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訊 (記者匡湘鄂)日前,環大亞灣海洋環保志願服務隊30多名志願者來到澳頭小桂綠道小鷹嘴海岸線,開展今年第四次「守護海岸線科研監測」活動。志願者們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垃圾清理,並按監測要求對垃圾進行分類、記錄、稱重,共清理了20.6公斤垃圾,合計805件。
下午3時多,身著藍色馬甲的志願者們到達小鷹嘴海岸線監測點。監測活動中的「撿垃圾」與平日裡的清潔環保不同。現場,環大亞灣海洋環保志願服務隊顧問、環保專家王娟恆為大家講解了守護海岸線監測活動的由來,以及如何在監測斷面撿垃圾和進行垃圾分類。
據了解,監測點海岸線共長105米,每隔20米截取一段5米長的海岸線斷面作為垃圾收集點,共劃分5個斷面。監測要求把垃圾分為一般塑料類、泡沫塑料類、橡膠類、金屬類、玻璃陶瓷類、紙質類、木質類和混合材料類等8大類,8大類下又細分成58小類。
在簡單培訓後,志願者們分成5組,分別進入事先劃分好的5個斷面裡收集垃圾。小桂綠道邊的小鷹嘴海岸線沿線都是嶙峋的礁石,對岸就是澳頭港,海風習習,濤聲陣陣,風景特別美麗。但志願者們沒有為風景停留,而是認真地投入到收集垃圾和垃圾分類的活動中。他們徒手從沙子裡、亂石中翻撿出塑料零食袋、飲料吸管、破舊的漁網等垃圾,細心地裝入分類垃圾袋中。有的志願者還特意帶著小孩一起參加這次活動,孩子們一邊撿垃圾一邊學垃圾分類,並與大人交流海洋環保知識。
在監測活動中,志願者還對垃圾做品牌分析,填寫品牌垃圾檢測卡。例如收集到的垃圾中哪些品牌最多,提供科學數據分析,有利於品牌公司對其包裝垃圾進行回收利用。
「通過海岸線垃圾科研監測活動,不僅清潔了海岸環境,也讓志願者對垃圾分類有了一個感性認識,搞清楚海洋垃圾有哪些,哪些垃圾會在海水裡溶解、對海水的汙染程度怎樣,哪些垃圾會沉到海底等,從而提升海洋保護意識。」王娟恆說。
據悉,小鷹嘴海岸線從2018年1月開始監測,從每次監測活動來看,收集到的垃圾以塑料類為主,包括各種零食包裝袋、廢舊漁網等。
知多D
守護海岸線科研監測項目
據了解,守護海岸線項目是仁渡海洋和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於2014年聯合發起的。守護海岸線科研監測項目在全國沿海設置海灘垃圾監測點,通過一整套標準的監測方法和數據記錄,進行詳實的數據採樣,每單月月底,各監測點統一執行海灘垃圾監測,進行數據統計匯總,從而分析和監測中國海灘垃圾狀況,是唯一的全國範圍內定期定點監測海洋垃圾的項目。
2018年開始,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攜手環大亞灣海洋環保志願服務隊加入了守護海岸線——中國海岸線垃圾清理與監測項目。目前惠州共有大亞灣區澳頭小桂綠道小鷹嘴海岸線和小徑灣海灘兩個監測點。
(匡湘鄂)