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器官移植費用將定標準 原衛生部副部長稱「全球最便宜」

2020-11-30 觀察者網

據澎湃新聞消息,8月22日,全國政協常委、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透露,關於器官移植,中國現在沒有統一的費用標準標準,但國家衛計委在跟一些試點單位進行中國器官移植費用完善工作,準備將器官移植做成單病種收費,未來中國器官移植的費用,跟世界相比是最便宜、最可及的,而且是高質量的。

黃潔夫另外一層身份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

未來中國器官移植的費用,跟世界相比是最便宜、最可及的,而且是高質量的。

「2015年前,器官移植來源是依賴司法渠道,跟公民沒有關係,也提不上檯面,現在公民捐獻是公開透明的,費用問題就可以說出來了。」黃潔夫向澎湃新聞解釋。

曾經作為唯一系統性使用死囚器官國家,中國從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來源,公民逝世後自願器官捐獻將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

當下,雖然器官來自於捐獻,但患者也要負擔器官的獲取的費用,主要是獲取、運輸、保存、檢測以及手術醫藥費等,由於收費沒有規範制度可循,一些花費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不同患者的獲取費用並不盡相同,但普遍都在數十萬元。

另外,在器官移植後,患者還是需要服用解決器官排異的藥物,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器官捐獻公眾教育宣傳活動發布會現場。

根據黃潔夫的說法,每年在30萬需要移植器官的病人中,真正在醫院等待的、能支付器官移植費用的只有3萬人,這意味著,90%的病人因經濟條件被拒絕在醫院大門之外。當然,由於捐獻器官數量同需要器官移植治療的患者數量之間巨大的差距。中國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為1萬餘例。

所以,政策保障也是當下關心的話題。

黃潔夫透露,今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被選為中國紅十字總會會長,在2個月前的一次深談中,陳竺和他商議,將在明年「兩會」時,提交建議、提案,希望通過試點,先從部分省開始,從腎移植開端,將器官移植費用納入大病救助範圍。

「廣州、上海、深圳,還有浙江一些經濟比較好的地區,已經把器官、肝臟、腎臟移植的費用納入了醫保。」 黃潔夫說。

今年起,中國器官捐獻量穩步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8月19日,中國實現公民逝世後自願捐獻4737例,捐獻大器官12748個。其中,2015年已實現捐獻案例1590例,大器官4414個,這一數據已接近2014年全年。

除了器官缺乏、費用高昂,困擾中國患者還有醫療資源缺乏問題:即,中國真正可以做器官移植手術的醫院只有169家,且醫生也缺乏。

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22號舉行的中國器官獲取組織聯盟大會暨國際器官捐獻論壇上,中國首部《中國器官捐獻指南》正式發布,對中國器官捐獻相關原則和政策進行了闡述,望消除公眾誤解和偏見。

