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在了,我身體的某個部分還活著」湖南高三女生捐獻遺體!

2021-01-12 芒果都市

18歲的湖南女孩陳薇薇是江華二中的一名高三學生。

7月7日,她本應參加高考,但卻在5月14日因淋巴瘤不幸去世。

在生命彌留之際,薇薇委託父母將遺體捐獻出去,因為她覺得淋巴瘤比較複雜,這樣的身體或許有研究價值。

高考這天,媽媽又想女兒了:「苦讀了十一年卻沒能如願參加高考……兒來一程,母念一生。」

(視頻來源:青流視頻)

「她捐獻遺體的勇氣也值得點讚,她父母的精神也值得點讚……」

連日來,在江華瑤族自治縣沱江鎮顧院村、江華二中的朋友圈,陳薇薇的同學、老師、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對陳薇薇的離世表示哀悼。

18歲的陳薇薇是江華縣沱江鎮顧院村人,也是江華二中的一名高三學生。

在她的生命彌留之際,她委託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遺體捐獻出去。5月15日凌晨,陳薇薇的母親顫抖著在女兒的遺體捐獻單上按上了手印。

隨後,陳薇薇的遺體運往永州職業技術學校醫學院。「在我女兒生病期間,社會上有很多好心人都對我們家伸出了援手,本來她是想病好以後,努力完成學業回報社會的,沒想到最後確是以這種方式回報社會。做媽媽的真是心如刀割!感謝曾經為我女兒默默付出的好心人。」薇薇母親含淚說道。

陳薇薇的父親在外打工,母親沒有工作在家帶孩子,還有一個讀幼兒園的妹妹。4口之家的生活,雖談不上富足,但也溫飽無憂。

可不幸的是,2019年8月9日,剛剛參加完學考的陳薇薇被檢查出患了伯基特淋巴瘤晚期。

「這是一種高度侵襲性的淋巴瘤,最佳的治療方式是接受全身化療,進行car-T手術。」醫生向幾近崩潰的陳薇薇的母親解釋道。

突如其來的噩耗,讓這個家庭陷入了絕境。確診後,陳薇薇先後接受了四次化療,嚴重脫髮、噁心、嘔吐、四肢麻木等副作用接踵而至。懂事的陳薇薇知道,高昂的治療費用已經壓得父母喘不過氣,儘管化療很難受,但她卻絲毫不願輕易在父母面前表現出一絲痛苦。也因為高昂的費用,她多次想放棄治療,但父母的堅持、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社會上愛心人士的幫助,讓她最終堅定了與病魔抗擊的信心。

今年1月初,陳薇薇父母終於湊齊了car-T手術費用。同時,武漢同濟醫院傳來可以做第一輪car-T手術的好消息。1月3日,薇薇在父母的陪同下奔赴武漢進行手術。手術後,薇薇在移植倉住了一個月。出院後,她的身體有所好轉,有時候還可以在母親的攙扶下下床走走。

本以為生命的希望之花已經在朝著薇薇綻放,可遺憾的是,一段時間後,她又開始反覆高燒,癌細胞又復發了。這次薇薇知道,她可能將不久於人世。

回到家後,被病痛折磨的薇薇變得沉默少言,她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要用最後人生,為社會做點更有意義的事,回饋幫助過她的人。

「媽媽,我要是真不行了,就把我的遺體捐獻出去。」陳薇薇對母親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神堅定。她覺得自己患的是淋巴瘤中比較複雜的一種癌症,這樣的身體或許有研究價值,自己已經深受病痛折磨,希望其他家庭不用再承受這種痛苦。除了遺體捐獻之外,她還想將她的部分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即便我不在了,我身體的某個部分還在『活著』發揮作用,這樣我也不算離開這個人世了」。

2020年5月14日,剛過完18歲生日不久的陳薇薇,在她媽媽的懷裡離開了這個世界。

「她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學生,我真不敢相信她就這樣離開了我們。」提起陳薇薇,江華二中的羅偉琦老師淚水浸溼了眼眶。「從小到大,薇薇都是一個非常乖巧的女孩子,她是一位共青團員,很上進,讀書很努力,對人有禮貌,還經常參與學校的各種活動,擔任過學校元旦晚會主持人。她還特別喜歡幫助別人,經常跟著大家一起去做志願服務。她萌生出捐獻遺體的想法,可能也是想儘自己的最後一份努力,去幫助需要的人」。

「我和她爸爸都還年輕,以後的困難我們都可以想辦法解決,但是薇薇卻永遠也回不到我們身邊了」。薇薇的媽媽眼裡噙滿了眼淚,「薇薇她有自己的思想,她想走得有價值。我們尊重孩子臨走前的決定,把遺體捐獻給醫院做研究,也算是對社會的一種回報。」

採訪結束後,陳薇薇的爸爸媽媽表示,他們現在心中只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將愛心傳遞下去,讓那些像她女兒那樣脆弱的生命得到幫助,用愛心點燃希望,讓生命重獲健康!

