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器官移植政府全額「埋單」

2020-11-30 健康界

在巴西,人們不管身份高低或貧富貴賤,如果病情需要器官移植,只要你進入電子登記排隊系統,總有機會得到上天的眷顧。令人稱道的是,人體器官捐贈一方分文不取,志願捐贈者的家屬也願意救死扶傷,做出無私奉獻。更令人羨慕的是,巴西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不需要支付手術費和其他醫療費,一切開支都由政府承擔。

巴西的器官移植技術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僅去年就進行了2.3萬例器官移植,器官捐贈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風尚。那麼,巴西政府在推廣器官移植事業上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巴西公眾對器官捐贈持什麼樣的態度?他們在器官移植過程中需要履行哪些手續?巴西有沒有人體器官移植非法交易?日前,本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專訪了巴西衛生部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海德爾·鮑爾巴。

網上申請十分方便

記者:巴西在器官移植方面走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前面,你們有一些好的做法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和借鑑。請問巴西目前有多少醫院可以實施器官移植手術?

鮑爾巴:器官移植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我們常說的「器官」,即心臟、肺、肝、腎等臟器移植,另一種是組織移植,比如眼角膜、皮膚等等。目前巴西可以實施組織移植的醫院一共有大約1000家,其中能做器官移植的有200多家。所有做器官移植手術的醫院都必須首先獲得巴西衛生部頒發的資格證書,否則就要受到嚴厲處罰。

記者:在這些器官移植手術中,哪種器官移植難度最大?

鮑爾巴:肺部移植的難度最大,因為在手術過程中患者同時必須呼吸,這樣就增加了術後感染的可能性,我們正在努力研究這個問題的更好解決辦法。

記者:在巴西接受一起肝臟或腎臟器官移植手術,大約需要多少費用?

鮑爾巴:器官移植手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除了移植器官以外,還包括手術前期的配型、化驗檢查以及手術之後的藥物抑制排異以及其他治療。此外,手術的費用高低還與地區有關。比如在巴西醫療水平最好的聖保羅,器官捐贈者很多,醫院資質也比較高,手術費用一般會低於邊遠落後地區。舉個例子說,在巴西進行一次肝臟移植,通常大概需要10萬雷亞爾(相當於5萬美元)。但在腎臟移植領域,巴西的技術比較成熟,醫生經驗豐富,全程費用僅僅是其他器官移植手術的十分之一。

記者:如何申請接受器官移植,普通患者需要排隊等待多久才能接受器官移植手術?

鮑爾巴:在巴西有很多途徑可以申請器官移植,比如在當地有資質的政府部門或者在衛生部專門的網站上都可以申請。只要申請成功,就可以在器官移植的網站上查到自己的「排名」進展情況。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排名並不是唯一標準,因為可能有些情況比較危急的病人急需移植器官,他們可以「插隊」。

關於需要等待供體的時間,這個不僅與需要移植的器官有關,還和所在地區有關。以眼角膜移植手術為例,巴西的捐贈者很多,患者一般只需要等待一周時間就可以進行手術。而肝臟和腎臟這樣的器官移植手術就要等待很長時間。在聖保羅地區,肝腎移植一般都要等待3-12個月,而偏遠地區的等待時間要比發達地區更長。但是說到底,器官移植首先還需要配型合適,這是決定能否手術的先決條件。

手術費用政府承擔

記者:器官移植手術的費用對於普通巴西民眾來說是非常昂貴的,這些費用由誰來承擔呢?病人需要負擔多少?

鮑爾巴:器官移植費用的確很高,但是對於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來說,他們全程都不需要花錢開支,包括術前和術後的所有費用都由政府「埋單」。這得益於巴西政府在全國建立的「唯一健康體系」。去年一年,巴西政府在器官移植領域投資了13億雷亞爾(約合6.5億美元),資助相關的醫療機構。此外,去年政府在醫療健康領域的資助已經達到了30億雷亞爾(約合15億美元)。所有巴西人都可以享受這一醫療補助。巴西政府認為,人民的健康是頭等大事,去年衛生部的預算在聯邦政府十幾個部委中位列第二。目前,巴西95%左右的器官移植患者的費用都是由政府承擔的,只有小部分選擇到私立醫院進行治療的病人需要個人承擔費用。需要指出的是,公立或私立醫院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都擁有同樣有資質的醫生和設備。

記者:巴西每年進行多少例器官移植手術?

