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山:合成生物學將來就是一個趨勢和未來

2021-01-09 大洋網

近日,在深圳舉行的一場生物醫藥論壇上,Amyris中國總裁趙立山表示,以前讀書的時候說生物是21世紀的科學,現在生物就可以變成合成生物學,合成生物學將來就是一個趨勢和未來。

「希望和潛力更是一個承諾,我們怎麼樣把承諾去實現?這是在座每個人的義務。」他繼續說,他在美國將近13年,現在有13個產品已經大規模化,中國以後會非常重要,兩三年以前60%的時間已經回到中國,最重要的是三個原因。

趙立山(中)

第一,中國從製造方面來說,已經是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在材料方面都是化學工藝,這些化學工藝有很多問題,效率不是很高,用生物去取代已有的工藝或新的工藝,中國在這方面的需求非常大。

第二,經濟下一步的發展也非常需要,這是一個必然。中國以後在發展中起什麼作用?跟有些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是有的,工業界的研發比較薄弱,怎麼樣把基礎研究到工業界?這是中國要做的。「我認為未來5~10年,深圳從無到有,我是很有信心的,不僅是基礎研究,對合成生物學和產業化都會起很大的作用。」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張丹、武威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張丹、武威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張丹、武威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蔡凌躍

相關焦點

  • 「政產學研資」大咖同聚一堂,合力助陣中國合成生物產業發展
    合成生物學正在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近年來,在國家戰略政策引領和基礎研究不斷突破的背景下,中國合成生物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有望形成一個萬億級規模的產業集群。,「在未來十年裡,合成生物將對全球經濟起到怎樣的作用?
  • 未來基因編輯和合成生物學將有法可依
    12月7日,「合成生物學倫理、政策法規框架研究」開題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這是我國首次在合成生物學研究領域設立的人文社科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預示著不久的將來我國在該領域及其相關技術工具基因編輯的立法將會擁有價值權衡標準和倫理學依據。
  • 金斯瑞解讀|綠色的合成生物學
    上期Dr.G向大家解讀了合成生物學在藥物學中的應用,今天,讓我們把繼續目光投向對於人類來說最重要的一類生產活動吧,它就是農業。農業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通過種植作物,我們可以生產出源源不斷的糧食、木材,藥物等。
  • 合成生物學將想像變成可預見的未來 | 一刻 · 科學俠
    從埃隆·馬斯克發射火箭到合成生物學,從積木拼接到合成生物學的DNA,從玻尿酸的製造到合成生物學對細胞工廠的改造和設計,他認為想像是驅動科學發展的源泉。他帶領我們想像一顆會發光的樹,想像火星變成綠色星球……用想像的力量創造可預見的未來。科學最終的目的就是造福人類。
  • 金斯瑞解讀|綠色的合成生物學
    上期Dr.G向大家解讀了合成生物學在藥物學中的應用,今天,讓我們把繼續目光投向對於人類來說最重要的一類生產活動吧,它就是農業。農業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通過種植作物,我們可以生產出源源不斷的糧食、木材,藥物等。它不僅給予了地球上所有人的口糧,而且還為我們提供其他生產生活所需要的物資。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傳統農業也需要不斷地提高生產效率與質量,從而滿足人類的各項需求。
  • 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和治理問題
    合成生物學是指設計和製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生物的組件和系統,以及重新設計和製造現在存在的生物系統,旨在將標準化的工程技術應用於生物學,藉以創造一些具有新的和專門化的有機體或生物系統,以滿足無窮的需要。因此,合成生物學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它利用分子生物技術、生物化學工程、基因組學和信息技術來創造新的工具和技術,使人們可通過利用更為綠色的能源和合成疫苗等,以新的辦法解決最棘手的全球問題[4]25-60。
  • 合成生物學領域前沿技術
    本文主要介紹合成生物學領域近五年國際上的新理論、新原理、新觀點、新方法、新成果、新技術,為科技管理人員了解國內外生命科學的前沿技術及發展趨勢提供決策諮詢,也為研究與開發人員提供綜合的參考信息。合成生物學的核心思想是在系統生物學的基礎上,借鑑工程學思想和現代生物學技術方法來設計和構建新的生物元件、網絡和體系,最終人工重構新型的生命體。
  • 合成生物學究竟潛藏著怎樣的價值導向?
    從「造物致知」到「造物致用」,合成生物將如何顛覆人類認知和現有技術?「產學研」如何緊密結合以推動合成生物學「沿途下蛋」在全球競爭中領佔先機?科學的奧秘如何讓產業煥發新的生機,而資本和產業又會如何反哺科學?中國將在未來合成生物學的世界舞臺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引領怎樣的變革?這一切都需要等待時間的檢驗。
  • 合成生物學:一種兩用技術的機遇和挑戰
    合成生物學作為一種具有顛覆性意義的新興技術,其未來應用前景正越來越多地在工業界和學術界討論。與很多新興技術一樣,合成生物學也具有商用和軍用兩種用途。在商業應用領域,合成生物學市場預計在2018年至2025年期間將以28.2%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並在2025年達到560.449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 合成生物學的未來在哪?當代基因組學教父帶你一探究竟
