手將器官移植納入醫保大病救助的範疇。

  2010年我國開始公民自願捐獻器官試點,2013年全面鋪開,截至去年,中國大陸公民自願捐獻量已躍居亞洲第一,我國成為世界上建立自願捐獻體系最快的國家,也成功完成了從依賴司法渠道到公民自願捐獻器官獲取的轉型。

  湖北自願捐獻居全國第二

  從今年1月1日起,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來源,徹底斬斷了「死囚」器官來源。黃潔夫認為,我國已經成功實現了由依賴司法渠道,到公民自願捐獻獲取器官的轉型。

  2010年,公民自願捐獻器官僅34例,移植器官總數為88例;到今年8月3日,公民自願捐獻達到1479例,移植器官總數為4066例。「今年的 器官移植數量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預計將超過1萬例,將有2500人自願捐獻器官。」黃潔夫說,按照這個勢頭,明年有望突破2萬例,而現在登記在分配系 統的需要移植的病人為3萬人。截至2014年,中國大陸公民自願捐獻數量已躍居亞洲第一。

  那麼,器官移植的缺口究竟還有多大?黃潔夫解釋,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只有3萬例,並不代表只有這3萬人需要移植,這是因為全國僅169家醫療機構具備移植資質,能做器官移植的醫院和醫生相對於整個醫療界來說還是太少。美國3億人口卻有320多家醫院具備移植資質,從事器官移植的醫生超過1000人。也就是說,中國醫生數量和病房數量不能滿足移植需求,目前能進行肝移植的醫生不足200人,能進行腎移植的醫生也不足200人。因此,需要擴大移植醫生隊伍。未來幾年內,預計有30萬人可通過移植獲取新生。

  目前從全國公民自願捐獻器官的情況看,廣東省位列第一,湖北居第二位。中國器官移植技術發源於湖北,我國第一家獲得心臟死亡器官捐獻資質的醫院就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黃潔夫認為,湖北在公民器官捐獻中佔有重要地位。

  器官移植費用有望固定

  很多患者認為,移植器官需要天文數字的醫藥費,動輒幾十萬元的費用,加上移植後終身服用抗排斥藥物的沉重負擔,使不少貧困家庭的患者生命就止於此。器官移植在全世界範圍內所需費用情況如何?

  黃潔夫介紹,在美國,肝移植需要60萬美元,腎移植需要30萬美元,與中國肝移植60萬人民幣、腎移植30萬人民幣左右的費用相比,幾乎是中國的6倍多。有患者質疑,既然器官都是公民自願無償捐獻的,那麼費用為何還這麼高?

  黃潔夫解釋,器官的獲取、移植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在美國光取器官的費用就高達約40萬人民幣,這是因為器官的獲取手術、運輸、保存、檢測等都需要費用支撐,因此所有的收費都與器官本身無關。在目前公民自願捐獻的情況下,費用僅為獲取和醫療費用相加。這與以往通過司法渠道獲取器官有著本質的區別,以往甚至發展到價高者得,器官移植只能是富人的遊戲,而現在,通過電腦公平分配的器官移植,已經是陽光透明的了。將來,我國也將對器官移植進行單病種費用核算,有望固定器官移植的單病種費用。

  黃潔夫透露,隨著我國公民自願捐獻器官氛圍越來越濃,器官的來源越來越陽光、透明,公民自願捐獻器官也將全面鋪開。「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恰當的時機去 研究大病救助政策了。」他介紹,幾乎所有的國家包括印度、古巴在內,都將器官移植納入醫保或者大病救助。因為器官移植是生與死的抉擇,移植就是生,不移植 就是死,器官移植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老百姓的救命法,因此我國也將著手制定大病救助的政策。

  但是至少今年這個政策還不能出臺,因為涉及到非常多的病種,也跟國家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我們將逐步制定單病種,一步步將器官移植費用納入大病救助範圍。」黃潔夫表示,明年全國兩會,他將繼續上交提案,內容是關於將供體、受體的移植都納入大病救助範圍。

  專家不看好「人工器官」發展

  正如黃潔夫所說,人體器官是上天的禮物,是無價之寶,所有器官捐獻除了人道補償外,都是無償的,我國刑法明令禁止器官買賣,最高刑罰是死刑。是否有可能發展出人工器官或用其他物種器官代替人體器官?

