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費用高昂讓患者望而卻步

2020-11-30 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中國年均捐獻量位居亞洲第一,到2020年將建300家器官移植示範醫院

□本報記者 劉迅 實習生 王淑慧

「攜友登攀黃鶴樓,捐獻大業繞心頭,大道之行天地寬,恰似長江奔東流。」

這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日前在中國器官捐獻移植論壇上回憶,幾年前攜友到黃鶴樓,憂於國內器官捐獻事業的發展而寫下的詩句。「事實證明,我們通過努力,迎來了器官捐獻春天,今年中國成為世界器官捐獻第二大國,毫無問題。」

長江商報記者在該論壇上了解到,2015年作為中國器官來源「轉折年」,其捐獻數量超過2013年與2014年捐獻數量的總和。截至5月10日,全國已完成捐獻案例1230例,同比增加43%。

參會的各方專家坦言,儘管中國器官捐獻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高昂的自付費用仍讓部分患者望而卻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肝膽疾病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葉啟發教授告訴長江商報記者,全國適用的器官移植服務收費標準正在起草和制定中。黃潔夫也透露,目前,相關部門正在推進將腎移植率先納入醫保,促進器官移植收費「透明化」。不僅如此,至2020年,我國器官移植示範醫院有望增至300家,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國。

年均捐獻數量位居世界第三

5月9日,一顆心臟跨越700多公裡,從杭州「打飛的」轉運到武漢,全程冷缺血運輸僅用了4個多小時。這是5月6日國家建立「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後,全國實施的首例心臟移植手術。中國多位器官移植專家感慨,這一牽動人心的「生死接力」,標誌著我國器官移植在轉運上又向前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5月15日,在2016中國—國際器官捐獻移植論壇暨培訓會議上,黃潔夫表示,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器官捐獻數量亞洲第一,創下歷史紀錄。

自2010年起,我國開展公民自願捐獻器官試點,當年公民自願捐獻數量僅34例,移植器官總數88例;到2015年實現了從依賴司法渠道到公民自願捐獻的順利轉型,公民自願捐獻器官人數6年間增長120倍。此外,百萬人口器官捐獻率從2010年0.03%上升到2015年2.03%,提高了67倍。

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告訴長江商報記者,截至2016年5月10日,全國器官捐獻案例共有7146例,捐獻大器官近2萬個。其中,2015年中國公民器官捐獻人數達2766人,大器官捐獻數達7758個,包括親體捐獻在內移植手術數量超過1萬例,器官移植數量創歷史紀錄,超過了2013年與2014年捐獻數量的總和。值得欣喜的是,今年以來,全國已完成捐獻1230例,同比增加43%。目前我國年均捐獻數量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

湖北是全國醫療資源大省,對器官移植的貢獻功不可沒。湖北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張玉告訴長江商報記者,湖北省是中國器官移植的發源地之一,自2010年3月18日完成第一例人體器官捐獻以來,截止到目前共完成捐獻案例818例,挽救中國器官衰竭病人2325人,在全國排在第二位。

5月15日,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網站(www.yzjjh.org)面向公眾上線,該網站將定期更新全國器官捐獻數據,並向公眾開放查詢。同時,首部以中國器官捐獻協調員為背景的宣教片《生命的使者》在漢公映,並發布《器官捐獻協調員溝通技巧學習手冊》,宣傳器官捐獻相關原則和溝通技巧。

腎移植有望率先納入大病醫保

我國是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但有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只有169家,都是大醫院。其中,做肝移植的70多家;做腎移植的90多家;做心臟移植的僅20家;做肺移植的還不到20家。

黃潔夫透露,未來3至5年將培養大批高水平能做器官移植手術的醫生,中國OPO(人體器官獲取組織聯盟)正在借鑑西班牙的模式不斷完善,並逐步培養一批好的器官移植示範醫院,進入到器官移植資質醫院中來。反之,有資質的醫院長期不做移植手術的,就定期清理出去。通過有進有出,讓器官捐獻、移植事業在倫理學、科學的方向發展。

按照設想,我國計劃在2020年完成「健康中國」計劃,建設300家器官移植醫院,器官捐獻和器官移植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的第一大國。

