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持物種多樣性,地球基因組計劃啟動,對 150萬個物種進行測序

2020-12-05 百家號

為保持物種多樣性,地球基因組計劃啟動,將對 150萬個物種進行測序

「地球基因組計劃」最早是美國加州大學與中國華大基因練合倡議,將對目前所有的150萬個動物、植物和真菌測出完整的DNA編碼來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目前威康桑格研究所和自然歷史博物館也都參與其中,該項目將提供一個更好地了解世界生物多樣性的方式,這是一個叫做地球基因組計劃的全球項目的今天啟動。

所有150萬種已知物種的基因組的動物、地球上的植物、原生動物和真菌將首次測序。該項目將創建一個新的基礎學科,目前科學家想出各種新新的方法來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已維持人類社會的存在。專家認為該項目幫助提供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世界的生物多樣性方式,合理的利用相關的資源。參與該項目的科學家被作為項目的一部分開始研究。

基因組測序是什麼?它是確定的過程完整的生物體的基因組DNA序列。基因組就是一個生物完整的遺傳物質編寫在DNA內。每個基因組中包含的所有信息需要可以構建生物,並且可以讓它成長。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測序成本的下降,科學家可以增加速度有能力破譯這麼多的序列。

基因可以用來表示一個生物體的進化,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威康桑格研究所蒂姆博士博物館生命科學部門的主管說:「無論是你感興趣的食物,疾病,或者物種形成,地球上所有生物是如何的產生的歷史差異和適應環境的記錄都在其基因組內。

如何利用這些資料,取決於你的能力去理解它。英國達爾文生命之樹項目,於11月1日正式啟動與全球努力。大約66000種英國物種將測序,顯示隨時間演化而來。博物館將利用其專業知識來幫助收集樣本。因此,該項目將為專家提供一個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生物多樣性的方式。博物館的專家認為,這是由於理解數以百萬計生物之間的交互與進化的方式。

一隻貓只是成千上萬動物中的一部分,這將最終會有150萬種動物,植物、原生動物和真菌在地球上科學家參與項目的研究中。它將佔全球倡議的一部分稱,博士說:「很多英國的物種列表指南現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我們沒有得到糾正,我們自己的自然歷史很長一段時間在都沒有得到重視。」

達爾文的生命之樹項目將建立一個新的基準,來通過基因組學評估英國生物多樣性。它還將幫助與理解眾多的物種生活在全國各地以及他們如何改變的。據估計,該項目將需要10年左右才能完成。所有的數據收集在項目將存儲在公共領域資料庫和免費供研究使用。很高興這樣的龐大計劃我們中國也有參加,上一個類似的項目還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當時也是有我們中國的身影,目前人類基因組計劃已經完成,現在很多方面都起到了作用。

隨著環境汙染等因素的影響,每年都有很多的物種滅絕,保護物種多樣性也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相關焦點

