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基因編輯和合成生物學將有法可依

2020-12-03 中國日報網

12月7日,「合成生物學倫理、政策法規框架研究」開題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這是我國首次在合成生物學研究領域設立的人文社科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預示著不久的將來我國在該領域及其相關技術工具基因編輯的立法將會擁有價值權衡標準和倫理學依據。

作為該項目的主要召集人,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哲學系教授雷瑞鵬介紹了該項目擬解決的重大問題,包括在鑑別合成生物學發展引發的重大倫理挑戰和治理難題的基礎上,提出合成生物學在研究和應用中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規範,建設合成生物學從發現到創新的智慧財產權機制,建立面向政府的決策諮詢服務體系和面向公眾的認知/態度的科學教育體系,為合成生物學科技研發和產業應用提供倫理、法律和社會支撐。

據介紹,該項目將採納國際公認的重大科學計劃倫理、法律和社會意涵(ELSI)研究先進理念作為基本框架,利用跨學科、多層次的分析研究,綜合運用反思平衡、社會學定性定量、跨文化比較等分析方法及倫理論證,構建合成生物學倫理治理框架體系。

會上,來自復旦大學、清華大學、華大基因研究院、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等項目合作單位的出席代表也分別作了專題匯報,研究目標包含制定適用於各領域合成生物學倫理指南和治理框架;制定合成生物學實驗室生物安全和對應生物安保風險級別的評估標準和監管體系;制定我國合成生物學創新發展的智慧財產權戰略綱要,提出前瞻性智慧財產權布局和相關立法建議;制定國際先進的合成生物學公眾教育和參與系統規劃,建成政府決策高端智庫與科普傳播平臺等。

「隨著合成生物學不斷發展,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如何隨時應對新的困難,尤其在倫理,政策,法規等各個不同方面提出新的思路,這就需要很高的觀察力和想像力。」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院士對項目研究意義進行了概括,他還提到該項目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跨學科多領域的交叉項目,既能體現華中科技大學校自身的學科優勢,又能延展出新的課題,提高生命科學的發展格局。(魯偉 王瀟瀟 陳鵬西)

