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要求解剖遺體尋找真相

2020-11-28 騰訊網

  富士康二度召開發布會回應「馬向前死亡事件」

  家屬要求解剖遺體尋找真相

  新聞追蹤

  本報深圳訊羊城晚報記者陳驍鵬報導:19歲的深圳富士康工人馬向前在工廠內突然死亡(詳見本版26日報導),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昨日傍晚,富士康召開第二次召開新聞發布會,安排了馬向前的舍友、工友,及生產部門、宿管部門等20多名相關人員,與媒體見面,試圖當面向公眾澄清馬向前的死亡疑團。

  富士康行政經理李金明強調,截至發布會之前,富士康方面沒有收到任何來自警方的二次屍檢報告,在沒有警方的屍檢報告的情況下,他們不便對家屬單方面通過媒體提出的明顯外傷等說法,作任何解釋和評價。

  事件發生之後,富士康工會組成了獨立調查組,對該事件進行了調查。據工會專職副主席陳宏方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馬向前是在去年11月12日進入富士康,在富士康觀瀾分廠精密加工一廠從事作業員工作。馬向前的主管及同事對其工作表現認可,認為其性格內向,平時不愛說話,與同事交流很少。在馬向前死亡的前三天,即1月20日、21日、22日三天,沒有他的出勤刷卡記錄,考勤記錄為曠工。「他宿舍的員工向我們證實,21、22日在不同時段,看到馬向前的床上有人睡覺」。

  在發布會上,富士康公司安排了馬向前的舍友、工友,及生產部門、宿管部門的相關人員等20多人與媒體見面,面對記者的連番提問先後回答問題,並未見明顯有關「馬向前非正常死亡」的疑點。

  「前天我們已經發動員工提供線索,對能夠證明馬向前非猝死提供有效線索者獎勵50萬元,但是截至昨晚,沒有收到一條消息。」李金明表示,在警方未有新的結論出來之前,他們將以警方此前「意外猝死」的說法為處理依據。

  馬向前的姐姐馬慧告訴記者,通過與家人商議,已經決定對弟弟馬向前的遺體進行解剖,準備向松元派出所遞交申請報告,同時希望司法機關滿足家屬三個條件:「請老家的法醫來做鑑定;解剖時希望可以用攝像機記錄下來以作證據;希望媒體記者在場作見證。」

