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與哈佛世界知名學者共建合成生物學研究所

2021-03-01 中國生物技術網

10月26日,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與哈佛大學遺傳學教授喬治·丘奇達成合作協議。 

10月26日,在深圳國家基因庫舉行的第十二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與哈佛大學遺傳學教授喬治·丘奇達成合作協議,宣布基於深圳國家基因庫的合成與編輯平臺建立喬治·丘奇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結合雙方資源優勢,聚焦高密度DNA存儲技術開發、天然產物的生物製造以及基因編輯醫學應用三大前沿領域,大力促進領域內高精尖項目的孵化與發展。

喬治·丘奇教授出任該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全力支持研究所在中美開展的各項相關研究。預計自2018年1月開始,一系列國際科研項目將陸續啟動。

華大基因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告訴記者,喬治·丘奇教授一直對華大在各個轉化組學領域的工作提供了很大支持,尤其是合成生物領域。此次達成的合作協議充分體現了雙方致力於共同推進科技發展創新的目標和決心。

據悉,喬治·丘奇教授長期擔任華大專家顧問,其對二代測序的建立、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合成生物學及其他生物創新技術均有著卓越貢獻。對於此次合作,喬治·丘奇說:「我們正在積極探索合成生物學在精準醫療、體內檢測及組學檢測、治療等方面的創新應用。」

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深圳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徐訊認為,繼基因測序之後,基因的改寫將是生物合成領域的另一項重大任務,研究所將致力於基因改寫的發展。

喬治·丘奇是哈佛醫學院基因組研究中心主任。1984年,其博士研究論文率先提出了對基因組進行直接測序的方法,引領了第一代測序的建立。2016年喬治·丘奇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提名。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回復關鍵詞熱點」可閱讀熱點專題文章,包括「施一公」、「腸道菌群」、「腫瘤」、「免疫」和「健康」

