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發起「拯救海洋全球聯合行動」

2020-12-04 中國天氣

新華網新加坡消息 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24日在新加坡宣布發起「拯救海洋全球聯合行動」,以集合政府、非政府組織、科研機構以及私人企業界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保護海洋系統的健康,恢復漁業資源。

佐利克在《經濟學家》雜誌主辦的世界海洋峰會上說,這一行動的目標包括:在未來10年內,使海洋保護區的面積佔全球海洋總面積的比例由目前的不足2%提高到5%;未來10年內使目前被認為已枯竭的漁業資源有至少一半得到恢復;未來10年內使全球漁業經濟效益由目前的每年虧損50億美元轉變為200億至300億美元的收益等。

佐利克說,目前全球海洋受到過度利用、汙染和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海水溫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和酸化等後果影響。「我們現在需要發出新的求救信息:救救我們的海洋!」

他說,希望行動能起到整合各方努力的作用,目前許多國家的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基金會等機構的反饋令人鼓舞。世行將於今年4月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拯救海洋全球聯合行動」的首次會議。作為啟動步驟,這一行動初期將調動至少3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支援海洋治理領域的改革。在未來5年內,這一行動計劃的目標是可以使投入增加到至少15億美元。

據估計,目前被認為已充分利用、過度利用或已枯竭的海洋魚類佔全球漁業資源的85%,最重要的10種海洋魚類大多在這一名單裡。海洋資源受到威脅,首當其衝的往往是貧窮的國家和群體。發展中國家有約10億人口攝入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是魚類和海產品,有超過5億人以漁業為主要的謀生手段。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台州海洋世界拯救江豚行動!
    形勢危急,台州海洋世界接漁政局通知,馬上準備好相關物品,藥品和擔架,前去營救。江豚,一種小型鯨類,是鼠海豚科江豚屬僅有的1種。江豚主要特點是沒有背鰭,是江豚屬中唯一的淡水亞種,僅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幹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中,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萬年。
  • 全球素食環保志願者發起"參加吃素 拯救地球"活動
    佛教在線訊 2009年2月22日,由全球素食環保志願者發起的,在世界數個城市同時舉行2分鐘「固定不動」活動即素食環保志願者在指定的2分鐘內同時靜止不動,擺出不同的姿勢以吸引路人,引起大家關注環保,加入吃素的行列,拯救地球——我們可愛的家園。
  • 淨灘行動,「海」好有你!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在沿海各地開展「守護美麗海岸線,我們共同行動」第四屆全國淨灘公益活動,旨在提升全民海洋生態保護意識,打造中國自主的海洋公益品牌。據了解,今年有來自全國沿海近30個城市、1萬餘名志願者參與到此次公益活動中,其中溫州、福州、深圳、青島四個主會場,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倡導社會公眾關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為全球海洋觀測貢獻「中國智慧」
    多年來,海洋一所重視並切實推進國際海洋科技合作,在極地與大洋觀測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未來,海洋一所將更加深入地參與全球海洋觀測領域的合作,為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切實踐行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作出中國貢獻、提供中國方案。
  • 「鯨落」深港澳海洋清潔聯盟成立,2021大鵬關愛行動大幕開啟
    「開講」在四季裡的大鵬自然課堂項目,將關愛未成年人的行動與生態文明意識的培育相結合,通過孩子帶動整個家庭「與自然美好相遇」,探索探索「政府發起、媒體組織、社會參與」模式,項目獲評第十七屆深圳關愛行動「十佳創意項目」。▲為第二批「大鵬新區生態文明宣教體驗中心(自然學校)」授牌。
  • 【拯救北極熊】在行動
    之前給桌遊《拯救北極熊》畫的封面,被「盒中閃電」的工作人員們帶到了全球最大的桌遊展——德國艾森展(第34屆)上,並捷報頻傳,最終全部售罄。
  • 全球層次治理海洋問題:關於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論與實踐
    內容提要:海洋的主體部分屬於全球公域(公海)。如同其他公域,公海也存在「公域悲劇」——全球海洋問題。而且,隨著全球化的進展,全球海洋問題一直在增長。全球海洋治理是在全球各種層次上對付海洋「公域悲劇」的國際集體行動。自1994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以來,全球海洋治理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全球海洋治理仍然面對著巨大的挑戰。
