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支月英:亟待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

2021-01-12 中國日報網

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對於挽救垂危生命、服務醫學發展、弘揚人間大愛、促進社會文明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此項工作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熱切期盼,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

國際國內在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立法方面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通過立法可以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規範捐獻的流程、動員全社會參與、維護捐受雙方的合法權益、保護捐獻事業健康發展,也是對我國現有法律體系的必要補充和完善,讓移植技術更好地造福於民。

全國人大代表、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支月英同時也是紅十字志願者,她在今年的代表提案中說,2013年《江西省遺體捐獻條例》頒布施行,成為全國第一批出臺專門的地方性捐獻條例的省份,條例施行6年來,江西省對捐獻事業的社會知曉率、認同率、參與率明顯增強,自願無償捐獻人數呈幾何倍數增長,已由立法前每年全省遺體器官捐獻不足50例,猛增到2019年的249例,其中器官捐獻200例,共捐獻大器官585個,通過器官移植,挽救了585名瀕危患者的生命。立法後,由於捐獻流程規範有序,江西各部門嚴格依法履職,未出現一例因捐獻而發生的糾紛。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中國紅十字會順應社會需要、踐行自身宗旨、發揮組織優勢逐步開展了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1982年上海紅十字會率先開展遺體捐獻,2000年深圳市紅十字會率先開展人體器官捐獻,2010年中國紅十字會啟動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2012年中編辦批准成立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經過3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全國有29個省級紅十字會成立了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的工作機構,有2500餘名專兼職工作人員參與開展此項工作,還有170萬人自願登記為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修訂案,正式將「參與、推動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明確為紅十字會的職責。

支月英代表表示,我國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雖然取得了顯著進展,但捐獻不足依然嚴重。2018年度全國共實現人體器官捐獻6316例,捐獻大器官18414個,與往年比有了顯著增加,但與實際需求比仍有很大差距。在醫學教學中,按大綱要求4-7名學生解剖一具遺體,但我國目前醫學院校學生平均20多人解剖一具遺體,有些醫學院校甚至取消了解剖課的實驗環節,嚴重影響了醫學生的培養質量。在臨床治療中,我國每年因器官衰竭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的患者有30多萬,而每年只有不到1/20的人能得到器官,很多人在等待中去世。當前,我國尚缺乏關於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的法律。雖然有部分省份出臺了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但由於各地立法局限和政策差異,普遍存在著職責分工不清、保障和支持政策不夠、機構和隊伍力量薄弱、社會公眾認可度不高等問題;同時由於短缺嚴重,一些單位和個人存在急功近利的做法,存在利益驅動、非法買賣等違規違法風險隱患。

支月英代表建議,國家應儘早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條例》。

支月英代表說,出臺我國的《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條例》重要性體現在:

一是有利於明確職責,規範捐獻流程。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涉及衛生、教育、民政、公安、交通等諸多部門,環節多、過程複雜,需要通過立法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建立規範的捐獻流程,推動支持政策的出臺。

二是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動員全社會參與。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遵循「自願」原則,需要捐獻者及其親屬的同意和有關社會組織的支持和協助,通過立法可以提升這項工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得到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同和參與。

三是有利於保護捐受雙方的合法權益。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涉及人的生命和健康,捐受雙方的責任、權利需要通過立法明確,才能保障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真正造福民眾。

四是有利於打擊和懲戒可能出現的違法違規現象。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要堅持「無償」原則,避免利益驅動,需要對於潛在捐獻者發現、死亡判定、器官獲取和分配等可能存在風險隱患的環節的違規行為作出明確的界定。

五是填補我國在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方面立法的空白。我國的紅十字會法、刑法對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僅有所提及,國務院《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規範的是人體器官的移植,基於廣泛的實踐對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進行立法是對我國現有法律法規的必要補充和完善。

支月英代表表示,該立法具有可行性。國際國內在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立法方面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應該說在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立法方面已經有實踐基礎和豐富經驗。

美國1968年出臺《聯邦遺體捐獻法》,法國1976年出臺《器官摘取法》,英國2004年出臺《人體組織法案》,西班牙1979年出臺《器官捐獻法》,這些法律都從不同方面對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作出了規定,鼓勵和支持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

