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細胞》(Cell)正式發表由中國科學家完成的大規模臨床肺腺癌蛋白質組草圖的繪製工作,引發關注。
這是「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重點專項繼肝癌、胃癌研究之後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中國科學家主導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作為該成果的共同通訊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首席科學家賀福初給出這樣的評價:「該成果再次證明了蛋白質組學的成熟度,足以幫助解決認識一系列的重大醫學問題,也再度證明了中國的蛋白質組研究,不僅站在了全球的制高點,也站在了時代的制高點。」
說起「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不得不提「人類基因組計劃」。
上世紀90年代,「人類基因組計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完成,科學家們發現基因組雖在基因活性和疾病相關性方面提供了根據,但大部分疾病卻不是因為基因改變引起;而且,基因的表達方式錯綜複雜、表達產物千差萬別,同樣的基因在不同條件、不同時期可能會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
在人類基因組圖譜完成之際,一批基因組學大家不約而同地向蛋白質組學發出呼喚:「用蛋白質組學解讀基因組這部天書。」
於是,一批科學家迅速集結於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的組織旗下,醞釀啟動「人類蛋白質組計劃(HPP)」。但該計劃面臨明顯不同的科學問題:同一個體不同器官、同一器官不同細胞的基因組相同,而其蛋白質組不同,因此人體只有一個基因組,卻有千千萬萬個蛋白質組。
人類蛋白質組計劃如何推進?各國莫衷一是。
據賀福初介紹,我國科學家率先提出「兩譜、兩圖、三庫和兩齣口」的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總體研究策略,這其中,「兩譜」是指表達譜、修飾譜,「兩圖」是指連鎖圖、定位圖,「三庫」是指樣本庫、抗體庫、資料庫,「兩齣口」則是指生理組、病理組。
賀福初說,中國科學家倡導並領銜完成了人類第一個組織、器官的「肝臟蛋白質組計劃」,為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全面展開發揮了示範作用。這一貢獻得到《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等國際學術期刊領域的肯定。
2014年,科技部正是在「肝臟蛋白質組計劃」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啟動了「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CNHPP)」重點專項,該專項由原軍事醫學科學院牽頭組織全國60餘家優勢單位聯合攻關。
「這是我國863計劃、973計劃、國際合作計劃再次『聯手資助』的重點專項,也是國家大科學設施與大科學計劃的『首次會師』!」賀福初說。
據他介紹,「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實施以來,實現了蛋白質組研究和應用的系統突破,率先提出國際疾病蛋白質組計劃研究策略,引領了國際蛋白質組學與精準醫學研究的匯聚。
值得一提的是,科研團隊率先公布早期肝細胞癌的蛋白質組分子分型並發現新的治療靶標,首次向全球證明:「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新時代正向我們走來」;團隊揭示了瀰漫型胃癌的蛋白質組全景圖,建立首個與其預後相關的蛋白質組分子分型。
賀福初列舉一組數據:多年過去,「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先後在《自然》(Nature)、《細胞》(Cell)等國際核心期刊發表SCI論文380餘篇,申請/授權發明專利120餘項,獲軟體著作權100餘項,為推動蛋白質組學科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經過10餘年的積累沉澱,由我國主導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精準醫學研究已開始『領跑』國際蛋白質組學發展!」賀福初說,肝癌、肺癌、胃癌等研究突破,即是「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的標誌性成果,此外,有關胰腺癌、心血管病等10餘種重大疾病的研究成果也即將陸續發布。
據他透露,下一步,「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團隊將在國際大科學計劃的支撐下,打造醫藥衛生領域的「千人千面」體系,進一步提升對重大、疑難疾病的「精準定位」和「精確打擊」能力,從而提升國民健康水平,造福大眾。
(原載於《中國青年報》2020-08-18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