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三問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

2021-01-19 中國科學院

軍事醫學科學院供圖

  前不久,歷經多年論證、被譽為我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裡程碑事件的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簡稱CNHPP)正式在京啟動,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軍事醫學科學院、解放軍總醫院、復旦大學等40多所高校、科研機構的近百名專家,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蛋白質組計劃和基因組計劃有何不同?中國的蛋白質組研究在國際上處於什麼位置?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將如何進行?

  圍繞上述問題,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有關專家。

  一問 為什麼要搞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

  生,源於基因組;命,卻一定由蛋白質組決定。只有蛋白質組才能從根本上闡釋生命

  相比「蛋白質組」,「蛋白質」一詞更為人們所熟知。它是生物體內一種極為重要的高分子有機物,佔人體乾重的54%,1838年由荷蘭科學家格裡特首先發現。

  基於此,1994年,澳大利亞科學家率先提出「蛋白質組」,意指某個時刻,某個組織、器官或個體中所有蛋白質的集合,是一個整體的概念。

  科學家們之所以對蛋白質組產生濃厚興趣,還得從人類基因組計劃說起。2003年4月,經由6國科學家歷時13年奮戰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畫上了句號。

  「科學界曾經認為,只要繪製出人類基因組序列圖,就能了解疾病的根源。但我們錯了。「國際蛋白質組組織首任主席薩姆•哈納什說,事實上,我們只了解10%基因的功能,剩下的90%仍是未知的。

  「人們總以為蛋白質組計劃是基因組計劃的附庸或者說是子產品,這也是一個誤區。人類基因組計劃並不像事前所預期的那樣,能夠逾越蛋白質這一生物功能去揭示人類生、老、病、死的全部秘密,基因組序列只是提供了一維遺傳信息,而更複雜的多維信息則發生在蛋白質組層面。」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執委、亞太蛋白質組組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賀福初說,基因組和蛋白質組的關係,好比詞典與文章、元素表與化工廠。

  「基因組學中微小的差異,在蛋白質組學中可以被千倍甚至近萬倍地放大,想要解密基因組,必須先系統認識蛋白質組。」賀福初認為。

  他舉例說,人體各個器官如耳、鼻、喉、心、肝、肺,其基因組完全相同,不同的是蛋白質組。因此,不同器官形態、功能各異,是蛋白質組在背後「操盤」。

  「就像蛹化蝶,無論形態如何變化,基因組是不變的。」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錢小紅這樣比喻。在她看來,人的每一種生命形態,都是特定蛋白質組在不同時間、空間出現並發揮功能的結果。比如,某些蛋白質表達量偏離常態的高或低,就能夠表徵人體可能處於某種疾病狀態。

  「生,源於基因組;命,卻一定由蛋白質組決定。只有蛋白質組才能從根本上闡釋生命。」賀福初進一步解釋道,「蛋白質組,可以揭示疾病的發病機制和病理過程,發現新型診斷標誌物、治療和創新藥物,可以全面提高疾病防診治水平。這個項目如完成,將揭示人體器官蛋白質組的構成,一旦哪一部位出現異常即可實現『GPS定位』,進而找到針對性的診斷措施、幹預措施和預防措施。」

  二問 中國能搞人類蛋白質組計劃嗎?

  以賀福初院士為代表的中國蛋白質組研究團隊,在該領域向世界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在某些方面已走在全球前列

  近代以來,中國先後錯過了多次世界科技革命的機遇。蛋白質組學研究,恰恰是我國生命科學中少數幾個能夠始終躋身世界前沿的科學領域。

  據專家介紹,中國人類蛋白質組事業的發展,也催生了一系列大型研究基地和覆蓋全國的協作網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包括中科院、教育部、衛生計生委、軍隊以及湖南、廣東、重慶、浙江等在內的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已超過10個。由賀福初院士發起,以軍事醫學科學院、清華、北大為代表的7家單位共同籌建的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於2005年被確立為「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國際執行總部,成為一座世界級的「生命之都」。

  此外,自2000年至2010年,中國累計發表論文2800多篇,位列全球該領域第四。值得一提的是,最近4年,中國在該領域發文量直線上升,歷史性地達到1000多篇,年度論文發表數已躍居世界第二(第一為美國),位居全國其他學科前列。

  歷經十餘年的努力,中國蛋白質組研究團隊向世界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成功構建迄今國際上質量最高、規模最大的人類第一個器官——肝臟蛋白質組的表達譜、修飾譜、連鎖圖及其綜合資料庫;首次實現人類組織與器官轉錄組和蛋白質組的全面對接;在炎症誘發腫瘤等方面,發現一批針對肝臟疾病、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的潛在藥靶、蛋白質藥物和生物標誌物。如,2008年,張學敏課題組首次發現炎症和免疫的新型調控分子CUEDC2,可作為腫瘤耐藥的新標誌物,從而為克服癌細胞耐藥提供了原創性的藥物新靶點和治療新思路。2010年,周鋼橋課題組「逮到」肝癌的易感基因,為肝癌的風險預測和早期預警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和生物標記……上述幾項成果均發表於國際頂級的《科學》《自然》系列雜誌。

  三問 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怎樣進行?

