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學的發展與面臨的挑戰

2021-01-09 電子發燒友
合成生物學的發展與面臨的挑戰

工程師郭婷 發表於 2018-08-29 09:10:36

合成生物學作為一種具有顛覆性意義的新興技術,其未來應用前景正越來越多地在工業界和學術界討論。與很多新興技術一樣,合成生物學也具有商用和軍用兩種用途。

在商業應用領域,合成生物學市場預計在2018年至2025年期間將以28.2%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並在2025年達到560.449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合成生物學市場可以根據產品、技術和應用三個方面進行細分。在產品方面,市場被分割成酶、寡核苷酸、底盤生物和異種核酸等領域。由於酶在醫療保健領域的廣泛應用,酶產品佔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在技術基礎上,市場被分割為基因合成、基因組工程、測量和建模、克隆和測序、納米技術等。基因合成在這些技術中佔有最大的市場份額,遺傳學領域的研究和開發活動日益增多,並且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者提供基因合成產品和解決方案。在應用層面,全球合成生物學市場分為工業應用、食品應用、農業應用、醫療應用以及環境應用等。

在軍事應用領域,合成生物學顯示出顛覆性潛力:一是將極大促進包括軍事醫學在內的生物醫學的發展,包括生產出更有效的疫苗、研製出新型軍隊特需藥品等;二是用於設計和改造軍用材料,如對微生物進行定向改造,使其具有特定功能,以滿足軍事需要。例如美國合成生物學企業Ginkgo Bioworks與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合作生產益生菌,幫助美國士兵在海外抵禦胃病。三是用於開發軍用新能源,如部隊可利用攜帶的少量合成生物體,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生物能源,從而極大提高部隊的機動性和作戰範圍。

美英兩國高度重視的合成生物學

合成生物學在商業和軍事領域的應用前景引起全球各國的高度關注和項目資助,以美英兩國尤為突出。相應的,美英兩國無論在合成生物學研究層面還是應用層面,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以下是美英兩國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項目資助和相關政策盤點。

美國

2012年,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與文特爾合成基因組公司(SGI)籤訂合作協議,投入6億美元進行微藻生物燃料的研發。同時,美國DARPA在這一年也發起了三項研究計劃:計劃4年共投入1.92億美元的「現代療法:自主預防和治療項目」,致力於利用合成生物學方法為感染性疾病的識別與治療提供幫助;計劃2年投入約5000萬美元的「生命鑄造廠」項目,以實現軍用高價值材料和設備可按需設計與生產;計劃4年投入約4462萬美元的「生物設計項目」,致力於生產全新的生物組織再生材料等。

2013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投入約250萬美元,發起「作為下一代癌症治療的人工修飾T細胞」項目。美國能源部投入約160萬美元發起「合成基因迴路促進轉基因生物能源作物的產量」項目。

2014年,美國DARPA發起「生命鑄造廠-千分子」計劃,預計生產1000個自然界不存在、獨特的分子和化學模塊,該計劃是對「生命鑄造廠」項目的補充。此外,美國能源部在這一年發起了三項合成生物學的應用項目,包括:投入157萬美元的「利用人工修飾大腸桿菌將甲烷轉換為正丁醇」項目,投入 450萬美元的「利用合成甲基營養型酵母生產液體燃料」 項目和投入300萬美元的「厭氧生物轉化甲烷成甲醇」 項目等。

2016年,美國自然科學基因發起「非酶RNA複製」項目,投入100萬美元以研究自然界原始的RNA複製;同年,美國Craig Venter及其團隊成功構建「絲狀支原體JCVI-syn3.0」,完成世界最小細菌基因組的構建;美國Ginkgo Bio Works公司籌集1億美元,使用機器人生產線創造微生物,以生產用於香料、殺蟲劑和飲料等的化學品。此外,美國國家科學院在這一年啟動「合成生物學帶來的新威脅識別與應對策略研究」項目,重點對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學功能、致病機理的改造與操控等進行研究,最終目標是為國防部提供關於合成生物學的安全威脅評估與應對措施建議。

2018年6月,受美國國防部委託,美國國家科學院對合成生物學可能引發的生物威脅進行了評估,並發布了《合成生物學時代的生物防禦》報告。報告指出,合成生物學的濫用可被用於製造生物武器,且難以預防、監測和監測,將對民眾和軍事作戰產生巨大威脅。該報告評估了合成生物學可能帶來的潛在威脅,按照威脅的緊急程度和危害程度擬定了防禦框架,並建議國防部加強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以充分預防潛在的生物攻擊。