願薇薇一路走好!

相關焦點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
    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眼看著流淚
    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關於遺體捐獻,現身說法,談談我的心路歷程
    至於說器官捐獻,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的,你死了,你身體的某一部分仍舊能以另外一種形式「活」下來,咱不提救人的事,本身不也挺好的嗎?而遺體捐獻,送去給醫學生解剖,很多人覺得接受不了,其實你就是想不開,燒了不也就燒了嗎?放那不動自己它也腐爛。很多人都說什麼大愛無疆,心中有大愛,其實我心裡邊沒想那麼多,最直接就是四個字——廢物利用。
  • 重病後,湖南22歲女大學生想親自籤名捐獻角膜遺體,可惜走得太突然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 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聯繫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捐獻角膜遺體的意願。
  • 湖南57歲老黨員捐獻角膜遺體 兒子幫他重溫入黨誓言
    華聲在線7月2日訊「爸爸病重期間對我說,他是一名有25年黨齡的老黨員,深受黨的教導,也深受黨的恩惠。希望捐出自己的角膜和遺體供醫學研究,把有用的器官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今日,石城哽咽回憶父親臨終時的囑咐。建黨99周年之際,他幫爸爸石磊重溫入黨誓言,履行莊嚴承諾。
  • 老人申請捐獻遺體成功給自己辦葬禮 鄰居愕然
    就在上個月,他剛剛辦理了遺體捐獻手續。郎恩惠說,他想在活著的時候看看自己去世時的場面。  設靈堂擺遺像他給自己辦葬禮  鞭炮聲,伴著嗩吶,吹吹打打。昨日11時許,走近瀋陽市蘇家屯區林盛堡鎮,遠遠就能聽得到樂聲悲涼。  記者在一個小區的院裡,看到了靈堂和正在賣力演奏的樂隊。
  • 永州65歲老人捐獻角膜遺體:我看到有的孩子眼睛看不見光明,心中不...
    65歲的周國清老人家住湖南永州藍山,12月24日12時25分,因腦出血搶救無效與世長辭。周老的家屬根據他生前的遺願,第一時間與永州市藍山縣紅十字會取得聯繫,捐獻老人眼角膜和遺體。按照流程要求,藍山縣紅會工作人員與家屬溝通,協調遠在新疆的哥哥在角膜遺體捐獻自願書上簽字,並與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潘愛華教授共同確認文書的合法性。
  • 長沙46歲女子捐獻遺體角膜,最後一條微信讓人淚目
    這一路上,我們一起攜手挺到現在很不容易。在生命的最後,她給我發了一條微信,說她死而無憾,要將遺體捐獻給紅十字會,器官用於救治患者,遺體用於科研和教學。她來得平凡,去得偉大!」今日,說起捐獻遺體器官的妻子蔣琳鳳,歐陽貴東淚如雨下。 沒有隆重的葬禮,沒有滿目的輓聯,就連最後的告別都是匆匆。
  • 捐獻遺體,是一種什麼感受?
    回到家裡,我告訴女兒,我決定將來捐獻我的遺體,簡化所有的程序,取消所有的開銷。社會資源咱管不了,家庭資源先節省下來。2018年11月23日,女兒陪我去辦理了遺體捐獻手續。哈爾濱地區的遺體捐獻接收工作設在哈爾濱醫科大學解剖學館,遺體接收後由哈爾濱醫科大學用於教學實驗。工作人員說,以前每年只有幾個捐獻者,這些年漸漸多了起來。遺體接收後可能用來製作標本,也可能用於解剖學教學。遺體完成教學實驗後,將由民政部門負責火化工作,不留骨灰。
  • 遺體捐獻 讓生命開啟第二次旅程
    他要是糊弄我,陽奉陰違,最後不給我執行,不就白搭了」。在遺體(角膜)捐獻登記表上,他勾選了三項:角膜、遺體和器官。「死了捐出器官,生命還能用另一種方式延續。現在技術發達了,一個角膜能讓好幾個人恢復光明,多好!」成為志願者後,裴風岐才知道以前出現過悔捐的情況,醫院的車到了,家屬不願意,最後只能空車返回。
  • 填寫登記表 百年後捐獻遺體
    即將過去的2020年對他來說,經歷疫情後更明白了生命的意義,也完成了百年後捐獻遺體的心願。  61歲的楊海成是舞陽縣蓮花鎮拐子王村人,有一兒一女,均已成家立業。如今,子女在外打拼,他和老伴在家照顧兩個孫子。11月27日,在市紅十字會為楊海成舉行的申請志願捐獻遺體登記儀式上,記者見到了楊海成。雖說楊海成已經61歲,但從精神面貌和身體狀況上看,大家都覺得他也就五十來歲。
  • 75歲老黨員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德州市登記在冊的捐獻者199例