  針對家屬的這一要求,李金明回應說,請哪裡的法醫都可以,只要家屬願意,富士康將為其墊付聘請法醫的費用。

  據當地松元派出所負責人表示,該案尚未作為刑事案件立案,因此,只有家屬提出申請,警方才能為死者的屍體進行解剖。

  陳驍鵬

相關焦點

  • 逝世患者和家屬同意捐出遺體令人尊敬,遺體解剖為何意義重大?
    昨日(2月16日),全國第一例、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相繼完成,目前兩具解剖病例已被送檢。相關報導介紹稱,解剖所獲的新冠肺炎病理,對於探索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的病理改變,疾病機制等有重大幫助,能從根本上尋找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與致死性。
  • 新冠肺炎患者遺體解剖有什麼意義?
    很多人對病理解剖的意義不太了解,我們都知道CT下肺的樣子:磨玻璃影,但是磨玻璃影對應的損害是多種多樣的。有一句話叫做眼見為實,只有在顯微鏡下看過病變細胞,我們才能更深入了解病毒對肺的損害情況。
  • 火葬場員工透露,有種遺體沒人敢燒,即便家屬要求也不行
    直到民國時期,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還實行的是土葬,就是直接將人的遺體放在棺木中,或者用其他物體包裹著埋到土裡。新中國成立以後,專家們深入研究了土葬的危害,國家開始從制度層面規範民間的喪葬制度。將中國傳統的土葬改為安全、環保的火葬,火葬場由此誕生。
  • 大疫當前,遺體解剖才能回答這些關鍵問題
    2月16日,他和團隊在18個小時內連續完成了兩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人命關天。要加快工作,搞清病理變化、病理生理基礎和死亡機制。」完成屍檢後,劉良這樣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為什麼要做遺體解剖?因為它沒有替代方案。
  • 只有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才能回答關鍵問題
    若患者或其家屬願意捐獻遺體,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屍體解剖查驗規定》,由相關部門牽頭組織相關病理學和法醫病理學、臨床醫學等方面的專家對新冠病毒逝者遺體進行必要的系統屍體解剖檢驗,事先要做好詳細的屍檢計劃。「捐獻遺體,也是在為抗擊疫情作重大貢獻。」叢斌說。
  • 又到一年清明時 遺體捐獻者家屬如何寄哀思?
    清明·向遺體、器官捐獻者致敬  【開欄語】  清明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每逢此時,親朋結伴掃墓悼念逝者已成為中國人的習俗。然而,卻有這麼一群人,心念逝者卻無處祭奠。他們,是遺體捐獻志願者的家屬,一個隱蔽但為數不少的特殊群體。
  • 60年後公開尋找家屬
    泰國60年前有位瘋狂殺人魔,在4年間犯下了6起連續殺人案,最終遭判死刑,後來遺體被製作成木乃伊公開展示,提醒後人千萬別以身試法。這名殺人魔「細偉」(Si Quey)的屍體被展示了60年後,當地醫院決定尋找他的家屬,若1個月內還是沒人來認領,那醫院將擁有他遺體的永久管理權。
  • 面對面:為什麼要對新冠肺炎逝者做遺體解剖?專家這樣說
    從2月中旬開始,在國家法律政策的允許下,我國陸續開始進行新冠肺炎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公布。遺體解剖的目的是什麼?記者:解剖新冠肺炎逝者遺體,並對重要信息進行研究,是出於什麼目的?劉良:目的是要搞清楚這個病毒傷害了病人的什麼地方,我們叫「靶器官」。
  • 全國首例、二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完成,有何重大意義?
    驅動中國2020年2月17日消息,昨天晚間來自多家媒體的消息顯示,在法律政策允許並徵得患者家屬同意後,2月16日全國第一例和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完成,備受各方關注。據悉,2月16日凌晨3點,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完成了全國第首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遺體解剖工作,並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當日下午18點45分,全國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也在金銀潭醫院順利完成,這兩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檢。
  • 對新冠肺炎逝者進行遺體解剖有多重要?那些「大體老師」教給我們的事
    鍾南山表示新冠和SARS肺部表現不一樣,因此遺體解剖非常重要。兩例解剖工作已完成。遺體解剖究竟能起到什麼作用? 記者/馮曉紅 賴天瑩 編輯/劉昭 新媒體編輯/呂冰心 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下,並徵得患者家屬同意後,兩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工作已於2月16日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完成,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檢。
