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兩會,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都是媒體「聚焦」的對象,他一直致力於推動建立陽光、透明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系。
【兩會聚焦】全國政協常委、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今後器官移植可納入醫保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侯雋 謝瑋丨兩會現場報導
每年兩會,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都是媒體「聚焦」的對象,他一直致力於推動建立陽光、透明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系。今年黃潔夫在其提案中指出,公民自願捐獻體系建立後,原《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已不適用,建議儘快修訂《器官移植法》或打造升級版《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條例》。
黃潔夫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對器官移植、醫療改革等醫療衛生領域熱點問題做出了回應。
在2012年全國兩會上,時任衛生部副部長的黃潔夫曾表示,器官緊缺是我國器官移植髮展的瓶頸,由於缺乏公民自願捐獻,死囚器官成了器官移植的主要來源。
我國目前每年約有30萬患者急需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進行1萬餘例,現階段我國每100萬人中,僅有0.6人選擇在身後捐獻器官。
從2015年1月1日開始,我國器官移植全面停用死囚器官,公民逝世之後自願器官捐獻將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面對今年起器官移植的缺口是否會擴大的問題,黃潔夫給出了肯定的答案,「絕對不會。」。
黃潔夫介紹說,從2015年1月1日到3月3日,中國已有381人捐獻器官,共捐獻937個器官。而2014年,中國的公民逝世後自願器官捐獻工作僅一年就實現近1700例,成功完成了5000個大器官移植,超過過去半個世紀公民自願捐獻量的總和。
「這表明器官移植依賴死囚的局面已經打破,一個透明陽光的公民自願捐獻的大氣候漸成!」黃潔夫說,頭兩個月的數字讓他對中國在年內完成1萬例以上的捐獻充滿了信心,而最新的數據顯示,全國目前約有2.2萬人在296家醫院等待器官移植。
黃潔夫指出,在其他發達國家,器官移植在醫保中排名第一,因為器官移植是在「生和死之間的選擇」。
「我希望未來國家也能把器官移植納入醫保。」黃潔夫說,2010年試點,2013年7月才正式開始運行的國家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在今年1月1日之後,已經達到100%通過系統分配。在公平、公正、透明、可溯源的體系之下,器官移植就可以納入醫保中去,使所有需移植救治的病人都能真正獲得救治。
此外,關於醫改話題,黃潔夫表示,「醫改總是集中在物,集中在錢,很少或是基本上沒有集中在人身上。其實人是最關鍵的。」他認為,我國基層醫療服務建設大有起色,但是人才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黃潔夫指出,醫改的目的是保基本、建機制、強基層,如今大醫院對優質資源的「虹吸」效應等問題依舊是醫改面臨的難題之一。
黃潔夫直言,在一線城市,最大的醫院的床位規模可以達到8000~10000張,大醫院可以說是人滿為患,總處於「備戰狀態」,而各級區縣醫院卻存在著人才和資源短缺問題。
「醫改不對大醫院『動手術』,不動上遊動下遊,很難治理好。」黃潔夫指出,「改革要在人上下功夫,關鍵是要形成一個很好的機制,把大醫院的醫生擠出來,而不是把基層醫院的人虹吸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