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參與"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發布

2020-12-06 e公司

e公司訊,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的科研展望文章。該項目的提出,有助於整合世界各地的生物基因組研究,使之形成更有價值的科研體系,促進物種研究工作有序而高效地進行。上述項目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目標是破譯地球上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組。作為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華大基因始終關注生物多樣性研究,通過基因科技已解碼眾多地球物種,發起國際合作深入科學研究。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參與發起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
    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科研展望文章。華大基因是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他們稱,這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堪稱生物「登月計劃」。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據科技日報4月25日消息,華大聯合創始人、華大基因理事長楊煥明,華大執行長、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深圳國家基因庫副主任張國捷均參與其中。徐訊表示,這一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項目將幫助我們全面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奧秘。
  • 華大基因發起 全球數千名科學家參與 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
    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科研展望文章。華大基因是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他們稱,這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堪稱生物「登月計劃」。華大聯合創始人、華大基因理事長楊煥明,華大執行長、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深圳國家基因庫副主任張國捷均參與其中。
  • 人類基因組計劃後,華大基因又發起了一項更宏偉的項目
    文|周夢亞剛宣布將測序儀交由「代工巨頭」富士康生產,華大啟動「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的消息又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將迎來一件大事——華大基因與美國斯密森尼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項目組聯合發起了「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比人類基因組計劃更宏大的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arth BioGenome Project, EBP)即將啟動,目標是破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因組。
  • 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已知真核物種基因組
    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已知真核物種基因組 劉傳書/科技日報 2018-04-25 08:10
  •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 擬十年內解讀150萬種複雜生命遺傳密碼 2018-11-06 科技日報 劉霞 【字體:大 中 小】
  •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1993年,於軍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裡程碑式的偉大科學計劃,也成為早期參與計劃的唯一華人,他在導師Maynard V.Olson的全力支持下,促成了中國科學家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日前,證券時報記者獲得了獨家專訪於軍的機會。從下鄉知青到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從回國推動中國基因組學研究到參與組建華大基因公司,於軍首次向媒體披露往事。
  • 「硬科技」地球生命基因組計劃10年內投入47億美金進行真核生物測序
    2015年,一群國際科學家開始探討研究這個問題,三年之後,包括李文在內的科學家們發布了地球生命基因組計劃白皮書,描述了其挑戰、目標及範圍。全球的科學家都加入到這個計劃中,中國的生物科學家中,還有一部分是來自上市公司華大基因的科研人員。白皮書為地球生命基因組計劃繪製了三階段的路線圖:第一階段測序有代表性的物種,數量約為9000多種;第二階段再測試2000多種其他的種類;第三階段則實現150萬種的目標。
  • 於軍: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1993年,於軍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裡程碑式的偉大科學計劃,也成為早期參與計劃的唯一華人,他在導師Maynard V.Olson的全力支持下,促成了中國科學家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日前,記者獲得了獨家專訪於軍的機會。從下鄉知青到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從回國推動中國基因組學研究到參與組建華大基因公司,於軍首次向媒體披露往事。
