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9)》權威發布廣東器官移植醫療機構...

2021-01-1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9)》權威發布廣東器官移植醫療機構全國最多

  2020年12月18日-20日,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CIODC)在廣州召開。會上發布了《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9)》,記錄了2019年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相關數據。

  肝腎移植等待者數量多

  大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賀勝介紹,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國已累計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超過3.3萬例,捐獻大器官超過9.3萬個。2019年,中國器官捐獻、移植數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國的器官捐贈者有何特徵?根據《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9)》發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公民逝世後捐獻者年齡中位數為47歲,兒童捐獻者(18歲以下)佔8.20%。捐獻者以男性為主,佔比81.57%。捐獻者血型以O型為主,佔38.12%,其次為A型(28.45%)和B型(25.95%),AB型佔7.48%。32.76%為中國I類(腦死亡器官捐獻),44.35%為中國II類(心臟死亡器官捐獻),22.89%為中國III類(心-腦雙死亡器官捐獻)。

  2015年至2019年,創傷和腦血管意外為逝世後器官捐獻者兩大主要死亡原因,佔所有死亡原因的86.82%。其中腦血管意外死亡的捐獻者佔比逐年上升,2019年已超過創傷成為中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的主要死亡原因。

  儘管我國每百萬人口器官捐獻率(PMP)已從2015年的2.01上升至2019年的4.16,但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數仍然在增加。截至2019年底,全國仍有47382人等待腎移植、4763人等待肝臟移植。心臟、肺臟分配系統於2018年10月22日啟用後,至2019年底,仍有338人等待心臟移植,89人等待肺臟移植。其中腎臟移植等待者數量中,廣東(6105人)排在首位;肝臟移植等待者數量,廣東(805人)排在第二位。

  廣東移植技術繼續領先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器官移植是人類醫學發展的巨大成就,挽救了無數終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命。「我國首部器官移植法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於2007年頒布,目前有關部門正在進行修訂,有望明年上半年能出臺。」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飛表示, 廣東省高度重視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器官捐獻與移植數量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截至今年11月底,廣東省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累計157436人,其中2020年新增登記76907人。目前廣東經國家批准開展人體器官移植的醫療機構有19家,數量居全國首位。

  器官移植代表著高精尖的醫療技術,是醫療和人文的高度結合。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餘學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器官移植將會是省醫的重點工作之一。省醫於12月3日成立了醫療慈善基金,不限病種年齡,貧困患者均可尋求幫扶,覆蓋患者器官移植手術需求;醫院正規劃改建一個2000平方米的移植病房,預計18個月後能投入使用。