英國

2012年,英國商務、創新與技能部(BIS)發布《英國合成生物學路線圖》,計劃投入5000萬英鎊,並明確指出實現合成生物研究創新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性,為英國合成生物學的發展提出了5個重點主題:基礎科學與工程、持續開展可靠的研究與創新、開發商用技術、應用與市場以及國際合作等。同一年,英國研究理事會資助1000萬英鎊在英國建立五大DNA合成中心,助推英國不斷發展的合成生物學產業,提升英國在該領域內的能力。此外,英國將每年為博士培訓中心(CDTs)提供200萬英鎊的額外資助,以打造世界一流的合成生物學培訓環境。

2016年,英國合成生物學領導理事會(SBLC)發布《英國合成生物學戰略計劃2016》,旨在到2030年,實現英國合成生物學100億歐元的市場,並在未來開拓更廣闊的全球市場,獲取更大的價值。

2018年,英國發布《2017年英國合成生物學初創調查》,該報告顯示英國在2000-2016期間,對合成生物學的政府公共投資達5600萬英鎊,來自私人的投資達5.64億英鎊,從而促使英國146家合成生物企業相繼成立,且公司數量每五年翻一番。此外,英國勞埃德(Lloyd's)最近發布合成生物學的新興風險報告,指出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新興風險包括:實驗室外生物有機體意外釋放,生物恐怖行為故意建造生物武器以及生物研究中可能產生的意外後果等。該報告表示,研究中的許多風險往往是不可預測的,並且對於可能出錯的事物類型以及如何發生這種風險存在高度不確定性,更不用說爆發這些風險應該如何去有效應對。

綜合以上項目可以看出,美英兩國近些年在合成生物學領域進行了十分活躍的項目資助,開展了從生物能源到醫學和細胞工廠等領域廣泛地研究。同時美英兩國政府逐漸意識到了合成生物學潛在的安全風險,並開始制定相關政策以促進和規範合生生物學健康有序發展。

兩面性機遇與風險並存的合成生物學

儘管科學家、工程師、激情的創業者甚至是大國政府,都在期待著利用合成生物學創造出新的商業流程、高附加值產品或功能強悍的軍需用品等,但不得不面臨一些專家的安全警告:合成生物學也可能導致新的安全威脅——特別是製造致命的生物武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最近舉辦了一場病毒大流行桌面推演:一種名為「Clade X」的生物工程病毒被恐怖組織故意釋放,導致20個月後1.5億人死亡。美國萊剋星頓研究所的洛倫·湯普森警告說,合成生物學可以讓「超級病原體的發展威脅到大量人口,甚至威脅到人類文明的存亡」。雖然這些擔憂可能為時過早,但各國政府必須考慮國家和非國家行為者或許會濫用這種新興技術的潛在威脅。

關於核、生物和化學等技術的兩面性辯論並不新鮮。雖然核物理已明顯改善電力供應和醫療檢測,但核武器卻提升了全球的安全隱患,並在許多情況下造成了與商業核技術交織在一起的核擴散風險。幾十年來,人們一直擔心化學和生物科學的進步將導致新型化學武器和生物工程病毒的發展。與此同時,工業界利用這些相同的技術進步為公眾提供新的家居產品和更廣泛的豪華服務選擇。其他受關注且存在兩面性的技術包括定向能源,商用無人機和網絡系統等。面對所有新興技術的兩面性,挑戰在於如何去平衡利用這些技術帶來商業增長與防止它們被用於違反國家安全和利益。

基因編輯工具使得研究者可以隨意改寫生物的遺傳密碼,也正是合成生物學的蓬勃發展,證實了專家學者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事實上,也的確有一些科學狂人開始了瘋狂的「創作」。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病毒學家 David Evans 就是其中的一位,2017 年他帶領團隊僅花費了 10 萬美元就重新合成出了馬痘病毒——這是一種天花病毒的近親,而這種病毒早在 1980 年就宣布已被徹底消滅。毫無疑問,如果馬痘病毒可以被複製再現,天花也並非不可。在歷史上,天花病毒幾乎可以被視作是「死亡」的代名詞,人類與之鬥爭了幾個世紀,並付出了數以億計的死亡代價,才使其消滅。而如今,剛拼來不久的安寧似乎也變得岌岌可危。