  • 參與新冠肺炎遺體解剖的女法醫:相當於到輻射濃度最高的地方去
    劉茜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病理學副教授,也是參與此次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解剖的劉良團隊中的一員。從2月16日起到2月26日,針對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總共完成了12例,其中,劉茜參與了團隊所負責的9例。   對於遺體解剖的風險性,劉良教授曾這樣描述:「(解剖環境)相當於到輻射濃度最高的地方去」。
  • 陝西韓城山體滑坡致一人身亡,家屬稱整整30天了還沒見過遺體
    10月26日是事故發生後的第30天,死者的女兒王女士告訴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母親的遺體至今仍停放在殯儀館內,自己自事發至今都未見到,更不能領走。「我們想知道這是為什麼,但沒有部門給我們答覆。」
  • 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遺體解剖工作完成,可揭開新冠侵害人體之謎!
    據央視新聞報導,在國家的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下,並且患者家屬同意的情況下,2月16日凌晨,全國第 1 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完成,並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 在當日18點45分,全國第 2 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也在金銀潭醫院順利完成,目前這兩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檢。知名法醫病理學專家、湖北省司法鑑定協會會長劉良參會解剖工作。預計10天以內可以得出結論。
  • 溫州捐贈遺體5年僅1例 瞿佳呼籲遺體捐贈立法
    1999年,徐啟榮寫下了這份要捐獻遺體的遺囑,全文沒有涉及房產等財產事宜。  2011年,75歲的老人離世,遺體被捐贈給溫州醫科大學,作科研教學之用。  今天,溫州醫科大學舉行了徐啟榮遺體回贈儀式。溫州醫科大學校長瞿佳等校領導、眾多師生代表、家屬,參加了「徐啟榮老師追思會」。  溫州醫科大學的學生們,稱呼徐啟榮為「老師」。
  • 遺體和器官捐獻有關問題解答
    4、報名登記捐獻遺體和器官後可以撤銷或更改嗎?  答:報名登記捐獻遺體和器官並不具有強制性,當事人有權隨時撤銷或變更登記。  5.遺體捐獻有具體要求嗎?  答:遺體捐獻是當一個人不幸去世時,根據本人生前意願或直系親屬的意願,將其遺體以無償的方式,捐獻給醫學院校,作為科研教學之用;遺體捐獻無特殊要求,只要沒有感染愛滋病或其他嚴重傳染病的,在其身後都可捐獻。  6.捐獻遺體如何具體執行?
  • 新冠患者遺體解剖後,眼前一幕令人驚訝,科學家:必須儘快焚燒
    歸根到底,人們對於新冠病毒的了解還是不夠全面,就在近日,印度為了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就對新冠患者的遺體進行了解剖,呈現在科學家眼前的一幕令人驚訝。死去患者的肺部堅硬地像一個皮球一樣,並且在他的喉嚨和鼻子處取得的新冠病毒樣本顯示,病毒在他死後的18個小時依舊具有活性,這意味著新冠患者的屍體依舊具備傳染性,科學家們紛紛表示必須將新冠死亡患者儘快焚燒!
  • 醫學院學生解剖課前為遺體默哀 曾有人難忍退學
    上課前,學生們會身穿白大褂為遺體默哀,每一個器官都會仔細研究利用。10月19日上午,記者親歷解剖課兩小時,雖然開始有些緊張,但同學們專注坦然的眼神感染了記者。教室裡只有學術研究的氣氛,全然沒有小說中對解剖室所描述的陰森恐怖的感覺。第一堂課為遺體捐獻者默哀記者了解到,青大醫學院每年都要接收60餘名志願者捐獻的解剖遺體。
  • 解剖課上學生向遺體捐獻者鞠躬 尊稱"大體老師"
    班長鬱婷燕說,「和『遺體』這種冷冰冰的詞相比,學生們更願意使用臺灣慈濟大學的提法,稱他們為『大體老師』。局部解剖學的第一課,老師就帶著我們全班向『大體老師』默哀。」鬱婷燕說,但從那之後的每次課,這8位同學一直堅持著這簡潔的小儀式。「沒有人要求我們,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給鬱婷燕上解剖課的張露青老師始終記得這樣一位老奶奶。「她拎著大包小包,衣衫破舊。
  • 關於遺體捐獻,現身說法,談談我的心路歷程
    這裡面稍稍科普一下,器官捐獻和遺體捐獻是兩件事,器官是給病人移植用的,而遺體一般都會急凍儲存,送到醫學院或者研究中心,供學習解剖。至於說器官捐獻,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的,你死了,你身體的某一部分仍舊能以另外一種形式「活」下來,咱不提救人的事,本身不也挺好的嗎?而遺體捐獻,送去給醫學生解剖,很多人覺得接受不了,其實你就是想不開,燒了不也就燒了嗎?
  • 緬懷「大體老師」 北京已有2962人實現遺體捐獻
    今天上午,北京市紅十字會和北京解剖學會在北京市長青園骨灰林生命紀念碑前,舉辦了具有特殊意義的追思會,悼念志願捐獻遺體的逝者。位於北京市長青生命紀念園生命紀念碑前,多了許多黃白相間的鮮花。北京長青園生命紀念碑矗立在遺體捐獻碑廣場中央,紀念碑主碑形似「雙手託舉著的心」,周圍環繞著一座座刻滿名字的小紀念碑,描金鐫刻下了每一位實現遺體捐獻者的名字,每個名字背後都有感人的故事。年近八旬的朱林、朱敬兄妹倆和家人早早來到長青園。他們的母親和瑛華是一名遺體捐獻者,2005年底和瑛華的名字被鐫刻上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