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感染新行動 華大發起全球噬菌體庫(GPH)計劃

2020-12-04 同花順財經

噬菌體是一類以細菌為宿主的病毒,具有高度靶向性,只侵染特定細菌,並不攻擊人體細胞。它長得十分科幻,像納米機器人,大約30億年之前就出現在了地球上了。

噬菌體雖然屬於病毒類別,卻具備廣泛的應用價值,可用於防控所有由細菌引起或促成的病害,涉及農、林、漁、牧、醫等多個行業。

以醫療行業為例,噬菌體可用於防治兩大類人體疾病:感染性疾病,譬如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等;複雜慢性疾病,譬如面部痤瘡、炎症性腸病(IBD)、結直腸癌、肥胖症、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相比同樣能殺滅細菌的抗生素而言,噬菌體具有種類極豐富、特異性極強、副作用極微、易進行遺傳改造等優勢。除了簡單粗暴地殺滅細菌,經過設計改造的噬菌體還可被用於靶向精準調控細菌和菌群的功能。

噬菌體家族十分龐大,它們的數量比地球上所有的其它生命(包括所有細菌)加在一起還要多——可能超過10^31個。然而現實情況是,公共資料庫包含的噬菌體基因組信息極為匱乏,截至2020年5月20日,NCBI Genome存儲的噬菌體完整基因組僅9618條,且大多缺乏對應的宿主基因組信息。現存噬菌體實體庫規模也很局限——一般僅包含數百株或者僅能侵染特定類型細菌的噬菌體,且並無配套完善的基因組或表型數據,這嚴重限制了科學家們對噬菌體以及噬菌體與宿主相互作用的理解。

噬菌體正在侵染細菌(圖片來源:MIT)

為了推動海內外研究者共同發展開源互利、合作共贏的現代科研方式,也為了促進噬菌體領域越過技術屏障得以迅猛發展,更為了專家學者們專注於真正重要的科研問題本身提供便利,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發起全球噬菌體庫(Global Phage Hub)計劃,期待通過合作共享的形式,快速搭建全球最大規模的噬菌體實體與數據一體化庫。

Global Phage Hub是國內首個共享型的規模化噬菌體庫,在世界上首次集合噬菌體及其宿主菌的信息,並且將實體與基因組、表型數據一一對應建庫,與廣大高校和科研機構共享,將有力地促進噬菌體科研與應用領域的發展。

該項大科學計劃依託華大全球領先的資源和平臺:已成功實現測序儀和測序試劑國產化以杜絕被海外供應商卡脖子,現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超高通量BGISEQ、MGISEQ、DNBSEQ系列測序系統,測序成本自主可控;具備超大規模生物信息計算與高性能分析能力,實現數據存儲、分析的貫穿,為研究提供大數據源頭保障;基於自主搭建的先進合成生物智建平臺(Intelligent BioFoundry)建立了噬菌體相關的基因組提取、測序、分析、設計、合成、功能驗證、人工智慧學習等流程,實現自動化、高通量、智能化理念的全貫穿,將科研人員從大量繁複的勞力中解放出來,可極大地提高產出的可重複性和效率。

華大合成生物智建平臺(BGI Intelligent BioFoundry)

加入聯盟的成員團隊能獲得什麼資源?

首期計劃試行期2020.5.20-2020.12.31,華大將通過合作共享的形式為廣大高校、科研機構、醫院等單位免費進行噬菌體及其宿主菌基因組的測序、組裝、注釋。如果成員團隊承諾兩年內能夠累計共享噬菌體達到一定數量以上,華大還將免費進行噬菌體及其宿主菌基因組的提取。參與本計劃的成員團隊將在協議約定的期限後獲得Global Phage Hub其他成員團隊自願共享的噬菌體及其宿主菌的實體、原始數據以及分析結果的使用權。貢獻噬菌體的數量越多或種類越罕見,成員團隊獲得的權益越大。譬如,華大可為成員團隊基於自主開發的人工智慧算法針對特定宿主匹配最合適的噬菌體、基於自主開發的高通量表型定量分析平臺對噬菌體裂解特定宿主的能力進行精準驗證等。聯盟將來合作以專輯、專刊或高影響力文章的形式發表成果,作者名單也將按貢獻排序。

沒有噬菌體研究經驗的團隊也可以加入該聯盟嗎?

