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高等植物擬南芥蛋白質熱穩定性的蛋白質組學分析

2021-01-08 景傑生物

景傑生物|解讀

景傑編者按:質譜序技術可以對複雜樣品中蛋白質的濃度和共價修飾進行平行地測量。 最近,通過同時測定數千種蛋白質的熱變性曲線,質譜的這方面的應用已經擴展到探測蛋白質組的三維結構和構象狀態。雖然許多動物及其常駐微生物存在於相對狹窄,受調節的生理溫度範圍之內,但植物所處的環境經常會劇烈的溫度變化,這可能影響蛋白質熱穩定性的進化與演變。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生物化學系的Michael R. Sussman教授在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雜誌上發表文章,通過質譜首次深入研究了擬南芥的熱蛋白質組。 研究者通過使用六個生物學重複,分析了1700多個擬南芥蛋白的溶解曲線,觀察到蛋白質熱穩定性與許多已知蛋白質特徵之間的顯著相關性,包括蛋白分子量相關性和帶電胺基酸、極性胺基酸的比值相關性。研究者還發現了植物26S蛋白酶體核心和調節結構域的熱穩定性差異,這可能反映了溫度脅迫期間蛋白質轉換受調節方式的獨特性質。

關鍵詞:熱蛋白組,熱穩定性,蛋白質構象,擬南芥 ,串聯質譜

◆◆

研究速讀

◆◆

實驗思路:

研究者採用六組生物學重複,利用高通量蛋白組學分析結合質譜(Mass Cytometry)、生物信息學分析的方法在擬南芥中鑑定到4246個蛋白,利用熱蛋白組(Thermal Proteome Profiling)分析Tm經驗值與蛋白質熱穩定性各種可能的物理化學決定因素之間的相關性。

1. 熱蛋白組使用同位素編碼的基於質譜來同時分析上千種蛋白質。

將十份樣品置於溫度梯度上溫育,並將上清液進行十通道同量異位標記。 使用標準的基於MS / MS的定量來測量蛋白質水平相對豐度值。這個值適合於所描述的雙態模型。

Figure 1. 熱蛋白組的工作流程

2. 熱穩定性特徵

研究者檢測了每個定量蛋白的八種化學和結構特徵,來研究其與特穩定性的關係。這些特徵包括:分子量、蛋白豐度、脂肪指數、等電點、相對疏水性、帶電與極性殘留偏差(CvP)、預測的二級機構組成以及20種標準胺基酸的相對含量。所有這些特徵要麼通過計算,要麼通過胺基酸資料庫預測。在這些特種當中,分子量、疏水性、帶電與極性殘留偏差、alpha螺旋和beta片層的含量跟相對熱穩定性呈顯著相關性。

Figure 2 蛋白溶解溫度和潛在協變量的關係

3. 擬南芥的蛋白酶體

研究者在基因集富集分析中觀察到蛋白酶體亞基富集在最低和最高的bins。 因此,研究者仔細研究了每種蛋白酶體蛋白的Tm分布,發現核心和調節亞基之間的熱穩定性存在顯著差異。許多蛋白酶體亞基在擬南芥基因組中作為多個旁系同源物存在,並且本數據中模擬了大多數亞基的至少一個同源物。 所有建模的核心亞基在蛋白質組範圍的上端具有Tm值,而所有調節亞基Tm值都在較低的區域中。

Figure 3 26S蛋白酶體亞基的溶解溫度

4. Mg-ATP 處理後的熱穩定性變化

為了闡述熱蛋白組適用於Mg-ATP處理後植物蛋白的構象變化,研究者利用熱蛋白組分析了control 和Mg-ATP處理過的擬南芥裂解液,並用已有的蛋白功能注釋計算和比較了Tm值的變化。

Figure 4 Mg-ATP 處理後的熱穩定性變化

◆◆

小結

◆◆

本文採用了高通量蛋白組學分析結合質譜和生物信息學分析的方法,找出了高脂飲食組小鼠卵母細胞中的差異表達蛋白,鑑定出潛在關鍵效應因子。蛋白組學分析表明TIGAR蛋白在高脂飲食小鼠卵母細胞中顯著下調,並且TIGAR的表達可以降低高脂飲食小鼠卵母細胞中的氧化應激。本文通過Western blot的方法對組學數據做了鑑定,表明組學數據的正確性。另外,本文通過敲低和過表達TIGAR揭示了其在ROS調節、自噬過程中的作用。

