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的海底世界也要保護!清理海洋垃圾 保護海洋環境
        潛水員用海底廢舊漁網改制的潛水袋收集海底垃圾。        兩名潛水員配合清理海底垃圾。
-
3年間清理160多噸海洋垃圾 保護海洋環境他們這樣做
這位1989年出生的舟山小夥,在短短3年間發動近萬人參與淨灘活動,保護21個島嶼50餘個海灘,清理160餘噸海洋垃圾,並在當地建立了6個海洋環保志願者驛站,摸索「連結島嶼力量,關注身邊海洋」為核心的海洋環保長效機制。「記者同志,你一定得跟著我們走一遭,親身了解淨灘是一種什麼體驗!」何力的一番話,讓我們充滿好奇。海洋環保他為何能堅持做下去?
-
老夫妻堅持四年清理海洋垃圾,垃圾量達785噸,淨化海洋環境
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環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經加工的固體廢棄物。這些海洋垃圾一部分停留在海灘上,一部分可漂浮在海面貨已經沉入海底。僅僅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就已經達到300多萬平方公裡。這些年,海洋環境的惡化都是我們大家有目共睹的,海岸邊陣陣惡臭,不再是清爽的海風。
-
撿拾分類垃圾 保護海洋環境
惠州日報訊 (記者匡湘鄂)日前,環大亞灣海洋環保志願服務隊30多名志願者來到澳頭小桂綠道小鷹嘴海岸線,開展今年第四次「守護海岸線科研監測」活動。志願者們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垃圾清理,並按監測要求對垃圾進行分類、記錄、稱重,共清理了20.6公斤垃圾,合計805件。
-
最新環境研究稱,小島國清理海洋塑料垃圾成本高昂
中新網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環境研究的論文稱,清除阿爾達布拉環礁的全部塑料垃圾,需要花費468萬美元和1.8萬小時的勞動力,這一研究結果顯示,小島國處理海洋塑料垃圾需要付出高昂經濟成本。
-
西崗區:開展海域環境專項整治 清理出161噸海洋垃圾
晨報訊(半島晨報、39 度視頻記者黃鳳桐)近日,大連市西崗區愛衛辦聯合各街道及西崗生態環境分局,以 " 整治海域環境,淨化藍色國土 " 為主題,開展了海域環境專項整治行動日活動。此次活動組織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萬向船廠、郵政碼頭等北部岸線用海單位以及傅家莊公園浴場、金沙灘、銀沙灘等南部海灘管理單位,對相關區域進行環境整治,對海岸線垃圾、海藻、砂石、雜物等進行集中清理。轄區居民也積極參與海灘垃圾清潔,了解海洋環境保護科普知識。自 3 月中旬啟動愛國衛生運動以來,西崗區將海域環境專項整治作為重點整治內容持續推動。
-
清理海洋垃圾,還海岸線一片乾淨整潔
為保護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近日,環翠區加大海港、海灘等區域的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及時清理海洋垃圾,還海岸線一片乾淨整潔,為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加油助力。9月1日開海後,遠遙中心漁港碼頭船隻進入、海鮮上岸,垃圾也隨之增多。
-
超2000名志願者攜手清理海洋垃圾
    原標題:超2000名志願者攜手清理海洋垃圾    40多場海洋垃圾清潔活動9月陸續展開&
-
如何清理全球最大的海洋垃圾帶?