  將分三個階段進行,計劃產生的大數據將全景式地揭示人體蛋白質組成及其調控規律,解讀人類基因組這部「天書」

  世界蛋白質組學領域內的新一輪科技競賽已開始。中科院院士張玉奎指出,雖然中國在蛋白質組一些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國外有些團隊如今正快馬加鞭。這警醒我們:必須加快步伐,否則很快將被甩出第一陣營。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絕不能喪失已經取得的優勢。」賀福初說。

  據悉,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將分三個階段展開。第一階段,全面揭示肝癌、肺癌、白血病、腎病等十大疾病所涉及主要的組織器官的蛋白質組,了解疾病發生的主要異常,進而研製診斷試劑、篩選藥物,力爭2017年左右完成;第二階段,爭取覆蓋中國人的其他常見疾病,提升中國人群疾病的防治水平;第三階段,實現人類更多疾病的覆蓋。

  當前,全球每年產生的生物數據總量高達EB級(10的18次方比特),生命科學領域正在爆發數據革命。生物數據最大的是基因組數據,它完成後,蛋白質組數據無疑將成為更大、更重要和更核心的科學數據。我國已部署建設的蛋白質科學基礎設施將相繼投入運行,這是國際上最大的蛋白質組學研究基地,將有力支撐和推動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實施和大數據的產生。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產生的大數據將全景式地揭示人體蛋白質組成及其調控規律,解讀人類基因組這部「天書」。

  「這項計劃,是以中國重大疾病的防治需求為牽引,發展蛋白質組研究相關設備及關鍵技術,繪製人類蛋白質組生理和病理精細圖譜、構建人類蛋白質組『百科全書』,為提高重大疾病防診治水平提供有效手段和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原動力。」賀福初說,「我們首先看重科學價值,其次才是經濟效益,因為這是真正的原始創新,是中國能夠引領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

  (原載於《人民日報》 2014-07-21 20版)