研究者使用六個生物學重複質譜和生物信息學分析的方法在擬南芥中鑑定到4246個蛋白,首次研究了擬南芥的熱蛋白質組。利用熱蛋白組分析Tm經驗值與蛋白分子量相關性、胺基酸帶電與極性殘留偏差因素之間的相關性。研究者還發現了植物26S蛋白酶體核心和調節結構域的熱穩定性差異,這些發現跟之前的報導基本一致,但在某些方面具有顯著差異。這部分工作給研究者們打開了探尋蛋白-配體互作的新大門,為研究遺傳與環境因子對植物蛋白構象影響提供了更多可能。

精準醫學與蛋白組學

海量文獻解讀

行業前沿報導

關注/投稿

隨時享受科技服務

相關焦點

  • 定量磷酸化蛋白質組學 nature新發,擬南芥植物氣孔免疫調節機制
    研究團隊結合生化實驗和定量磷酸化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了擬南芥鈣離子滲透通道OSCA1.3控制免疫信號傳導期間氣孔關閉的機制。中文標題:鈣離子滲透通道OSCA1.3調節植物氣孔免疫研究對象:擬南芥發表期刊:Nature影響因子:42.778單位:東英吉利大學發表時間:2020年08月主要運用生物技術:定量磷酸化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及結果在模式植物擬南芥中,質膜相關的胞質激酶BIK1充當多個細胞表面免疫受體下遊的中央免疫調節劑
  • The Plant Journal連發兩文,4D蛋白質組學「牛刀小試」,揭示植物...
    美國密蘇裡大學Ron Mittler團隊基於timsTOF Pro質譜儀的4D蛋白質組學以及靶向蛋白質組學,結合轉錄組學分析,對擬南芥中AtNEET蛋白的功能進行深入探討,揭示了AbNEET蛋白在擬南芥中調節鐵-硫代謝和鐵穩態中的重要作用及分子機制。鐵-硫(Fe-S)簇在植物的多種代謝和調節通路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 【科技前沿】MCP報導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年2月29日(北京時間),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權威期刊《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楊福全研究員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付巖副研究員團隊在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進展「Large-scale Identification of N-linked Intact
  • 水生所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研究獲進展
    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乙醯化等,是調節蛋白質生物學功能的關鍵步驟,是蛋白質動態反應和相互作用的一個重要分子基礎,也是細胞信號網絡調控的重要靶點。由於翻譯後修飾蛋白質在樣本中含量低且動態範圍廣,其研究極具挑戰性。近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員學科組在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及其功能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Nature Plants|多組學數據系統分析擬南芥茉莉酸信號通路
    該研究利用轉錄組、蛋白質組、磷酸化修飾組以及ChIP-Seq等多種組學技術,系統研究植物響應茉莉酸或茉莉酮酸酯的整體網絡變化,並鑑定出信號傳導分子細節組分。作者採用myc2擬南芥突變體作為對比,對生長了3天的幼苗進行不同時間點的JA處理,綜合轉錄組、蛋白質組、磷酸化修飾組和組蛋白修飾的多組學分析策略來揭示擬南芥JA響應的複雜網絡。
  • 遺傳發育所在選擇性剪切對擬南芥蛋白質多樣性貢獻研究中獲進展
    研究人員仍不知道有多大比例的選擇性剪切事件可以導致蛋白質組的多樣性。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焦雨鈴研究組在全基因組水平通過分析與核糖體結合的mRNA來研究翻譯組的構成,並與總mRNA所代表的轉錄組進行了比較。
  • Molecular Cell:蛋白質翻譯後修飾調控植物脅迫反應
    甲基化修飾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依賴的亞硝基化修飾是高度保守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這兩類修飾參與調控眾多生物學過程,包括調控非生物脅迫反應。但二者調控非生物脅迫的分子機制不甚清楚。
  • IF:12.1跨實驗室比較基於DIA的蛋白質組學質譜工作流程穩定性潛力
    然而僅僅依靠基因組學的數據,無法為臨床決策(clinical decision)提供足夠的支持,其他數據例如蛋白質組學(proteomics) 數據、健康科學(healthcare)數據等依然需要被納入到精準醫學的數據處理之中。
  • 蛋白質組學數據分析——(1)原理
    這一篇來自博客園博主的分析,作者:小xuo生一、蛋白質組學概述蛋白質組學是特定系統內蛋白質集合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
  • 遺傳發育所研究組在蛋白質翻譯後修飾調控植物脅迫反應研究中取得...