當然可以,希望更多來自高校、科研機構、醫院的團隊本領域,以及通過大學生課程教學、科研項目等形式加入本領域研究。只要成員團隊具備或者能夠挖掘大量菌種資源且能分配實驗人員從事相關研究,華大將提供詳細的噬菌體實驗步驟文檔與遠程技術支持。如果成員團隊承諾兩年內能夠累計共享噬菌體達到一定數量以上,華大還將提供為期1-2周的噬菌體實驗培訓。按照華大以往與醫院的合作經驗,兩名新培訓的碩士研究生或技術員半年內可分離純化獲取約200株噬菌體。

截至2020年5月20日,除了華大之外已有以下單位為Global Phage Hub做出貢獻: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荷蘭噬菌體庫(海外)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美國杜克大學(海外)

清華大學醫學院

廣東省人民醫院

期待您的加入……

聯合發起人:

如何申請加入聯盟?

請來自高校、科研機構、醫院的有意向的老師和夥伴發郵件至bgi-phage@genomics.cn聯繫尹潔芳老師索取合作協議、樣本信息表、噬菌體實驗步驟,我們將於三個工作日內反饋。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參與發起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
    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科研展望文章。華大基因是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他們稱,這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堪稱生物「登月計劃」。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據科技日報4月25日消息,華大聯合創始人、華大基因理事長楊煥明,華大執行長、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深圳國家基因庫副主任張國捷均參與其中。徐訊表示,這一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項目將幫助我們全面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奧秘。
  • 華大基因在行動:助力宮頸癌篩查,許一個沒有宮頸癌的未來!
    99.7% 的宮頸癌由高危型 HPV 長期或反覆感染引起。近年來,發達國家宮頸癌新發病例逐年下降;在中國,由於疫苗上市滯後、篩查率較低等原因,宮頸癌依然是中國女性第二大常見癌症。全球宮頸癌每年新發病例近57萬人,其中我國每年就有10.6萬新發宮頸癌病例。中國宮頸癌防控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 華大基因發起 全球數千名科學家參與 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
    「第一個真正的全球範圍的基因組測序項目,能讓世界上數千名科學家和數百萬民眾參與,所產出的數據超過1EB(相當於1億部高清電影,播放2.3萬年),將推動全新計算算法、分析方法和模型的創立,革新我們對生物學的理解,有望極大改善物種保護工作,並為農業、醫藥和生態系統服務提供新的基因資源。」
  • 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已知真核物種基因組
    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已知真核物種基因組 劉傳書/科技日報 2018-04-25 08:10
  • 人類基因組計劃後,華大基因又發起了一項更宏偉的項目
    文|周夢亞剛宣布將測序儀交由「代工巨頭」富士康生產,華大啟動「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的消息又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將迎來一件大事——華大基因與美國斯密森尼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項目組聯合發起了「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比人類基因組計劃更宏大的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arth BioGenome Project, EBP)即將啟動,目標是破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因組。
  • 華大基因首份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深圳華大基因(300676)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社會責任報告》是華大基因自2017年上市以來發布的首份社會責任報告。報告本著客觀、規範、透明和全面的原則,詳細披露華大基因2018年在經營、環境、社會等責任領域的實踐和績效。
  • 華大基因攜手美國艾倫研究所,開啟全球腦科學計劃
    2013年開始,美國、歐盟、日本陸續開展腦科學計劃,2016年,「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被「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為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和工程之一。艾倫研究所是一家獨立的非營利性醫學研究機構。2003年,美國慈善家保羅·艾倫(Paul G. Allen)出資1億美元發起了種子基金,隨後艾倫研究所在西雅圖正式成立。
  • 世行發起「拯救海洋全球聯合行動」
    新華網新加坡消息 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24日在新加坡宣布發起「拯救海洋全球聯合行動」,以集合政府、非政府組織、科研機構以及私人企業界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保護海洋系統的健康,恢復漁業資源。
  • 華大基因二代基因測序在病原體快檢方面的技術新應用
    這項檢測一般需要2-3天,此次由於感染危重,華大做了加急處理,30個小時左右就完成了檢測流程。23日晚上,檢測報告出爐,樣本中檢出了結核分枝桿菌。  獲得了明確的病原信息後,醫院立即調整了治療方案,一改之前多管齊下的保守用藥,集中火力向結核發起反攻。7月中旬,該患者病情好轉、出院回國,繼續進行抗結核治療。
  • 華大基因「聚焦均衡式」布局:擬引資發力感染防控業務
    來源:麵包財經2019年即將結束之際,華大基因(300676)披露了自身戰略布局的新進展,業務的新動向落在了此前頗受關注的感染防控業務。感染業務市場的新藍海透過本次交易不難發現華大基因對感染業務市場的雄心。2019年上半年,華大基因感染防控類服務同比增長超過90%,增速亮眼。