相關焦點

  • 【中國青年報】中國蛋白質組研究站在了全球制高點
    前不久,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細胞》(Cell)正式發表由中國科學家完成的大規模臨床肺腺癌蛋白質組草圖的繪製工作,引發關注。  這是「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重點專項繼肝癌、胃癌研究之後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中國科學家主導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 中國人類蛋白質組學研究新突破三大看點
    ——中國人類蛋白質組學研究新突破三大看點  新華社記者 陳芳、胡喆  近日,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再傳喜訊!我國科學家通過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雜誌上線發表了關於早期肝細胞癌蛋白質組研究領域取得突破的論文,發現了肝細胞癌精準治療的潛在新靶點。  什麼是蛋白質組學?這次發現有何重大科學價值?對於接下來的臨床治療和藥物研發又意味著什麼?
  • 科技名詞|人類基因組計劃
    2001年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初步分析結果。其研究內容還包括創建計算機分析管理系統,檢驗相關的倫理、法律及社會問題,進而通過轉錄物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等相關技術對基因表達譜、基因突變進行分析,可獲得與疾病相關基因的信息。
  • 從DNA到人類基因組計劃
    隨後,又有人用U-G-U-G交錯排列的mRNA合成了半胱氨酸—纈氨酸—半胱氨酸的蛋白質,這說明UGU為半胱氨酸的密碼,而GUG為纈氨酸的密碼。通過尼倫伯格的實驗,人們不僅證明了遺傳密碼是由3個鹼基排列組成,而且不斷地找出了其他胺基酸的編碼。
  • 人類基因組計劃(HDP)現狀與展望
    1998年9月14日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計劃研究所(NHGRI)和美國能源部基因組研究計劃的負責人在一次諮詢會議上宣布,美國政府資助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將於2001年完成大部分蛋白質編碼區的測序,約佔基因組的三分之一,測序的差錯率不超過萬分之一。同時還要完成一幅「工作草圖」,至少覆蓋基因組的90%,差錯率為百分之一。2003年完成基因組測序,差錯率為萬分之一。
  • 中國蛋白質組學第三屆學術大會召開
    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籌)和中國人類蛋白質組組織(CNHUPO)(籌)主辦,中國科學院長春應化所承辦的「中國蛋白質組學第三屆學術大會」於近日在長春落下帷幕。    賀福初、汪爾康、饒子和、強伯勤、施蘊渝、倪嘉纘6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董紹俊,及各地代表400多人參加了大會。
  • 首個高質量人類蛋白質組草圖發布,覆蓋90%預測蛋白質
    蛋白質組組織(HUPO)啟動了人類蛋白質組計劃(Human Proteome Project,HPP)。該研究旨在為全球合作、數據共享、質量保證和增強基因組編碼蛋白質組的準確注釋創建一個框架。在隨後的十年中,HPP建立了合作關係,制定了指南和度量標準,並對以前保存的蛋白數據進行了重新分析,從而不斷增加人類蛋白質組的覆蓋範圍。近日,在HPP十周年之際,該計劃報告了超過90%的高質量人類蛋白質組圖譜。
  • 人類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和阿波羅計劃並稱為三大科學計劃,是人類科學史上的又一個偉大工程,被譽為生命科學的「登月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由美國科學家於1985年率先提出,於1990年正式啟動的。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我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預算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 中國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至此,人類基因組計劃距離正式啟動過去了14年,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年多。199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美國正式啟動。9年後,中國獲準加入了人類基因組計劃,成為參與這一計劃的惟一發展中國家。在一次訪談中,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聯繫人楊煥明教授說:「人類基因組計劃應該說是1953年4月23號(應為25日)開始的。」
  • 【中國科學報】《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聚焦組學「三國...
    聚焦「三國」創新刊  世紀之交,在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帶動下,基因組測序全球風靡。借著這股「東風」,GPB誕生了。  這並不容易。創建一本期刊,從學科發展到基礎支撐再到人才到位,「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 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區總協調人楊煥明:
    4月25日,是人類發現DNA雙螺旋結構50周年紀念日。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區總協調人、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主任楊煥明沒有赴英國,與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共同舉杯,慶賀人類基因組計劃序列圖全部完成,而把堅守戰鬥崗位作為自己的紀念方式。
  • 【人民日報】中國人群精準醫學研究計劃啟動
    記者1月10日從中科院獲悉:該院正式啟動重點部署項目「中國人群精準醫學研究計劃」。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牽頭、多個院所參加的交叉學科團隊將在4年內完成4000名志願者的DNA樣本和多種表現型數據的採集,並對於其中2000人進行深入的精準醫學研究。
  • 「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一期)」在滬啟動
    當年的基因組計劃,目的也是想通過基因組研究,搞清基因差異與人類疾病之間的關係,最初發起時,科學家們都很樂觀,認為只要基因搞清楚了,疾病問題就基本解決了。  然而自2001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後至今,科學家們發現,基因到表型的直接關聯幾乎發現殆盡,據此對疾病的研究似乎陷入瓶頸。研究範式到了需要轉換的時刻。接下來怎麼辦?
  • 蛋白質組研究:生命天書的新解碼?
    深科·淺說蛋白質組研究:生命天書的新解碼?前不久,《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早期肝細胞癌蛋白質組研究領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這一研究測定了早期肝細胞癌的蛋白質組表達譜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圖譜,發現了肝細胞癌精準治療的潛在新靶點——膽固醇酯化酶SOAT1。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遺傳|人類基因組計劃|解碼生命|基因組|...
    874.6.9 藥物臨床指導 874.6.10 藥物不良反應預測 884.7 GWAS的瓶頸及解決方案 894.8 GWAS的展望——後GWAS時代 89結語 905 千人基因組計劃的起始與作用 91引言 915.1 從人類起源到人類千人基因組計劃 915.2 千人基因組計劃的研究目的
  • 史上首次定量檢測完整的人類蛋白質組
    2016年8月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和美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人類SRMAtlas(Human SRMAtlas),即靶向識別和可重複地定量預測的人類蛋白質組中所有蛋白質的高度特異性質譜檢測方法彙編目錄,包括許多剪接變異體、非同義突變和翻譯後修飾。
  •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1993年,於軍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裡程碑式的偉大科學計劃,也成為早期參與計劃的唯一華人,他在導師Maynard V.Olson的全力支持下,促成了中國科學家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日前,證券時報記者獲得了獨家專訪於軍的機會。從下鄉知青到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從回國推動中國基因組學研究到參與組建華大基因公司,於軍首次向媒體披露往事。
  • 蛋白質組學:照亮基因組外的星空,解碼生命系統的建構原理
    視覺中國供圖   近日,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權威獎勵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賀福初榮獲蛋白質組學傑出成就獎。  賀福初院士率先提出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科學目標與技術路線,倡導並領銜了人類第一個關於組織、器官的蛋白質組計劃,揭示了人體首個器官(肝臟)蛋白質組。2014年,賀福初院士領導啟動「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CNHPP)。此次獲獎是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對他率先提出並反覆實踐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這一理念與範式的高度認可,標誌著我國蛋白質組學研究再度領跑國際。
  • 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更精準打擊癌症
    賀福初院士率先提出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科學目標與技術路線,倡導並領銜了人類第一個關於組織、器官的蛋白質組計劃,揭示了人體首個器官(肝臟)蛋白質組。2014年,賀福初院士領導啟動「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CNHPP)。
  • 長篇回顧|蛋白質組學的發展:生命科學的裡程碑
    2001年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科學家共同參與的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HGP)與Celera基因公司共同公布了人類基因組DNA序列草圖,這也代表著人類在生命科學領域邁上了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