  黃潔夫認為,20年內不可能有人工肝、腎、心臟和肺來替代人體器官,目前的技術發展還遠遠達不到這個水平,因為器官是細胞、組織形成的複雜系統,光肝臟就可能有上億個細胞;同時,也不可能用其他物種來替代,之前炒得較火的豬肝代替人體肝臟都不可能,物種間的不同會產生超級排斥反應,而且一旦豬身上的病傳染給人類,人類沒有任何抵抗力,將成為毀滅性的災難。

  中南醫院肝膽研究所所長葉啟發教授介紹,目前諸如幹細胞、人工肝等技術只能是暫時緩解,延長患者幾天的生命,為尋找器官來源爭取一點時間,無法從本質上取代器官移植。

  那麼,是不是公民自願捐獻器官普及後,親屬間的活體移植就將退出呢?黃潔夫認為,正是因為器官來源越來越透明,活體移植政策也許會放寬,比如今後朋友之間也能捐獻,同時,應該鼓勵供體家屬與受體見面,讓他們看到陽光下生命的延續。(高翔對此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腎移植有望率先納入大病醫保
    中國年均捐獻量位居亞洲第一,到2020年將建300家器官移植示範醫院  「攜友登攀黃鶴樓,捐獻大業繞心頭,大道之行天地寬,恰似長江奔東流。」  這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日前在中國器官捐獻移植論壇上回憶,幾年前攜友到黃鶴樓,憂於國內器官捐獻事業的發展而寫下的詩句。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今後器官移植可納入醫保
    每年兩會,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都是媒體「聚焦」的對象,他一直致力於推動建立陽光、透明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系。:今後器官移植可納入醫保《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侯雋 謝瑋丨兩會現場報導每年兩會,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都是媒體「聚焦」的對象,他一直致力於推動建立陽光、透明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系。
  • 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器官移植將納入醫保是必然趨勢
    原標題:器官移植將納入醫保 值得我們期待   全國政協常委、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階段,制約器官移植例數的不是器官供體的短缺,而是經濟原因。很多人都交不起這個錢,很多窮人難以支付移植費用,未能進到醫院裡。今後,我們的器官移植就可以納入醫保中去,納入基本醫療中去(3月6日《南方都市報》)。
  • 陽光下的器官移植費用應納入大病醫保
    點擊查看 日前,梵蒂岡教皇科學院舉辦了「反對器官販賣全球峰會」,中國應邀參加,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席、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作為中方代表,用數據和事實說話,介紹了中國器官移植情況。器官捐獻能讓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獲得新生,讓逝者的生命得以存續。
  • 中國器官移植費用將定標準,原衛生部副部長稱「全球最便宜」
    中國器官移植費用將定標準,原衛生部副部長稱「全球最便宜」 澎湃新聞記者 閆鵬飛 2015-08-23 18:11 來源
  • 腎移植應納入大病醫保體系
    2016-03-04 15:59:10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邱晨輝 玄增星   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接受採訪時透露
  • 中國器官移植費用將定標準 原衛生部副部長稱「全球最便宜」
    據澎湃新聞消息,8月22日,全國政協常委、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透露,關於器官移植,中國現在沒有統一的費用標準標準,但國家衛計委在跟一些試點單位進行中國器官移植費用完善工作,準備將器官移植做成單病種收費,未來中國器官移植的費用,跟世界相比是最便宜、最可及的,而且是高質量的。
  • 腎移植或將納入全面醫保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日前在廣州市舉行。全國政協常委、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2016 年「兩會」上,他將與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分別向全國政協會議和全國人大會議遞交提案,建議將腎移植納入大病醫保。黃潔夫稱,該計劃已得到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最高領導同意,一些地市領導也表示願意讓醫保覆蓋腎移植。黃潔夫表示,腎病透析非常痛苦,會嚴重影響透析病人的正常工作,而腎移植的費用僅僅是透析的三分之一。
  • 器官移植費用高昂讓患者望而卻步
    這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日前在中國器官捐獻移植論壇上回憶,幾年前攜友到黃鶴樓,憂於國內器官捐獻事業的發展而寫下的詩句。「事實證明,我們通過努力,迎來了器官捐獻春天,今年中國成為世界器官捐獻第二大國,毫無問題。」長江商報記者在該論壇上了解到,2015年作為中國器官來源「轉折年」,其捐獻數量超過2013年與2014年捐獻數量的總和。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談死囚器官移植利益鏈
    原標題: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談死囚器官移植利益鏈   原衛生部副部長、現任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黃潔夫做客鳳凰衛視節目《公益中國》,談取消死囚器官移植。他在節目中表示,死囚器官移植形成了利益鏈變得骯髒,周永康落馬才打破這種利益鏈。  以下是文字實錄:  解說:本期《公益中國》,邀請全國政協常委,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講述中國廢除死囚器官移植的經過。  2015年2月24日,浙江省首例跨國人體器官捐獻在杭州完成,並連夜進行移植手術。
