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們跨過大半個中國去記錄遠方,也在身邊的城市生活中凝固瞬間;我們在歷史跫音中思考和體悟,也觀照當代人的物質與精神生活。這一年很漫長,災難、不幸難免揪著人們的心;這一年很短暫,盛會、慶典又讓人意猶未盡。更多的時間,則融化在普通人的點滴生活中——無論我們望向車窗外,靜坐在夜色中,或是漫步在一座橋上,都是時代背景中的一幅畫。
2019年過去了,我們用照片懷念它。
車窗外的鄉愁
1月24日,由杭州開往成都東的K529次列車硬座車廂裡,幾位返鄉的年輕人安坐在窗前。這趟列車經過我國修建難度最大的宜萬鐵路,穿越長江三峽庫區,自莽莽武陵山區進入川渝。
趙青/攝
焦點
3月4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經濟界別小組會議結束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被記者圍住採訪。
中國青年報 李雋輝/攝
烈士回家
4月6日,四川成都市烈士陵園,在木裡「3·30」森林火災中犧牲的成都籍烈士劉代旭、代晉愷、李靈宏骨灰安放儀式上。2019年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發生森林火災,27名森林消防員和4名幹部群眾犧牲。
汪龍華/攝
勝利時刻
7月7日,贏得2019法國女足世界盃冠軍的美國女足隊員們高舉獎盃。今年夏天,第8屆女足世界盃賽在法國巴黎、裡昂、尼斯等9個城市舉行,來自五大洲24支球隊的數百名傑出女足運動員們展開激烈的拼爭。
中國青年報 劉佔坤/攝
大興機場
9月4日,北京市大興國際機場,兩名工人在進行室內牆面的清洗工作。大興國際機場佔地面積140萬平方米,體量相當於首都機場1號、2號、3號航站樓加起來的總和;遠期規劃7條跑道,年客流吞吐量1億人次,飛機起降量88萬架次,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單體航站樓。
中國青年報 李雋輝/攝
綻放青春
4月15日,江蘇省蘇州市文化藝術中心,全國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現場,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高級中學表演舞蹈《我們的歌》。4月15日至20日,來自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在內的全國547所中小學校萬餘名師生參加了此次展演活動。
中國青年報 陳劍/攝
新疆英雄礦
4月1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富蘊縣可可託海鎮,83歲的哈薩克族老人、礦區勞模買迪·納斯依穿上掛著勳章的馬甲,在家中接受採訪。可可託海擁有世界級超大型稀有金屬礦床,是「兩彈一星」英雄礦,曾處於秘密生產狀態幾十年,地名不在地圖上標註。
中國青年報 李雋輝/攝
巡遊
5月16日,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亞洲文明巡遊中,表演者把一名觀眾的孩子舉過頭頂。
中國青年報 李崢苨/攝
屏幕後的高考
6月4日,雲南祿勸一中高三文科網絡培優班的同學們與班上在外地高考的同學視頻,彼此加油。去年,《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的報導《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在社會上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也讓雲南省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這所運用網絡直播教學的中學廣受關注。
中國青年報 曲俊燕/攝
新紅軍橋
7月7日,貴州黎平上少寨,47歲的吳長書在新紅軍橋上刷漆。他全程參與了新橋修建,家裡十幾畝田地都靠妻子打理。
2016年9月,中國青年報視覺中心3名記者通過攝影、文字、視頻等方式報導了上少寨紅軍橋的現狀,在攝影版刊發專題《寨子有座紅軍橋》,在微信公號「守候微光」為紅軍橋旁的孩子發起募捐。報導引起了廣泛關注。2017年,中國青年報社攜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和中石化集團決定為上少寨新建公路橋。兩年後的今天,上少寨當地村民幾十年的架橋夢終於實現了。
中國青年報 李雋輝/攝
帶不走的畢業季
6月19日晚,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季跳蚤市場上,一名女生坐在行李箱上,她的攤位主要售賣二手服飾。臨近畢業,不少大學生將自己閒置的服飾、書籍和生活用品運到校園廣場上販賣,許多校內師生和周邊居民前來「淘寶」。
中國青年報 孔斯琪/攝
世園會
6月6日,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舉行中國國家館日活動,一個小朋友在參觀中國館時揮舞國旗。今年4月至10月,北京世園會在延慶舉辦,吸引934萬中外觀眾前來參觀。
中國青年報 李建泉/攝
長徵路上
