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不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會有下一場大瘟疫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保護生物最有力的途徑,就是掌握需要保護的物種,乃至整個生態系統的高質量全基因序列。『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應運而生。圖|採訪截圖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期間,2011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arth BioGenome Project,EBP)負責人哈裡斯·李文(Harris Lewin)表示在這項堪比生物界的
-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 擬十年內解讀150萬種複雜生命遺傳密碼 2018-11-06 科技日報 劉霞 【字體:大 中 小】
-
華大基因參與發起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
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科研展望文章。華大基因是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他們稱,這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堪稱生物「登月計劃」。徐訊介紹,地球上生存著1000萬至1500萬種真核生物以及數萬億種原核生物,但實際上已經被人類認識的只有約230萬種,完成基因組測序不到1.5萬種,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微生物,相對複雜的高等動植物只有約1000個物種的基因組被破譯。人類通過對這極小一部分地球生命的認知,已在農業、醫藥、生物產業以及瀕危物種保護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
華大基因參與"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發布
e公司訊,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的科研展望文章。該項目的提出,有助於整合世界各地的生物基因組研究,使之形成更有價值的科研體系,促進物種研究工作有序而高效地進行。上述項目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目標是破譯地球上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組。作為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華大基因始終關注生物多樣性研究,通過基因科技已解碼眾多地球物種,發起國際合作深入科學研究。
-
美史密森學會成立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研究所
HURLBERT 緊隨兩項針對鳥類和昆蟲的大型基因組學分析研究之後,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學會近日宣布將成立一個生物多樣基因組學實體研究機構,以加速獲得與編纂地球上所有植物和動物的DNA。 史密森學會每年已投入1000萬美元用於進化生物學、生物多樣性、物種保護以及生態研究等方面的基因組學研究。
-
2020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大會將於10月5~9日召開
近日,中國綠髮會國際部獲悉,2020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大會(Biodiversity Genomics 2020)將於10月5日~9日召開。此次會議線上舉辦,旨在探索挑戰,展望地球上所有生命序列的未來 。
-
「硬科技」地球生命基因組計劃10年內投入47億美金進行真核生物測序
全球的科學家都加入到這個計劃中,中國的生物科學家中,還有一部分是來自上市公司華大基因的科研人員。白皮書為地球生命基因組計劃繪製了三階段的路線圖:第一階段測序有代表性的物種,數量約為9000多種;第二階段再測試2000多種其他的種類;第三階段則實現150萬種的目標。
-
為保持物種多樣性,地球基因組計劃啟動,對 150萬個物種進行測序
為保持物種多樣性,地球基因組計劃啟動,將對 150萬個物種進行測序「地球基因組計劃」最早是美國加州大學與中國華大基因練合倡議,將對目前所有的150萬個動物、植物和真菌測出完整的DNA編碼來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目前威康桑格研究所和自然歷史博物館也都參與其中
-
我國科學家啟動「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
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發布 吳言攝原生生物是生物五界(植物界、真菌界、動物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之一,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已描述的物種數超過6萬種,未知種類難以估量。
-
【科技日報】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近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Protist 10000 Genomes Project, 簡稱P10K)正式發布,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
-
我國啟動「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這一計劃有何意義?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六家科研單位30日在武漢啟動「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這一計劃將在3年時間內,完成約一萬種原生生物的基因組測序和分析。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原生生物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原生生物。」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長、研究員繆煒在啟動儀式上介紹說,目前已描述的原生生物物種數超過6萬種,未知種類更難以估量。然而,目前已公開發表了基因組數據的原生生物僅400餘種。
-
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一個大轉折
時針撥回到10年前,在2010年,第十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名古屋舉辦,提出《2011-2020年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及《愛知目標》,要求採取「有效和緊急」行動,保護全球森林、珊瑚礁和其他瀕危的生態系統,以避免失去人類賴以生存的世界生物多樣性狀態。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生物多樣性災難持續210天的澳大利大森林大火過火面積超過1000萬公頃導致超過12.5億隻動物喪生至少113種動物的30%棲息地在山火中燒毀2019年聯合國針對地球物種和生態系統發布了一份評估報告。在全球800萬物種中,大約有100萬「已經面臨滅絕,許多十年之內就會消失,除非採取行動以減輕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因素」。用於評估瀕危物種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紅色名錄)在今年突破了100,000個物種;截至2019年12月,這份名錄已納入112,432個物種,其中30,178種瀕臨滅絕。
-
潮科技|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10年或需花費47億美元,回報率或達65倍
在10月30日上午「未來國際大科學論壇」主論壇上,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哈裡斯·李文做了題為《Earth Biogenome Project——Biology『s Next Moonshot》的報告。在這個報告中,他分享了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的相關內容。這一計劃或需花費10年、47億美元,但回報率有可能達到65倍。
-
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近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Protist 10000 Genomes Project, 簡稱P10K)正式發布,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
-
「綠會國際訊」2020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大會將於10月5~9日召開
近日,中國綠髮會國際部獲悉,2020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大會(Biodiversity Genomics 2020)將於10月5日~9日召開。此次會議線上舉辦,旨在探索挑戰,展望地球上所有生命序列的未來 。
-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披露:四百多物種...
作為正在上海進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分論壇,「繽紛的生命——世界頂尖科學家生物多樣性峰會」31日在線披露一項新冠病毒風險基因的最新研究結果,並將風險性分為5級,其中人類與其他靈長類處於最高級別。「早上好庫什,我們雖然距離只有幾公裡,但疫情開始後,還沒能真正見過面……」作為「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發起人之一,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基因組學家哈裡斯·李文,與另一位沃爾夫農業獎得主通過網絡會議打招呼
-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30日,全球首個 「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正式在漢對外發布。 原生生物是水生態系統的重要組分,其中的藻類貢獻了地球上近50%的光合行為;部分甲藻和硅藻的「瘋長」會造成河流和海洋的有毒藻華,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同時,很多原生生物是人、畜禽和水產動物的重要致病性寄生蟲,如造成人瘧疾的瘧原蟲、昏睡病的錐蟲、雞球蟲病的球蟲,造成魚白點病的小瓜蟲等等。在基礎生物學研究方面,一些原生生物作為模式生物作出了重要貢獻。
-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武漢啟動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有水的地方,就有原生生物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漢啟動12月30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武漢啟動。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聯合西藏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計劃在3年內,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原生生物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原生生物。」
-
用生物技術保護生物多樣性 中國這樣做
同時,世界各國也都有責任保護其本國的生物多樣性,並應展開合作,以可持久的方式使用生物資源。但令人關切的是,一些人類活動正在導致組成生物多樣性的物種迅速減少。那麼利用現代生物科學技術,我國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