來源: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合成生物學將開啟基因新時代
    隨著醫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材料技術等的深度交叉融合,極大地促進了醫學科技發展,以人工智慧、生物大數據、基因組學技術、合成生物技術、基因編輯、腫瘤免疫治療等為核心的技術突破,推動了以生命科學為支撐的醫學科技發生深刻變革
  • 合成生物學將想像變成可預見的未來 | 一刻 · 科學俠
    從埃隆·馬斯克發射火箭到合成生物學,從積木拼接到合成生物學的DNA,從玻尿酸的製造到合成生物學對細胞工廠的改造和設計,他認為想像是驅動科學發展的源泉。他帶領我們想像一顆會發光的樹,想像火星變成綠色星球……用想像的力量創造可預見的未來。科學最終的目的就是造福人類。
  • 合成生物學的未來在哪?當代基因組學教父帶你一探究竟
    2004 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將合成生物學評為改變世界的十大新技術之一。合成生物學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合成生物學的未來發展備受關注。未來合成生物學將如何影響世界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又將如何顛覆人類的認知和現有技術?如何將生產、教育、研究緊密結合以促成合成生物學的發展?未來中國將在合成生物學的世界舞臺上扮演怎樣的角色?
  • 合成生物學領域前沿技術
    本文主要介紹合成生物學領域近五年國際上的新理論、新原理、新觀點、新方法、新成果、新技術,為科技管理人員了解國內外生命科學的前沿技術及發展趨勢提供決策諮詢,也為研究與開發人員提供綜合的參考信息。合成生物學的核心思想是在系統生物學的基礎上,借鑑工程學思想和現代生物學技術方法來設計和構建新的生物元件、網絡和體系,最終人工重構新型的生命體。
  • 合成生物學:生命科學的「利器」
    在同一時代,DNA測序技術的建立,實現了人類「讀基因」的夢想;DNA重組技術的建立,實現了人類「寫基因」的夢想;再加上在基因定向突變與敲除基礎上的「編基因」夢想的實現,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技術在上世紀80年代,將生命科學推向了歷史上第一次革命的頂峰。
  • 合成生物學:一種兩用技術的機遇和挑戰
    合成生物學作為一種具有顛覆性意義的新興技術,其未來應用前景正越來越多地在工業界和學術界討論。與很多新興技術一樣,合成生物學也具有商用和軍用兩種用途。在商業應用領域,合成生物學市場預計在2018年至2025年期間將以28.2%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並在2025年達到560.449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 合成生物學:顛覆性生物科技?—新聞—科學網
    為了集中報導本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特組織出版了此合成生物學專刊。本專刊分3個欄目:科學意義、新技術新方法和應用領域,重點介紹了合成生物學的科學內涵、技術方法進步及合成生物學在醫學、藥物、農業、材料、環境和能源等領域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 合成生物學,基因組合成,生物製造,基因編輯 合成生物學是一個新興的科學技術領域。她的形成有一系列標誌性事件。
  • 合成生物學將重新定義未來食物 你吃的豬肉有可能是實驗室的「人造...
    合成生物學將重新定義未來食物 你吃的豬肉有可能是實驗室的「人造肉」  Emma Chou • 2018-07-13 09:
  • 合成生物學的發展與面臨的挑戰
    在產品方面,市場被分割成酶、寡核苷酸、底盤生物和異種核酸等領域。由於酶在醫療保健領域的廣泛應用,酶產品佔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在技術基礎上,市場被分割為基因合成、基因組工程、測量和建模、克隆和測序、納米技術等。基因合成在這些技術中佔有最大的市場份額,遺傳學領域的研究和開發活動日益增多,並且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者提供基因合成產品和解決方案。
  • 把微生物變成「超級工廠」,合成生物學在深圳將如何發展?
    基斯林團隊將大麻中的相關基因插入啤酒酵母,使得酵母能夠利用半乳糖合成四氫大麻酚(THC)和大麻二酚(CBD)。其中,THC 是大麻中主要的精神活性物質;而 CBD 沒有精神活性,被認為有較高的醫療應用價值,一種含有 CBD 的藥物已經被 FDA 批准用於治療癲癇。
  • 趙立山:合成生物學將來就是一個趨勢和未來
    近日,在深圳舉行的一場生物醫藥論壇上,Amyris中國總裁趙立山表示,以前讀書的時候說生物是21世紀的科學,現在生物就可以變成合成生物學,合成生物學將來就是一個趨勢和未來。 「希望和潛力更是一個承諾,我們怎麼樣把承諾去實現?這是在座每個人的義務。」他繼續說,他在美國將近13年,現在有13個產品已經大規模化,中國以後會非常重要,兩三年以前60%的時間已經回到中國,最重要的是三個原因。
  • 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和治理問題
    合成生物學這一術語的意義多有不同,科學家指出有若干類型的合成生物學,如改變現成的有機體,以獲得有用的功能,如生產有用的化學物質;利用小的化學建築磚塊合成基因或整個基因組,將之置於細胞內,製造一個合成有機體;通過刪除多餘的基因將自然存在的有機體的複雜性簡化,以便產生精簡的微生物,它們具有最小的基因組,在執行特定功能時高度有效。
  • 利用合成生物學的技術手段來解決糖尿病智能診療
    導語:作為2018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國際研討會的特邀嘉賓,葉海峰研究員將在5月17號的研討會上與各方學者進行學術交流並做精彩報告。以下是葉海峰研究員的專訪。通過這一項目的研究,我們逐漸發展起合成生物學與疾病治療這個研究方向。因此,回國工作後,我更加明確我未來的研究領域將聚焦在利用合成生物學的技術手段來解決疾病智能診療的問題,所以我給自己課題組的研究方向起了這樣的一個名字:合成生物學與生物醫學工程。
  • 合成生物學究竟潛藏著怎樣的價值導向?
    從「造物致知」到「造物致用」,合成生物將如何顛覆人類認知和現有技術?「產學研」如何緊密結合以推動合成生物學「沿途下蛋」在全球競爭中領佔先機?科學的奧秘如何讓產業煥發新的生機,而資本和產業又會如何反哺科學?中國將在未來合成生物學的世界舞臺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引領怎樣的變革?這一切都需要等待時間的檢驗。
  • 專家談諾獎:化學獎為什麼頒給了生物學工具「基因編輯」
    CRISPR 是一個普適性很高的實驗和治療工具,可以和 PCR 媲美。可以說,這個技術徹底改變了整個生物學,促進了各個學科的發展;它作為一個切割 DNA 的基礎工具,讓研究者可以對任何感興趣的基因進行編輯。另一方面,有些單基因突變的遺傳疾病,目前也正在嘗試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治療。
  • 2019年合成生物學年度進展回顧
    我將按照(1)基因(組)編輯、合成和組裝;(2)元件開發與基因線路設計;(3)宿主和生物群系工程;(4)數據集成、建模和自動化;這四個發展方向對合成生物學2019年的發展進行總結。(這篇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遺漏或者錯誤,還請批評指正。所選工作並沒有任何偏好性。)
  • 光合作用合成生物學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策略
    當前,隨著基因組學、基因組編輯及合成技術、計算能力的快速發展,一個全新的合成生物學研究模式正在形成:一方面,可以設計並製造全新代謝、結構及調控模式,創製新生物學功能;另一方面,利用該模式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提供全新研究材料及視角,從而檢驗當前生命科學的基本理論及假設。光合作用合成生物學在這個多學科融合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
  • 合成生物學、超材料和人工智慧的融合將出現顛覆性技術突破
    人工智慧從名稱來看包含兩個部分:「人工」和「智能」,其中「人工」指的就是由人工設計、人工創造和製造,而「智能」則來自於生物和活體,這表明人工智慧與合成生物學、超材料同樣具有天然融合的概念內涵。 合成生物學、超材料和人工智慧3個學科的交叉融合會發生什麼?
  • 合成生物學、超材料和人工智慧的融合將出現顛覆性技術突破
    合成生物學與超材料學科不僅誕生時間和發展歷程非常接近,而且具有非常類似的概念內涵,並在2010 年同時被《Science》雜誌評為「21 世紀前十年自然科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人工智慧從名稱來看包含兩個部分:「人工」和「智能」,其中「人工」指的就是由人工設計、人工創造和製造,而「智能」則來自於生物和活體,這表明人工智慧與合成生物學、超材料同樣具有天然融合的概念內涵。
  • 合成生物學改變世界?Nature子刊盤點6大產品
    近期,Nature Communication雜誌發表文章展望了合成生物學的未來,該文選擇了最能彰顯合成生物學技術快速發展和價值的6款產品進行了重點介紹。這些產品有些已經上市,有些將於 2021 年上市。其中前 3 款產品是由工程細胞或工程酶經生產所得產物,後 3 款是將工程細胞直接作為產品進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