  • 《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全球首發 專家呼籲警惕混合感染
    《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全球首發。瑞金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1月9日電 (陳靜朱凡)《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9日全球首發。上海衛健委副主任趙丹丹表示,《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以英文形式發表,將給全球新冠疫情防控提供寶貴的中國經驗。
  • 微生物組創新創業者協會發起中國腸道宏基因組計劃
    近十年來,大量腸道宏基因組領域的研究證實,腸道菌群對人體健康有著重大影響,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在人體微生物組領域的發展,以及後續在醫療健康領域的產品開發和臨床應用, 微生物組創新創業者協會倡議發起中國腸道宏基因組計劃(Chinese Gut Metagenomics Project),並由協會會員單位成立項目協作組。
  • 華大基因上市三周年:雄關漫道 揚鞭奮蹄
    經過持續多年的高研發投入,華大基因擁有的已獲授權專利達到了391項,其中發明專利就有363項。正是憑藉在感染防控領域的沉厚積澱,華大基因在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貢獻了重要力量。目前,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檢測產品包括核酸檢測試劑盒和抗體檢測試劑盒,技術覆蓋螢光PCR法、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及膠體金法。
  • 報告指2019年全球約有170萬愛滋病病毒新發感染者 是全球目標值的...
    報告指2019年全球約有170萬愛滋病病毒新發感染者 是全球目標值的三倍多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劉亮)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7日發布的《2020全球愛滋病防治進展報告》指出,全世界預防愛滋病病毒新發感染的工作遠遠落後於既定目標。
  • 華大基因:用科技護佑生命與健康
    兼顧抗疫的同時,華大基因始終不忘「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使命,在遺傳性耳聾、孕前遺傳病、無創產前檢測、腫瘤、病原感染等多個領域持續研發新產品,滿足多樣化需求。華大基因的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再次亮相,3天時間完成9個氣膜艙的搭建,日檢測通量實現60萬人份,再次展現華大速度。截至目前,火眼實驗室「氣膜版」已在全球累計建設突破100個艙,助力世界各地迅速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回想疫情暴發之初,大年初一,華大基因創始人汪建費盡周折進入已封城的武漢,加入抗疫第一線,他心中醞釀的「火眼」實驗室計劃快速得以實現,從完成實驗室設計到開始試運行,僅用時7天。
  • 《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
    自2015年4月國務院發布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生態環境部會同各地區、各部門,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推進水汙染治理,落實各項目標任務,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水汙染問題,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持續改善勢頭。
  • 全球基因測序巨頭Illumina起訴華大智造專利侵權,這次又是為什麼?
    據悉,全球基因測序霸主Illumina在上月宣布已向德國杜塞道夫地區法院對華大集團的子公司拉脫維亞華大智造提出專利侵權訴訟。訴狀稱,華大智造的測序產品,包括BGISeq-500、MGISeq-2000和相關化學試劑,侵犯了編號為EP 1 530 578 B1的專利。該專利涵蓋了Illumina公司特有的邊合成邊測序技術。
  • 華大基因上市三周年:基因測序第一股「王者歸來」
    同時努力踐行並承擔社會責任,抑制重大疾病對人類的危害,實現精準治癒感染,全面助力精準醫學。硬核科技創新,打造全產業鏈生態圈近年來,中國基因測序技術已位列全球領先水平,在這其中,華大基因作為基因測序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創新精神,在基因技術應用領域進行前瞻性的布局。
  • 華大基因參與「人民健康社區」活動,用基因科技助力宮頸癌篩查
    活動現場嘉賓合影為打造健康社區,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助力「健康中國行動」,「人民健康社區」項目於2020年8月發起,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持續開展走進社區系列活動癌症的發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正如華大基因CEO尹燁在近期2020 CCO大會所強調「沒有突然發生的癌症,只有突然發現的癌症「,因此,癌症的預防早篩是重中之重。華大基因秉承著「基因科技 造福人類」的宗旨,一直致力於用基因科技助力人民健康,通過基因檢測進行癌症篩查,跨越了「治病」與「治未病」之間鴻溝,讓防患於未「病「成為可能。
  • 鍾南山、王辰院士主審,《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在上海全球首發
    今天,繼《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中文版火熱出爐後,學界期待已久的該書英文版全球首發式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舉行。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主審,中華醫學會呼吸與重症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瑞金醫院瞿介明教授、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陳榮昌教授主編的《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中文版,於2020年4月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