    張一貴捐獻證書「我覺得我身體不行了,抓緊聯繫市紅十字會吧,把我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出去,為社會做些貢獻。」這是75歲的退休老人張一貴去世前兩天對兒女們說的話。11月21日19:30,老人安詳平靜地走完了他的一生,遵照老人的遺願,家人將其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 ...圈引發愛心接力——湖南工程職院6名在校學生登記遺體器官捐獻
    通訊員 夏聲朝 陳盼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餘蓉近日,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陳皓欣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張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卡和一封感謝信。但他沒想到的是,此舉在微信朋友圈引發了「蝴蝶效應」——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又有6名學生進行人體遺體(角膜)、器官捐獻登記。一次分享,引發眾議陳皓欣是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的一名大二學生。
  • 讓生命更有意義 嘉興夫妻同籤遺體捐獻協議傳遞愛心
    「人在活著的時候,理應上孝父母、下教子女,在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並且為公益事業多做貢獻,而在死後,也應為社會出一份力,這才算沒白活!」日前,在某慈善機構組織的一場公益活動上,就有一對夫妻道出了這樣的感慨,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夫妻倆都是遺體捐獻志願者。  據介紹,這位女性遺體捐獻志願者名叫桂曉梅,今年44歲,目前是建設街道黨政辦主任。
  • 她每天記錄用藥和身體變化,只是為了……遺體捐獻;看哭了
    在化療之前,她還正式作出決定:捐獻遺體。掙扎,不舍,妥協……雖說早就與家人商量,大家都有心理準備,但當湖州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來到病床前辦理手續時,老伴葛翔還是紅了眼睛。那個名字,怎麼都籤不下去。馬阿姨很堅決:「我早就想好了。」但無疑,這個決定,讓全家人糾結不已。1】把綠水青山留給子孫後代,不比埋在土裡有意義?
  • 遺體捐獻--讓生命之光延續
    水母網02月24日訊(通訊員 孫美潔)2018年2月22日,山東省蓬萊市李愛榮女士走完了她人生最後一程,實現了遺體、角膜雙捐獻。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生於1956年的李愛榮是蓬萊市紅十字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熟悉的熱心阿姨,這源於她養了一個熱心公益的好兒子—蓬萊仙境救援隊隊長袁平先。
  • 捐獻遺體角膜成為「大體良師」 長沙一女子離世前最後一條微信讓人...
    在生命的最後,她給我發了一條微信,希望將遺體捐獻給紅十字會,器官用於救治患者,遺體用於科研和教學。她來得平凡,走得卻不平凡!」11月23日,說起捐獻遺體器官的妻子蔣琳鳳,歐陽貴東淚如雨下。沒有隆重的葬禮,沒有滿目的輓聯,就連最後的告別都是匆匆。
  • 6年時間 這對夫妻帶動164人成捐獻遺體志願者
    輾轉醫治一年多的龔莜植自知治癒無望,向父母提出了一個特殊的要求:「爸爸,我生病一年多,得到了很多社會各界的捐助,我無以為報,就把器官和遺體捐了吧。」聽到兒子的話,龔光榮沉默了。老伴李洪玉嚎啕大哭,死活都不同意兒子的請求。在她看來,中國人祖祖輩輩都講究入土為安,兒子如果捐了遺體,以後一家人永遠都無法在「地下」團聚了。
  • 「遺體捐獻」是生命至高價值的最美詮釋
    面對死亡,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容赴死,而且打破傳統世俗觀念,用最後的奉獻點綴著世界,他們就是遺體捐獻志願者,白志強就是其中的一位。2008年7月17日,白志強填寫了遺體捐獻志願書。如今,依照老人生前的遺願,他的遺體被無償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以另一種形式延續著生命的價值,平凡的生命演繹出動人的樂章。
  • 廣州規定家人不能阻礙遺體捐獻 國外如何破解悔捐
    新辦法則明確遺體捐獻事宜,應該是我的身體我做主。這在客觀上或許可以增加廣州遺體捐獻的數量。不過,這是不是唯一的辦法呢?國外是怎麼做的呢?我們先來看看美國。美國的遺體捐獻總數名列世界前茅,美國人做遺體捐獻的決定有沒有家人的參與呢?曾在美國留學的李瑒介紹了美國遺體捐獻的具體實施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