熱文TOP10(統計周期:2016.5.1-2016.7.10)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 2020年博士後...
    合成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合成所」)成立於2017年12月,是深圳先進院第七個研究所,採用合成生物學的工程化設計理念,專注於人造生命元件、基因線路、生物器件、多細胞體系等的合成再造研究,旨在揭示生命本質和探索生命活動基本規律。合成所積極開展面向市場的、以產業化為導向的技術轉化,力求發展成為國際上具影響力的合成生物學研發基地與產業創新中心。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共建國家水生生物基因庫
    本網訊6月17日,在開展實質性合作並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礎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宣布共建「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發布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加快推進包括重要養殖品種和瀕危物種在內的水生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共建國家水生生物基因庫。
  • 華大基因等成功合成染色體
    中國證券網訊 3月10日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的形式同時刊發了中國科學家的4篇研究長文。4篇長文介紹了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面的系列重大突破: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此前國際同行奮鬥多年才發現了一條,這項研究或開啟「再造生命」新紀元。
  • 合成生物學:顛覆性生物科技?—新聞—科學網
    合成生物學的研究進展,在學術界和公眾中產生了廣泛影響。通過百度搜索 (2017年3月14日),結果為,「合成生物學」有1 730 000個,「Synthetic Biology」有3 550 000個。英文搜索結果與基因編輯的CRISPR技術搜索結果相當 (3 090 000個)。合成生物學被多個知名科學媒體和智庫列為「將改變世界的科技之一」。對此,筆者持樂觀態度,理由如下。
  • 合成生物學:人造生命的起點?(圖)
    5月20日,《科學》雜誌上公布了文特爾的最新成果:他在實驗室中通過化學合成「絲狀支原體絲狀亞種」的DNA,並將其植入去除了遺傳物質的山羊支原體體內,創造出世界上首個「人造單細胞生物」。這個被命名為「辛西婭」(Synthia)的生物立即給公眾帶來了驚嘆、爭議和恐慌。  但在學術沙龍上,多位專家指出,媒體中廣為使用的「首次合成人工生命」之說,並不準確。
  • 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TIB-VIB合成生物學聯合中心揭牌成立
    12月9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和比利時弗蘭德生物技術研究院(Vlaams Instituut voor Biotechnologie
  • 【中國科學報】打造生命科學儀器創新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蘇州醫工所)一路走來,始終注重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尤其是醫療科學儀器的成果轉化工作。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該所黨委書記、副所長鄧強表示,未來,他們將致力於打造生命科學儀器創新研究院。  力爭中小型醫學影像取得突破  白春禮院長上任伊始,即提出中科院各研究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聚集力量,制定「一三五」發展規劃,形成自己的特色。對此,蘇州醫工所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布局。
  • 6國名校「豪華天團」論劍合成生物學,千億新市場潛力
    、教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合成所」)所長、教授劉陳立擔任本次對話的主持人。劉陳立在美國哈佛大學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系完成博士後研究,學成歸國,正式加入深圳先進院從事定量合成生物學的相關研究,並在 2017 年組建深圳先進院合成所,經過了不到 3 年的發展,深圳先進院合成所已經成為中國三大合成生物學研究所之一。
  • 未來基因編輯和合成生物學將有法可依
    12月7日,「合成生物學倫理、政策法規框架研究」開題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這是我國首次在合成生物學研究領域設立的人文社科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預示著不久的將來我國在該領域及其相關技術工具基因編輯的立法將會擁有價值權衡標準和倫理學依據。
  • 合成生物學:生命科學的「利器」
    探究生命起源演化解讀「密碼」改造自然生命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物質存在。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在認識生命的漫漫長途中上下求索。從中國古代的《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到西方近代博物學家對動植物分類,人類對於生命現象的認識,都是從對生命體的「宏觀」觀察、「表觀」描述而獲得的經驗型邏輯總結。
  • 新聞動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華大基因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成立
    6月17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華大基因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基因組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深圳舉行。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副司長蔣丹平、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技術引進與條件建設處處長張振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顯良、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梅永紅等及中國水科院屬相關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和有關企業等專家代表參加會議。張顯良院長回顧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長期合作研究及取得的重要成果獎勵。
  •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劉心元|劉陳立|南方科技...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公示時間為8月11日至25日。據記者統計,今年入選國家傑青建議資助名單共300人,深圳有3人入選,他們分別是南方科技大學劉心元、南方科技大學張政、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劉陳立。
  • 清華舉行「合成生物學定量模型與設計」研討會
    清華舉行「合成生物學定量模型與設計」研討會清華新聞網12月15日電 (通訊員 蔣國強)12月10日「合成生物學定量模型與設計」研討會在清華大學信息技術大樓舉行。本次研討會是國內首個以定量合成生物學為主題的會議,涵蓋了我國從事相關研究的主要團隊,旨在加強十三五期間該領域的交流與協作。會議的召開對推進清華大學十三五合成生物學基礎研究、促進清華與國內相關科研院所的深度協作,具有重要意義。
  • 「合成生物學倫理、政策法規框架研究」開題研討會舉行
    12月7日,「合成生物學倫理、政策法規框架研究」開題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這是我國首次在合成生物學研究這一前沿科學領域設立的人文社科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 我國科學家人工合成完整活性染色體
    新華社發   生命可以設計和再造嗎?我國科學家利用化學物質合成了4條人工設計的釀酒酵母染色體,標誌著人類向「再造生命」又邁進一大步。研究結果10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我國也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具備真核基因組設計與構建能力的國家。   釀酒酵母是生物遺傳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模式生物。
  • 合成生物學的未來在哪?當代基因組學教父帶你一探究竟
    2004 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將合成生物學評為改變世界的十大新技術之一。合成生物學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合成生物學的未來發展備受關注。未來合成生物學將如何影響世界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又將如何顛覆人類的認知和現有技術?如何將生產、教育、研究緊密結合以促成合成生物學的發展?未來中國將在合成生物學的世界舞臺上扮演怎樣的角色?
  • 【求學求職】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所基因組工程與...
    中心將匯集基因工程學、遺傳學、醫學、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等領域的諸多人才,組建研究團隊。研究將依託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及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等平臺展開,研究內容包括研發新型基因組工程的技術與方法、研發逆轉衰老及抗病毒等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基於機器學習與AI的精準醫療。
  • 看合成生物學如何顛覆人類認知
    合成生物學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新興工程科學,近年來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被認為是引領生物科技產業第三次革命並將推動第五次工業革命的新學科。合成生物學打破了我們習以為常的 「格物致知」 研究理論,將生命科學推進到了 「造物致知,造物致用」 的新高度。
  • 美國院士合成生物學實驗室落戶深圳先進院
    Keasling)領銜的傑·基斯林實驗室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成立。該實驗室的成立,將促進中藥資源的合成生物學創新開發與商業化。  美國院士領銜 創新利用傳統中藥有效成分  樊建平在致辭中表示,基斯林院士對於青蒿素的研發,變革了中藥提取青蒿素的傳統手段,是全球合成生物學產業化的最重要案例。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啟動暨年度總結會舉行
    12月20日上午,由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張立新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植物高光效迴路的設計與系統優化」項目啟動會暨年度總結會在開封順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