從2000年起,我國先後有上海、山東、福建、黑龍江、江西、天津、湖北、貴州、雲南、重慶、貴陽、寧波、武漢、南京、深圳等15個省市人大常委會出臺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的地方性法規,北京、海南、甘肅等省市則通過多部門的聯合發文予以規範和明確,大大促進了各地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開展。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 王健)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人大代表建議簡化流程鼓勵遺體捐獻,只要本人自願有委託執行人就可...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公交集團第三客運有限公司8路車隊駕駛員王豔認為,遺體捐獻有利於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簡化捐獻流程,予以鼓勵。「法律規定,捐獻者需要一個委託執行人,在捐獻者死亡後,由委託執行人及時通知當地紅十字會。
  • 《民法典》頒布:對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做出明確規定
    2020年5月28日15時08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民法典全文共1260條,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和附則,是對1949年以來分散民事立法的系統整合、編訂纂修。
  • 內蒙古: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累計25951人
    據悉,內蒙古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開展以來,發展迅速,截至2020 年10月20日,全區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累計25951人。據了解,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是挽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是繼無償獻血、遺體捐獻和造血幹細胞捐獻之後,中國紅十字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有關規定,依法參與推動的又一項與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關的工作
  • 遺體和器官捐獻有關問題解答
    1.遺體和器官捐獻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答:目前國家尚未出臺全國統一的遺體和器官捐獻法律法規。2005年9月1日,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福建省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規範我省的遺體和器官捐獻工作。目前,實施有關遺體捐獻的地方性法律法規的有上海、北京、天津、重慶、深圳、青島、寧波等城市。  2. 遺體和器官捐獻的決定權是誰?
  • 關於捐獻器官、遺體行為,有哪些法律規定?
    問:捐獻應採用何種形式?  答: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或遺囑。  問:若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捐獻其器官或遺體的,哪些人可以共同決定捐獻?  答: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條的規定: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無償捐獻其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
  • 雲南出臺新規 將設人體器官捐獻救助金
    原標題:雲南出臺新規 將設人體器官捐獻救助金   《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條例》明年3月實施 將設人體器官捐獻救助金   給予應有的尊重   器官摘取完畢應恢復遺體原貌   在人體器官捐獻應遵循的「自願、無償」原則方面,《條例》對尊重捐獻人給出了非常明確的規定——未經見證擅自獲取器官的;未經捐獻人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書面共同同意獲取器官的;未經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與倫理委員會審查同意的;人體器官獲取完畢未對遺體進行符合倫理原則的醫學處理
  • 寧夏正式成立第一個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工作站
    自治區紅十字會向寧夏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松鶴)工作站授牌。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祁瀛濤)5月7日,寧夏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松鶴)工作站暨志願服務隊在銀川松鶴陵園正式成立。該工作站是寧夏首個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工作站。
  • 中國器官捐獻日:廣西完成遺體器官捐獻1910例,排全國第七
    6月11日是中國器官捐獻日。數據顯示,2011年廣西啟動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以來,截至今年5月底,全區累計完成遺體器官捐獻1910例,捐獻大器官5214個,捐獻量排名全國第七。自治區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及接受器官移植患者代表向器官捐獻者紀念碑獻花。
  • 家人能否決定逝者的器官捐獻?
    民法典將人格權獨立成編,在第二章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中對遺體和人體器官、人體組織捐獻做出明確規定,明確禁止人體買賣,是民法典中的亮點之一。關於家人是否有權決定逝者器官捐獻,是否可以獲得補償,本期欄目邀請呼和浩特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法制委委員)、呼和浩特民族學院教師、慧聰律師事務所律師姜磊,以案說法,對相關問題進行權威解讀。典型案例:老王因癌症去世後妻子、子女痛苦不已,但是想讓老王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於世,於是共同決定將老王的眼角膜捐獻給一名兒童,將老王的遺體捐獻給醫療機構進行抗癌醫學研究。老王生前並未就此事發表明確意見。