鮑爾巴:根據統計數字,去年一年,在巴西實施的各類器官移植手術已經達到23000例,數量僅次於美國,位列世界第二。其中眼角膜的手術有14000例,肝臟和腎臟等其他器官9000例。

記者:免費接受器官移植,這對窮人來說求之不得,但那些富人也能享受同等待遇嗎?

鮑爾巴:當然一視同仁,因為富人已經照章納稅。巴西政府建立這一免費醫療體系的初衷就是希望全體巴西人都能享受到醫療健康保障。因此在巴西,不論你的膚色、出身和社會地位,人們在這一體系裡都是平等的,即使是富人也可以免費進行器官移植。

記者:外國公民在巴西接受器官移植也能享受這樣的待遇嗎?

鮑爾巴:我們確實收到過很多其他國家的患者的申請,比如鄰近的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等,但是「唯一健康體系」只為巴西公民服務。外國公民在巴西公立醫院看病可以享受免費待遇,但外國人在巴西進行器官移植手術,費用只能自理。

嚴懲非法器官交易

記者:巴西目前有沒有地下器官移植交易?有沒有非法診所?

鮑爾巴:在1997年之前,曾經有巴西人販賣器官到南非的新聞,但在1997年,巴西政府出臺了嚴禁器官交易的法律,同時嚴厲處罰非法器官交易參與者,刑期從10年到20年不等。從那以後到現在的15年間,就再沒有這類消息出現。另外,巴西還是世界衛生組織起草的伊斯坦堡公約的籤字國,聲明嚴禁器官交易。所以在巴西進行器官買賣交易是非法的,我認為幾乎是不可能的。目前唯一的問題是,有些病患的家屬會把患者的骨骼轉賣給一些牙科公司,用於製造假牙的原料,這方面目前還沒有法律限制。

記者:巴西器官捐贈需要履行哪些手續?

鮑爾巴:捐贈者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就是自願捐贈者,他們在政府登記過,有捐贈的資格。在巴西,要想捐贈器官除了自己表示自願外,還必須在腦死亡後徵得家庭直系親屬的同意才行,這與美國、西班牙等許多國家的做法不一樣。另一種是在車禍中喪生的人,在徵得家屬同意以後,可以捐贈器官。巴西每年有4萬多人死於車禍,排名世界第六和拉美第二。

記者:巴西目前有多少器官捐贈者?

鮑爾巴:我這裡有一組數據能說明巴西器官捐贈者的情況。每百萬人中有多少器官捐贈者是世界通行的評價標準。目前排名世界第一的是西班牙,每百萬人中有36人,而巴西目前是每百萬人中有13人。但在聖保羅,這個數字上升到20人,巴西南部地區甚至達到了25人,已接近美國的比例。而在1997年,巴西這一數字在百萬人中只有3人左右。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內,巴西的器官捐贈者數量就翻了幾番。

記者:巴西人對器官捐贈持什麼樣的態度,保守還是開放?

鮑爾巴:巴西其實也存有新舊觀念的問題。在志願捐贈者腦死亡後,巴西目前仍有40%的家庭反對捐贈器官,有60%的家庭表示支持。我想強調的是,在巴西捐贈器官完全是自願和無償的,政府也不會獎勵或補償捐贈人。巴西人這麼做完全是本著幫助他人的高尚道德情操。

設立「器官捐贈者日」

記者:在器官移植領域,巴西目前還面臨哪些挑戰和困難?

鮑爾巴:我認為有這樣幾點。一是如何能讓40%不同意器官捐贈的家庭轉變觀念,讓更多的人投入到無償捐贈的隊伍中來。二是地區發展還不平衡的問題。巴西是一個地理和人口大國,全國各個地方的資源人力分配不均,比較偏遠的地區目前醫療水平還有待提高。三是統籌規劃的問題。目前我們衛生部計劃開發一套統籌系統,能夠合理分配各個地區器官捐贈者的情況,這樣就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分配器官移植,讓更多的人儘早脫離病痛。最後還有一個協調問題,目前有很多醫院和我們的聯繫依然不夠緊密,存在一些器官捐贈者腦死亡時不能及時和我們聯繫的現象,結果失去了很多捐贈機會,讓我們感到痛心。

記者:請問巴西政府在宣傳器官捐贈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政府的近期目標是什麼?