    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左建儒研究組在亞硝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發現擬南芥蛋白質精氨酸甲基轉移酶PRMT5被亞硝基化修飾。PRMT5是在高等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一個酶,催化精氨酸雙對稱性甲基化修飾,其底物包括pre-mRNA剪接體的核心組分。
  • 蛋白質組學研究進展與趨勢
    2.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策略和範圍        蛋白質組學一經出現,就有兩種研究策略。一種可稱為「竭澤法」,即採用高通量的蛋白質組研究技術分析生物體內儘可能多乃至接近所有的蛋白質,這種觀點從大規模、系統性的角度來看待蛋白質組學,也更符合蛋白質組學的本質。但是,由於蛋白質表達隨空間和時間不斷變化,要分析生物體內所有的蛋白質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
  • 賽默飛Orbitrap在植物蛋白質組領域的應用
    同時可以利用TMT標記蛋白質組學技術進行定量植物蛋白質組學分析,此外,基於Orbitrap的多組學研究策略可以結合蛋白質組和代謝組學,整合基因組信息針對植物從多分子層面的大數據重新定義樣本的分型、挖掘蛋白水平上與相關基因突變、表達關係及關鍵分子調控機制。
  • SWATH-MS定量蛋白質組學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運用基於SWATH的定量蛋白質組學以及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的超微結構觀察,系統的研究了LBA在蛋白質組水平上對MRSA的抗菌機制。進一步通過基於PRM的靶向質譜技術和實時定量PCR(qRT-PCR)技術驗證了幾種差異表達蛋白的蛋白表達水平和mRNA表達水平。
  • MCP:中科院科學家揭示蛋白質丙二醯化修飾與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
    研究人員通過檢測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多種蛋白質醯基化修飾,發現:•發生於賴氨酸殘基的丙二醯化修飾在2型糖尿病小鼠肝臟組織中明顯高於對照組小鼠,而其它醯基化修飾沒有明顯變化,提示丙二醯化修飾可能與2型糖尿病相關。
  • Nature | 繪製大腸桿菌的功能性蛋白質組景觀
    )與多重定量蛋白質組學相結合,可以深入了解蛋白質的原位狀態,反映特定蛋白質與代謝物,其他蛋白質以及和核酸等的相互作用【3,4】。Savitski課題組在Nature雜誌上合作發表一篇題為The functional proteome landscape of Escherichia coli的文章,在這項研究中,作者結合反向遺傳學和熱蛋白質組分析描述大腸桿菌中的遺傳擾動對蛋白質豐度和熱穩定性的影響,為推斷蛋白質功能和相互作用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 科學家繪製蛋白質組熱穩定性圖譜
    科學家繪製蛋白質組熱穩定性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9 23:00:44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Bernhard Kuster、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Mikhail M.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1:45:11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Joshua J. Coon、Jesse G.
  • 新研究為單細胞蛋白質組學定義載體蛋白質組限制
    新研究為單細胞蛋白質組學定義載體蛋白質組限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30:20 美國南加州大學Christopher M.
  • 細胞器蛋白質組學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學揭示了亞細胞重組在飲食誘導...
    細胞器蛋白質組學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學揭示了亞細胞重組在飲食誘導的肝脂肪變性 2018-10-24 16:15:18 來源:Celpress 脂質代謝是在細胞細胞器之間高度劃分的,這些細胞器動態地調整其組成和相互作用以應對代謝挑戰
  • Cell重磅|詳細解讀最全的植物泛蛋白質圖譜
    繼基因組學時代和轉錄組學時代的到來之後,蛋白組學也逐漸變得炙手可熱,人類與動物的基因組學發展的很快,植物的蛋白組學緊隨其後,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一篇於2020.4.16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ell的關於植物泛蛋白組的文獻——《A Pan-plant Protein Complex Map Reveals Deep Conservation and Novel Assemb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