  •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準備在10年內對地球上所有150萬種已知真核生物的基因組進行測序、編目和分類,預計耗資47億美元。  科學家稱,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HGP)之後的「下一個生物學登月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歷時13年,耗資30億美元(按現在的價格約為50億美元),於2003年完成了對人類DNA圖譜的繪製。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負責人、美國加州大學教授哈裡斯·盧因說,預計該項目「最終將為推進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持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創造一個新基礎」。
  • 「硬科技」地球生命基因組計劃10年內投入47億美金進行真核生物測序
    在300年的生物學演進之後,人類只有10%關於真核生物的知識,其中不到0.3%進行了基因組測序,數量約為4000種。通過基因技術的發展,人類如何對剩下超過99%的真核生物進行基因測序?根據在PAN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布的這本白皮書,科學家們希望能對150萬種真核生物進行測序,這是為未來人類基因的更多解決方案奠定基礎,以此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 人類基因組計劃後,華大基因又發起了一項更宏偉的項目
    文|周夢亞剛宣布將測序儀交由「代工巨頭」富士康生產,華大啟動「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的消息又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將迎來一件大事——華大基因與美國斯密森尼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項目組聯合發起了「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比人類基因組計劃更宏大的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arth BioGenome Project, EBP)即將啟動,目標是破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因組。
  •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不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會有下一場大瘟疫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保護生物最有力的途徑,就是掌握需要保護的物種,乃至整個生態系統的高質量全基因序列。『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應運而生。圖|採訪截圖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期間,2011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arth BioGenome Project,EBP)負責人哈裡斯·李文(Harris Lewin)表示在這項堪比生物界的
  • 華大基因參與發起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
    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科研展望文章。華大基因是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他們稱,這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堪稱生物「登月計劃」。徐訊介紹,地球上生存著1000萬至1500萬種真核生物以及數萬億種原核生物,但實際上已經被人類認識的只有約230萬種,完成基因組測序不到1.5萬種,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微生物,相對複雜的高等動植物只有約1000個物種的基因組被破譯。人類通過對這極小一部分地球生命的認知,已在農業、醫藥、生物產業以及瀕危物種保護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武漢啟動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有水的地方,就有原生生物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漢啟動12月30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武漢啟動。計劃在3年內,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原生生物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原生生物。」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繆煒介紹,目前已描述的原生生物物種數超過6萬種,未知種類更難以估量。然而,目前已公開發表基因組數據的原生生物僅400餘種。
  • 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已知真核物種基因組
    ,革新我們對生物學的理解,有望極大改善物種保護工作,並為農業、醫藥和生態系統服務提供新的基因資源。」徐訊表示,這一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項目將幫助我們全面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奧秘。 將免費公開共享數據 徐訊介紹,地球上生存著1000萬至1500萬種真核生物以及數萬億種原核生物,但實際上已經被人類認識的只有約230萬種,完成基因組測序不到1.5萬種,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微生物,相對複雜的高等動植物只有約1000個物種的基因組被破譯。
  • 潮科技|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10年或需花費47億美元,回報率或達65倍
    在這個報告中,他分享了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的相關內容。這一計劃或需花費10年、47億美元,但回報率有可能達到65倍。以下為報告的內容整理。在我們預計1200-1500萬的真核生物當中,只有大概10%是有描述的,有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認識的。在300年的生物學演進之後,我們只有10%關於真核生物的知識,這樣的比例加上所有DNA測序的技術,包括剛才嘉賓講到的技術加總起來,再加上人類基因組計劃大量的投資,不到0.3%的真核生物我們進行了基因組測序。
  •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30日,全球首個 「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正式在漢對外發布。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聯合西藏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      原生生物是生物五界之一,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已描述的物種數超過6萬種,未知種類更難以估量。
  • 世界第一個茶樹基因組測序計劃在昆啟動
    2月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3名中科院院士吳徵鎰、周俊、孫漢董的大力推動下,一個在世界生物學界和推動普洱茶產業發展上均具有重大意義和經濟價值的科研創新項目——世界上第一個茶樹基因組測序計劃已在昆明正式啟動
  • 哈裡斯·李文:10年內人類將給所有真核生物基因組測序
    哈裡斯·李文稱,在預計的1200萬-1500萬真核生物中,只有約10%是已經被科學家發現並認知的,也就是說,在300年的生物學演進中,我們對真核生物只有10%的了解。而目前已完成基因組測序的真核生物僅有不到0.3%。「我們如何對剩下超過99%的真核生物進行測序?」這是哈裡斯·李文提出的問題。
  • 科學網—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本報訊(記者魯偉)12月30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正式對外發布。
  •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負責人:不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會有下一場大...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負責人:不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會有下一場大瘟疫 2020-11-24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近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Protist 10000 Genomes Project, 簡稱P10K)正式發布,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
  • 史上最大生物學研究項目公布:10年內,測定150萬種真核生物基因組序列
    人類基因組計劃為我們解開人類遺傳密碼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演化及生態學家Harris Lewin是該項目的主席以及最新論文的主要作者,他表示:「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將為新型生物經濟奠定堅實的科學基礎,它將為全球各地(尤其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發展中國家)的人類所面臨的健康、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
  • 最大的一組哺乳動物基因組揭示了瀕臨滅絕的物種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名為「動物學家項目」的研究,分析和比較了所有哺乳動物家族中超過80%的整個基因組,跨越了近1.1億年的進化過程。包括120多個以前未被測序的物種的基因組,並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捕獲了哺乳動物的多樣性。
  •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披露:四百多物種...
    作為正在上海進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分論壇,「繽紛的生命——世界頂尖科學家生物多樣性峰會」31日在線披露一項新冠病毒風險基因的最新研究結果,並將風險性分為5級,其中人類與其他靈長類處於最高級別。「早上好庫什,我們雖然距離只有幾公裡,但疫情開始後,還沒能真正見過面……」作為「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發起人之一,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基因組學家哈裡斯·李文,與另一位沃爾夫農業獎得主通過網絡會議打招呼
  • 我國啟動「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這一計劃有何意義?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六家科研單位30日在武漢啟動「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這一計劃將在3年時間內,完成約一萬種原生生物的基因組測序和分析。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長、研究員繆煒在啟動儀式上介紹說,目前已描述的原生生物物種數超過6萬種,未知種類更難以估量。然而,目前已公開發表了基因組數據的原生生物僅400餘種。繆煒說,「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由中科院水生所聯合西藏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華中科技大學共同啟動。
  • 科學家完成700種海洋藻類基因組測序
    ,其中包含了地球上最古怪,也最令人著迷的海洋藻類,這一項目是迄今為止同一領域中規模最大的研究項目,將有助於解析海洋微生物多樣性,塑造海洋生態系統,並幫助我們理解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從何而來。 美國NCGR和海洋微生物諮詢委員會(Marine Microbial Initiative advisory committee)從世界各地選定了一些研究人員,挑選了跨越兩百種種屬的700種藻類,進行轉錄組測序。其中許多藻類都屬於超微物種:picoplankton,這些藻類遍及地球上幾乎所有的海洋,在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這一作用方面,與熱帶雨林同等重要。
  • Cell重磅發布15萬人體微生物基因組!揭示人體微生物新物種
    在今日發表在Cell期刊的一項研究中,由義大利特倫託大學Nicola Segata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來自不同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和年齡人群的9,428個宏基因組,突破性地重建了154,723個人體微生物基因組(45%高質量),其中很多代表了此前未發現的新物種。值得關注的是大多數新發現的微生物存在於在非西方化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