此外,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黃潔夫與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聯合提交議案、提案,共同呼籲國家將腎移植首先納入大病醫保。5月15日,黃潔夫也在論壇上透露,腎移植有望率先納入大病醫保。

腎臟移植可幫助腎衰竭患者獲得新的腎臟,恢復正常生活、工作;如果無法接受移植,患者需終生接受透析治療。目前,一次腎移植手術,在我國不同地區的整體費用在30萬元左右。公民身後自願捐獻的器官成為臨床器官移植的公平、透明來源後,經過測算,一次腎移植的成本費用約為20萬元,僅相當於兩年的透析治療費用。移植後免疫抑制劑等抗排異治療,相當於每年透析費用的1/3。

黃潔夫說,將腎移植納入大病醫保符合衛生經濟學原則,可明顯降低尿毒症患者群體的醫療成本和社會負擔,相關部門正在努力推進。

器官移植收費標準正在制定

黃潔夫坦言,雖然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迅猛發展,但捐獻器官數量同需要器官移植治療的患者數量相比還存在巨大差距。

移植費用也是患者望而卻步的問題之一。從全球器官移植服務的價格來看,中國的器官移植收費並不算高。比如一例肝臟移植,在美國收費標準約為60萬美元;在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約為60萬元人民幣,在西南經濟欠發達地區,收費在30萬—40萬元人民幣。但由於沒有統一的價格標準,中國器官移植也未納入「醫保」,所有費用靠患者自付。不少患者因經濟原因,「徘徊」在器官分配等待名單外。

以肝移植為例,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肝膽疾病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葉啟發教授介紹,中國每年約有30萬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終末期肝病患者可通過肝移植手術治療,但每年進入肝移植等待名單的患者,僅有約3萬名。

據悉,葉啟發正在參與起草制定國內器官獲取費用及管理章程。他表示,只有將一切費用納入統一管理,禁止人體器官獲取組織、移植醫療機構、器官捐獻潛在醫療機構的不合理收費,才能取信於老百姓,讓捐者捐得情願,讓受者花明白錢,推動器官捐獻事業良性發展。

同時,郭燕紅也告訴長江商報記者,由於中國的醫療服務價格由價格部門審批發布,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將負責提出器官移植服務的內容、項目標準、成本評估及可行性價格標準、收費模式的論證。

對話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

頭移植技術是一個騙局

「什麼問題都可以問,我一定實事求是,我想把正的能量傳遞出去。」這是黃潔夫面對長江商報等武漢媒體記者時,關於器官移植、捐獻等「敏感話題」說的第一句話。

致力於推動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黃潔夫表示,建立一個符合社會倫理的可持續發展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體系,推動器官移植合法透明,是深藏他內心的中國夢。

長江商報:目前,我們有哪些器官可以移植?

黃潔夫:從技術上來說,世界上所有能做的器官移植我們都能做,如腎、肝、心、胰腺、卵巢、角膜等。要說的是,除了頭移植,這是一個騙局,世界上不存在頭移植的技術。

長江商報:器官捐獻無償,為什麼移植很貴?

黃潔夫:目前有器官移植資質的有169家醫院,很多患者難以支付移植費用,未進到醫院裡。開展公民捐獻以後,器官捐獻和移植工作就變成一個陽光的事業。未來,器官移植可以納入醫保中,是公開透明的,所有需移植救治的病人都能真正地獲得救治。

長江商報:未來您有什麼希望?

黃潔夫: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醫護人員加入到捐獻和移植事業中來。我們一方面面臨交通運輸的問題,一方面我們能做移植的只有幾家醫院,我們必須讓獻身這個事業的年輕人迅速成長起來,不管是器官捐獻,還是醫療能力的增加,是這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希望更多年輕人有志於這個事業。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在中國器官捐獻移植論壇上發言。本報記者 傅堅 攝