  • 華大等機構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研究成果登《Nature》封面
    2020年11月12日,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多樣性團隊、昆明動物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在《自然》(Nature)上同期以封面形式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科級別)最新研究結果。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共建國家水生生物基因庫
    本網訊6月17日,在開展實質性合作並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礎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宣布共建「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發布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加快推進包括重要養殖品種和瀕危物種在內的水生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共建國家水生生物基因庫。
  • 華大基因,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基因測序
    華大基因成立於1999年,致力於在人類健康服務事業和科技應用領域的發展。華大基因堅持「以任務帶學科、帶產業、帶人才」,先後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部分」(1%,承擔其中絕大部分工作)、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劃(10%)、第一個亞洲人基因組圖譜(「炎黃一號」)、水稻基因組計劃等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基因組研究工作,彰顯了世界領先的測序能力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也奠定了中國在基因組學研究領域中的國際領先地位。
  • ...大咖論道|生態圈|尹燁|華大基因|測序儀|基因組|罕見病|-健康界
    精準醫學納入「十三五」;基因診斷擴大適用範圍,二代測序診斷試劑盒和腫瘤免疫治療單抗陸續獲FDA批准;個人基因組、健康管理、體檢和保險跨界聯姻;國家微生物組計劃登堂香山會議;BAT,華為,亞馬遜等逐鹿基因大數據云平臺;國產測序儀量產,國家基因庫運營;同時,科普依然短缺,應用未形成閉環;產業概念期已過;2017年可以預見大浪淘沙,併購重組可能興起。
  • "千人基因組計劃"鎖定高精度遺傳變異圖譜
    千人基因組計劃的測序工作將由英國的Sanger研究所、中國的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以及包括Broad研究所、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基因組測序中心和貝勒醫學院人類基因組測序中心在內的美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大規模測序平臺共同承擔。
  • 為保持物種多樣性,地球基因組計劃啟動,對 150萬個物種進行測序
    為保持物種多樣性,地球基因組計劃啟動,將對 150萬個物種進行測序「地球基因組計劃」最早是美國加州大學與中國華大基因練合倡議,將對目前所有的150萬個動物、植物和真菌測出完整的DNA編碼來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目前威康桑格研究所和自然歷史博物館也都參與其中
  • 華大基因:一群「科學土匪」的逆襲
    華大基因從籌備之初,就是為了給世界帶來一聲巨響而成立的。  1985年,美國科學家率先提出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genomeproject,HGP),並以1990年正式啟動,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我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預算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 AI技術運用基因測序 助力基因組計劃
    新年伊始,號稱引領全球基因組學的英國政府宣布在接下來五年內將完成「100萬人組基因計劃」;美國政府也在兩年前宣布啟動為期十年的任何18歲以上美國人都可以參與的「all of us」基因組計劃;2016年12月中國啟動「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各國政府紛紛啟動了自己國家的大規模基因組計劃,開始朝著精準醫療的目標邁進。
  • 華大海洋聯合發表匙吻鱘基因組染色體圖譜
    然而,鱘魚染色體數目達普通魚類的5倍之多(2n=120),而特有的微染色體結構更是讓解析鱘魚基因組的工作障礙重重。與骨骼礦化相關的SCPP基因家族在鱘魚和其它脊椎動物中的分布情況 匙吻鱘全基因組數據的發布,填補了全球鱘魚組學數據匱乏的空白,為眾多鱘魚的基礎理論研究和產業化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 華大基因牽手華為雲,雲端解密基因奧秘
    雖然電影中探討的基因決定論目前仍是生物學界辯論的主題,但對於基因的「測定」與「解讀」是近些年生命科學領域最熱門的一項研究。實際上,人類對於生命科學的熱情從20世紀中葉就已經開始。199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提出標誌著生命科學進入了一個新紀元,而電影所設定的那個「未來」,如今卻已然近在咫尺。
  • 從基因組草圖到精準醫療 人類基因組計劃在路上
    人類基因組計劃曾被譽為生命科學的「登月計劃」,最早是由美國科學家率先提出的。   1985年,美國能源部(DOE)一次會議上提出了測定人類基因組全序列的動議,形成了美國能源部的「人類基因組計劃」草案。
  • 華大基因全外顯子組檢測產品全面升級
    近日,華大基因全外顯子組檢測產品實現全方位升級,用更完善的檢測內容、更多樣的數據分析方式及更規範的檢測報告,讓全外顯子組檢測在臨床遺傳病領域發揮更大的能量。全外顯子組基因檢測是目前臨床常用的遺傳病檢測手段之一,可以一次性檢測人類 22000 多個基因的外顯子區。據估計,人類單基因遺傳病的致病變異超85%都包含在外顯子區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