    2004 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將合成生物學評為改變世界的十大新技術之一。合成生物學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合成生物學的未來發展備受關注。未來合成生物學將如何影響世界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又將如何顛覆人類的認知和現有技術?如何將生產、教育、研究緊密結合以促成合成生物學的發展?未來中國將在合成生物學的世界舞臺上扮演怎樣的角色?
  • 合成生物學:人造生命的起點?(圖)
    「它將工程學的思想用於生物學研究當中」王晶說。  「以造汽車為例,合成生物學把複雜的生命系統分解為各個元件,建立成標準的元器件庫,將這些標準化的元器件進行組裝,所以合成生物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建立理想的載體細胞,用汽車來比喻就是理想的底盤,這樣可以實現設計新的物種。」
  • 神經生物學發展趨勢
    作為生命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神經生物學是比較特殊的。首先,它的研究離不開生命科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材料與方法。神經生物學的材料與生物學的其它學科一樣,是動物,從低等的果蠅到高等的小鼠、人。神經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同樣離不開核酸的分析與蛋白質的分析,分子生物學的PCR、免疫組化、western blot也是神經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但除此之外,神經生物學有它自身的特點,那就是神經科學所要重點研究器官——腦是高等生物最複雜的,同時神經元幾乎是最難培養的細胞,所以神經生物學研究更需要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電生理是用電刺激的方法來研究神經迴路、神經元在特殊生理條件下的反應。
  • 合成生物學界「登月」行動正在深圳進行中 未來或將探索合成動植物
    他的目標是:「將來能像編程一樣,在計算機上輸入一些指令,就能設計出一個全新的生物體。」「如果說合成生物學是像搭積木一樣搭建生物,那合成生物設施就是將這一技術從傳統的『手工作業』,轉變為大規模自動化的機器作業。」司同表示,「這將為我們面臨的資源、能源、健康、環境和安全等重大挑戰,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
  • 光合作用合成生物學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策略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陽光能,以 CO2和水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學過程。光合作用為人類提供糧食、能源,同時也是地球生態系統中碳循環和水循環中的關鍵一環。光合作用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使得對其的研究及應用一直代表著人類探究自然、改造自然的最前沿。
  • 合成生物學的發展與面臨的挑戰
    合成生物學的發展與面臨的挑戰 工程師郭婷 發表於 2018-08-29 09:10:36 合成生物學作為一種具有顛覆性意義的新興技術,其未來應用前景正越來越多地在工業界和學術界討論。
  • 6國名校「豪華天團」論劍合成生物學,千億新市場潛力
    「21 世紀是系統生物科學與工程 —— 也就是生物系統分析學與人工生物系統的時代,將帶來未來的科技與產業革命。」 誠如業內對合成生物學高度的認可和評價,科學家們高屋建瓴的觀點也讓本次論壇擁有了歷史性意義。
  • 合成生物學:生命科學的「利器」
    也就是從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前半葉,基於數理化技術與方法的實驗科學催生了認識生命共同本質的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和發育生物學,而進化論的誕生,則最先將人類對生命的認識,提升到了理論的高度。合成生物學採用工程學「設計—合成—測試」的研究方法,在學習抽象自然生命系統的基礎上,或對自然生物系統「重編程」,或重頭設計具有全新特徵的人工生命體系;然後,利用「基因編輯」「基因合成」等「工具包」,用實驗方法來構建,再對構建出來的生物系統進行測試,如此反覆循環優化,形成了一個正向可靠的科學閉環。
  • 合成生物學、超材料和人工智慧的融合將出現顛覆性技術突破
    合成生物學與超材料學科不僅誕生時間和發展歷程非常接近,而且具有非常類似的概念內涵,並在2010 年同時被《Science》雜誌評為「21 世紀前十年自然科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
  • 合成生物學、超材料和人工智慧的融合將出現顛覆性技術突破
    合成生物學與超材料學科不僅誕生時間和發展歷程非常接近,而且具有非常類似的概念內涵,並在2010 年同時被《Science》雜誌評為「21 世紀前十年自然科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人工智慧從名稱來看包含兩個部分:「人工」和「智能」,其中「人工」指的就是由人工設計、人工創造和製造,而「智能」則來自於生物和活體,這表明人工智慧與合成生物學、超材料同樣具有天然融合的概念內涵。
  • 把微生物變成「超級工廠」,合成生物學在深圳將如何發展?
    科研圈記者 戚譯引有一個笑話說:「21 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因為學生物的轉行到各行各業。」但是在生物學領域裡,有一個分支正在不斷吸納著來自其他領域的人才,那就是合成生物學。基斯林也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SIAT)合成生物化學研究中心主任,最近在深圳出差。科研圈對基斯林和羅小舟進行了視頻採訪,談談酵母菌、合成生物學和在深圳的發展計劃。駕馭微生物的力量大麻中的多種活性物質統稱大麻素(cannabinoids),其醫療用途最近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