鮑爾巴:我們目前有自己的社交網站和微博,向老百姓解釋器官捐贈的好處,讓他們更加了解這樣做的重要意義。另外聯邦政府、州政府都專門投入宣傳經費,在報紙、電視上發布公益廣告,我們的宣傳口號是「做器官捐贈者,就是做生命的捐贈者」。每年的9月27日是巴西的「器官捐贈者日」,各地政府都會在這一天組織各類宣傳普及活動,也有大牌明星積極參與進來。

目前我們還有一個想法,主要針對熟悉網絡生活的年輕人,就是在他們社交網站上增加一個器官捐贈者選項,它可以被設定成為隱私信息,只有我們機構能夠掌握,這樣就可以有更多人參與到器官捐贈中來。我們近期的目標是,努力使巴西的器官捐贈率到2015年達到百萬人中有15人。

相關焦點

  • 器官移植的「有償」之爭
    1989年,西班牙衛生和社會事務部成立了國家器官移植中心,制定全國範圍內的器官捐獻制度和審核標準,設立以醫院為單位、獨立於器官移植團隊的捐獻協調小組,注重持續性專業培訓;同時政府給予大力支持,對需要移植但手術經費不足的患者提供財政補貼。西班牙對於器官捐獻的專業化發展十分重視,專家需接受專業培訓及認證。
  • 異種器官移植之路還有多遠?
    時隔三年,楊璐菡歸國後組建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領銜團隊在英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宣布做出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成功解決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和增強異種器官免疫相容性兩大異種移植安全性難題,這讓她和團隊距離實現「人人用得上」的異種器官移植夢想更近一步。
  • 中國器官移植現狀:有錢的等器官 沒錢的放棄
    中國的器官移植存在巨大供需缺口,缺器官,缺醫生,也缺醫院。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國每年等待器官移植者實際人數為兩萬多人,而全國只有幾百位器官移植醫生,能夠開展的手術在1萬例左右。具有器官移植手術資質的醫院只有169家,其中肝移植70多家,腎移植90多家,心臟移植的20家,肺移植的還不到20家。
  • 人體器官移植的倫理促進意義
    醫療機構每例次人體器官移植前,必須將人體器官移植病例提交本醫療機構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與倫理委員會進行充分討論,並說明人體器官來源合法性及配型情況,經同意後方可為患者實施器官移植,等等。  人體器官移植倫理委員會這個機構名稱悄然地出現在一部法律當中,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同時也表明,在立法化解器官移植與傳統倫理的衝突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2018年中國器官捐獻、移植數量均位居世界第二
    來源:中新社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質量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江文詩9日在合肥介紹,2018年中國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6302例,捐獻大器官17898個,每百萬人口年捐獻率(PMP)達到4.53,創歷史新高;完成器官移植手術2萬餘例,捐獻、移植數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
  •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攜手支付寶實現器官捐獻志願網上登記
    2016年,中國完成器官移植超過1.5萬例,已成為器官移植世界第二大國,但仍需加強器官志願登記的方便程度。「人們不了解器官捐獻,所以他也不會去登記。但是移植器官的需求是旺盛的,在面對重要的挑戰如何建立起一個自願捐助的系統?
  • 衛生部副部長:死囚是我國器官移植主要來源
    ,我國即將建立器官移植應對系統,捐獻和分配工作由紅十字會主導。昨日,在全國政協小組討論會上,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在衛生部和紅十字會組織下,我國即將建立器官移植應對系統,增加器官移植的分配公信力和執法力度。黃潔夫說,器官緊缺是我國器官移植髮展的瓶頸。由於缺乏公民自願捐獻,死囚器官成了器官移植的主要來源。
  • 器官移植的法制和倫理建設
    2006年11月14日,在廣州召開的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擴大會議暨全國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峰會上,一份有關人體器官移植的公開聲明,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  首先,在建立自律性行業管理規範的同時,加強器官移植的法制建設,制定相關法律規定,從根本上改變上述被動局面。器官移植能夠在近20年中在世界各國迅猛發展,既是科學進步和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結果,更與器官移植法律的完善分不開。到目前為止,全球已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了器官移植的法律。
  • 陽光下的器官移植費用應納入大病醫保
    「國家高層的政治承諾沒有問題,最困難的也一定不是動員和教育人民群眾,不是中國的文化,而是涉器官捐獻和移植領域各部門的整合、是舊體系中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黃潔夫表示,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將繼續探索建立中國的公民器官捐獻體系,包括制定中國器官捐獻「三類死亡標準」,紅十字會作為第三方參與。
  • 異種器官移植研究:這些小豬的器官有望移植人體
    據中國紅十字會統計,臨床治療中,我國每年因器官衰竭等待移植的患者超過30萬,但捐獻的器官只有1.7萬餘個,只有不到6%的人能實現移植,大部分患者在等待中去世。而國外有幾百萬的患者等待著器官移植。可見,人體器官短缺問題異常嚴重。
