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瀋陽蘇家屯區林盛堡鎮,有一場轟動性的葬禮。
靈堂上擺著的遺像是一名60歲的老人,名叫郎恩惠,而操辦這場葬禮的人也正是郎恩惠。
就在上個月,他剛剛辦理了遺體捐獻手續。郎恩惠說,他想在活著的時候看看自己去世時的場面。
設靈堂擺遺像他給自己辦葬禮
鞭炮聲,伴著嗩吶,吹吹打打。昨日11時許,走近瀋陽市蘇家屯區林盛堡鎮,遠遠就能聽得到樂聲悲涼。
記者在一個小區的院裡,看到了靈堂和正在賣力演奏的樂隊。靈堂的中央擺放著一副遺像,遺像前燒著紙,有賓客向這裡走來。
「誰家的老人去世了?」有人聞聲而來,好奇地問道。
「哪呀,人活著呢。」附近的李大爺笑著回答。
李大爺忙向著靈堂方向一指,「你看,就是那個穿白衣服的。」
李大爺手指的這位老者的確與遺像上的人十分相似,此時正端坐在靈堂一旁,笑容滿面。
老人名叫郎恩惠,今年60歲。他說,他這是給自己辦了一場「活人葬禮」。可辦這場葬禮的隱情,郎恩惠只告知了親屬,沒有預先通知同村人。
由於郎恩惠平日身體硬朗,人緣好,村裡的人乍一看到靈堂和遺像無不嚇了一跳,大呼可惜。直到看見活生生的郎恩惠笑容滿面地坐在那兒,又被嚇了一跳。
「我的天哪,我都不知道該說節哀呢,還是恭喜呢!」村民陳女士了解情況後說。
圍觀的徐先生笑著說:「從來沒聽說過還有這麼整的。」
兒子:燒紙時心裡有點忌諱
郎恩惠身板挺拔,精神矍鑠,臉色赤紅光亮,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他形容說:「比小夥子都結實。」
郎恩惠說,他多年來堅持每天4點鐘起床,繞著村子快步走5公裡路,「每頓飯都吃兩大碗。」
而在這種狀況下,當他跟家裡人提出要給自己辦葬禮時,開始是有人反對的,而他的兒子和在國外的女兒都表示尊重父親的想法。
「我老伴開始就不同意,說我這做法不合常理,會讓人笑話。」郎恩惠笑著說,如今葬禮上他看到親朋如約而至,自己非常高興。
按照郎恩惠的要求,葬禮一切都要跟真的一樣。兒子郎福要跪在靈堂前對著父親的遺像燒紙,這讓郎福心裡有點忌諱,「但也能過得去,今天是父親節,本來就是想滿足父親的願望嘛,就都按照他的意思去做。」郎福說。
葬禮上,前來的賓客有三四百人,光酒宴就準備了30桌。郎福說,這都是父親平日性格開朗,人緣特別好的緣故。
提到父親通知親友自己要辦葬禮的情景,郎福說:「他就很直接地說,『我想在我活著的時候給自己吹一把,你來不?』很多人開始都以為是玩笑呢,但解釋過以後也都願意尊重他。」
-樂隊負責人
開始有些顧慮 但老人堅持要哀樂
郎恩惠的這種精神頭兒也感染了很多人。「老爺子是個心態特別好的人。」鄰居都稱,按老人意思辦了「活人葬禮」,他們希望日後看到的只是活人,沒有葬禮。
「郎叔的子女也給了我很大啟發。作為兒女,的確要設法讓老人生前快樂。」林盛村一名參加葬禮的鄰居如是感嘆。
而被請到現場的樂隊負責人楊東說,當他接到電話說有人要給活人辦葬禮時,他也很驚訝,「我做了20多年的殯葬服務,可能遼寧省這是第一份。」
楊東說,他明白郎恩惠老人的意思後,被他的樂觀態度打動了,「我開始有些顧慮,要不要演奏哀樂,但是老人是堅持要哀樂的。」
-對話郎恩惠
「捐遺成功,借著高興勁兒就辦了」
記者:您體格硬朗,怎麼想到給自己辦一場「葬禮」呢?
郎恩惠(笑):就是想看看自己去世時候的場景。
記者:可是很多人都不會願意看到這一天吧?
郎恩惠:也是,反正我沒那麼多忌諱。我反倒是想看見親戚朋友、兒女在我靈前。
記者:可不可以理解成,你是願意看到這個時刻的親朋情深,兒女孝順?
郎恩惠:嗯,是有這層意思。
記者:靈堂上有四個大字「美德永存」,這是您自己定的?
郎恩惠:是。遺體捐獻證書上有這四個字,我就用上了。
記者:您申請遺體捐獻了?
郎恩惠:對,上個月申請的,我兒子幫我辦理的。
提到遺體捐獻的事,郎恩惠侃侃而談,他說這是他畢生的願望。20多年前,國家剛剛實行遺體捐獻時,他就說要把自己捐了,為醫學研究做點貢獻。後來從新聞上了解到,我國遺體捐獻數量遠遠滿足不了需求,他就一直念叨著這事,直到上個月,郎恩惠正式要求兒子郎福趕緊把這事給辦了。
記者:舉辦這場葬禮與遺體捐獻有關係嗎?
郎恩惠:有,拿到證書那天我高興啊,就冒出這個想法了,想讓大夥都知道這事,跟我一塊高興。
記者:您把這事看作是一種榮耀?
郎恩惠(笑):是以這為榮,我覺得我死了以後也能有意義。但我舉辦葬禮也不是為了炫耀什麼,其實還有個原因,就是在籤署遺體捐獻協議的時候,出於科學上的考量,要求在人死亡後一小時內通知中國醫科大學,他們會很快來人把屍體拉走,所以兒女也沒機會給我辦葬禮,那不如趁著我在的時候辦了,我還能看到。
記者:聽說您準備了30桌酒席。
郎恩惠:是,其實我和兒女商量就想圖個熱鬧,白請大家一頓,但是很多親朋和同村的還是要給錢,我還怕他們誤會我的意思呢。
記者:今天是父親節,您把葬禮選在今天是故意的?
郎恩惠:跟兒子商量著定的,兒女都願意滿足我的意願,其實等於是把「白事」當「紅事」辦了。
與記者對話時,郎恩惠的思維顯得很活躍,上至國家大事下到家長裡短,言無不盡。他說,人活一輩子,平凡了一輩子,如果死後能夠為國家做貢獻,為別人做點什麼,有什麼可猶豫呢?成功辦理遺體捐獻後,他就借著這股高興勁兒給自己辦了一場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