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動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華大基因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成立
6月17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華大基因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基因組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深圳舉行。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副司長蔣丹平、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技術引進與條件建設處處長張振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顯良、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梅永紅等及中國水科院屬相關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和有關企業等專家代表參加會議。張顯良院長回顧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長期合作研究及取得的重要成果獎勵。
-
深圳國家基因庫開業,有關人類的所有秘密都在這裡
一粒種子、一個細胞、一管血液、一口唾沫、一段脫氧核糖核酸、一條數據……這些不起眼的「現在」,可能是構建未來生物科技和產業的磚石。在現實世界中,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擁有世界級基因庫,由此掌握生命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源。9月底,位於深圳的國家基因庫向外界正式敞開大門。中國的「諾亞方舟」起航了,承載的是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
國家基因庫為什麼會選擇華大基因來承建和運營?
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徐訊向網易科技介紹,「三庫」包括「幹庫」(數位化庫,既基因、蛋白、分子、影像等多組學生物信息資料庫)、「溼庫」(多樣性生物樣本和遺傳資源庫)和活庫(既活體生物庫);「兩平臺」則是基因信息讀取平臺和基因編輯與合成平臺。從功能上看,中國國家基因庫的「三庫兩平臺」定位涵蓋了基因庫基本的功能屬性,並在綜合性上有所超越。
-
揭秘國家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整體建築在去年封頂並完成了內部裝修,今年6月18日試運行,對裡面進行了各方面功能的測試,在9月22號正式啟動運營。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訊向《小康》記者介紹說,基因庫主要是在國家發改委、深圳市政府支持下建設的一個大型的集樣本庫、資料庫還有活體庫以及數位化平臺和合成與編輯平臺於一體的大型國家級公眾設施,今後會對外提供基因存儲方面的公共服務。
-
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與哈佛世界知名學者共建合成生物學研究所
10月26日,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與哈佛大學遺傳學教授喬治·丘奇達成合作協議。
-
石瓊:立足基因組學科技,助力海洋藍色經濟
2018年5月,由深圳市華大海洋研究院(下稱「海洋研究院」)和國家基因庫聯合發起的「千種魚類轉錄組」項目正式宣布構建了迄今為止最可靠的魚類系統演化樹,解答了許多一直以來魚類起源和進化研究中存在的爭論和難題,成為魚類演化研究史上的裡程碑式事件。長期以來,有別於陸地生物基因組學研究,海洋的生物基因組學研究不僅起步晚,且發展滯後。
-
從合作到反目 華大基因「舉報門」背後糾葛
3、國家基因庫是服務於國家戰略的國家級公益性創新科研及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支撐中國生命科學與生命經濟發展的資源與基礎能力平臺。南京昌健譽嘉及王德明的行為、言論已嚴重損害了國家基因庫的聲譽,擾亂了國家基因庫的運營秩序,並對公眾造成誤導,我院對此表達嚴厲譴責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這則聲明一出來,我們就懵了。
-
華大基因庫可以參觀嗎?
華大基因標杆考察——走進華大基因企業參觀華大成立於1999年,是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前沿機構。從參與承擔「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1%任務(中國部分)、承擔「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劃」10%任務,到獨立完成「亞洲人基因組圖譜」100%任務,再到完成「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亞洲部分,汪建領導華大從參與接軌、到獨立同步、再到引領支撐的蛻變和進化過程。
-
山東辭職市長以華大基因國家基因庫負責人身份亮相
據澎湃新聞報導,備受關注的山東濟寧「辭職市長」梅永紅,近日正式以華大基因國家基因庫負責人身份亮相,完成了由政轉商的過渡。 據華大基因官網披露,2015年9月13日,華大基因下屬深圳華大小米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中兵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穀子開鐮儀式在新疆兵團六師新湖農場圓滿舉行。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私人「基因銀行」進行時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國家基因庫將於9月22號正式運營,這將是中國首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同時也是目前為止的唯一一個。該基因庫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衛生部聯合批覆,並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
-
國家基因庫開幕在即 將成全球最大生命信息平臺
綜合性世界最強中國的基因庫建設比多數發達國家晚幾十年,國家基因庫是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但中國國家基因庫具有其他三國尚未具備的功能。「他們只是資料庫,沒有樣品保存功能。
-
中國國家基因庫將與澳大學合作保護樹袋熊
新華社雪梨10月11日電(記者 宋聃)中國國家基因庫與澳大利亞中央昆士蘭大學11日在澳大利亞布裡斯班籤署《中國-澳大利亞樹袋熊氣候變化生態基因組學聯合科研》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對澳方的這一「國寶」聯合展開基因組學研究,為保護樹袋熊提供科學指導。
-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時間:2016-09-22 19:02 來源:中金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 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裡面裝啥 幹啥用) 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現在的中國也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就是可以去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
華大海洋聯合發表匙吻鱘基因組染色體圖譜
近日,華大海洋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次成功破譯了鱘形目、匙吻鱘科、現存唯一物種匙吻鱘(Polyodon spathula)的全基因組序列,構建了首個匙吻鱘高質量染色體圖譜,揭示了鱘魚特有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早期脊椎動物的染色體進化和骨骼礦化機制
-
國家基因庫運營 揭秘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在現實世界中,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擁有世界級基因庫,由此掌握生命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源。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
國家基因庫:揭秘中國「諾亞方舟」—新聞—科學網
此次國家基因庫的正式啟動,則意味著中國也擁有了一艘承載生命希望的「諾亞方舟」。 比銀行的金庫更加寶貴 「基因庫是真正的國庫,甚至比銀行的金庫更加寶貴。」提到當前擁有自己的基因資源對於中國的意義,國家基因庫主任、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梅永紅如是說。
-
西海岸引入國家級團隊建世界最大海洋基因庫
未來三至五年,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生態園建設基因科技產業化基地和世界最大海洋基因庫,搭建基因、生命、扶貧及創業四大平臺。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王漢峰科技 基因測序戰勝病毒 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HGP)被視為生命科學領域的 「第二次革命」,15年前完成的人類基因組序列圖 「永遠地改變了生物學和生物技術」。
-
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在基因時代,這樣的未來可期:到醫院看病,只需自己的基因作為「身份證」和病歷;想「返老還童」,保存完好的幹細胞就能輕鬆搞定;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不再稀奇,就在你家庭院裡懶洋洋地打盹;遠古的恐龍、猛獁象不只活在特效裡,它們在博物館奇妙之夜真實復活…… 通向這樣的未來,需要一些堅實的「磚石」——生物樣本和數據。
-
華大基因參與發起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
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科研展望文章。華大基因是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他們稱,這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堪稱生物「登月計劃」。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據科技日報4月25日消息,華大聯合創始人、華大基因理事長楊煥明,華大執行長、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深圳國家基因庫副主任張國捷均參與其中。徐訊表示,這一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項目將幫助我們全面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奧秘。
-
首個國家基因庫今日開幕 全球最大、寶貴勝金庫
在深圳東南部大鵬新區下沙片區禾塘仔地塊,有一座像哈尼梯田的建築,這就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家基因庫。今日(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開幕。這是全球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外的第四大基因庫,也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