責編:ZB

相關焦點

  • 中國器官移植費用將定標準,原衛生部副部長稱「全球最便宜」
    8月22日,全國政協常委、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關於器官移植,中國現在沒有統一的費用標準標準,但國家衛計委在跟一些試點單位進行中國器官移植費用完善工作,準備將器官移植做成單病種收費,未來中國器官移植的費用,跟世界相比是最便宜、最可及的,而且是高質量的。
  • 中國器官移植費用將定標準 原衛生部副部長稱「全球最便宜」
    據澎湃新聞消息,8月22日,全國政協常委、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透露,關於器官移植,中國現在沒有統一的費用標準標準,但國家衛計委在跟一些試點單位進行中國器官移植費用完善工作,準備將器官移植做成單病種收費,未來中國器官移植的費用,跟世界相比是最便宜、最可及的,而且是高質量的。
  •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八原則 腦死亡患者可器官移植
    首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將出臺 確立八項原則———  本報訊 在昨天舉行的第六屆國際臨床肝臟移植研討會上,衛生部官員透露,我國首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現正面向社會徵求意見,隨後將上報國家相關部門。據了解,即將出臺的《條例》中首次規定,腦死亡患者可以進行器官移植手術。
  • 實施人體器官移植手術不得收取所移植器官費用
    新華網北京4月6日電(記者田雨、崔清新)將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明確規定,從事人體器官移植的醫療機構實施人體器官移植手術,不得收取或者變相收取所移植人體器官的費用。  條例同時明確了醫療機構可以收取的費用項目:摘取和植入人體器官的手術費;保存和運送人體器官的費用;摘取、植入人體器官所發生的藥費、檢驗費、醫用耗材費。  根據條例規定,以上費用的收取標準,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並予以公布。  如果違反規定收取所移植人體器官的費用,條例規定,將「依照價格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 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器官移植將納入醫保是必然趨勢
    原標題:器官移植將納入醫保 值得我們期待   全國政協常委、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階段,制約器官移植例數的不是器官供體的短缺,而是經濟原因。很多人都交不起這個錢,很多窮人難以支付移植費用,未能進到醫院裡。今後,我們的器官移植就可以納入醫保中去,納入基本醫療中去(3月6日《南方都市報》)。
  • 器官移植,終末期病人的最後救命稻草
    比如一次肝臟移植,從患者入院,獲得合適的器官分配,醫生獲取、保存、運輸、器官移植,到移植後三個月以內的抗排異治療,在美國,大概需要60萬美元。而同樣的情況,在中國的發達地區,大概需要60萬人民幣,在西南經濟欠發達地區,大概需要30-40萬人民幣。儘管如此,60萬人民幣,再加上後期的營養補給費用,對於大部分的家庭來說,這筆費用不見得能夠輕易掏出來。
  • 對於人體器官的無償捐獻和有償使用,普通百姓應該如何理解
    人體器官的捐獻工作在我國還是在起步階段,基於中國傳統的觀念「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很多百姓對捐獻人體器官的行為存在不理解、不接受、不認可,所以一幕殘酷的畫面經常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邊是病危患者度日如年的絕望等待,一邊是器官捐獻者的徘徊遲疑猶豫不決。
  • 每年器官移植僅1萬例 中國器官捐獻需跨哪些坎
    而據估算,中國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但是每年器官移植數量僅約1萬例。  「器官捐獻能讓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獲得新生,讓逝者的生命得以存續。這個過程中,不僅傳遞著愛心與溫情,更檢驗著一個國家文明與法治的成熟度。」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這樣說。
  • 器官捐獻供需矛盾突出 每年苦等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
    本報記者 李寰6月11日,是中國器官捐獻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器官捐贈義診現場,一對白髮蒼蒼的夫妻分別填寫了器官捐獻登記表,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器官移植是目前挽救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重要醫療手段。華西醫院著名肝臟外科專家嚴律南說,目前的科技水平還不足以實現「異體移植」,器官捐獻是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來源。
  • 巴西:器官移植政府全額「埋單」