相關焦點

  • 中國器官移植費用將定標準,原衛生部副部長稱「全球最便宜」
    中國器官移植費用將定標準,原衛生部副部長稱「全球最便宜」 澎湃新聞記者 閆鵬飛 2015-08-23 18:11 來源
  • 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器官移植將納入醫保是必然趨勢
    原標題:器官移植將納入醫保 值得我們期待   全國政協常委、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階段,制約器官移植例數的不是器官供體的短缺,而是經濟原因。很多人都交不起這個錢,很多窮人難以支付移植費用,未能進到醫院裡。今後,我們的器官移植就可以納入醫保中去,納入基本醫療中去(3月6日《南方都市報》)。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今後器官移植可納入醫保
    每年兩會,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都是媒體「聚焦」的對象,他一直致力於推動建立陽光、透明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系。:今後器官移植可納入醫保《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侯雋 謝瑋丨兩會現場報導每年兩會,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都是媒體「聚焦」的對象,他一直致力於推動建立陽光、透明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系。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談死囚器官移植利益鏈
    原標題: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談死囚器官移植利益鏈   原衛生部副部長、現任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黃潔夫做客鳳凰衛視節目《公益中國》,談取消死囚器官移植。他在節目中表示,死囚器官移植形成了利益鏈變得骯髒,周永康落馬才打破這種利益鏈。  以下是文字實錄:  解說:本期《公益中國》,邀請全國政協常委,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講述中國廢除死囚器官移植的經過。  2015年2月24日,浙江省首例跨國人體器官捐獻在杭州完成,並連夜進行移植手術。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器官移植法治化刻不容緩
    曾在衛生部任職副部長的全國政協委員黃潔夫,每年兩會上所談最多的都是器官移植這個話題。中國的器官移植一直都在爭議中前行,死囚器官曾經是這個行業的一個死結。由於這種難以公開透明的器官來源也導致器官移植市場混亂,非法器官買賣屢禁不止。
  • 衛生部副部長談器官移植 提出兩種死亡判斷標準
    衛生部副部長談器官移植 提出兩種死亡判斷標準:心跳停止,腦死亡  實行「兩種標準並存,兩種選擇自主」方針  是否捐贈器官由家屬決定  三湘都市報9月18日訊(記者 胡忠民通訊員曾慧華)對於我國每年上百萬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來說,一個好消息即將來臨。
  • 衛生部原副部長:器官移植有望納入大病醫保
    8月6日至8日,2015年中國器官移植大會在武漢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表示,中國器官移植迎來新的拐點,移植數量已經超過歷史紀錄,越來越多的公民將加入自願捐獻的隊伍,我國也準備著手將器官移植納入醫保大病救助的範疇。
  • 衛生部副部長:目前用腦死亡者器官進行移植非法
    中新網11月16日電 據信息時報報導,11月3日,在醫生告知陳桂馨腦死亡時,番禺王傑豪三姐弟開始了捐贈媽媽的器官之旅。國家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指出,目前使用腦死亡者的器官進行移植屬非法行為。  國家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前日在廣州出席《全國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峰會》表示,腦死亡是科學的進步,已有89個國家和地區對腦死亡做了立法。衛生部起草完成了腦死亡標準,但立法工作還有待於全國人大決議。昨日黃潔夫進一步指出,中國尚未對腦死亡進行立法,目前使用腦死亡者的器官進行移植屬非法行為。  至今為止,全國已有24位腦死亡患者捐贈了106個器官,救助了100例患者。
  • 衛生部副部長:死囚是我國器官移植主要來源
    死囚是器官移植主要來源 供應量不足需求的百分之一 衛生部副部長表示——器官移植條例年內完成修改本報訊(記者王永生)《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年內完成修改昨日,在全國政協小組討論會上,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在衛生部和紅十字會組織下,我國即將建立器官移植應對系統,增加器官移植的分配公信力和執法力度。黃潔夫說,器官緊缺是我國器官移植髮展的瓶頸。由於缺乏公民自願捐獻,死囚器官成了器官移植的主要來源。
  • 衛生部副部長:對器官捐獻者採取經濟補償政策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將考慮採取對器官捐獻者進行經濟補償的政策。比如住院醫療費用的減免、捐贈者家庭的醫療保險、困難救助、學費優惠、稅收減免,包括殮葬費用等都可以納入考慮。」11月13日,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18歲青年袁振的母親陳愛雲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上簽字按手印。這是媒體報導的菏澤市首例器官捐贈案例。
  • 器官移植費用高昂讓患者望而卻步
    這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日前在中國器官捐獻移植論壇上回憶,幾年前攜友到黃鶴樓,憂於國內器官捐獻事業的發展而寫下的詩句。「事實證明,我們通過努力,迎來了器官捐獻春天,今年中國成為世界器官捐獻第二大國,毫無問題。」長江商報記者在該論壇上了解到,2015年作為中國器官來源「轉折年」,其捐獻數量超過2013年與2014年捐獻數量的總和。
  • 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腎移植有望率先納入大病醫保
    中國年均捐獻量位居亞洲第一,到2020年將建300家器官移植示範醫院  「攜友登攀黃鶴樓,捐獻大業繞心頭,大道之行天地寬,恰似長江奔東流。」  這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日前在中國器官捐獻移植論壇上回憶,幾年前攜友到黃鶴樓,憂於國內器官捐獻事業的發展而寫下的詩句。
  • 陽光下的器官移植費用應納入大病醫保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日前,梵蒂岡教皇科學院舉辦了「反對器官販賣全球峰會」,中國應邀參加,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席、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作為中方代表,用數據和事實說話,介紹了中國器官移植情況。
  • 黃潔夫:我國將成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但有大量器官浪費|器官移植...
    今天,由國際器官移植協會、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北京朝陽醫院等單位主辦的2020器官移植科學論壇在京開幕。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稱,希望到2023年,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按照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我國器官移植要逐步發展到一年5萬例的規模。
  • 中國人體器官移植已進入立法程序
    中國人體器官移植已進入立法程序 時間: 2014-03-06 13:15  來源: 羊城晚報   編輯: 潔潔
  • 中國器官移植收費將有統一標準
    新京報訊 (記者魏銘言)2015年,中國2766位公民身後自願捐獻器官7,758個,當年器官移植手術達到1.1萬例(包括經審核的親源活體器官移植)。在成為世界器官捐獻第二大國後,中國衛生部門已著手為器官移植服務收費制定「標準」。   5月15日,2016中國-國際器官捐獻移植論壇在武漢召開。
  • 器官移植每年挽救中國近萬人生命 - 中國在線
    「作為終末期器官衰竭病人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器官移植目前在我國每年能夠挽救近1萬人的生命。」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日前在「臟器移植術後監測和數據網絡高峰論壇」上指出。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療健康的需求不斷提高。人體器官的巨大需求與可用性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直接導致全球性器官犯罪率的直線上升。
  • 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改革歷程
    2.發展建設階段(2005—2015年) 2005年,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的WHO西太區高級別衛生工作會議上承認了當時中國器官移植的供體主要來源於死囚捐獻,並表示中國將大力推進器官移植體系的改革,發展公民自願的、無償的器官捐獻,逐步減少並最終停止使用死囚捐獻器官。
  • 中國器官移植現狀:有錢的等器官 沒錢的放棄
    中國的器官移植存在巨大供需缺口,缺器官,缺醫生,也缺醫院。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國每年等待器官移植者實際人數為兩萬多人,而全國只有幾百位器官移植醫生,能夠開展的手術在1萬例左右。具有器官移植手術資質的醫院只有169家,其中肝移植70多家,腎移植90多家,心臟移植的20家,肺移植的還不到20家。
  • 王海波:建立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新體系
    王海波簡介 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研究中心主任王海波醫生,自2004年起任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中國肝移植註冊中心助理主任。他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委員會和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技術應用委員會委員,自2011年起任衛生部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研發了國家器官分配計算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