  • 衛生部副部長:死囚是我國器官移植主要來源
    死囚是器官移植主要來源 供應量不足需求的百分之一 衛生部副部長表示——器官移植條例年內完成修改本報訊(記者王永生)《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年內完成修改昨日,在全國政協小組討論會上,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在衛生部和紅十字會組織下,我國即將建立器官移植應對系統,增加器官移植的分配公信力和執法力度。黃潔夫說,器官緊缺是我國器官移植髮展的瓶頸。由於缺乏公民自願捐獻,死囚器官成了器官移植的主要來源。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器官移植法治化刻不容緩
    曾在衛生部任職副部長的全國政協委員黃潔夫,每年兩會上所談最多的都是器官移植這個話題。中國的器官移植一直都在爭議中前行,死囚器官曾經是這個行業的一個死結。由於這種難以公開透明的器官來源也導致器官移植市場混亂,非法器官買賣屢禁不止。
  • 衛生部副部長談器官移植 提出兩種死亡判斷標準
    衛生部副部長談器官移植 提出兩種死亡判斷標準《人體器官移植管理條例》(討論稿)已準備在全國範圍內進一步徵詢意見,衛生部黃潔夫副部長今天在長沙湘雅三醫院詳細介紹了即將面世的《條例》。《條例》如果通過,我國將實行心跳停止、腦死亡兩種標準並存,兩種自主選擇的方針。我國器官移植髮展有望走上一個新臺階。
  • 器官移植,有望全部納入醫保!當死亡無可避免,唯有愛可以延續
    182家具備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共完成器官移植手術20201例,較2017年增加21%,捐獻、移植數量均位居世界第2位。我國正通過日臻完善的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讓人體器官資源得到公平、透明、高效的分配。與此同時,我國器官移植技術達到新高度:肝臟移植技術實現國際領跑;供受者血型不相容腎臟移植技術得到突破;單中心心臟移植臨床服務能力居世界前列,移植技術突破6小時禁區。
  • 衛生部副部長:目前用腦死亡者器官進行移植非法
    中新網11月16日電 據信息時報報導,11月3日,在醫生告知陳桂馨腦死亡時,番禺王傑豪三姐弟開始了捐贈媽媽的器官之旅。國家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指出,目前使用腦死亡者的器官進行移植屬非法行為。  國家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前日在廣州出席《全國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峰會》表示,腦死亡是科學的進步,已有89個國家和地區對腦死亡做了立法。衛生部起草完成了腦死亡標準,但立法工作還有待於全國人大決議。昨日黃潔夫進一步指出,中國尚未對腦死亡進行立法,目前使用腦死亡者的器官進行移植屬非法行為。  至今為止,全國已有24位腦死亡患者捐贈了106個器官,救助了100例患者。
  • 衛生部副部長:對器官捐獻者採取經濟補償政策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將考慮採取對器官捐獻者進行經濟補償的政策。幾日後,11月22日,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廣州表示,我國正在創建符合國情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系,並擺脫對死刑犯器官捐獻的依賴,中國的器官捐獻體系將考慮納入一定的刺激機制,給予一定的人道救助經濟補償。比如減免器官捐獻者及其家人的住院醫療費用、減免器官捐獻者的殮葬費用等。
  • 中國人體器官移植已進入立法程序
    「全國器官移植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4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前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我國將出臺「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目前已經進入立法程序。 摘要:   近幾年,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素質不斷提高,社會上器官捐獻人群增多,給無數患者帶去了生命的希望,其中,器官捐獻和移植相關問題引起公眾的關注。
  • 中國器官移植現狀:有錢的等器官 沒錢的放棄
    中國的器官移植存在巨大供需缺口,缺器官,缺醫生,也缺醫院。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國每年等待器官移植者實際人數為兩萬多人,而全國只有幾百位器官移植醫生,能夠開展的手術在1萬例左右。具有器官移植手術資質的醫院只有169家,其中肝移植70多家,腎移植90多家,心臟移植的20家,肺移植的還不到20家。
  • 中國器官移植收費將有統一標準
    由於中國的醫療服務價格由價格部門審批發布,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將負責提出器官移植服務的內容、項目標準、成本評估及可行性價格標準、收費模式的論證。  黃潔夫說,去年,我國已實現移植器官全部來自於公民自願捐獻,相信器官移植也將變成公開、透明、收費有標準,醫保有覆蓋的醫療服務。
  • 器官移植「推手」黃潔夫的二十年
    半個月後,這位69歲的衛生部原副部長對《鳳凰衛視》記者講起這個故事,聲音平靜又輕柔。這個年輕人的父母「得知了中國從2015年1月1日開始,取消了死刑器官的利用,才做的決定」。黃潔夫說,「他們捐這個器官,就表示中國的器官捐獻體系已經和國外一樣,是陽光透明的了。他們參加這個捐獻,實際上是對我們捐獻體系高度的肯定,因為這是個生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