▲圖說:9月8日,一艘船載著「海洋清理」組織的第一個浮力垃圾收集裝置駛向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前往太平洋。▲圖說: 荷蘭烏得勒支的新聞發布會上,創新者Boyan Slat與一堆塑料垃圾。太平洋垃圾帶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帶,面積有德克薩斯州的兩倍。來自荷蘭的創新者,24歲的Boyan Slat創立了「海洋清理」組織,該組織的工程師們正在部署一種垃圾收集裝置來收集這裡的塑料垃圾,目前這個600米長的漂浮式圍欄正從舊金山被拖往太平洋垃圾帶。
-
為清理海洋垃圾的 「寧波行動」點個讚
王學進 為保護和改善近岸海域環境質量,近日,寧波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做好寧波市近岸海域海面漂浮垃圾監管處置工作的實施意見》,對寧波市近岸海域海面漂浮垃圾監管處置及其防控長效機制建設作了全面規定。
-
海洋清理組織開始從太平洋收集海洋垃圾
經過多年的發展,非營利組織海洋清理 (Ocean Cleanup)第一個海洋垃圾收集器,於去年10月到達太平洋海洋大垃圾場位置,目的是收集塑料海洋垃圾。令人遺憾的是,事情並沒有完全按計劃進行,這個巨大的U形海洋垃圾收集器發生故障,並在2019年1月進行修理。
-
海洋廢棄物=海洋垃圾?錯!聽聽生態環境部怎麼說
他明確表示: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公報》,中國海洋廢棄物2018年的傾倒量為20067萬立方米,相比於2017年的15771萬立方米,增長約27.24%。 個別媒體在報導時,將海洋廢棄物(Waste)等同於海洋垃圾(Trash),錯誤地將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總量當作是海洋垃圾的入海總量,這是概念混淆。
-
溫嶺:清潔海灘助力海洋環境保護
義工們在清理塘腳垃圾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為美化海岸環境,加強群眾對海洋環境保護的關注和參與度,3日上午,溫嶺市慈善義工松門服務隊組織20多名義工來到松門鎮石板殿通航孔邊的海塘線,開展「關愛自然,刻不容緩」主題活動,並對堤壩上的垃圾進行清撿。
-
《你好生活》與海相遇 呼籲保護海洋環境
與海相遇、與海作伴、對海敞開心扉,由央視網、中視電傳聯合承制,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央視網聯合出品的新青年生活分享節目《你好生活》本周播出第十一期,常駐嘉賓尼格買提、孫藝洲、董力來到廈門,感受大海帶來的感動,加入海上防衛的隊伍,呼籲保護海洋環境。
-
《大連市海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施行
《條例》是在國務院生態環境機構改革,即海洋環境保護職責劃歸生態環境部後,制定並出臺的第一部海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全面規範了大連行政區域內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在強化大連市海洋環境監督管理,促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法治保障和統領作用。
-
生態環境部:我國海洋垃圾汙染處於中低水平
「塑料垃圾是海洋垃圾裡面佔比最大的,大概在80%左右。」霍傳林說。 我國從源頭防控、替代使用、加強回收、開展清理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治理海洋垃圾和微塑料: 一是源頭減量,即對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提出管理要求,明確規定禁限期限。 二是替代使用,推廣使用非塑製品和可降解購物袋、可降解地膜等。
-
海洋垃圾清理需求牽出新機制 海上環衛靜待常態化
2020年10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透露,「沿海城市已全部建立垃圾分類和『海上環衛』機制」。 海上環衛,這個名詞說起來也算不上新鮮,尤其是對於沿海城市來說。簡單意義上的理解,就是環衛清潔領域從陸地轉換到了海洋上,工作難度有所增加。
-
首艘清潔船,回收的垃圾當燃料,40年清理整個海洋垃圾
曾經由於人類對於垃圾處理的辦法並不完善,只是將堆積的塑料垃圾扔進海洋處理,所以導致海洋中塑料垃圾越來越多,而這越來越多的海洋垃圾,除了造成海洋被嚴重汙染之外,還極大地影響了海洋動物的生活環境,從而造成了各種海洋生態平衡被打破的情況產生,近年來,隨著人類的科技不斷進步,人們也開始意識到清理海洋垃圾的重要性。
-
荷少年新發明5年清理完海洋垃圾
近年來,人類對海洋環境的汙染已經日益嚴重,這不僅威脅到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也嚴重影響到人類的海上航行不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9日報導,荷蘭一名少年發明了一種海洋垃圾處理裝置,能夠清理200億噸世界海洋裡的塑料垃圾。 該少年名叫博揚·斯萊特,現年19歲。他的想法是利用浮柵和處理平臺來收集海洋上的浮動塑料垃圾。他所提出的這一「海洋清理」的概念不僅旨在收集漂浮的塑料垃圾,而且還可以讓海洋生物,比如魚、浮遊生物等不受到任何傷害,同時,所收集到的垃圾還可以被循環利用。
-
...來自於海洋、傾倒於海洋」 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 不可混為一談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公報》,中國海洋廢棄物2018年的傾倒量為20067萬立方米,相比於2017年的15771萬立方米,增長約27.24%。而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環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經加工的垃圾廢物,主要成分有塑膠袋、漂浮木塊、塑料瓶、玻璃瓶、飲料罐和漁網等,主要是來自於陸源,大部分屬於「產生於陸地、輸送到海洋」。二是計量單位的混淆。廢棄物海洋傾倒的計量單位是立方米,而海洋垃圾無論國際還是國內,都是按照「個/立方米」的密度單位進行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