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後 器官接受者對捐贈者的感應

2020-11-30 騰訊網

一些案例中,器官受贈者竟遇到一些可能來自捐贈者訊息的「不可思議」現象

計生時代,醫院都非常忙碌。一位朋友告訴我說,婦產醫院的上空有很多小冤魂聚集在那裡不散。按照各個宗教中都說法,一個人從生到死是安排好了的,強制不許這個肉身走完其一生,是違背天意,是有罪的。

那麼,接受器官捐贈呢?情況會怎樣?很多西方國家都會讓人填表,問詢同意不同意在車禍等意外死亡後捐獻器官,同意的會納入資料庫。

器官移植能改變人個性

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蓋瑞·希瓦茲(Gary Schwartz)研究調查了二十多年,搜集了超過七十宗「移植記憶」個案,發現人類個性完全可以通過器官移植轉移到其他人身上!

希瓦茲教授認為,人體所有主要器官都擁有某種「細胞記憶」功能,可隨器官將記憶轉移到他人身上。研究證實至少10%的人接受他人心、肺、肝、腎等主要器官移植後性情大變,「繼承」了捐贈者的性格、才能,甚至記憶。

例如:一名女子接受器官移植後,突然開始會說流利外語;另一名女孩移植了年輕音樂創作人的心肺後,又突然愛好彈吉他,而且開始寫詩譜曲。

美國一名芭蕾舞蹈家的離奇經歷是,她1988年接受心肺移植手術前,很注重飲食健康,可是出院後第一件事,就是衝去吃肯德基家鄉雞。她又發現自己性格大變,由冷靜保守變成衝動好鬥。經過苦苦追查,她終於發現捐贈者原來是個死於電單車意外的18歲青年,生前個性衝動好鬥,而且喜歡吃肯德基家鄉雞。

還有一例最神奇,一名患有嚴重心臟病的7歲小女孩在移植了一顆不幸被人殘忍謀殺的10歲小女孩的心臟後,開始頻頻做被人謀殺的噩夢。令人震驚的是,美國警方靠她對夢中兇手的詳細描述,竟然一舉逮住了那名殘忍謀殺10歲女孩的兇手!

據一位有功能的人說,任何人得到好處,都不是白得的,都要回報。本來那個7歲小女孩是活不成的,但她接受那位被謀殺小女孩的心臟後,她幫助抓住了兇手,她就報了那個小女孩的恩,所以可以延續生命,而不是只延長一兩年或幾年的生命就完了。

這個新聞對於那些移植受害者器官,又希望長壽的患者應該是一個極有價值的指南。但是,還有一種移植受害者器官的情況。

那麼,接受器官移植的人會不會在並不清楚捐贈者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得到來自捐贈者的訊息呢?還有為了自己活命,而盜取無辜者器官的人,會不會經常夢到死者來索命呢?

移植器官後不斷夢到車禍情況

一位網友在臺灣Dcard網站分享父親接受器官移植後的奇特經驗,他父親罹患腎衰竭,排隊等器官移植等了八年,接受器官移植後,竟然一直夢到車禍意外事件的場景。

網友表示他們家人並不相信世界上有鬼或者其它一些靈異方面的事,但是不相信並不等於不會發生。網友的父親在他小學四年級時被診斷為腎衰竭,走上漫長的洗腎治療道路,洗腎八年,身體每況愈下,就在感覺父親的身體最糟的一年時,半夜突然傳來等到器官移植機會的好消息。

網友的父親排隊等器官移植機會等了八年,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機會,只能有二十分鐘做抉擇,家人當機立斷,選擇接受器官捐贈。在接受器官移植手術後,網友父親身體出現對新移植器官的排斥反應,在加護病房待了兩個月。漸漸的,他父親病情穩定下來後,才轉到普通病房。

一天晚上,網友的父親說:「當他住在加護病房時,不斷夢到自己從高速公路被撞,摔出車外,飛落到草地上,夢境異常清晰,簡直身歷其境。」

受捐贈者並不知道捐器官者是誰,發生了什麼意外。家人對此夢境感到不解,便去詢問器官移植團隊,是否這就是捐贈者生命的最後時刻,工作人員聽完後震驚地說不出話來,只是沉默的點了點頭。

受贈者竟能說出捐贈器官者姓名

臺灣媒體報導過一則更加奇特的器官移植案例,高雄一位陳小姐接受屍腎移植住院期間,經常感應到疑似捐腎者的靈魂在她床旁,隱約能看到黑影、聞到味道,甚至還能說出捐腎者的姓名。

陳小姐多年前因車禍意外,造成腎臟壞死,也是依靠洗腎維持生命,在等到器官移植機會時,她不加思索立刻答應。接受移植手術後,陳小姐住進加護病房,隱約感覺到有人在病床旁看著她,她彷佛看到有黑影晃動,還聞到屍體的腐臭異味,她直覺認為這是捐贈者的靈魂。

根據臺灣器官移植法令規定,醫護人員對捐贈者的信息要保密,陳小姐向主治醫師提起這些怪事,並說捐贈者是位陳先生,醫生認為這只是陳小姐的錯覺,因為捐腎給陳小姐的不是姓陳,而是位潘先生,此事便不了了之。