尋求「克制與理性發展」的

合成生物學

好消息是,合成生物學的大部分技術仍然遠遠超出了暴力極端主義組織的能力,目前這些技術僅限於擁有先進實驗室和良好資源的大國。壞消息是,技術變革的快速發展為美國軍隊開發和利用潛在武器系統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美國最近發布的《合成生物學時代的生物防禦》報告呼籲「美國政府應該密切關注合成生物學這個高速發展的領域,就像在冷戰時期對化學和物理學的密切關注一樣」。實際上,美國軍方早已成為合成生物學的最大投資者。雖然對於美國來說,這些投資更多的是出於防禦目的,但對於其他國家來說,美國的這種行為會增加它們額外的安全焦慮。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能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以造福於人類,同時也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消極後果。合成生物學的良性健康發展,離不開各國政府的及時有效監管。各國政府應該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並在道德倫理、技術規範和安全風險等方面儘快達成共識,從而有效抑制個別國家在技術應用上的衝動,確保合生生物學能在造福人類的正確軌道上發展。

另一方面,合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使「超級病毒」、「生物恐怖主義」、「人造生命」甚至是「人造人」等詞彙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這很容易引起公眾對合成生物學的擔憂和誤解,同時這種誤解可能會隨著炒作而逐漸增加。因此,政府和科研機構等也需要努力改善和大眾的信息鴻溝,做好科普工作,以避免合成生物學在未來遭受到來自社會的阻力。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合成生物學:一種兩用技術的機遇和挑戰
    同一年,英國研究理事會資助1000萬英鎊在英國建立五大DNA合成中心,助推英國不斷發展的合成生物學產業,提升英國在該領域內的能力。此外,英國將每年為博士培訓中心(CDTs)提供200萬英鎊的額外資助,以打造世界一流的合成生物學培訓環境。
  • 亮點文章|植物固氮細胞器的合成生物學研究
    合成生物學的原理和技術引入固氮生物學以後,誕生了固氮合成生物學的新興交叉學科
  • 合成生物學:人造生命的起點?(圖)
    該報告分析了合成生物學及基因組工程支撐技術的迅速發展;展望了合成生物學與基因組工程的應用前景;指出合成生物學將比DNA重組技術發展得更快。  別讓倫理討論絆住發展的腳步  當國內外的生物學家們為文特爾的新成果感到歡欣鼓舞時,辛西婭的出現卻給公眾帶來了恐慌。
  • 合成生物學:生命科學的「利器」
    21世紀初,科學家們將工程科學的研究理念融入現代生命科學,發展出以合成生物學為代表的「會聚」研究,促成了生命科學的第三次革命。合成生物學採用工程學「自下而上」的理念,打破「自然」和「非自然」的界限,從系統表徵自然界具有催化調控等功能的生物大分子,使其成為標準化「元件」,到創建「模塊」「線路」等全新生物部件與細胞「底盤」,構建有各類用途的人造生命系統。
  • 亞洲合成生物學協會總部落地深圳 助推基礎研究與生物產業發展
    ASBA總部落地深圳揭牌儀式(央廣網發 深圳先進院供圖)ASBA總部負責人,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劉陳立表示:「ASBA總部的落地將聚集亞洲合成生物學領域內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提升中國及亞洲各國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影響力及地位,同時也將助力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建設。」
  • 未來基因編輯和合成生物學將有法可依
    12月7日,「合成生物學倫理、政策法規框架研究」開題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這是我國首次在合成生物學研究領域設立的人文社科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預示著不久的將來我國在該領域及其相關技術工具基因編輯的立法將會擁有價值權衡標準和倫理學依據。
  • 合成生物學領域前沿技術
    本文主要介紹合成生物學領域近五年國際上的新理論、新原理、新觀點、新方法、新成果、新技術,為科技管理人員了解國內外生命科學的前沿技術及發展趨勢提供決策諮詢,也為研究與開發人員提供綜合的參考信息。合成生物學的核心思想是在系統生物學的基礎上,借鑑工程學思想和現代生物學技術方法來設計和構建新的生物元件、網絡和體系,最終人工重構新型的生命體。
  • 光合作用合成生物學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策略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陽光能,以 CO2和水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學過程。光合作用為人類提供糧食、能源,同時也是地球生態系統中碳循環和水循環中的關鍵一環。光合作用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使得對其的研究及應用一直代表著人類探究自然、改造自然的最前沿。
  • 合成生物學:顛覆性生物科技?—新聞—科學網