    記者:在巴西接受一起肝臟或腎臟器官移植手術,大約需要多少費用? 鮑爾巴:器官移植手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除了移植器官以外,還包括手術前期的配型、化驗檢查以及手術之後的藥物抑制排異以及其他治療。此外,手術的費用高低還與地區有關。比如在巴西醫療水平最好的聖保羅,器官捐贈者很多,醫院資質也比較高,手術費用一般會低於邊遠落後地區。
  • 器官移植救助公益項目在漢啟動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黃濤 通訊員李晗 龔勇)10月30日,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動啟動儀式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舉行。該項目將為因家庭經濟狀況無法獨立承擔器官移植手術費用的患者提供醫療費用補貼,幫助他們重獲新生。
  • 陽光下的器官移植費用應納入大病醫保
    點擊查看 日前,梵蒂岡教皇科學院舉辦了「反對器官販賣全球峰會」,中國應邀參加,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席、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作為中方代表,用數據和事實說話,介紹了中國器官移植情況。器官捐獻能讓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獲得新生,讓逝者的生命得以存續。
  • 中國器官移植收費將有統一標準
    新京報訊 (記者魏銘言)2015年,中國2766位公民身後自願捐獻器官7,758個,當年器官移植手術達到1.1萬例(包括經審核的親源活體器官移植)。在成為世界器官捐獻第二大國後,中國衛生部門已著手為器官移植服務收費制定「標準」。   5月15日,2016中國-國際器官捐獻移植論壇在武漢召開。
  • 器官移植的「有償」之爭
    1989年,西班牙衛生和社會事務部成立了國家器官移植中心,制定全國範圍內的器官捐獻制度和審核標準,設立以醫院為單位、獨立於器官移植團隊的捐獻協調小組,注重持續性專業培訓;同時政府給予大力支持,對需要移植但手術經費不足的患者提供財政補貼。西班牙對於器官捐獻的專業化發展十分重視,專家需接受專業培訓及認證。
  • 衛生部原副部長:器官移植有望納入大病醫保
    黃潔夫認為,湖北在公民器官捐獻中佔有重要地位。  器官移植費用有望固定  很多患者認為,移植器官需要天文數字的醫藥費,動輒幾十萬元的費用,加上移植後終身服用抗排斥藥物的沉重負擔,使不少貧困家庭的患者生命就止於此。器官移植在全世界範圍內所需費用情況如何?
  • 數說中國器官移植事業5年發展:我們繪製了「女媧補天圖」
    我國每年有器官移植需求的患者約30萬人,但真正在醫療機構等待的、能支付器官移植費用的僅佔10%。這意味著,九成病人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仍無法得到相對有效的治療。根據我國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器官移植的費用包括以下三個部分:摘取和植入人體器官的手術費、保存和運送人體器官的費用以及摘取、植入人體器官所發生的藥費、檢驗費、醫用耗材費。從協調、評估、確認、死亡判定、獲取,再到分配、運輸和移植,器官從供體到受體,需要經歷十分複雜的流程。
  •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迎修訂,哪些變化引關注?
    肖俊:自2007年《器官移植條例》頒布實施以來,我國器官移植進入有法可依狀態。不過仍然存在地下交易,存在醫院和醫務人員從非正規渠道獲取器官、實施移植手術並收取高昂費用的現象。同時,在正規醫療機構裡,由於移植需求增加,關於器官源的分配也引起不少爭議。
  • 異種器官移植研究:這些小豬的器官有望移植人體
    據中國紅十字會統計,臨床治療中,我國每年因器官衰竭等待移植的患者超過30萬,但捐獻的器官只有1.7萬餘個,只有不到6%的人能實現移植,大部分患者在等待中去世。而國外有幾百萬的患者等待著器官移植。可見,人體器官短缺問題異常嚴重。
  • 器官移植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專訪《當死亡化作生命》作者約書亞...
    現如今最為衝擊人眼球的「人獸雜交」(異種移植)——即在動物體內培育人類靶向器官——被寄予厚望。據一則來自《人民日報》的報導,器官移植是挽救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唯一手段,而目前我國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費用高昂、移植醫療能力欠缺和器官捐獻來源不足,是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發展面臨的三大瓶頸。而異種移植、3D列印等新的醫療技術,很有可能為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爭取更多求生的機會。
  • 器官移植,有望全部納入醫保!當死亡無可避免,唯有愛可以延續
    ,目前我國腎臟移植供需比例約為1:3,即每3個需要腎移植的尿毒症患者,只有一個能獲得移植機會;與此相對應,肝臟、心臟移植的比例接近1:1。我國正通過日臻完善的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讓人體器官資源得到公平、透明、高效的分配。與此同時,我國器官移植技術達到新高度:肝臟移植技術實現國際領跑;供受者血型不相容腎臟移植技術得到突破;單中心心臟移植臨床服務能力居世界前列,移植技術突破6小時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