想不到有一天,醫師在查閱病患資料時,發現陳小姐的捐腎者真的是陳先生,全身不由得起了雞皮疙瘩。

如何可以多活

我們得知,人的每一個器官、甚至每一個細胞,都有著這個人的整體形像,那麼移植到其他人的身體裡,那個人的生命形像還在、還活著。這大概就是發生器官排斥的原因,就是捐贈器官者不同意捐贈給這個人。懂點醫學知識的人都知道,即使當時沒有發生排斥,接受器官的人也得終生吃藥,而且一般情況下活不過1-5年。

其實,人總是要死的,只要是人,就逃不過生老病死、六道輪迴。一生結束了,會根據這一生幹的好事壞事被安排進入下一生。下一生並不一定轉生成人。做大壞事的,就沒有下一生了,就永遠沒有了,這叫形神全滅。

有人說,我真的想多活幾年啊!那也簡單,你就按照天理,先做個好人、再做個更好的人、然後做個世界上最好的人。你的願望就一定能實現。試試看。

相關焦點

  • 器官移植的「有償」之爭
    據西班牙官方數據,2017年,總人口不足5000萬的西班牙有2183人去世後成為器官捐贈者,西班牙百萬人口的年器官捐獻率達到46.9,創下新高;在這之前,西班牙的器官捐獻率已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而據歐盟的統計,在全球的每百名人體器官捐獻者中至少有7名是西班牙人。
  • 醫生隱瞞醫療事故,移植受病菌感染器官後,受者一死一病重
    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的醫療手段也在不斷進步,器官移植已經不是罕見的案例了。但在做器官移植手術時,摘除捐獻者器官時需要保證摘下來的器官是安全的,否則就會引發移植失敗,嚴重時則導致器官受者死亡。據《每日郵報》11月20日報導,英國一名醫生隱瞞了自己摘除器官時的醫療事故,導致一名受者死亡,另一名感染病情嚴重。
  • 女子去世後捐贈器官 傳染癌症給受贈者致3人死亡
    她去世後捐贈器官,傳染癌症給受贈者致3人死亡  器官移植過程中傳播感染疾病,這似乎不難理解。因為器官移植而被傳染上癌症倒還是萬中有一的少見。《美國移植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上最近發布的一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起「極為罕見」的案例。
  • 因供體染癌,器官移植值不值?—新聞—科學網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腎臟學教授弗雷德裡克·貝梅爾曼斯(Frederike Bemelman)團隊最近在《美國移植雜誌》上發文講述了一起「極為罕見」的案例。在接受了同一位捐贈者的器官移植後,4名受者在數年內先後患上乳腺癌,並造成其中3人死亡。 這個案例再次引發了對器官移植治療疾病價值的討論,以及如何能避免這種雪上加霜的後果。
  • 器官移植排斥反應有望在早期發現!供體cfDNA或將成為預測標誌物
    「我們對它拯救生命的潛力感到非常興奮,特別是在被捐獻器官嚴重短缺的情況下。」Valantine解釋說,這種檢測方法基於DNA測序,醫生可以根據排異風險為接受器官移植患者量身定製移植治療方案,因此堪稱個性化醫療的典範。在接受各類型的實體器官移植的患者中,肺移植接受者的存活時間最短——只有大約一半的人能夠存活超過五年。
  • 巴西:器官移植政府全額「埋單」
    記者:在巴西接受一起肝臟或腎臟器官移植手術,大約需要多少費用? 鮑爾巴:器官移植手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除了移植器官以外,還包括手術前期的配型、化驗檢查以及手術之後的藥物抑制排異以及其他治療。此外,手術的費用高低還與地區有關。比如在巴西醫療水平最好的聖保羅,器官捐贈者很多,醫院資質也比較高,手術費用一般會低於邊遠落後地區。
  • 加拿大是否應該補償器官捐獻者?
    點擊查看 21歲的Helene Campbell在經歷過今年的一場雙側肺移植手術後,立志要改變加拿大器官移植的現狀。根據加拿大健康信息研究所的數據,2011年有超過4500位加拿大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其中約250位患者在等待過程中去世。
  • 這些年,器官移植也靠大數據
    根據計生委統計,我國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達30萬名,而完成器官移植的僅有1萬名。  器官移植,除了需要有人自願捐贈器官外,還涉及分配效率與公平的問題,再多的庫存沒有好的分配體系,也難讓最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等來急需的器官。即便是擁有成熟醫療體系的美國,器官移植的效率也是老大難問題。
  •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9)》權威發布廣東器官移植醫療機構...
    會上發布了《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9)》,記錄了2019年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相關數據。   肝腎移植等待者數量多   大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賀勝介紹,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國已累計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超過3.3萬例,捐獻大器官超過9.3萬個。2019年,中國器官捐獻、移植數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
  • 他的肉體正被捐贈者的DNA「佔領」:骨髓移植後,你還是你嗎?