    第2次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分子遺傳學的發展導致產生了基因操作技術,通過基因克隆、表達、修飾或轉移,實現了各種高附加值的生物製品生產,「一個基因,一個產業」,發展成今天的生物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合成生物學則是利用系統生物學知識,藉助工程科學概念,從基因組合成、基因調控網絡與信號轉導路徑,到細胞的人工設計與合成,完成單基因操作難以實現的任務,將極大地提升基因生物技術的能力並拓展其應用範圍。
  • 海峽兩岸植物生物學專家齊聚杭州探討植物生物學的發展
    浙江在線·浙江教育新聞網9月28日訊(通訊員 餘聰)近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中國計量大學、浙江省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承辦的「2016海峽兩岸植物生物學青年科學家學術論壇」在中國計量大學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科研院所、高校的200餘位代表參加了學術論壇。
  • 21世紀的新興科學合成生物學,正在醫療領域發揮作用
    21世紀初,一種新的探索DNA並且對DNA進行標準化操作的生物技術產生,並發展成一門新的工程科學——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為理解、診斷、預防和治療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徑。目前,每年有幾十篇合成生物學相關SCI論文發布。這一新興的技術,以計算機、分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生物工程學等多學科為基礎,對合成基因電路和生物分子成分進行建模、設計和構建,並使它們為各種目的重新布線和重新編程。
  • 華東師範大學成立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 催動原創突破和學科交叉...
    央廣網上海4月20日消息(記者唐奇雲 通訊員戴琪)華東師範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今天(20日)上午宣布成立,以大健康為主題的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四屆青年科技論壇同期開幕,來自海內外生物工程研究領域500餘位青年科技工作圍繞合成生物學與大健康,基因編輯、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生物材料與納米生物技術,大數據與精準醫療等九大方向開展專題研討
  • 合成生物學究竟潛藏著怎樣的價值導向?
    2020年,當COVID-19新冠病毒大流行席捲全球時,合成生物學界以先進技術迅速應對挑戰,成為制定有效診斷措施以及研發藥物和疫苗的主要力量之一。
  • 「合成生物學倫理、政策法規框架研究」開題研討會舉行
    12月7日,「合成生物學倫理、政策法規框架研究」開題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這是我國首次在合成生物學研究這一前沿科學領域設立的人文社科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 合成生物學第二個十年:2010–2020
    從一個人的成長比喻來說,2010年之後的合成生物學進入了青少年時期。可能與充滿煩惱和問題的「青春期」不同,合成生物學在過去十年蓬勃發展,並帶來了許多新技術和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就。」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它揭示了在工程理念/技術上的緩慢進展正在拖慢合成生物學兌現可靠化、標準化和自動化設計的腳步[2]。這些問題確實是該領域面臨的巨大挑戰。
  • 把微生物變成「超級工廠」,合成生物學在深圳將如何發展?
    合成生物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通過改變微生物內部的代謝途徑使它們合成需要的產品,在產業上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但是在生物學領域裡,有一個分支正在不斷吸納著來自其他領域的人才,那就是合成生物學。合成生物學改變微生物內部的化學路徑,使它合成我們需要的產品,而這個過程需要與其他許多領域的科學家協作完成。
  • 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和治理問題
    合成生物學是當代最有前途的新興技術之一。可是它的發展遭到諸如「扮演上帝的角色」、「合成生物產品不自然」或違反「敬畏生命」等譴責。然而,本文擬一反這些排斥的言論,在為發展合成生物學進行倫理辯護的同時,也根據倫理學的探討,對其的監管和治理提出若干建議。
  • 6國名校「豪華天團」論劍合成生物學,千億新市場潛力
    此次新冠疫情迅猛來襲,合成生物學科學家以及他們創辦的公司已經開始用手中的技術為新冠肺炎的診斷、治療和疫苗研發貢獻力量。2020 年 8 月 3 日,來自 4 大洲 6 個國家的 11 位著名合成生物學科學家齊聚一堂,以論壇的形式抒發見解。他們以現在為起點,圍繞合成生物學的發展展開對話,共同討論合成生物學的發展趨勢、當前挑戰,以及相關的生物安全等問題。
  • 合成生物學能否激發下一波人工智慧的發展
    打開APP 合成生物學能否激發下一波人工智慧的發展 教育新聞網 發表於 2019-12-04 10:41:47 (文章來源:教育新聞網
  • 長篇綜述:合成生物學的研究進展
    介紹合成生物學的定義、相關概念、學科特點與現階段研究內容,並綜述最新研究進展,如基因調控開關、基因計數器、生物邏輯門元件、生物計算、人造生物圖案、可擦寫數據寄存器、電生物反應器「合成」生物燃料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並展望合成生物學的巨大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