  • 西安市紅十字會關愛200戶西安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家庭
    西安市紅十字會2019年申請100萬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用於關愛在西安成功實施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家庭,從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分四批次關愛了200戶在西安市成功實施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家庭。
  • 一對母女同時登記捐獻遺體 遺體器官捐獻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近期,泉州網報導了市民無私捐獻遺體或登記成為捐獻器官遺體志願者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昨日上午,村務工作者洪如萍主動來到南安市紅十字會辦公室辦理登記器官捐獻。而在9月4日,市民黃女士與女兒也一同到南安市紅十字會填寫了《福建省自願捐獻遺體登記表》,並完成了網上遺體捐獻志願登記。她們是南安市今年線下登記捐獻器官或遺體的第13位、14位、15位志願者。
  • 走進溫州醫科大學,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首進電子健康醫保卡
    10月13日,「生命之約·大愛傳遞」全國人體器官捐獻進校園活動在溫州醫科大學舉行,活動由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浙江省紅十字會主辦,浙江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溫州市紅十字會、溫州醫科大學共同承辦。13日上午,學生活動中心座無虛席,人體器官捐獻宣傳進校園啟動儀式暨新生醫學人文第一課在此舉行。
  • 黑龍江省舉辦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活動
    黑龍江省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會2019年11月27日下午,由黑龍江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舉辦,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團委承辦的「黑龍江省人體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會」在東北農業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
  • 器官捐獻該怎麼捐?想要了解器官捐獻的朋友看過來
    近期有不少熱心市民朋友來我院諮詢器官捐獻、遺體捐獻和角膜捐獻,我們非常感動,並對他們支持我國的人體器官捐獻事業表示感謝!人體器官捐獻是挽救患者生命、服務醫學發展、傳遞人間大愛、促進社會文明的高尚事業。
  • 王海波:建立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新體系
    2006年,負責器官捐獻和移植工作的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對移植界[即從事器官捐獻和移植工作的專業人士]公開指出,中國不應繼續依賴死囚器官,現在是時候向前邁進,發展符合倫理的、可持續的器官捐獻體系。中國國務院於2007年通過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條例》對發展國家器官移植體系來滿足中國人民對器官移植的需求至關重要。
  • 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主題宣傳活動舉行
    銅陵新聞網訊(記者 馬衛東 文/圖)為紀念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倡導「器官捐獻,讓生命永續」理念,凝聚更多愛心力量參與到遺體器官捐獻公益事業中,11月22日上午,市紅十字會聯合銅官區幸福社區、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銅陵愛爾眼科醫院、銅陵渡江口腔醫院、市紅十字志願服務隊等單位在石城廣場開展「生命接力·救在身邊」為主題的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主題宣傳活動
  • 溫州已有111人捐獻人體器官
    截至2019年12月18日,我市器官(遺體、角膜)捐獻志願登記數量達6026人,實現人體器官捐獻111例,遺體捐獻51例,角膜捐獻543例,其中今年新增器官捐獻登記數量為4137人,較2010年至2018年登記總數翻番。器官捐獻路漫漫 最大的阻力來自社會公眾的認知「你願意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嗎?我相信很多人面對這樣一個問題都會遲疑,甚至不知所措。」
  • 生命向生命致敬 -- 福壽園參與遺體(器官)捐獻事業的公益創變
    上海2019年4月3日 /美通社/ -- 臨近清明,多地紅十字會和有關公益組織紛紛開展人體(器官)捐獻的紀念活動,緬懷紀念平凡而高尚的人體器官捐獻者。3月31日,在中國紅十字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支持下,由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主辦的「2019年全國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暨宣傳普及活動」在重慶西郊福壽園和璧山區文化藝術中心隆重舉行。活動以「生命如花 -- 我們需要每個人」為主題,相關領導以及各界代表400餘人出席。
  • 遼寧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宣傳進社區
    遼寧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宣傳進社區 作者:唐葵陽 2019-11-19 11:00   來源:瀋陽晚報     為更好地開展2019年紅十字「博愛、奉獻」志願服務工作,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區
  • 人體器官捐獻:因愛而生,為愛而捐
    10年間,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功從試點推至全國,並經歷了向法治化、體系化、規範化邁進的重要轉折。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已超270餘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萬餘例、捐獻器官9萬餘個。  掙扎與渴盼:  供不應求的器官捐獻  在葉沙為他人帶來第二次生命的同一年,19歲的北京女孩何思穎在網上登記成為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