  • 海洋生物學家:海洋並不樂觀,拯救珊瑚礁時間不多了
    坎普回憶,愛上海洋的那一刻,正是對這個未知世界的迷戀。到2100年,氣候變化可能會消滅地球上所有的珊瑚礁,她非常擔憂。潛水尋找突破口,拯救珊瑚礁成了她的科研攻關目標。科學家坎普分析,全球約有一半的珊瑚已經消失,但我們仍然可以拯救剩下的一切。在全球範圍內尋找世界上最堅韌,最有彈性的珊瑚這種物種最有可能度過氣候危機。
  • 海洋汙染也是犯罪,國際刑警組織動手了
    新華社巴黎11月13日電(記者應強 張善輝)總部位於法國裡昂的國際刑警組織13日發布公報說,該組織於今年10月首次聯合全球多個機構展開代號為「海上30天」的聯合行動,查處大量違反國際法的海洋汙染犯罪活動。
  • 我們要拯救物種的滅絕
    同時,這也意味著,雖然全球掀起了富有英雄主義色彩的自然保護運動,但目前已知物種的滅絕速率還是接近於前人類時期的1000倍,而且仍在加速。一切生物系統中止不住的大出血只會導致一種結果:有機體的死亡和物種的滅絕。生物多樣性損失發展趨勢的研究人員清醒地認識到,在21世紀之內,突飛猛漲的滅絕速率能輕而易舉地消滅掉目前存活著的大部分物種。
  • 清理海洋垃圾 保護海洋環境
    &nbsp&nbsp&nbsp&nbsp為了減少深圳大鵬新區海域內的海洋垃圾特別是廢棄漁網對海洋環境、海洋生物的傷害,昨天,民間珊瑚保育組織潛愛大鵬聯合深圳帆海匯俱樂部在楊梅坑水域發起清理廢棄漁網和海洋垃圾的行動。
  • 拯救珊瑚:珊瑚的日子近20年來異常痛苦
    過度捕撈和海洋汙染當然與人類活動脫不了干係,海洋變暖與酸化恐怕也少不了人類的「罪行」。珊瑚最怕的是海洋的酸化和海水溫度的上升,而人類是否有足夠的膽略和堅強的意志力來停止各種傷害珊瑚的活動?  提高認識是第一步。有些時候,要讓人們真正搞懂現實利益與戰略利益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珊瑚礁對漁業捕撈、水產養殖起著關鍵作用,它還建造了美妙的海洋生態系統,並擔負著守護海洋健康的使命。
  • 馬雲世行年會又爆金句:授人以漁才能創造未來
    此次世行年會上,馬雲和井賢棟受邀向各國代表和世界組織的交流中多次介紹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和成果,以及支付寶在普惠金融領域所進行的探索與實踐。即世界銀行成員國際金融公司(IFC)和支付寶啟動的10x1000科技普惠計劃。
  • 地球一小時開啟生物多樣性保護全球行動年
    2020年開年諸多全球性事件不斷提醒人們,要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而2020這一「環保超級年」,也應成為各個層面的「全球行動年」。 WWF希望通過今年地球一小時的主題「以生命之名,為地球發聲」, 鼓勵公眾在杜絕非法野生物貿易、減少一次性塑料使用、減少食物浪費及選擇可持續生產的食材上積極行動,為地球發聲,共同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努力。
  • 保護海洋環境要將承諾轉化為切實行動
    面對海洋變暖、海水酸化、海平面上升、珊瑚白化、海洋環境汙染、漁業資源衰退等越來越嚴峻的海洋環境挑戰,會議呼籲國際社會開展合作,攜手並進,立即展開實質性行動加以應對。本次會議也體現出了國際社會應對海洋挑戰的勃勃雄心:在原來1000多個自願承諾的基礎上,再增加300多個新的承諾。將承諾轉化為切實行動,是保護海洋環境的關鍵。但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
  • 保護海洋,比樂蒂一直在行動
    此外,每年有100萬隻海鳥和10萬隻海洋哺乳動物因誤食塑料廢物而死亡。面對全球海洋塑料汙染的嚴峻形勢,世界各地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發或有組織地進行海洋環保的志願活動,為保護海洋出一己之力。2020年的二月,比樂蒂在米蘭聯合國際海洋保護組織Oceana,推出了Oceana特別合作計劃,此次特別合作計劃於六月開始。比樂蒂以自身品牌力為嚮導,試圖通過一系列活動共同探討地球可持續發展的更多可能,旨在保護海洋免受一次性塑料與回收塑料的汙染,喚起人們對海洋環境變化的關注。
  • 聚焦「海洋+」|整治海洋汙染在行動,深圳劍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中國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裡的海岸帶地區。這意味著,「灣區經濟」的持續增速不僅需要海洋,更應敬畏海洋。9月8日,第十五屆國際海洋清潔日深圳主會場在深圳大梅沙海濱公園進行,海洋環境保護再度引發關注。
  • 傳說中的1985年「拯救生命」全球巨星慈善演唱會(4小時超長版上)
    2020年4月18日,為抗擊疫情,Lady Gaga策劃發起了全球歌星為抗疫籌款的8小時演唱會,你看了嗎?
  • 東協峰會通過《曼谷宣言》,首倡聯合解決海洋垃圾難題
    第34屆東協峰會於6月22日至23日於曼谷舉行,東協10國領導人就地區與全球發展議題展開了討論。在常見的地緣政治議題外,他們還特別關注了可持續發展問題。22日,東協10國領導人通過了打擊海洋垃圾的《曼谷宣言》,將採取共同行動減少區域內的海洋垃圾,《曼谷宣言》成為東協就治理海洋垃圾達成的第一份協議。
  • 全球14家單位學者聯合發布全球海洋變暖「2020年度報告」
    1月13日,由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共建單位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全球13個研究單位20位科學家(包括美國科學院院士Prof.M.Mann、AAAS/AGU/AMS會士Prof.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