7月29日,四川省紅原縣日乾喬大沼澤,羅日搓為女兒系扣子。她住在日乾喬大沼澤景區附近,平時招攬遊客在此體驗騎馬。如今,日乾喬大沼澤已是全國經典紅色旅遊景區。
中國青年報 孔斯琪/攝
看展
9月26日,中國美術館,參觀「偉大曆程 壯麗畫卷——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美術作品展」的人們。
中國青年報 曲俊燕/攝
軍運會
10月20日,第七屆軍運會上,八一水上救生隊隊員吳慧敏在女子50米假人救生決賽中。最終她奪得該項目冠軍。當晚,中國八一水上救生隊奪得6個項目中的5個冠軍。10月18日至27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舉行。
中國青年報 李雋輝/攝
新兵入伍
9月10日,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家人和鄉親們注視著坐在大巴車裡的劉俊濤。當天,劉俊濤坐著新兵大巴車到達北京,將在武警部隊度過兩年軍旅生活。
中國青年報 李雋輝/攝
飛行員
9月20日,遼寧省葫蘆島市,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訓練中心,路基模擬著艦專項訓練中,考核員對殲十五艦載機進行訓練考核。
中國青年報 李雋輝/攝
我和我的祖國
10月1日晚,北京天安門廣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群眾大聯歡上,各民族青年共同歡呼。
中國青年報 趙迪/攝
夜間經濟
8月4日晚8點,東四環外751D·park北京時尚設計廣場,持續5天的北京文創產品交易會剛剛結束,一名專車司機在雨中等待乘客。這個夏天,一系列繁榮夜間經濟的舉措正在讓北京的夜晚越發立體、多彩。
中國青年報 李雋輝/攝
進博會
11月6日,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第二屆進博會供需對接會上,來自埃及的參展商與採購商交談。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
中國青年報 李崢苨/攝
等待偶像
4月6日,河北省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大廠影視小鎮,一檔選秀節目即將舉行決賽,眾多粉絲來到這裡。去年這裡造就了國內流量數據驚人的一批男明星,也讓2018年被許多人稱為中國「偶像元年」。
中國青年報 李崢苨/攝
希望工程三十年
今年10月30日,是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中國青年報》原攝影記者、攝影家解海龍從希望工程開始實施的那天起,就持續地以紀實攝影的方式,真實地紀錄著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變化。當年攝影記者鏡頭裡的孩子,如今已經長大成人,在各行各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也在盡己所能地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垃圾分類
8月3日傍晚,北京市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南邊的一處大棚旁,村民和志願者正在進行廚餘垃圾的堆肥。這裡對於垃圾分類的探索已經進行了3年。近年來,國家對環保愈加重視。隨著近期全國各地陸續開始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工作,這種「新時尚」正悄然融入人們的生活。
中國青年報 陳劍/攝
公園野餐
9月,在北京朝陽公園中野餐的人們。伴隨著急劇增長的人口規模與城市發展,包括不同種類公園在內的綠色空間的重要性反覆被強調。
中國青年報 鄭萍萍/攝
生死救援
12月18日清晨,四川宜賓川煤集團杉木樹煤礦透水事故現場,救援人員抬出最後一名升井的獲救礦工,被困於井下超過75小時的13名礦工全部升井。12月14日15時26分,川煤集團杉木樹煤礦在N24採區邊界運輸石門發生一起透水事故,數百名救援人員徹夜不眠開展營救。
汪龍華/攝
香港
11月29日,陽光照進香港理工大學一幢教學樓。被暴徒佔據13天後,校方重新接管校園。彼時的校園滿目瘡痍,仿佛「災後現場」。
本報特派香港報導組
青春無客場
9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結束當天訓練後,冰球隊員們在筆記本電腦上觀看職業冰球比賽的錄像回放。在此之前,隊中多數球員沒有看過正式的冰球比賽。作為冬奧會唯一的集體球類項目,冰球在冰雪運動中的地位不可忽視。然而與其他球類項目相比,這項運動在中國高校中卻十分「小眾」。
中國青年報實習生 楊家齊/攝
付費自習室
11月23日,北京青年路一家付費自習室內,一位顧客在VIP座位上學習。如今,選擇「花錢買座位」的年輕人正變得越來越多。
中國青年報實習生 宋欣然/攝
主創名單
出品人: 張坤
策劃: 陳劍
編輯: 李崢苨 曲俊燕 孔斯琪
視頻:李崢苨
視覺設計: 程璨
技術: 陳明
中國青年報視覺中心|沉浸式體驗新聞項目組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