  • 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改革歷程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進入發展建設階段,開始建設法制化、規範化器官捐獻與移植體系。2006年,原衛生部出臺了《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暫行規定》,確立了器官移植機構實行技術準入制度;2007年,國務院頒布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條例》)並在全國範圍內實施。
  • 打造器官捐獻移植「昆明模式」
    、國際器官捐獻與獲取協會、歐洲移植協會、歐洲捐獻和移植協調組織、中東移植協會、亞洲移植協會、非洲器官移植協會、拉丁美洲與加勒比移植協會等共同支持。同時,啟動了「一帶一路」器官移植髮展人才培養專項基金;正式發布了《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5-2018)》中英文版;啟動了「生命接力」器官移植醫療公益救助項目;籤訂了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與西班牙DTI基金會培訓合作備忘錄、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與美國gift of life institute/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合作備忘錄、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與巴基斯坦器官移植協會合作協議、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與寮國瑪霍索醫院合作協議
  • 黃潔夫:我國將成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但有大量器官浪費|器官移植...
    今天,由國際器官移植協會、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北京朝陽醫院等單位主辦的2020器官移植科學論壇在京開幕。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稱,希望到2023年,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按照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我國器官移植要逐步發展到一年5萬例的規模。
  • 器官移植的成功,從皮膚開始丨展卷
    梅達沃了解器官移植先驅阿歷克西斯·卡雷爾(Alexis Carrel,19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在 20 世紀30年代的工作嗎?他知道卡雷爾成功完成了幾次器官移植,只是為了觀察這些器官在移植後幾天裡,因為某些神秘的「反應」而停止工作的過程嗎?如果知道卡雷爾的工作,他就不會再專注於器官移植了。
  • 走進中國器官移植「分配中樞」:揭活摘器官謠言
    這是一項非常嚴肅而神聖的工 作,中國從2015年1月1日起停止死囚器官使用,公民逝世後自願器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由於等待移植的患者數量遠大於器官獲取數量,如何合理、合法分配就成為保障捐獻者權利和尊嚴的大事。與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改革相伴的,還有流傳多年的「活摘器官」謠言。
  •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八原則 腦死亡患者可器官移植
    首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將出臺 確立八項原則———  本報訊 在昨天舉行的第六屆國際臨床肝臟移植研討會上,衛生部官員透露,我國首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現正面向社會徵求意見,隨後將上報國家相關部門。據了解,即將出臺的《條例》中首次規定,腦死亡患者可以進行器官移植手術。
  •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死刑犯器官不能被任意剝奪
    從今年1月1日起,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供體的唯一來源。小奧父母正是在確認中國器官捐獻流程完全符合國際標準之後,才向院方提出捐獻意願。中國的器官移植法治化,尤其是針對死囚的器官使用問題,一直都是國際國內社會熱議的焦點。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對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副秘書長莊一強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採訪。
  • 器官移植的難點與亮點
    &ltb&gt兩大難題&lt/b&gt    儘管器官移植為挽救人們的生命居功至高,但細究起來它的發展也有裹足不前的成分。分析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供體器官供不應求,二是器官移植後,受者機體對異體器官的免疫排異。    供體器官的供不應求是因為需要和要求做器官移植的病人太多,但合適的供體器官太少,因為很多人死後都不願意捐獻自己的器官。
  • 實施人體器官移植手術不得收取所移植器官費用
    新華網北京4月6日電(記者田雨、崔清新)將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明確規定,從事人體器官移植的醫療機構實施人體器官移植手術,不得收取或者變相收取所移植人體器官的費用。  條例同時明確了醫療機構可以收取的費用項目:摘取和植入人體器官的手術費;保存和運送人體器官的費用;摘取、植入人體器官所發生的藥費、檢驗費、醫用耗材費。  根據條例規定,以上費用的收取標準,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並予以公布。  如果違反規定收取所移植人體器官的費用,條例規定,將「依照價格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 器官移植後 器官接受者對捐贈者的感應
    ◎器官移植能改變人個性 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蓋瑞·希瓦茲(Gary Schwartz)研究調查了二十多年,搜集了超過七十宗「移植記憶」個案,發現人類個性完全可以通過器官移植轉移到其他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