(文章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廣東器官移植醫療機構全國最多 移植技術繼續領先
    廣東器官移植醫療機構全國最多 移植技術繼續領先金羊網  作者:林清清、劉璐、郝黎、張藍溪  2020-12-20 器官移植代表著高精尖的醫療技術,是醫療和人文的高度結合。
  • 國家衛健委:取消開展人體器官移植技術的醫療機構等級限制
    隨著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的不斷深入,2006年印發的《肝臟、腎臟、心臟、肺臟移植技術管理規範》已不能適應當前的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胰腺、小腸移植手術也逐步成熟。因此,國家衛健委於2019年啟動對《肝臟、腎臟、心臟、肺臟移植技術管理規範》的修訂工作,並且增加了胰腺、小腸移植技術管理規範內容。
  • 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改革歷程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進入發展建設階段,開始建設法制化、規範化器官捐獻與移植體系。2006年,原衛生部出臺了《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暫行規定》,確立了器官移植機構實行技術準入制度;2007年,國務院頒布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條例》)並在全國範圍內實施。
  • 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正在法制化、規範化、科學發展
    近日,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承辦的器官移植管理培訓班總第五期在上海舉辦。活動期間,多位專家和移植醫生、工作人員表示,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已經走向法制化、規範化、科學發展的軌道,器官移植政策以及器官移植醫療質量正在不斷完善和提升。
  • 黃潔夫:我國將成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但有大量器官浪費|器官移植...
    今天,由國際器官移植協會、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北京朝陽醫院等單位主辦的2020器官移植科學論壇在京開幕。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稱,希望到2023年,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按照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我國器官移植要逐步發展到一年5萬例的規模。
  • 2020年中國器官移植市場現狀分析,相關捐獻法律制度亟待完善
    據統計,2015-2019年我國公民逝世後累計捐獻器官數量為24112例,2019年全年我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數量為5818例,器官移植手術19454例。2019年中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量Top5地區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具有人體器官移植執業資格的醫療機構總數為165個,廣東省以19個機構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排第二的是北京市,機構數量為17個,其次是山東省,機構數量為12個。
  • 器官移植救助公益項目在漢啟動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黃濤 通訊員李晗 龔勇)10月30日,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動啟動儀式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舉行。該項目將為因家庭經濟狀況無法獨立承擔器官移植手術費用的患者提供醫療費用補貼,幫助他們重獲新生。
  • 數說中國器官移植事業5年發展:我們繪製了「女媧補天圖」
    截至2019年10月,國家衛健委共確定了173家醫療機構作為器官移植醫療機構。擁有器官移植醫療機構的城市僅有60座,佔全國293個地級市總數的五分之一強。就地域而言,西部地區的器官移植醫療機構數量明顯偏少。
  • 經參調查|生命接力 「移」路同行——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五年調查
    捐獻與移植是否有法可依?移植技術水平和質量究竟如何?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面臨哪些挑戰?……2020年12月18日至20日,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期間,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對話國家衛健部門官員和國內外權威專家,探尋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事業的改革發展歷程。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器官移植法治化刻不容緩
    這是由於在2010年之前,國家缺乏公民自願捐獻體系,民眾是捐獻無門,所以屍體器官來源要依賴死囚器官。2005年,在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衛生高層會議上,我代表政府首次承認了器官移植供體死囚器官來源的事實,直面移植事業中的缺點和不足,向世界表明了改革的決心。2006年八百多名移植醫師發布了「廣州宣言「,中國將結合中國國情與傳統文化並遵循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倫理原則,走自我完善改革之路。
  • 器官移植費用高昂讓患者望而卻步
    湖北是全國醫療資源大省,對器官移植的貢獻功不可沒。湖北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張玉告訴長江商報記者,湖北省是中國器官移植的發源地之一,自2010年3月18日完成第一例人體器官捐獻以來,截止到目前共完成捐獻案例818例,挽救中國器官衰竭病人2325人,在全國排在第二位。
  • 「貴師重傅,勠力同心」——2020中國器官移植大會暨第七屆中國器官...
    9月19日,2020中國器官移植大會暨第七屆中國器官移植醫師年會在山東省濟南市順利召開。大會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主辦,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指導,山東省醫師協會、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中國肝移植註冊中心(CLTR)、《中華移植雜誌(電子版)》共同協辦。
  • 走進中國器官移植「分配中樞」:揭活摘器官謠言
    不僅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之行讓記 者了解到國內器官分配工作的真相, 採訪17日在京舉辦的第一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時,也聽到中外權威人士對這些別有用心的謠言進行的批駁。人體器官:全球供不應求的稀有資源《環球時報》記者從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的大屏幕上看到,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正顯示有一名捐獻者的器官已通過器官獲取 組織(OPO)的確認,可以捐獻給患者了。該系統立即觸發匹配系統,本次匹配有一份4人的名單。
  • 打造器官捐獻移植「昆明模式」
    近日,第四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暨「一帶一路」器官捐獻國際合作發展論壇在雲南海埂會堂舉行。盛會的召開,標誌著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又將邁上一個新臺階。這場盛會為何選擇昆明?近年來,昆明全力打造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加速推進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世界衛生組織器官移植特別工作委員會主席弗朗西斯·德爾莫尼克盛讚,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成果豐碩。
  • 器官移植的法制和倫理建設
    這份聲明呼籲中國醫務工作者嚴格遵守醫學準則和倫理原則開展人體器官移植工作,恪守職業道德,尊重人的生命尊嚴,堅決抵制各種形式的人體器官買賣活動。該聲明發出後,迅速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機構的高度評價:「中國在器官移植領域開始與國際接軌,具有裡程碑意義!」  器官移植是20世紀生物醫學工程領域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技術,是近代醫學偉大的成就之一。
  • 醫院召開器官移植工作會議
    此次會議還特別邀請包鋼醫院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醫師王連政、OPO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馮豔慧參加會議,並做主旨講座。王連政從人體器官移植的歷史背景、器官捐獻與移植體系的建立、器官捐獻移植案例實施流程等方面對器官移植技術進行了精彩的報告。
  • 中外權威駁器官移植謠言 稱活摘器官是對中國惡毒攻擊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旨在拯救更多患者生命,在一些境外反華組織手中卻成了抹黑中國的工具——「中國每年有6萬至10萬例器官移植」「中國仍然使用死囚器官」「中國存在『活摘器官』」,說法一個賽著一個聳動。17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上,這一領域的中國和國際權威專家用事實對這些謠言作出有力駁斥。
  • 中國器官移植現狀:有錢的等器官 沒錢的放棄
    中國的器官移植存在巨大供需缺口,缺器官,缺醫生,也缺醫院。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國每年等待器官移植者實際人數為兩萬多人,而全國只有幾百位器官移植醫生,能夠開展的手術在1萬例左右。具有器官移植手術資質的醫院只有169家,其中肝移植70多家,腎移植90多家,心臟移植的20家,肺移植的還不到20家。
  • 專家:器官移植應有更詳盡操作規則
    《暫行規定》重申了人體器官不得買賣,醫療機構用於移植的人體器官必須經捐贈者書面同意,要求開展器官移植的醫院具有相應資質,確保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暫行規定》還規定了申請辦理器官移植的醫療機構必須具備的條件,其中一條是要有「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與倫理委員會」,要求每例人體器官移植術前均應得到該委員會的批准方能實施。
  • 實施人體器官移植手術不得收取所移植器官費用
    新華網北京4月6日電(記者田雨、崔清新)將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明確規定,從事人體器官移植的醫療機構實施人體器官移植手術,不得收取或者變相收取所移植人體器官的費用。  條例同時明確了醫療機構可以收取的費用項目:摘取和植入人體器官的手術費;保存和運送人體器官的費用;摘取、植入人體器官所發生的藥費、檢驗費、醫用耗材費。  根據條例規定,以上費用的收取標準,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並予以公布。  如果違反規定收取所移植人體器官的費用,條例規定,將「依照價格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