    骨髓,是重要的造血及免疫器官。圖 | 術後 4 個月,Chris Long 的血液中 100% 為捐贈者的 DNA(來源:A CASE STUDY OF A MALE STEM CELL)果然,與研究者們的預期一致,Chris Long 的血細胞 DNA 最先最快被取代。
  • 器官移植須倫理委員會同意
    衛生部公布人體器官移植管理暫行規定7月1日起施行———  本報訊衛生部昨天公布的《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暫行規定》中明確,醫院不得擅自開展器官移植手術;器官移植先經過倫理委員會討論;器官捐贈者有權事先變卦;我國嚴禁人體器官買賣行為。該《規定》將於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 【天下遠見】伊朗的「人體器官市場」
    新華社發(張超群 攝) (張超群/圖)人體器官移植,是指運用醫學技術手段摘取捐獻者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或組織)的全部或者部分,將其植入接受人身體內以代替病損器官(或組織)的過程。這一技術的誕生為醫學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有數字表明,到2003年,全球器官移植總數已達到936萬例。器官移植對於人類已經不再陌生,而器官移植也已經納入公眾談資和視野當中。
  • 英國出臺新律法:每個成年人將自動成為器官捐贈者,你怎麼看?
    英國出臺新律法:每個成年人將自動成為器官捐贈者,你怎麼看?據《地鐵報》5月20日消息,英國新出臺的一項法律規定,英國的每一個未成年人都將自動成為器官捐贈者。2017年,年僅9歲的凱拉發生車禍去世後,在得到凱拉父親的同意後凱拉進行器官捐贈並成功挽救了四個人的生命,麥克斯是其中一個受益人。
  • 專家:器官移植應有更詳盡操作規則
    即使活體器官捐獻者身體允許,但法律規定了活體捐贈者的範圍,如不在此範圍,就算作違法,醫院也不得實行手術。判斷是否符合捐獻條件,則是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的職責。  石炳毅表示,所有的器官移植都要經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查,不在法律規定範圍內的器官捐獻者,在未進入倫理委員會審查之前就已經被刷掉。以蘇丹為例。
  • 器官移植需要遵循生命倫理
    從新聞中可看出,兩種器官的成功移植體現出了高精尖的技術,但在身份和倫理認同上卻極具難度。傳統的心、肝、肺等器官移植,身份認同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這些器官若移植成功,就會成為這個人的身體組成部分。當然,有時器官移植會改變受者的性格或行為方式,但並不影響受者的個人身份認同。但是,換臉、換生殖器,就可能極大地影響到一個人的身份認同,同時也會陷入一個哲學悖論——特修斯悖論。
  • 最新《科學》找到防止器官移植慢性排斥的免疫新機制
    而這一難題在近60年來一直是器官移植的重要失敗原因。小鼠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基於這項發現對免疫細胞做相應的處理,讓腎和心臟等移植器官的存活時間延長數倍。 在接受了珍貴的器官後,患者面臨一個不可避免的挑戰——排斥,也就是免疫系統會攻擊移植的器官組織。 隨著外科技術日臻成熟、組織配型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劑的不斷問世,急性排斥反應的發生率大大下降,移植器官在短期內的存活率穩步提高。
  • 人類未來或能完美移植器官?
    為了幫助老鼠能夠成功的移植肢體,研究人員利用了癌細胞用來躲避免疫系統的,有效地重新編程了動物的防禦系統以忽略移植過來的組織。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上報告稱,注射工程微物品後,即使沒有抑制免疫反應的藥物,大鼠仍允許另一隻老鼠進行後肢移植,時間超過200天。當注入移植組織時,微物品會釋放來自癌細胞分泌的信號蛋白CCL22,並吸引專門的免疫細胞。
  • 為什麼我們的大腦器官不可以移植?
    利用當前的科學,我們可以移植許多人體器官,比如胰腺、腸道、胸腺……在器官中,腎臟、肝臟和心臟是最常見的移植器官。甚至科學家也在研究如何用3D模型替換人體器官。但是有一種器官是不能移植的,那就是大腦,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我們不能移植大腦。
  • 器官捐獻供需矛盾突出 每年苦等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
    A杯水車薪的現狀器官捐獻和臨床需求存在巨大缺口我國首部器官移植法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規定,捐獻器官應遵循「雙盲」原則,避免捐獻者和受捐人的直接接觸。在華西醫院,記者看到一名器官接受者寫來的感謝信。這名接受者是一位20歲小夥,5年前突發心肌炎,後來發展到心衰晚期。不幸中的萬幸,小夥等來合適的供體,成功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他在信中寫道:「我不知道他的姓名,也不知道他離開的原因,只知道他的年紀和我相仿……感謝他給我帶來第二次生命,我會讓生命精彩延續。」能夠接受器官移植,是萬幸。還有更多病人因等不到捐獻的器官,在無奈中離開人世。
  • 澳器官移植問題專家揭批「法輪功」器官活摘謠言
    從器官移植親歷者,成為「法輪功」活摘謠言的調查者2003年,弗雷澤博士在澳大利亞接受了腎臟移植手術,正是這個經歷,讓他開始關注器官移植,尤其是全球器官販賣。相比其他人員,弗雷澤對這一領域的調查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